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冒险读后感
小荷马的大冒险读后感
人人都会从小到大无知到有知,从矮到高,在这些成长过程中想大家一定有很多烦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一件烦恼的事,是什么事呢
就让我来告诉你这件烦恼事。
那年,正好是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澳大利亚玩。
到澳大利亚要乘飞机,在飞机上睡觉。
因为那时又吵又亮,我怎么也睡不好,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妈妈告诉我,飞机上有眼罩可以戴,我只要不想别的杂念,就可以了。
我虽然按妈妈说的做了,但是座位很小,很挤,我眼下又出现了一个烦恼,这怎么办呢
我灵机一动,眼前闪现一个办法。
我最靠近,这件事也最好做,你看,我把手放下,安全带系系紧,人往后靠一靠,把被子往我脖子塞一塞,把眼罩放下来,就安安静静地睡了。
第二天我发现我还真的睡在原来的位子,没有东倒西歪的了。
我终于解决这个烦恼了
二年级的暑假,我报了“新东方”、“挑战100分”和游泳培训。
这之间“新东方”和游泳在5日这天有时间重叠的现象。
我在心里一直犯嘀咕:“我是上“新东方”的话,10日游泳未免能过关。
如果我上游泳课的话,“新东方”可能又来不及补课。
我左右为难,最终,我想:10日游泳更重要,补课什么时候补都一样,我应该上游泳课
我连忙去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也这么说。
我太高兴了,说明我的决定也是有道理的
在你的成长路上,也一定遇到很多的烦恼吧
在我的成长路上,我遇到了很多烦恼,可一一被我解决了。
在我的成长道路中,我的烦恼越来越少了,也学会了自立,也懂得了怎样克服困难。
我相信,我一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立的。
最终一定会长成一个羽翼丰满的雄鹰,自由地在蓝天中快乐地飞翔。
亚洲杯历来冠军都有哪些国家
日本、伊朗、沙韩国、以色列、科威特、伊、澳大利
【冠军数】 4次 日本(19
【第92句】:2000、200
【第4句】:2011) 3次 伊朗(19
【第68句】:19
【第72句】:1976),沙特(19
【第84句】:19
【第88句】:1996) 2次 韩国(19
【第56句】:1960) 1次 以色列(1964),科威特(1980),伊拉克(2007),澳大利亚(2023)。
亚洲杯(官方名称:AFC Asian Cup,普遍称为亚洲杯足球赛)是由亚洲足联举办的国际性成年男子足球队比赛,每四年举办一届。
亚洲杯是世界上除了美洲杯以外历史最悠久的洲际国家队比赛,比第一届欧锦赛还要早四年创办。
亚洲杯也是亚洲地区内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参赛球队必须是亚洲足联成员。
从1997年开始,亚洲杯冠军代表亚洲足联参加国际足联联合会杯。
从1956年至2004年期间,每届亚洲杯都与欧锦赛以及奥运会在同一年份举行,因此亚洲杯的吸引力也长期受制于这两个同年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
为了更好地推广亚洲杯,并进一步提高赛事的影响力,亚洲足联决定将亚洲杯放在体育赛事相对较少的单数年份举行。
因此,亚洲足联将原定于2008年的亚洲杯提前一年至2007年举办,以后仍然继续每四年举行一届。
《彼得潘》主要内容
当我翻开了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往下看,想快点了解怎么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国家又怎么会飞。
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第一章。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
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
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有趣极了。
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因为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历险一样。
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坚决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使得我读了几遍了还是觉的没看够,它实在太有趣了,我十分喜欢的这本书。
怎么样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有心动的呢
那就快读一读这本书吧
记住噢,它的名字叫做
-------------------------------------------------------------------- 读 《格列佛游记》有感1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
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
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
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
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
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
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
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
……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
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到处冒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
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
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 读 《格列佛游记》有感2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
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
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
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
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
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
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
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
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
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
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也挺爽,应该属于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
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
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
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
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
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
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
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
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
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赞同208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1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