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奥林匹克精神读后感

读《奥林匹克精神》有感 300字

我们要有拼搏精神啊…啊…三百个啊…

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

为了把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教育体系介绍给祖国,顾拜旦从青少年时期起,就潜心钻研同时代的不同教育体系和古希腊的历史。

他希望法国青年能接受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即在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信心的同时,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的个性。

《奥运精神伴我成长》读后感

我用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奥运精神伴我成长》,从书中我了解到了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共同参与和高度关注的体育盛会。

在维护和平、增进友谊、促进文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正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向着全面小康社会大步迈进。

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凝聚民心、激励斗志、社会和谐,对于宣传和平发展的中国,展现文明,展现中国人昂扬向上的风貌,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奥林匹克活动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运动会,他的创始人是伊非图司。

古奥运会不是单纯的体育比赛项目,他包含着强烈追求,最终形成了一种“奥林匹克精神”,主要体现和平与友谊的精神。

以体育竞技代替战场撕杀的原则,反映了人们渴望和平的原则。

还有公正竞争的精神、追求人体健美的精神。

  从书中我不仅知道奥运会的知识,还了解了许多让我感动的人物。

其中平亚丽最让我感动,她患先天性白内障,但她克服身体残疾,刻苦训练,终于在1984年的美国残奥会上夺得金牌,她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和许多健康人比,她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对于奥运会的参赛选手来说,想要参加奥运会,想要在奥运会上获得一个好名次,就一定要在平常的训练中加倍刻苦,付出艰辛,挥洒汗水,这个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这个过程一定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在奥运会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而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的,要想在乒乓比赛中得到好成绩,必须在平时刻苦加倍的训练。

  阅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相信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必将以奥运人物为榜样,时刻铭记奥运精神,伴我健康成长。

观古奥林匹克运动会有感

十月的阳光,十月的朝霞,一个灿烂明媚的十月,一个丰收吉祥的十月。

——题记伴随着习习秋风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

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开幕式拉开了帷幕。

看整齐的步伐;听喧天的掌声。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久比赛就正式开始了。

尽管比赛项目很多可就牵动人心的要数男子800米比赛。

我班的小杰同学也参加了。

只听“砰——”地一声比赛开始他昂首挺胸摆臂是那样的富有节奏步伐是那样的富有弹性不急不躁似乎在等待最佳的超越时机。

显然早也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后面几个运动员虽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如牛可仍咬紧牙关奋力追赶。

已经是第二圈了小杰仍然精神抖擞速度不但丝毫没有减慢反而越来越快。

后面几位运动员都急红了眼睛恨不得生出一对翅膀玩命的追。

随着终点的临近啦啦队的呐喊助威声也越来越高一阵盖过一阵只剩下最后30米了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只见一班的一位运动健将明显加快了速度似流星赶月一般转眼超过了一个又超过了一个......已经同小杰并驾齐驱了只剩下最后十多米的较量究竟谁胜谁负

这时啦啦队的嘴巴仿佛被胶布封上了一般发不出喊声。

同学们的心都吊到嗓子眼儿裁判员们也都瞪圆眼睛。

最后小杰第二个冲出终点。

800米的跑道800的角逐800米的较量这不仅是力与没的展现更是毅力的拼搏获得的不仅是奖牌更是一种荣誉。

谁有 读《体育颂》有感 的作文

《体育颂》读后感《体育颂》是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在简要回顾五年的历史后,顾拜旦说明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

他认为,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

这正是顾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

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顾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

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也有翻译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同样强调了这一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写体育颂读后感600字3篇写体育颂读后感600字3篇。

在另一次演讲中,他曾指出:“先生们,请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名言。

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

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

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可以看出,顾拜旦提倡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非常广阔的胸怀,是以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为出发点,绝非号召人们单纯为夺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在第5段中,顾拜旦作了具体的阐述。

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150字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向我们诉说了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赴美国参加奥运的故事。

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建议,一心只想代表中国参加运动会。

他不得不含泪告别父亲和妻儿,躲避关东军的一路搜查,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在多位国际友人的帮助之下,终于代表四万万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

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虽然他只是一人,但是他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人民。

