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瑟罗读后感少点
求《奥赛罗》读后感一篇3000字
自卑引发奥赛罗悲剧的性格因素——读《奥赛罗》有感《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又让人十分震撼的爱情悲剧。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悲剧
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其中他的自卑的性格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正是由于自卑,奥赛罗才被伊阿古利用,轻信了伊阿古,并使他对婚姻缺少信心,对心爱的妻子缺少信任。
那又是什么使他形成了这种自卑的性格呢
奥赛罗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人生经历所造成的,这是他自身无法控制的。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黑皮肤的奥赛罗是非洲摩尔人,效力于威尼斯军界,因取得了显赫战绩而成为一个令世人侧目的将军。
他常受邀到威尼斯元老家做客,元老勃拉班修之女苔丝狄蒙娜爱上了他,并和奥赛罗私定了终身。
奥赛罗的手下旗官伊阿古由于种种原因,诸如种族的不同、职务的升迁未果等等,而极度仇恨奥赛罗。
于是,伊阿古精心策划,利用罗德列哥的愚蠢,采用造谣、欺骗等手段,使奥赛罗相信苔丝狄蒙娜与他的副将凯西奥关系暧昧。
奥赛罗最终相信了伊阿古的谎言,愤而将苔丝狄蒙娜扼杀。
最后,在伊阿古的妻子爱米利娅的揭发下,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莫及,自刎身亡,伊阿古被拘捕。
在当我们读到奥赛罗亲手扼住了他那温柔善良妻子的脖子使其最终停止了呼吸这个场面的时候,我们震惊,我们气愤,我们为善良的苔丝狄蒙娜感到不平,然后我们静下来深思悲剧产生的原因。
其实原因有很多,有外在的,有内在的,而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奥赛罗那自卑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对他影响很深,也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一、自卑性格的形成原因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点。
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
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
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口吃等缺陷;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等,有人的自卑心理原因是性格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人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生活经历方面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
下面我们结合奥赛罗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
1.社会原因导致奥赛罗自卑的社会原因就是种族歧视。
奥赛罗是摩尔人。
摩尔人(Moros)是中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后专指撒哈拉沙漠西部居民系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而成,分布于西北非。
结合剧本的描述,他还是摩尔人中的黑皮肤、厚嘴唇的黑人,这就为剧中各阶层人物歧视奥赛罗提供了缘由。
分析剧本,从威尼斯各阶层对奥赛罗的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种族歧视广泛存在于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之中。
奥赛罗的肤色和血统决定了他在威尼斯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白种威尼斯人的心中,奥赛罗是低下的黑皮肤的异族人,与奴隶无异。
正是由于世俗的种族歧视,使得奥赛罗对于自己一个黑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了怀疑,他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自卑。
他由坚信苔丝狄蒙娜的忠贞到怀疑苔丝狄蒙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定了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并认为苔丝狄娜是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苔丝狄蒙娜,亲手终结了圣洁的爱情。
2.生活经历剧中的奥赛罗从儿时就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战争、围城和意外的遭遇,“最可怕的灾祸……间不容发的脱险,在傲慢的敌人手中被俘为奴,和遇赎脱身的经过”。
他的这种经历说明他不属于“漫游骑士”的行列,而是那个历史时期饱受白人征服、奴役、劫掠、杀戮的非洲民族的一个代表。
在经历这样的一系列事情后,虽然他后来因取得了显赫战绩而成为一个令世人侧目的将军,但是他的耐受性却降低了,小小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让他变得自卑起来。
3.思想认识在思想认识方面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
不仅威尼斯人对他具有种族歧视,奥赛罗也对自己摩尔人的身份予以否认、怀疑和轻视。
