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奥林匹克读后感

奥林匹克数学书读后感,四年级300字。

这个可能没有读后感吧..............................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150字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向我们诉说了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赴美国参加奥运的故事。

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建议,一心只想代表中国参加运动会。

他不得不含泪告别父亲和妻儿,躲避关东军的一路搜查,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在多位国际友人的帮助之下,终于代表四万万中国人站在奥运会的跑道上。

他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虽然他只是一人,但是他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中国人民。

以不屈不挠地姿态,抬头,战斗在赛场上。

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也是一名战士,在不同的战场上,谱写着自己的爱国精神。

在刘长春身上,体现的是一颗永不服输的心和对信念、追求的永不放弃与执着。

79年前的他,站在奥运赛场上,向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中国同胞展现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他的渴望像马一样奔跑,视运动为生命。

第一次让中国的同胞感受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

同时,他对追求的执着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追求,就要竭尽全力地去实现它,哪怕这一路上是荆棘满地,也不能轻易放弃,只有持之以恒,方有实现它的希望!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每逢周末的傍晚,到月城广场跳舞的人要多得多。

印象里尤其深刻的,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老者,鬓角虽已斑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

他常常穿一白背心,裤兜里揣着手帕,只要天气允许,几乎都在。

他跳得也很有意思,很投入、很自我,从不受围观人的多少和旁边左右共舞者的影响,不时拿手帕来揩把鬓角的汗。

到我注意他时,发现闲看者最喜欢围观他所在的那个跳舞小群体,有时甚至造成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

爱秀身材的少女和激情澎湃的男生,以及一部分坚持锻炼身体的人,也许是不自觉的,都爱以他为中心跳。

时间久了,渐渐感觉他就像是这个临时小团体的精神领袖。

前段时间看央视播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讲的是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日本资助,历经艰险,一个人代表四亿中国人,参加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的事。

虽然有事耽搁电影没看完,但刘长春这个名字,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精神却深深地印在脑里,与其说那是种傲视强权的可贵勇气,不如说是一种对独立人生情节的追求。

人之处世,往往要受到各种冲击、诱惑、排挤……这些合力妄图一点点磨蚀、震荡、弯曲我们的人生。

在这些外力中保持内心的完整,实在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而类似那位老者和刘长春所向我们展示出的精神的高蹈和人格的不屈,就如同身体的脊梁,支撑住一个“自己”。

端午佳节,喜庆之余我们又会习惯性的对屈原作一番怀想。

我想,屈原在经历了二千三百来年仍然让我们缅怀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文人的独立气节和爱国风骨,泽被中华。

对这样一种独立人生的追求,正在日益形成“围观”和缅怀的距离,不能说不是一种心痛。

百年奥运,激情以待 2008年8月8日,中国走进世界的时刻。

世界屏息以待,等待着鸟巢体育场的不眠之夜。

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在这个夜晚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七年前,我们用创意大胆勾勒,七年来,我们用汗水共同努力,七年后的今天,蒙了七年的面纱悄然飘落。

生在21世纪的我们有幸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百年期盼,七年筹办,一朝圆梦。

富有中国传统特色和现代科技技术的开幕式精美绝伦。

闪闪的“梦幻五环”被美丽脱俗的“飞天仙子”缓缓提起,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绚烂的烟花,神奇的画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那么巧妙地融入在其中,场面很宏大,很壮观。

水墨画,用身体舞蹈的大幅山水画;变幻莫测的中国汉字,“和”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友谊;太极的天人合一,那风筝的孩子放飞的梦想;放飞心中的和平歌,轻舞飞扬,不由自主的跟着她们一起放飞那和平的梦想。

29个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大脚印一步一步迈向鸟巢,迈向属于中国的2008。

整个开幕式最令人心情澎湃的就要数主火炬点燃的那一阶段了。

已经年近45岁的前体操王子——李宁从孙晋芳手中点燃火炬,然后垂直向上升起,40米距离是他看起来那么渺小,又是那么高大……他化身“太空飞人”绕着“鸟巢”圈顶的内圈环绕一周,那缓缓舒展开的卷轴诉说着奥运圣火的一路传递,虽说只是由光电手段重现,但是那一幕幕动人的瞬间让我们回忆起了太多太多。

接下来的便是每天紧张的赛程。

鸟巢、水立方闪耀着美丽的光芒,运动员们在这里努力,在这里接受鲜花和掌声。

数万观众在这里振臂呐喊:中国加油

奥运加油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在这里响起,又有多少人留下激动的泪水。

还记得水立方里激昂的流水声,还记得体育馆里奋力一搏的呐喊声,还记得环形跑道挥洒着的汗水,还记得网球场里有力的击球声,还记得那一声声祝福,还记得那一声声助威……这个夏天,北京疯狂,中国疯狂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 观后感

7年前的7月13日,十三国人为北京获得2008年奥举办权而的情景犹在眼前;24年前海峰在洛杉矶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枪声仍然难忘;76年前,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在洛杉矶奥运赛场上的孤独身影依旧能够刺痛中国人的眼睛。

  从一人参赛,到13亿人共同参与,76年中国奥运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从抗争到融合、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性跨越,刘长春的儿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鸿图借用父亲的话来为祖国喝彩:“国运衰则体育衰,国运兴则体育兴

”  一个人的奥运抗争:  “刘长春是参加奥运会的第一名中国运动员,他以代表中国而不是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的行动来抗争侵略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通过派人参加奥运会来使伪满洲国合法化的图谋,这才是刘长春当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真正意义所在。

