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读后感

关于苏东坡《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儿女的柔情B长调C开阔博大D既有诗美感也有词美感

shen(一声),在一本书的注解中看到过。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解析

此词作于公元1091年(元佑六年)由杭州太守被召为学士承旨时,是作者时送给参寥的。

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

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

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

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

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

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不是一般的咏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词、《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诗,着重渲染潮声和潮势,并不含有别种寓意。

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

西兴,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

“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

这里指与参寥多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

“斜晖”,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傍晚时分,二则此景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一起的特殊意象。

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

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

这几句,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杭的游赏活动。

“春山”,一些较早的版本作“暮山”,或许别有所据,但从词境来看,不如“春山”为佳。

前面写钱塘江时已用“斜晖”,此处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烟霏”正是春山风光,“暮山”,则要用“暝色暗淡”、“暮霭沉沉”之类的描写;此词作于六年三月,恰为春季,特别叮咛“记取”当时春景,留作别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较吻合。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

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

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妙趣横生,传诵一时。

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

早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

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见的了。

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结尾几句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友情。

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

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

词人借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

此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情意,气势雄放,意境浑然。

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这一评语正道出了此词的特色。

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6]

关于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怎样的评价

《八声甘州参寥子》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这是一首寄赠之作,表现超然物外生态度和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

此词上下阙均以写景发端,议论继后。

景语中有情语,议论时亦辅之以超旷、闲逸、感喟之情,大气包举,襟怀高妙,风格豪迈超旷。

  词中抒写出世的高想,表现人生空漠之感,却以豪迈的气势出之,使人惟觉其气象峥嵘,而毫无颓唐、消极之感。

词人强调达观和“忘机”,使人感到的却是他对友情的无比珍重。

苏轼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又执著于友情的个性,于此可见一斑。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是谁的词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元佑(衣字旁)六年(1091)(一说为元佑四年1089),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在离杭去汴时写这首词送给好友参寥子。

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与词人为莫逆之交,向来以其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人所推崇。

词人贬谪黄州时,参寥曾不远两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

这首词抒写词人出世的玄想,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来。

求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苏轼)全文翻译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

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

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 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既有诗的美感又有词的美感

(判断)

a是,这是正确的,苏轼以诗入词,他的豪放词既有诗的美感又有词的美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2937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