作为一个生活在白人社会里的黑人,一个被雇佣来保卫并不属于自己的社会的人,奥赛罗永远也无法融入他所置身的威尼斯社会。
但是奥赛罗长期生活在威尼斯社会,他已经完全抛弃自己的历史,甚至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威尼斯人。
奥赛罗的悲剧在于他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被彻底地欧洲化。
美国黑人复兴的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描绘美国黑人悲剧时指出,当奴隶制度被废除后,南方黑人仍然没有自我,因为黑人在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割断了与历史即非洲的过去的联系。
奥赛罗也是这样,一方面放弃自己原本的自我,一方面又无法融入威尼斯的社会环境,只能在无所归依的痛苦中挣扎,直至走向最后的毁灭。
二、自卑所产生的影响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
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在特定条件下甚至会造成犯罪。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他将失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如果一个人完全失去了自信,他将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人生。
那些走极端、无法跨过这道坎而轻生的人就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超出承受能力而又无法排解使自信完全失去而造成的。
1.轻信伊阿古伊阿古利用苔丝狄蒙娜的热情、凯西奥的善良与追悔、奥赛罗的正直与对苔丝狄蒙娜强烈的爱成功地欺骗奥赛罗,他引起了奥赛罗的猜疑与仇恨。
奥赛罗轻信谗言,他目光“混沌”,对虚伪、奸邪的披着羊皮的伊阿古缺乏起码的警觉。
奥赛罗没能有一双慧眼,于是在他的内心中爱与恨、信任与猜疑、荣誉与屈辱等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使他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扭曲。
奥赛罗的轻信与他的自卑是紧密相关的。
正是由于自卑,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妻子,在他眼里妻子是圣洁的,自己却是一个长得黒丑的人,所以他才会怀疑自己妻子会喜欢长得比自己帅的白人军官凯西奥。
其实自卑的人一般来说都特别敏感,所以不要说苔丝狄蒙娜帮凯西奥求情以及在凯西奥的房间里发现了苔丝狄蒙娜的手帕,即使苔丝狄蒙娜多看别的男人一眼,奥赛罗都有可能会生气,会嫉妒。
而这种嫉妒却会使他慢慢地失去了理智,使他疯狂,使他不愿听妻子解释,使他最终把罪恶之手伸向了善良无辜的妻子。
2.对婚姻缺少信心对于自己不同于威尼斯人的黑皮肤,奥赛罗深感自卑。
奥赛罗一直说自己是黑人,若不是苔丝狄蒙娜的暗示,奥赛罗根本不会吐露自己的爱意。
另外在剧中,伊阿古貌似知情地对奥赛罗评价“我们的”威尼斯妇女的思想情感。
“嗯,问题就在这儿,说句大胆的话,当初多少跟她同国族、同肤色、同阶级的人向她求婚,照我们看来,要是成功了,那真是天作之合,可是她都置之不理,这明明是违反常情的举动;嘿!从这儿就可以看到一个荒唐的意志、乖僻的习性和不近人情的思想。
”(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奥赛罗居然也默认了这种看法。
奥赛罗接受自己人种低劣的说法,承认自己“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温柔风雅的谈吐”,在他眼里,苔丝狄蒙娜“像狄安娜的容颜一样皎洁”的名誉一旦染上污垢之后,就像他的脸那样“黝黑”。
正是这种由思想认识产生的自卑使他对自己的婚姻缺少足够的自信心。
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是纯洁的,超越种族偏见的,令人羡慕的,但由于自卑使奥赛罗变得敏感,变得轻信,变得嫉妒,变得失去理智,从而失去了最真的爱,从而懊悔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错又不完全在奥赛罗,因为他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社会及经历让他在心理慢慢形成的一种模式,是他自己也已经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一个性格特点。
谁给我奥瑟罗读后感
《奥赛罗》:其实这个故事挺俗套的,不过莎士比亚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奥赛罗有黑人血统。
是一个英勇善战、见多识广的将军。
他用自己的故事赢得了一个大家闺秀苔丝德蒙娜的芳心,而后两人就结婚了,本来是很幸福的,可是……奥赛罗的一个手下伊耶戈不断诬陷奥赛罗的妻子和奥赛罗的副将凯希欧有奸情。
仅仅是出于嫉妒,伊耶戈就可以这样陷害别人,可见妒恨是多么的恐怖。
一开始奥赛罗全然不信,可是架不住伊耶戈总是这么挑拨,何况苔丝德蒙娜也比奥赛罗小十多岁,猜忌也是难免的,最后冲动之下的奥赛罗亲手掐死了自己的爱妻(苔丝德蒙娜死得很惨,甚至让奥赛罗不忍下手)。
然后他就得知真相了,亲手杀了伊耶戈,而后自杀而亡。
留下凯希欧,告诫世人,要相信婚姻,不要再重复他的悲剧。
求一个奥赛罗的英文读后感,字不用多了,50个即可
你先自己把中文写出来。
读书报告格式
自卑引发奥赛罗悲剧的性格因素——读《奥赛罗》有感《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又让人十分震撼的爱情悲剧。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悲剧
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其中他的自卑的性格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正是由于自卑,奥赛罗才被伊阿古利用,轻信了伊阿古,并使他对婚姻缺少信心,对心爱的妻子缺少信任。