”大连市体育局副局长孙新生这样认为。

  刘鸿图说:“父亲1909年出生在日本占领下的大连,年幼的他从小亲眼目睹了殖民统治下家境每况愈下的惨淡。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父亲正在沈阳东北大学就读,这激起了他的报国之志。

因而,当日本人宣称刘长春将代表日本人操纵下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时,父亲义正辞严地发表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马牛耶

’”  刘长春是抱着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壮烈心态去参加奥运会的,但是祖国的封闭和弱小却使他差一点报国无门。

当时的民国政府以“经费不足”为由,无视民间提出参加奥运会的呼声。

依靠张学良捐出的8000银元,刘长春经过长途跋涉,代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现在1932年的洛杉矶赛场。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虽然刘长春在100米、200米两项比赛的预赛中即遭淘汰,但他用自己的抗争,很好地契合和形象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

  112枚金牌的奥运突破:  参加了两届奥运会的刘长春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摘掉强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帽子,落后的旧中国甚至让这位中国奥运第一人很难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计。

  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以体育教师和田径教练的身份重返运动场。

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的刘长春有感而发:“旧中国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处受辱,那时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外国的国旗在奥运会上升起;今天,祖国富强起来了,中华民族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腾飞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  1984年7月29日,距刘长春留憾去世一年之后,距他首次参加奥运会整整52年,在他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洛杉矶,许海峰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

  可以告慰刘长春的是,不但“东亚病夫”的旧痕迹早被彻底抹掉,而且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比解放前的35岁翻了一番还多,近3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了6倍以上;而且从第一金开始,中国奥运代表团在6届奥运会上已经夺得了112枚金牌,世界甚至纷纷在猜测,中国是否会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总数第一。

  十三亿人的奥运梦想:  76年前,刘长春用参加奥运会宣示中国的不屈;24年前,许海峰用奥运第一金见证中国的兴盛;如今,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目标,将使十三亿东道主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真正参与者。

  “如果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政治意义高于体育,那么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就还原为体育,开放、强大的中国用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与世界的融合。

”沈阳体育学院教授于秀表示。

  奥运,不再是一个人的梦想,而成为十三亿人的共同梦想,因而,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偌大的中国成为欢乐的海洋,多少人彻夜无眠;因而,10万个赛会志愿者的名额才会引起100多万人报名角逐;因而,十三亿人身体力行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于秀说:“2008年中国遭遇了特大冰灾和特大地震灾害,但是正像温总理在北川中学写下的‘多难兴邦’,中国的强大步伐会一如既往地坚定,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而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中国更加开放的形象。

”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雅典奥运会火炬接力项目负责人戴恩·佩奇认为这一主题没有单独强调中国,而是表现了世界融合的概念。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民族的人们相聚在一起,奥运村就是小小的地球村。

以奥运为媒,十三亿中国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正如何振梁在7年前申奥陈述时所说,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必将创造历史。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后感

他是为梦想执着努力永不言弃的象征,他是有着拳拳爱国心的伟人,他曾用机智、勇敢、坚持的力量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妄想,他为华夏民族迈出了追梦奥林匹克的第一步。

他就是中国百年奥运史上的一颗启明星——刘长春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去看一看这位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吧

在前往洛杉矶的轮船上,他在大风大雨中跑步、训练,即使风吹倒了他,雨淋湿了他,船身猛烈地摇晃,他也从未放弃过,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赢得奥林匹克的冠军,为国争光,让中国在世界面前抬起头。

”这个信念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

周围的风声、雨声、雷声、浪涛声仿佛都不存在,他似乎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

“不许放弃,不能放弃,去追梦吧,为梦想一定要坚持

”好像真的有这样一种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他便一直刻苦训练着。

坚持、努力、奋斗、执着……这许许多多的词语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100米跑开始了,周围的观众席上顿时沸腾了起来,加油声响彻去霄,红幅猛烈晃动,人们疯狂了,一个个大叫着:“刘长春加油

”“刘长春来了。

”一个个跳跃着,恨不得跟着刘长春一起跑,他们满面红光,握紧拳头,激动万分。

刘长春现在稳居第二,看到那风火轮一般的脚步,我们就看到了希望,我的心兴奋了起来。

可是,渐渐地,他落在了后面。

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看着刘长春奔跑着的双脚,我的心似乎也跟着他一起在跑道上飞驰着,他手臂的每一次摆动,双脚的每一次交替,他肌肉的每一次抖动,眼睛的每一次眨动都牵动着我的心。

红色的终点线暗淡了起来,一个、两个,我紧张地数着,刘长春每落后于一个对手,我的心就紧张一分,失望代替了希望,刘长春最后一个冲过了终点。

但我仍为他自豪,他虽然未能进入复赛,但他已经尽力了,在关键时刻,他丝毫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他虽败犹荣,在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上,我看到了他为梦想而执着努力的优秀品质。

记忆的序幕又一次被拉开,追梦的足迹清晰起来:当他知道船不能按时到达洛杉矶时,刘长春并没有放弃,他为了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实力使维一一位不同意直接去洛杉矶的先生打赌,以自己执着的人格魅力打动了所有人,在他有了家庭有了妻儿的时候,他仍想着他的梦,为梦努力,当东北大学被迫解散时,当遭到日本人阴谋污蔑时,他无时无刻不记着他的奥林匹克之梦,就像他所说的“跑步乃余之生命”一样。

追梦奥林匹克,这是一种执着、一种坚持、一种勇气。

刘长春以自己永不言弃不屈不挠的追梦精神,成为了中国奥运史上最闪耀的明星。

开创祖国奥运,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执着与勇气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这是他自己的梦,更是全世界华人的梦。

奥运书籍读后感

a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58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