以不屈不挠地姿态,抬头,战斗在赛场上。

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也是一名战士,在不同的战场上,谱写着自己的爱国精神。

在刘长春身上,体现的是一颗永不服输的心和对信念、追求的永不放弃与执着。

79年前的他,站在奥运赛场上,向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中国同胞展现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他的渴望像马一样奔跑,视运动为生命。

第一次让中国的同胞感受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

同时,他对追求的执着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追求,就要竭尽全力地去实现它,哪怕这一路上是荆棘满地,也不能轻易放弃,只有持之以恒,方有实现它的希望!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 观后感

7年前的7月13日,十三国人为北京获得2008年奥举办权而的情景犹在眼前;24年前海峰在洛杉矶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枪声仍然难忘;76年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洛杉矶奥运赛场上的孤独身影依旧能够刺痛中国人的眼睛。

  从一人参赛,到13亿人共同参与,76年中国奥运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从抗争到融合、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性跨越,刘长春的儿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鸿图借用父亲的话来为祖国喝彩:“国运衰则体育衰,国运兴则体育兴

”  一个人的奥运抗争:  “刘长春是参加奥运会的第一名中国运动员,他以代表中国而不是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的行动来抗争侵略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通过派人参加奥运会来使伪满洲国合法化的图谋,这才是刘长春当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真正意义所在。

”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孙新生这样认为。

  刘鸿图说:“父亲1909年出生在日本占领下的大连,年幼的他从小亲眼目睹了殖民统治下家境每况愈下的惨淡。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父亲正在沈阳东北大学就读,这激起了他的报国之志。

因而,当日本人宣称刘长春将代表日本人操纵下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时,父亲义正辞严地发表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马牛耶

’”  刘长春是抱着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壮烈心态去参加奥运会的,但是祖国的封闭和弱小却使他差一点报国无门。

当时的民国政府以“经费不足”为由,无视民间提出参加奥运会的呼声。

依靠张学良捐出的8000银元,刘长春经过长途跋涉,代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现在1932年的洛杉矶赛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虽然刘长春在100米、200米两项比赛的预赛中即遭淘汰,但他用自己的抗争,很好地契合和形象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

  112枚金牌的奥运突破:  参加了两届奥运会的刘长春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摘掉强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帽子,落后的旧中国甚至让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很难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计。

  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以体育教师和田径教练的身份重返运动场。

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的刘长春有感而发:“旧中国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处受辱,那时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外国的国旗在奥运会上升起;今天,祖国富强起来了,中华民族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腾飞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  1984年7月29日,距刘长春留憾去世一年之后,距他首次参加奥运会整整52年,在他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洛杉矶,许海峰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可以告慰刘长春的是,不但“东亚病夫”的旧痕迹早被彻底抹掉,而且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比解放前的35岁翻了一番还多,近3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了6倍以上;而且从第一金开始,中国奥运代表团在6届奥运会上已经夺得了112枚金牌,世界甚至纷纷在猜测,中国是否会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总数第一。

  十三亿人的奥运梦想:  76年前,刘长春用参加奥运会宣示中国的不屈;24年前,许海峰用奥运第一金见证中国的兴盛;如今,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将使十三亿东道主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真正参与者。

  “如果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政治意义高于体育,那么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就还原为体育,开放、强大的中国用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与世界的融合。

”沈阳体育学院教授于秀表示。

  奥运,不再是一个人的梦想,而成为十三亿人的共同梦想,因而,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偌大的中国成为欢乐的海洋,多少人彻夜无眠;因而,10万个赛会志愿者的名额才会引起100多万人报名角逐;因而,十三亿人身体力行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于秀说:“2008年中国遭遇了特大冰灾和特大地震灾害,但是正像温总理在北川中学写下的‘多难兴邦’,中国的强大步伐会一如既往地坚定,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而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中国更加开放的形象。

”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雅典奥运会火炬接力项目负责人戴恩·佩奇认为这一主题没有单独强调中国,而是表现了世界融合的概念。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民族的人们相聚在一起,奥运村就是小小的地球村。

以奥运为媒,十三亿中国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正如何振梁在7年前申奥陈述时所说,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必将创造历史。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41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