那又是什么使他形成了这种自卑的性格呢
奥赛罗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人生经历所造成的,这是他自身无法控制的。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该剧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黑皮肤的奥赛罗是非洲摩尔人,效力于威尼斯军界,因取得了显赫战绩而成为一个令世人侧目的将军。
他常受邀到威尼斯元老家做客,元老勃拉班修之女苔丝狄蒙娜爱上了他,并和奥赛罗私定了终身。
奥赛罗的手下旗官伊阿古由于种种原因,诸如种族的不同、职务的升迁未果等等,而极度仇恨奥赛罗。
于是,伊阿古精心策划,利用罗德列哥的愚蠢,采用造谣、欺骗等手段,使奥赛罗相信苔丝狄蒙娜与他的副将凯西奥关系暧昧。
奥赛罗最终相信了伊阿古的谎言,愤而将苔丝狄蒙娜扼杀。
最后,在伊阿古的妻子爱米利娅的揭发下,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莫及,自刎身亡,伊阿古被拘捕。
在当我们读到奥赛罗亲手扼住了他那温柔善良妻子的脖子使其最终停止了呼吸这个场面的时候,我们震惊,我们气愤,我们为善良的苔丝狄蒙娜感到不平,然后我们静下来深思悲剧产生的原因。
其实原因有很多,有外在的,有内在的,而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奥赛罗那自卑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对他影响很深,也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一、自卑性格的形成原因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点。
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
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
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口吃等缺陷;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等,有人的自卑心理原因是性格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人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生活经历方面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
下面我们结合奥赛罗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
1.社会原因导致奥赛罗自卑的社会原因就是种族歧视。
奥赛罗是摩尔人。
摩尔人(Moros)是中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后专指撒哈拉沙漠西部居民系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而成,分布于西北非。
结合剧本的描述,他还是摩尔人中的黑皮肤、厚嘴唇的黑人,这就为剧中各阶层人物歧视奥赛罗提供了缘由。
分析剧本,从威尼斯各阶层对奥赛罗的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种族歧视广泛存在于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之中。
奥赛罗的肤色和血统决定了他在威尼斯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白种威尼斯人的心中,奥赛罗是低下的黑皮肤的异族人,与奴隶无异。
正是由于世俗的种族歧视,使得奥赛罗对于自己一个黑摩尔人、一个为平常人所害怕的人是否能真正赢得白人姑娘的爱产生了怀疑,他渐渐失去了自信,变得自卑。
他由坚信苔丝狄蒙娜的忠贞到怀疑苔丝狄蒙娜的贞洁与爱的动机,到最后完全否定了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并认为苔丝狄娜是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进而杀了苔丝狄蒙娜,亲手终结了圣洁的爱情。
2.生活经历剧中的奥赛罗从儿时就经历了年复一年的战争、围城和意外的遭遇,“最可怕的灾祸……间不容发的脱险,在傲慢的敌人手中被俘为奴,和遇赎脱身的经过”。
他的这种经历说明他不属于“漫游骑士”的行列,而是那个历史时期饱受白人征服、奴役、劫掠、杀戮的非洲民族的一个代表。
在经历这样的一系列事情后,虽然他后来因取得了显赫战绩而成为一个令世人侧目的将军,但是他的耐受性却降低了,小小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让他变得自卑起来。
3.思想认识在思想认识方面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
不仅威尼斯人对他具有种族歧视,奥赛罗也对自己摩尔人的身份予以否认、怀疑和轻视。
作为一个生活在白人社会里的黑人,一个被雇佣来保卫并不属于自己的社会的人,奥赛罗永远也无法融入他所置身的威尼斯社会。
但是奥赛罗长期生活在威尼斯社会,他已经完全抛弃自己的历史,甚至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威尼斯人。
奥赛罗的悲剧在于他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被彻底地欧洲化。
美国黑人复兴的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描绘美国黑人悲剧时指出,当奴隶制度被废除后,南方黑人仍然没有自我,因为黑人在融入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割断了与历史即非洲的过去的联系。
奥赛罗也是这样,一方面放弃自己原本的自我,一方面又无法融入威尼斯的社会环境,只能在无所归依的痛苦中挣扎,直至走向最后的毁灭。
