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毛猿读后感
《毛猿》主要讲了什么
《毛猿》是美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也是20世纪世界杰出的戏剧家之一的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表现主义代表作,发表于1922年。
它的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8场喜剧”,其主题是探索人类归属问题。
该剧是根据作家191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改编的。
全剧共八场,不分幕。
剧中主人公扬克是一艘油轮上的司炉工,他自认是一个超人,他一心一意追求合理的地位和合法的归宿,但残酷的社会使他陷入困境之中。
扬克是司炉工中力气最大、自信心最强的一个,他自认为是这艘油轮的驱动者,不无自豪地说:“我是终点,我是开始,我一发动,一切都转了。
”他看不起有钱人,却被船上的有钱人视为毛猿,这使他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被整个船舱之上的世界排斥在外,并没有丝毫优越之处。
他离开轮船去寻找归宿,但他的所有努力都归于失败,走投无路的他不知道怎么办,觉得世界上没有人理解他、同情他。
第二天黄昏,他走到动物园。
在大猩猩的笼前,他忽然感到那笼里的大猩猩才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他向猩猩倾诉心中的不平,还使劲打开笼门放猩猩出来。
猩猩出笼后,挥动长臂把扬克紧紧抱住,岂料猩猩力气太大,竟把扬克的肋骨压断了。
扬克死在猩猩怀里,他最后留下的话是:“太太们,先生们,向前走一步,瞧瞧这个独一无二的一个地道的——野毛猿吧。
”猩猩对此茫然无知,它把扬克扔进笼子,还关上了门。
这样,扬克终于在动物园的猩猩笼子里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粗粗一看,剧本似乎是写劳动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幸遭遇,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主要不是真实地、历史地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而是表现“人同自己命运的斗争”,人在这场斗争中“心理发展的过程”。
作者试图通过扬克同环境的冲突,表现人类在物质至上的社会中精神失去平衡,竭力寻求自己的位置而终究无所归属的永恒状况。
作者也曾断言“人在追求不可企及的东西时,他注定是要失败的,但是他的成功是在斗争中,在追求中”。
实际上,作者企图将扬克写成是“每一个人”,“他努力寻找他的‘归属’,寻找使他成为生活结构中的一部分的那条线索——我们大家也都在进行同样的努力。
”他希望通过这部戏剧“指明这条失去的线索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至于扬克的困惑、迷惘,奥尼尔认为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共有的,那就是人与人的冲突。
在古代,往往表现为人与神的冲突,而今天它表现为人与他自己、与他自己的过去、与他所寻找“归属”的企图的冲突。
《毛猿》中第8场扬克的独白,它不仅是人物内心强烈情感的表露,也是人物自由联想式的思维过程的外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跳跃性,往往是意念情绪的不规则运动。
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旭则指出:“表现主义戏剧是企图把人的思想意识中的世界,或者索性把人的潜在意识,用象征的手法整个搬上舞台。
”因而,不少评论家都把表现主义看作戏剧领域的象征派。
《毛猿》中象征很多,如剧中的大油船既象征了现代生活,同时又象征了远古的野蛮生活。
大炉间象征牢笼,也是现代人所处的尴尬与窘况的象征;主人公扬克象征人类;米尔德里德小姐漂亮的白衣服和烧炉工人们污浊的黑身躯象征着脆弱的幻想和丑恶的现实之间极端的对立。
象征手法的广泛应用,赋予《毛猿》一剧浓厚的寓言色彩。
此外,剧作通过舞台造型和灯光布景的变换以及强烈的音响效果来渲染气氛和突出表现形式。
《毛猿》主人公扬克有其生活原型,是作者认识的一个爱尔兰籍烧火工人,后来投水自杀了。
为什么一个身强力壮的人要自杀
这个问题后来就成了作者创作此剧的最初动力。
此外,剧中的基本情节和米尔德里德小姐去机舱的场面和扬克在“产联”的经历等也是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加以描写的。
所以,撇开象征意义,此剧还具有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所谓“工会”的虚伪性的现实意义。
扬克既可以作为“人的一个象征”,又可以看作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国工人,一个有个性的人物。
他一开始踌躇满志,自以为是“社会动力”,后来经过一连串事件终于悲观失望,不惜以猩猩为友而死于猩猩之手。
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 (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
【第1句】: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第2句】: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 (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情色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 “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 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新小说派“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 》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经典古今中外名著文学 推荐50部
【第1句】:推天道以明之书 《周易》
【第2句】:高华宏阔的史诗典范 《荷马史诗》
【第3句】:西方寓言的始祖 《伊索寓言》
【第4句】:中国道家的开山之作 《老子》
【第5句】: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
【第6句】:兵家韬略之首 《孙子兵法》
【第7句】: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
【第8句】: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开山之作 《左传》
【第9句】:第一部世界性通史著作《希腊波斯战争史》
【第10句】:第一部系统地论述政治哲学的著作《理想国》
【第11句】:希腊理智最完美的纪念碑《几何原本》
【第12句】: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
【第13句】:孔子传授之心法 《中庸》
【第14句】:儒学“内圣”走向的开启者 《孟子》
【第15句】:游逍遥、达齐物的智慧结晶 《庄子》
【第16句】: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
【第17句】:印度心灵的镜子 《罗摩衍那》
【第18句】:世界上所有民法典结构的基础《法学阶梯》
【第19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0句】:开传统政治学体系之作《政治学》
【第21句】:道教丹学之宗 《抱朴子》
【第22句】:禅宗理论的基石 《金刚经》
【第23句】: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 《水经注》
【第24句】:古今家训之祖 《颜氏家训》
【第25句】:初唐政治的重要文献 《贞观政要》
【第26句】:中国禅宗精神的精髓 《坛经》
【第27句】:扶桑的空谷足音 《源氏物语》
【第28句】: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
【第29句】: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 《资治通鉴》
【第30句】: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 《神曲》
【第31句】: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 《窦娥冤》
【第32句】:世界第一大奇书 《马可波罗游记》
【第33句】:最受中国人推荐的英雄传奇《水浒传》
【第34句】: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三国演义》
【第35句】:驾驭与统治的教科书 《君主论》
【第36句】: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天体运行论》
【第37句】: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书 《一千零一夜》
【第38句】: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西游记》
【第39句】: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 《菜根谭》
【第40句】:探索自我心灵与世界的距离 《蒙田随笔全集》
【第41句】:舞台中的上帝 《莎士比亚全集》
【第42句】:骑士风尚的飘逝 《堂吉诃德》
【第43句】:东方医学巨典 《本草纲目》
【第44句】: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
