八一南昌起义读后感
有八一军旗红:八一南昌起义故事读本的读后感吗
《军歌嘹亮:南昌起义》读后感1927年春天,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南昌起义这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中央于7月12日组成了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停止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并派周恩来赴南昌组织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同时还决定,在GCD员比较多的叶挺和贺龙部队举行起义。
会后,各部队紧张地展开起义准备工作。
经前敌委员会讨论决定,于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同志们都很兴奋,很激动,个个热血沸腾,坚决拥护起义,走革命的路,绝对服从GCD的命令。
7月31日晚,各部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起义的号令。
就在此关键的时刻,有人向贺龙报告,有个副营长吃过饭就匆匆离开了部队,去向不明。
贺龙分析,此人投敌可能性很大,于是立即赶到旅社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当机立断,将起义时间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凌晨2时,当起义的信号响起时,早已憋足了劲的起义官兵,就如2万多支利剑冲入敌营。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到8月1日晨,南昌敌军全部被歼,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随风起舞,南昌起义胜利了
无数的GCD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换回了最终的胜利;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最壮丽,最鼓舞人心的革命篇章
建国60周年大庆时刻,回想我党我军从南昌起义开始的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程,更加心潮澎湃。
奋起的中华儿女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夺取了革命胜利,解放了全中国,翻身解放做主人
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GCD的伟大正确领导下,正在充满豪情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身的青少年,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求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后的读后感~谢谢~
加悬赏
观<<南昌起义>>有感
八一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
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
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
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
【第24句】: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
【第73句】: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
从7月25日起,第
【第11句】: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
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
【第3句】:第
【第6句】: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
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
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
【第1句】: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
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
革命委员会任命吴玉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
所属第11军(辖第
【第24句】:第
【第25句】: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
【第1句】: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
全军共2万余人。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
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今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
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
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
【第1句】:3万人。
起义军在临川休息3天,继续南进。
8月25日,先头到达瑞金县壬田以北地区。
这时,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调钱大钧部9000人,由赣州进至会昌、瑞金地区,并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义军南下;调黄绍竑部9000人由南雄、大庾(今大余)向雩都(今于都)前进,支援钱大钧部作战。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前委决定乘钱、黄两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实施各个击破。
当日,起义军向壬田守军发动进攻,歼其一部,于26日攻占瑞金县城。
接着,集中兵力进攻会昌的钱大钧部主力,激战至30日,攻占会昌县城。
两战歼钱大钧部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
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9月初,起义军一部在会昌西北的洛口地区,击退黄绍竑部的进攻。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⑸虾迹?赝〗?⒑??舷隆?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
在此期间,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
【第1句】: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
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玉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今丰顺市)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
是日晚,黄绍竑部攻占潮安。
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今普宁市)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东路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
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
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
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一军旗红》读后感300字
当你翻开这本书,有一股厚重透入字里行间,所有文字都谱写着八一起义的壮歌。
每个英雄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如夜空中的繁星,指引我们前进。
这本书写下了15个革命前辈的故事,个个有血有肉。
在字眼,我读懂了15个人的心情,读到了15个人的心理;这本书还写下了11个感人的故事,它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我无法想象他们吃的苦;这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明白了革命的苦涩和革命者的刚强内心。
从1927年的8月1日开始,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人率领着革命,埋下了希望的火种。
在这物欲横流、轻浮急躁的时代,它让我们更加坚定拼搏、敢于艰苦奋斗,发扬革命先辈们身上金色的光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尽管时代进步,尽管生活优越,但祖国的新一代万万不可忘却这种革命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于承担,执着追求的精神。
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具备了这样的品质,祖国的花朵才能蜕变成为荫庇神州的大树,祖国的未来才能绽放出无限的曙光。
这本书是给八一南昌起义革命先辈们最好的敬礼,又是给广大青少年最好的洗礼民。
或许在某个潜移默化的瞬间,我才能真正的看懂这一个个创造奇迹的瞬间,读懂一个个革命者的内心。
八一军旗红,读后感
读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的,弄懂难点疑点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南昌起义的故事300字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大败奉系军阀张作霖。
汪精卫突然下令撤兵河南,回师武汉。
蒋介石特使趁机拉拢独立第十五师师长贺龙,遭到贺的拒绝。
陈独秀对汪抱有幻想,周恩来去找贺龙,贺表示一辈子跟党走。
在鲍公馆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周恩来报告了汪精卫将要向湖北工人纠察队开刀的消息,经研究决定解散纠察队,将人员和好枪加入贺龙部队,保存了实力。
汪精卫任命贺龙为二十军军长。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周恩来、恽代英和李立三等人提出举行南昌暴动,得到中央同意,并委任周为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抵达南昌。
汪精卫邀叶挺、贺龙上庐山,想乘机缴械,参谋长叶剑英密告叶、贺,他们当即决定把部队开往南昌。
周恩来听取了朱德的情况介绍,拟订了“南昌暴动计划”。
敌方派人探听叶、贺部动向,汪精卫的特派员刁铁民胁迫起义前敌总指挥贺龙清党反共,贺反而将他逮捕。
张国焘赶来阻止起义,未逞。
为牵制敌人,朱德宴请敌方军官。
因有人出卖情报,周恩来下令提前起义。
8月1日清晨2时,叶挺亲自指挥战斗,朱德所部也参加战斗,贺龙指挥将红旗插上敌司令部内鼓楼上,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影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再现了大革命失败至工农武装诞生这段时间的历史概貌,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党派斗争,揭示了南昌起义的重要意义。
它气势宏大地勾勒了起义前的历史环境,以编年史形式,表现了1927年6月到8月1日前的重大事件,反映了革命濒于失败的危急形势,肯定了起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它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纪实性方面进行探索,追求故事片中的文献性,营造真实的时代气氛,展示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力求按照历史的真实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一些革命领袖艺术形象的塑造,真实可信,清新脱俗,能在重大历史抉择关头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闪光点和性格特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8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