二、自卑所产生的影响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
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在特定条件下甚至会造成犯罪。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他将失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如果一个人完全失去了自信,他将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人生。
那些走极端、无法跨过这道坎而轻生的人就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超出承受能力而又无法排解使自信完全失去而造成的。
1.轻信伊阿古伊阿古利用苔丝狄蒙娜的热情、凯西奥的善良与追悔、奥赛罗的正直与对苔丝狄蒙娜强烈的爱成功地欺骗奥赛罗,他引起了奥赛罗的猜疑与仇恨。
奥赛罗轻信谗言,他目光“混沌”,对虚伪、奸邪的披着羊皮的伊阿古缺乏起码的警觉。
奥赛罗没能有一双慧眼,于是在他的内心中爱与恨、信任与猜疑、荣誉与屈辱等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使他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扭曲。
奥赛罗的轻信与他的自卑是紧密相关的。
正是由于自卑,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妻子,在他眼里妻子是圣洁的,自己却是一个长得黒丑的人,所以他才会怀疑自己妻子会喜欢长得比自己帅的白人军官凯西奥。
其实自卑的人一般来说都特别敏感,所以不要说苔丝狄蒙娜帮凯西奥求情以及在凯西奥的房间里发现了苔丝狄蒙娜的手帕,即使苔丝狄蒙娜多看别的男人一眼,奥赛罗都有可能会生气,会嫉妒。
而这种嫉妒却会使他慢慢地失去了理智,使他疯狂,使他不愿听妻子解释,使他最终把罪恶之手伸向了善良无辜的妻子。
2.对婚姻缺少信心对于自己不同于威尼斯人的黑皮肤,奥赛罗深感自卑。
奥赛罗一直说自己是黑人,若不是苔丝狄蒙娜的暗示,奥赛罗根本不会吐露自己的爱意。
另外在剧中,伊阿古貌似知情地对奥赛罗评价“我们的”威尼斯妇女的思想情感。
“嗯,问题就在这儿,说句大胆的话,当初多少跟她同国族、同肤色、同阶级的人向她求婚,照我们看来,要是成功了,那真是天作之合,可是她都置之不理,这明明是违反常情的举动;嘿!从这儿就可以看到一个荒唐的意志、乖僻的习性和不近人情的思想。
”(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奥赛罗居然也默认了这种看法。
奥赛罗接受自己人种低劣的说法,承认自己“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温柔风雅的谈吐”,在他眼里,苔丝狄蒙娜“像狄安娜的容颜一样皎洁”的名誉一旦染上污垢之后,就像他的脸那样“黝黑”。
正是这种由思想认识产生的自卑使他对自己的婚姻缺少足够的自信心。
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是纯洁的,超越种族偏见的,令人羡慕的,但由于自卑使奥赛罗变得敏感,变得轻信,变得嫉妒,变得失去理智,从而失去了最真的爱,从而懊悔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错又不完全在奥赛罗,因为他的这种自卑的性格是社会及经历让他在心理慢慢形成的一种模式,是他自己也已经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一个性格特点。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悲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确实是位伟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悲喜剧皆有,可以说他的戏剧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含义。
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杰出的作家、艺术家一样,他的创作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如诗人一样满怀激情的对白、如哲人一样深邃的思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正是其中的代表。
悲剧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时代的剧作家,如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都是以悲剧扬名希腊。
一部不朽的《俄底甫斯王》被后人研究了几千年也不能穷尽其中的奥妙,心理学、宗教学、文学都从这部剧作中得到了启发。
莎士比亚的悲剧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完全可以和古希腊多产的作家相媲美。
这些作品就像甘泉一样不可干涸,总能让我们思考生命乃至宇宙的意义。
我认为悲剧应该具备以下四个元素,无论是哪出悲剧,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这四种基本的元素。
第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第二,人性的缺点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
第三,对所谓命运的无可奈何。
第四,悲剧人物理想人格的彻底破灭,通常以悲剧人物的死亡而告终。
《奥塞罗》中明显的悲剧元素就是奥塞罗性格的缺陷,只要是人总会有些嫉妒心的。
可是这出戏中的悲剧并不是奥塞罗的性格作祟,也不能归罪于那个蛇蝎心肠的恶汗亚果(我甚至有点喜欢这个敢于剖析自己心理的阴谋家),在戏剧的刚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奥塞罗和玳丝德摩娜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