【第45句】:近代科学奠基之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第46句】:现代实验科学的宣言 《新工具》
【第47句】: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体系的代表作品 《伦理学》
【第48句】: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 《日知录》
【第49句】:花妖狐魅的笑影与诗情 《聊斋志异》
【第50句】: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
【第51句】: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论法的精神》
【第52句】:第一部百科辞书 《百科全书》
【第53句】:世界政治学最著名的古典文献 《社会契约论》
【第54句】:第一部产生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
【第55句】: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 《国富论》
【第56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
【第57句】:徜徉在幻想的天空 《格林童话》
【第58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红与黑》
【第59句】: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著 《战争论》
【第60句】:西方人口理论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 《人口原理》
【第61句】:第一部用人类学材料写成的原始社会发展史 《古代社会》
【第62句】:19世纪以前美学的高峰 《美学》
【第63句】:梦回美好的童年 《安徒生童话》
【第64句】: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简爱》
【第65句】: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昆虫记》
【第66句】:瞻望我们最遥远的过去 《物种起源》
【第67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 《资本论》
【第68句】:雄浑磅礴的史诗般的生活画卷 《悲惨世界》
【第69句】:汇兵迦奇谋方略之书 《三十六计》
【第70句】:日神和酒神的至深本能 《悲剧的诞生》
【第71句】:谆谆教诲中的睿智与光芒 《曾国藩家书》
【第72句】:俄国革命的镜子 《安娜卡列尼娜》
【第73句】:社会学理论的开山之作 《社会学原理》
【第74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源泉 《经济学原理》
【第75句】:人类心灵的旅途 《梦的解析》
【第76句】:东方宗教的神圣赞歌 《古檀迦利》
【第77句】: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之源 《科学管理原理》
【第78句】:民族脊梁的心血与灵魂 《鲁迅全集》
【第79句】:宗教社会学合伦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80句】:意识流小说的旗帜 《尤利西斯》
【第81句】:美国人民的“官方哲学”《实用主义》
【第82句】:革新生命意识的文学经典 《追忆似水年华》
【第83句】:现代西方经济崛起的动力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84句】:开启人生的一把钥匙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
【第85句】:诠释最宝贵的生命历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86句】:随风而逝的爱情经典 《飘》
【第87句】:人生的徘徊与轮回 《围城》
【第88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诗词》
【第89句】:改变命运的必修学科 《经济学》
【第90句】:系统集中地反映萨特本本论和伦理学思想 《存在与虚无》
【第91句】:现代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 《教育过程》
【第92句】:美国800多所大学管理学的教科书 《管理学》
【第93句】:散发青春气息的现代经典 《麦田的守望者》
【第94句】:光辉的生存法则和人生尊严 《老人与海》
【第95句】:迎接未来世界的行动指南 《第三次浪潮》
【第96句】: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的鸿篇巨著 《百年孤独》
【第97句】:美的回归与魅力 《美的历程》
【第98句】: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正义论》
【第99句】:21世纪的展望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00、人类灵魂的独特诠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荒芜的意思
荒芜huāng wú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荒芜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基本解释[lie waste;go out of cultivation] 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由于缺乏劳力,大片土地荒芜着详细解释
【第1句】: 谓田宅不治,草秽丛生。
《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资用乏匮。
” 韦昭 注:“荒,虚也;芜,秽也。
”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四:“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
”《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勤力稼穑,勿致荒芜。
”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土地贫瘠,森林荒芜。
”
【第2句】: 荒疏;废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 唐 李吉甫 《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从吏已久,艺业荒芜。
”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序》:“予久羁山后,心倦神疲,旧学荒芜,不复经理。
” 陈毅 《感事书怀》诗:“琴书久不理,笔砚亦荒芜。
”
【第3句】: 形容学识浅陋拙劣。
唐 白居易 《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时酬和重投长句美而谢之》:“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值一束蒭。
”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教坊致语》:“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哪些?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一、概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文艺观、表现方法。
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主张。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二、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象征主义的先驱。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
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和文艺观。
象征主义的文艺观和创作方法。
《荒原》的思想内容。
??意象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的作家作品。
什么是意象
??三、未来主义??意大利、俄国、法国未来主义主要作家。
意大利正统未来主义的基本主张。
??四、表现主义??发展概况。
主要作家作品。
思想特征、文艺观、主要艺术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创作的思想艺术特征。
??五、意识流小说??何谓意识流
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基础。
空间时间与心理时间。
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点。
主要作家作品。
约克纳帕塌法世系。
??六、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主要主张和创作方法。
下意识写作。
主要作家作品。
??七、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主要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特征。
??八、新小说派??主要作家作品。
文艺观与创作方法。
??九、荒诞派戏剧??怎样理解荒诞
发展概况。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代表作家作品。
