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读后感

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体会

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体会——平罗二幼曹新芳早就听说了“奥尔夫音乐”,可对它却很陌生,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石嘴山市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有机会与幼教的姐妹们一起学习、感受“奥尔夫音乐”。

虽然,培训的时间很短暂,但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有教学观摩、有亲身体验,使我对“奥尔夫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简单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但是一种好的教学理念要真正在孩子们身上体现那就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因此这次学习不但给了我科学、先进的理念,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种好的东西给孩子们,这需要更大精力去付出,是一个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贴近幼儿的,它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是一种大众式、体艺式的教训方法,集舞、音、美、语于一体用音乐这一主线来贯穿,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创造来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即兴创作是该教学的核心和精髓。

音乐、语言和舞蹈是人类最原本的表达。

每一个人,包括幼儿、少年、成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艺术地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愿望。

奥尔夫音乐强调互动教学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去领悟、感悟奥尔夫音乐,体验奥尔夫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培训中,郝谢妮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做互动练习,通过语言的节奏练习、分声部朗诵,到乐器演奏、乐器的分声部演奏,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活动气氛活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合多大年龄的学生

一、重视“创造性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生“动”起来,创造性(或称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

熟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人,不由得被它的自由、灵活、快乐所折服。

而现行的音乐课教学主要是学生模仿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

教师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

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们现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

老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

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如,在第一堂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根据学生互相还不熟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

如:(我叫XXX),按节奏:(走走 跑跑 走),让学生也像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

然后在每个学生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

这时我再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

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节奏加深印象,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

来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强弱。

这样,同学们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

如即兴创编节奏诗,即兴伴奏,为动物形象创编节奏,即兴通过节奏来表现歌曲内容等等。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认为: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们得到“放纵”的最大快乐,以此诱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鼓励学生能动地参与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整体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潜能,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

让学生自由、自主地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

二、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学生并不单纯学习熟练的技巧,而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

奥尔夫音乐中用得很多的一种活动,就是跟老师的节奏随意做动作。

刚开始只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也就是平步走和快步走的区别,但慢慢会加入二分(慢步),或四分(拐弯)的声音,学生们很乐衷于这样听节奏随意的走动,他们会开心地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他们会乐在其中,乐此不彼。

如何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走进幼教音乐课堂

奥尔夫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活动目标:

【第1句】: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第2句】:通过《芝麻开门》的游戏学习8拍的即兴节奏。

【第3句】:通过游戏学习英语:Open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

活动准备:鼓, 大鼓和小鼓 的音乐,即兴节奏游戏《芝麻开门》(1)老师念童谣《芝麻开门》,与幼儿创编童谣里的人物。

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弟弟一起来。

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老鼠一起来。

(小动物可以用英语来说,如moush\\\\cat\\\\rabbit……)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xx一起来。

(孩子的名字)(2)老师念完童谣带领幼儿即兴节奏(8拍),老师以铃鼓敲8拍,稳定孩子的节奏。

(3)引导孩子以拍腿、拍肩的形式以表现8拍Titi titi titi ta芝麻 开门 快点 开,Titi titi titi ta我带 弟弟 一起 来。

活动过程:一, 让孩子练习节奏。

A: 把膝盖变成大铃鼓,敲膝盖--嗵嗵;B: 把双手变成小铃鼓,拍手--咚咚咚二 ,不断交换拍打大小铃鼓,巩固孩子拍打的节奏。

【第2句】:歌曲《大鼓和小鼓》儿歌:大鼓的声音嗵嗵,小鼓的声音咚咚咚,大声是大鼓,小声是小鼓,嗵嗵、咚咚咚。

教师手摇铃鼓,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

教师手拍铃鼓,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

(3)以游戏的形式幼儿进行拍膝盖练习大铃鼓tong tong的节奏, 拍手练习小铃鼓。

dong dong dong的节奏。

(4)教师带入歌曲《大鼓和小鼓》,幼儿反复练习边唱tong tong和dong dong dong歌曲部分,边拍膝盖、拍手。

(5)请两位幼儿上台演奏大鼓和小鼓,其他幼儿用身体乐器演奏歌曲(拍膝盖、拍手)。

(6)幼儿分2组,自选大小铃鼓,完整演奏歌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鸭子拌嘴》《鸭子拌嘴》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

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集中在三处,即引子、第二段和第四段,2\\\/4拍的节奏主要在第一、三段和尾声。

作曲者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打击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他的作品《老虎磨牙》《鸭子拌嘴》《黄河激浪》《大唐六骏》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为他题词:“古有花奴,今推志顺”。

教学目的:

【第1句】:情感目标:借鉴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引导学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清晰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鸭子拌嘴》,从而引发学生欣赏和教授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第2句】:知识目标:深入欣赏《鸭子拌嘴》音乐,并掌握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练习、图形谱、打击乐合奏、根据节奏创编歌谣与律动等基本教学手段。

【第3句】: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德国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外国音乐教学法为我所用。

教学重点:

【第1句】:通过按声势谱击打声势,让学生学会熟练识读声势谱,并通过声势活动感受《鸭子拌嘴》的基本节奏。

【第2句】:通过按节奏谱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学生的器乐合奏能力及器乐合奏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教师设计的图形谱,使学生了解音乐与图形的关系,进而自己为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图形谱。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全曲图形谱、乐曲第一段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镲、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若干)课时: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老师回顾以前上过的奥尔夫课,启发学生总结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答:

【第1句】:综合性

【第2句】:创造性

【第3句】:参与性

【第4句】:简约化

【第5句】:本土化

【第6句】:大众化思考: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体系,如何将它的方法运用于我国本土的音乐教学当中呢?二、聆听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引子和第一段师问:能否对这段音乐留下深刻印象?能否记住这段音乐的节奏?生答:不能。

师问:如果我们在中小学进行《鸭子拌嘴》的欣赏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音乐,深入欣赏这段乐曲呢?总结:我们今天上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一、作品简介:

【第1句】: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

他的作品《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大唐六骏》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的大奖。

《鸭子拌嘴》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

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二、填词律动

【第1句】:看节奏谱,按节奏朗读歌词。

老师做示范,学生直接读第一遍。

(注意:一共六句,前四句都需反复一次。

)

【第2句】:学生集体读歌词,并学习老师表演动作(加入律动,帮助记忆)。

【第3句】:学生边读歌词边做律动。

【第4句】:两声部卡农练习,再次对节奏巩固记忆,锻炼学生专注力和抗干扰力三、声势练习: --小镲--拍手--三角铁--拍手--双响筒--拍腿--鼓--跺脚四、打击乐合奏:

【第1句】:换打击乐器(小镲、双响筒、手鼓、三角铁),分声部练习。

第一遍:小镲和三角铁合奏;第二遍:鼓和双响筒合奏;第三遍:集体合奏,注意乐曲强弱力度的变化。

【第2句】:即兴创作与表演:以“出门、嬉戏、吵架、回家”四个场景为主题,让学生即兴表演《鸭子拌嘴》中的各种场景,可以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讨论四个主题会有什么样的情节内容,然后两人一组做“小镲对话”的即兴演奏,教师要启发如何使对话更有趣、更丰富。

五、图形谱详解全曲:

【第1句】:老师展示自制的图形谱,并引导学生边聆听音乐,边看图形谱,(教学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图形谱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并以此引出《鸭子拌嘴》的全曲结构图。

)引子(散板)第一段(四二拍)--第二段(散板)第三段(四二拍、四三拍)--第四段(散板)尾声(四二拍)

【第2句】:观看民族打击乐队演奏的《鸭子拌嘴》视频(教学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聆听、建立初步的听觉经验基础上,增加视觉的体验,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欣赏音乐,并通过观看民族打击乐队的演奏,了解各种民族乐器及其奏法。

)课堂小结(连线题):师问:这节课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分别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生回答:律动教学、听奏法学节奏--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视谱读节奏、视谱练习声势合奏--小学中、高年级或中学生视谱练习打击乐合奏、图形谱--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

【第1句】: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

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兴趣基础。

【第2句】: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

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四、布置作业欣赏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并完成下列作业(任选其一):

【第1句】:设计一个故事

【第2句】:创编一套律动

【第3句】:设计一份图形谱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法的内容很多,这里简要说出了其中的要点,有兴趣的同行可以看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想。

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法、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体系。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而且逐渐得以发展、成熟和完善。

其教育体系包括它的音乐教育思想理论、元素性音乐教育观点、音乐教学育人目的等。

一、节奏为先导 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溶为一体。

“节奏先导”不是一条原则或一个公式,而是一种具体的方法。

对于基础音乐教育,节奏训练显然占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节奏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比较单纯,直感强,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器具,仅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于着手,易于被感受和领会。

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技术难度降至最低的限度。

节奏为先导,具体在每节音乐课,常以节奏开始,其内容大都是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梨……”等),或与该课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节奏内容,作为其后教学的前引。

一般先是进行朗读与拍手同节奏的类型,进一步发展为朗读与拍手,朗读与踏脚,拍手与踏脚节奏互补的二重声部节奏类型,最后可再发展为朗读、拍手与踏脚的三重声部节奏类型。

节奏的训练,很少用谱,让学生直接随教师一起做声势动作,再配合接近人体的乐器(打击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多次反复中记住它。

同时为了培养合作协调等“非音乐”的素质,或是为了使教学气氛轻松活泼,也使用一些不是直接为本课的后续教学作引导的节奏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有什么不同

德国夫法在我国运用非常普及,奥尔夫教学法注重性的音乐教念,注重音乐元素教学,适合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戏剧中的音乐元素,奥尔夫教学法教学手段包括律动、歌唱、乐器合奏、即兴创作等与儿童戏剧相符合,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儿童戏剧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孩子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通过奥尔夫教学手段能提升幼儿表演、身体协调性、歌唱等能力;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以儿童喜欢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将其运用到儿童音乐戏剧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优化实际教学效果。

文章首先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戏剧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策,促进儿童音乐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等的综合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它不仅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促使教学方法更多样化,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重点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并就其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展开阐述,对本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65-0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教育愈来愈重视。

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极具特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开展学前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深受教师与儿童的喜爱,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效果。

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引导者,因此,作为学前专业音乐教师,我们应更好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促使学前教师日后更好地开展学前音乐教育活动。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第2句】:

【第2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51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