玳丝德摩娜并不了解奥塞罗,她喜欢奥塞罗的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他讲述那些颇具传奇性的经历,一句话她只喜欢一个浪漫的理想。
当亚果的妻子告诫玳丝德摩娜当心奥塞罗的妒忌的时候,她却说“我想他在出生地让阳光把这种气质(妒忌)都吸去了。
”而奥塞罗有点明白自己的妻子为什么喜欢自己,或者说他对自己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他对玳丝德摩娜又爱又恨又怕。
最终,亚果只是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将这种虚假的、毫无信任的、不牢固的爱情炸个粉碎,而真正具有爆炸力的火药却在奥塞罗和玳丝德摩娜的身上。
由此看来这出悲剧倒有些主人公咎由自取的味道,可能是这种惩罚太重了——以男女主人公的死而结束,所以才有了很强的悲剧色彩。
《里亚王》的悲剧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少见到,毕竟我们认为亲情是最温暖的也是最牢固的。
可是我们要注意戏剧的背景一个充满谋求权力和财富的宫廷政治斗争,政治可以让一切变的肮脏,对触手可及的权力和财富的谋求可以让人变成魔鬼。
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讨论人性的,有一个善良的牧羊人,他绝对是一个正直的人,可是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枚戒指,戴上它之后可以隐身。
于是这个牧羊人可以做一些他以前不能做的事情,终于有一天他进入了王宫,勾引了王后并密谋杀死了国王,从此他和以前的自己判若两人,成了一个十足的暴君。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没有得到那枚充满魔力的戒指,他一定还是一位善良的人。
叔本华说过,人每时每刻都是有作恶的想法的,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关键是人有时候没有作恶的能力而已。
里亚王的悲剧的根源也许就在这里。
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力作《乱》就是根据《里亚王》改编的,故事的背景是日本的战国时代,这让我们感觉更加真实了,如果是太平盛世,毫无权力的寻常百姓中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呢
。
其实我们翻一翻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为权力而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里亚王的悲剧就在于人性的沦落,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也时刻反思着人性的本质。
《里亚王》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注意,我们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结局,那么悲剧就能够马上变成喜剧。
如果最后,里亚王的小女儿考黛丽亚活着,里亚王也没有死,那么这就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悲剧就能够成为喜剧。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同样也可以很简单的转变成悲剧。
结局可以这样设计,伪君子答尔丢夫很顺利的霸占了奥尔恭的财产,他的女儿玛丽亚娜也不得已嫁给答尔丢夫,玛丽亚娜的情人瓦赖尔刺杀答尔丢夫未遂而入狱,奥尔恭的妻子郁郁而逝,奥尔恭沦为乞丐。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这是比较形象的说法但似乎也没有涉及到悲剧的根源。
《麦克白斯》颇似古希腊悲剧,其中很强调命运对人嘲弄。
麦克白斯原本功成名就,可是他却相信三女巫的预言,最终预言一一应验,但是麦克白斯也身败名裂。
这让我想起索福克勒斯的《俄底甫斯王》以及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王》,人的举动都受到神的干涉,当然其中也体现着主人公性格的缺陷。
可是《俄底甫斯王》中几乎没有表现出俄底甫斯王的人格或者是性格带来必然的毁灭,可以说俄底甫斯是一个生性善良的人,当必然的命运来袭却无力逃避。
也许悲剧的悲就体现在人的无辜和无助上,悲剧的美表现为主人公的抗争上,虽然看起来是徒劳的。
可以看到悲剧中必然会出现痛苦和死亡,人们喜欢悲剧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因为同悲剧一样,人的一生也要以死亡作为结局而谢幕。
但是悲剧并不是悲观,我们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短暂的悲剧中却表达了一种不妥协的永恒的精神。
因此,明知理想遥不可及我们还是执著追求,明知人无完人但还是要不断完善自我,明知命运无常可是一点也不畏惧,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不是生命存在的目标。
一篇奥赛罗的英文观后感带中文
《奥赛罗》是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爱情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
关于《奥赛罗》一剧的评论,据知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就有人热情肯定此剧:“从诗行与剧情,特别是从剧情来看,它是一出很好的戏”,主要人物“描绘得好”;“诱惑的场面”卓越地显示了伊阿古恶人的“癖性”……对于主角奥赛罗的看法通常有两种:他是位坚强博大和灵魂高尚的英雄;其所以杀害爱妻,只是由于轻信,尤其是奸谗者伊阿古过于狡猾所致;另一种是奥赛罗并不那么高尚,而是个自我意识很强和性格有缺陷的人;他是急急不能待地就听信了伊阿古,责任在他本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