《等待戈多》的思想内容。
??十、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的幽默。
主要作家作品。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容。
??十一、魔幻现实主义??西班牙传统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印第安民间文化和东西方古代神话传说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形成过程、主要作家作品、艺术特点。
《百年孤独》的思想艺术特点。
??????????????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一)象征主义:????象征主义:????
【第1句】: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
【第2句】: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
【第3句】: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S•艾略特。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英国T•S•艾略特:《荒原》(1922)????
【第2句】: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
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
【第3句】: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
【第4句】: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
【第5句】:勃洛克: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
【第1句】: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
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
【第2句】:代表人:美国的庞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第1句】:创始人:翁加雷蒂????
【第2句】: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 ????(二)表现主义:????
【第1句】: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
【第2句】: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
【第3句】: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
其诗歌情绪炽烈、雄辩,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
戏剧和小说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题。
????
【第4句】: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
【第1句】:在诗歌上:????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
【第2句】:在戏剧上:????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
主人公:扬克????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第3句】:在小说上:????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
《城堡》(1915)、《变形记》(1915)???? ????(三)意识流小说:????
【第1句】: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
【第2句】: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
【第3句】: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
【第4句】:代表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和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详细解说:????
【第1句】: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态,不加以条理化、逻辑化,作家退出小说,主观干预较少,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
【第2句】: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在某对象上稍许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断从前的思维过程而展开新的思绪。
????
【第3句】: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
????
【第4句】:内容和题材上,传统小说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地位下降,读者的参与性加强,不注意刻画典型人物,凭借人物的意识来写人,情节淡化。
????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爱尔兰的乔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第2句】:英国的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第3句】: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
【第4句】:美国的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
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
人物(长子昆丁、二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女儿凯蒂)???? ????(四)超现实主义:????
【第1句】:20年代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
1919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反法西斯)、艾吕雅,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
【第2句】:他们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
在内容上为了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推崇潜意识和梦,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
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
他们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自动写作法”来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
????
【第2句】: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布勒东《娜佳》、阿拉贡《巴黎的乡下人》、艾吕雅诗歌《和平咏》、《溺水者》、苏波???? ????(五) 存在主义文学:????
【第1句】: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
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
【第2句】: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产生,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其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只有通过自由选择寻找生存之路。
????
【第3句】:“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孤独、失望、恐惧的思想情绪。
????
【第4句】: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
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
【第5句】: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法国萨特、法国加缪、波伏瓦、梅勒。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法国加缪:《局外人》(1942)、《鼠疫》(1947,里厄医生)????
【第2句】:法国萨特:《恶心》(小说)、《自由之路》(小说)、《墙》(短篇小说集)、《死无葬生之地》(戏剧)、《苍蝇》(戏剧)、《禁闭》(戏剧,表明“他人就是地狱”)、《必恭必敬的妓女》(戏剧)、《存在与虚无》(哲学著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哲学著作)????
【第3句】:法国波伏瓦:《女客》、《第二性》????
【第4句】:梅勒:《一场美国梦》???? ????(六)荒诞派戏剧:????
【第1句】: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
【第2句】: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
【第3句】: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
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
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
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
【第4句】:法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其独幕话剧《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英国品特????
【第2句】:美国阿尔比????
【第3句】: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第4句】:法国阿达莫夫????
【第5句】:法国热奈????
【第6句】:法国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49,史密斯夫妇、马丁夫妇)、《椅子》(1959)、《犀牛》(1958)??(七)新小说派:??
【第1句】: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成为二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
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
【第2句】: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地和不真实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和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情感为主的时代以及过去。
反对传统小说的倾向性,主张作家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
新小说屏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断。
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
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
??
【第3句】:代表人物有罗布—格里耶、萨洛特、布托、西蒙、杜拉斯。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法国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第2句】:法国西蒙:“新小说派之父”,《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佛兰德公路》??
【第3句】:法国罗布—格里耶:《窥视者》:获法国1995年的“评论家奖”,《橡皮》(1953,杜邦、格里纳达端、瓦拉斯,写政治谋杀案)?? ??(八)黑色幽默:??
【第1句】:“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
【第2句】:“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
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得嘲讽态度。
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
【第3句】: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
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
笔法富有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具有寓意性。
??
【第4句】:美国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还有冯纳古特、品钦、巴思、巴塞尔姆、法国维昂。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2句】:冯纳古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猫的摇篮》(1963,博克侬、麦克凯布)??
【第3句】: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九)魔幻现实主义:??
【第1句】: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后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流。
它的兴起被称为“拉美文学的爆炸”。
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
【第2句】: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
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
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
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有时场面带有象征色彩,显示出鲜明的地狱和民族特点。
它堪称是“移植”和“寻根”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既有对本大陆传统文化的寻本探源,又有对欧美现代主义的广泛吸收。
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
【第3句】: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
【第4句】: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墨西哥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1955)?? ??(十)未来主义:??
【第1句】:是现代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利奈蒂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的《未来主义宣言》宣告诞生,次年又发表《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
认为20世纪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根本改观,机器与技术、速度与竞争成为时代主要特征,未来主义应具有现代感觉,歌颂进取性的运动和机器文明,赞美速度的美和力量。
认为既往的文化都已腐朽,无法适应当今的时代,提出摒弃全部文化遗产,不满现存秩序。
??
【第2句】:文学艺术的主题上: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
【第3句】: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第2句】: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 ??(十一)达达主义:??
【第1句】:现代西方文艺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瑞士,1915年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在苏黎世的咖啡馆里以随手翻到的词语“达达”命名,即是指纯粹出于偶然,没有任何意义,什么也不是。
??
【第2句】:对文化传统、现实生活、艺术规律采取极端反叛的态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青年一代中的一部分人的苦闷心理和寻找出路的状态。
??
【第2句】:代表作家:布雷东、苏波等。
?? ??(十二)“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作家多为男女青年,他们以性格粗犷豪放。
落拓不羁著称。
用同性恋、爵士乐、吸毒酗酒等来逃避现实并向体面的社会和美国传统价值观念挑战,提出“沉沦就是解放”和纵欲享乐合法的结论,他们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来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
??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第1句】: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第2句】:金斯堡:《嚎叫》
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意识流小说的异同点
飘》-玛格丽诗·米切尔-长篇小说 海明威 《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 纳撒尼尔《红字》 马克·吐温 《卡城名蛙》,《汤姆·索亚历险记》,《镀金时代》,《阿星》,《哈克贝利·费恩》,《竞选州长》,《百万英镑》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小妇人》 梅尔维尔 《白鲸记》 塞缪尔·朗赫恩·克列门斯 《草叶集》-惠特曼-诗集 《荒原》-艾略特-长诗 《美国的悲剧》-德来塞-长篇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成长小说 《红色英勇勋章》-S.克莱恩-战争小说 《小妇人》-易莎·奥尔科特-道德家世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黑人小说 《瓦尔登湖》-梭罗-随笔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小说 《根》-亚历克斯·哈利-黑人小说 《无形人》-拉尔夫·埃利森-黑人小说 《洛莉塔》-纳博卡夫-长篇小说,后现代经典 《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篇小说 《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长篇小说 《红字》-霍桑-长篇小说 《白鲸》-麦尔维尔-长篇小说 《马丁·伊登》-杰克·伦敦-长篇小说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意识流小说 《心是孤独的猎手》-麦卡勒斯-长篇小说 《毛猿》-奥尼尔-表现主义剧本 《人鼠之间》-斯坦贝克-长篇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长篇小说 《土生子》-R.赖特-黑人小说 《嚎叫》-金斯堡-诗集 《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黑色幽默小说 《推销员之死》-T.威廉斯-剧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3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