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回忆录读后感
《奥巴马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 读后感
[《奥巴马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 读后感]2010年 10月4日 18:10 读完我还清晰的记着我拿到这本书时候的高兴劲,我对于奥巴马的理论理念是十分崇敬的,这本书的内容很贴近奥巴马的真实生活,似乎像一个美国朋友在告诉你他的故事......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奥巴马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 读后感。
是的,这个世界上原本就充斥着许多不平等,它也许是一个因为两个民族的两段对立的历史遗留下的残渣造成的,其中也许有贫富差距,也许有宗教分歧,也许还有作为遗产代代相传的可笑的种族歧视……他出生在夏威夷檀香山,基因决定了他的肤色,白加黑的结果是深棕色,这种在后来的生活中让他痛苦又愤慨的肤色。
他的童年是在母亲庇护下安静的度过的,可是脑中却没有一星半点关于父亲的记忆——在他两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他和他的母亲。
所有关于父亲的感觉都有母亲和祖父母的故事拼接而成……然而,种族歧视的问题摆在了七岁小男孩的面前:大家给他取外号叫“黑鬼”还有各种各样的嘲讽。
但幸好,他就像他母亲所说的那样,继承了父亲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智慧,在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里成为佼佼者
但种族歧视的黑暗程度远不是一个年轻的学生能够抵挡的,他因此荒废过学业,也走过歪斜的岔路,放逐过自己的梦想……然而一切都无法阻挡他的前进,这一切看似是成功的绊脚石,实质却更是他成功的阶梯,读后感《《奥巴马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 读后感》。
这一段痛苦的记忆成了他以后“改变”的动力。
1983年,他来到芝加哥,当他面对专为黑人提供的奥尔特格尔德“花园”时,一切让都他深深陷入痛苦——“这是一个充满恶臭和毒素、无人居住的空荡地区。
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奥尔特格尔德周边几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工厂排出的废弃物所占据……他的执着不会被这样的结果击溃,他逆风而行,他的足迹勾画着他的成功之路,也鼓舞着他的民族崛起
1996年,首次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2007年2月,他正式宣布竞选总统。
8月27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2008年11月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而今,他已是白宫的新主人,统治着一个国度。
他的全名是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他适应了不公平的生活,逆着风,转换着眼界的角度,改变着生命的姿态,用一颗包容又进取的心,移动着平凡生活里的风景…… 〔《奥巴马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 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奥巴马的故事
几周前就职美国总统的马开新的美国和世界历史奥巴马的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
奥巴马的母亲突破种族偏见嫁给黑人,在于奥巴马的父亲离婚后依然胸怀宽阔,为其父亲树立良好形象,并让奥巴马从小接受精英而多元化的教育,这些非常难得。
我记得在翻译《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一书的过程中有些很难忘的细节。
比如奥巴马小时候六岁跟随母亲去印尼以后,由于母亲没有钱送他去国际学校,只好就送他去了普通当地的印尼学校,而这些学校使用当地语言教学。
尽管如此,奥巴马母亲却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加倍努力自己亲自辅导奥巴马的教育。
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会在凌晨四点叫奥巴马起床,然后教他三个小时的英文,然后奥巴马再去学校接受当地教育,妈妈还要去上班。
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教育自己的儿子三个小时,一周连续五天,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付出
并且他的母亲对他的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
奥巴马的自信、魄力和拉近不同人群的能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的特点,无一不反映了母亲的影响力。
他们母子俩虽然长时间远隔重洋,但始终关系密切。
奥巴马后来在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信中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365kUaIlE.cn:“这正是我在你们这年纪时,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两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
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竞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奥巴马的母亲把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从小对他进行自由、民主和美国精神的教育,并且从小给他灌输了“领导国家”的理念,她对奥巴马说:“你不能像那些只顾享乐的人一样,总是坐等着机会送上门来。
”正因为懂得抓住机会,才使得奥巴马总是能在机会面前抢先一步。
这种对高层次理想的培养更是极难见到,当然也就造就了非同寻常的未来总统。
这种严格要求的教育方式也被奥巴马运用到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奥巴马在给10岁的马莉娅和7岁的萨莎写的信中敦促女儿在看到错误事物要挺身而出矫正,并努力工作让其它人也能获得“你们所拥有的机会”,他希望她们能成为有同情心和有责任感的女性,以助建造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世界。
奥巴马给她们设立以下家规:
【第1句】:不准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
【第2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上闹钟等等。
【第3句】: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
【第4句】:要求两个孩子安排充实课余生活:马莉娅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注重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
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奥巴马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干家务等,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除了很好的家教之外,奥巴马成长的过程中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
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
学校的图书馆是奥巴马当年在哥伦比亚读书时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书籍是奥巴马最好的伴侣和朋友。
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张奥巴马照片就是他在哈佛读书是手捧一本书的照片。
读书的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性格帮助造就了奥巴马的成长与成功。
在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奥巴马可能是最爱读书的,而且读书的也的确很多。
从他自传广博的知识和优雅流畅的语言中我们能猜想他的阅读是非常丰富的。
美国媒体也认为,他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难得一见的“有文化的总统”。
他在自传中提到,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找来相关的书阅读,希望从书中得到些启示。
奥巴马认为塑造他人生、最感动的书是《圣经》。
还有莎士比亚的悲剧,不管《哈姆莱特》还是《李尔王》,每一部悲剧都那么丰富。
你可以一年读一次,每年都读,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东西,书里有对人性两难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
著名文学学者李欧梵说:“即使奥巴马选不上总统,他也有足够资格成为一名作家。
”并称赞该书是“富于文学性的大手笔”。
从回忆父亲到回忆自己的幼年经历,从因身份焦虑而堕落到回到非洲寻求来自父亲的梦想,青年奥巴马的人生围绕寻求非同寻常的种族身份而展开,并被附上了找寻梦想的内涵。
这样很符合政治家自传要达到宣传自己的“政治正确”的目标。
当然,奥巴马又是那么诚恳地展现了他的意图,自传结构被安排得精巧别致。
其中的对话和细节如同小说般生动精彩,遣词造句也凸现了英语的晓畅优美。
奥巴马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氛围和诚恳的姿态带领读者去探究他最初的“政治缘起”。
就这一点,奥巴马不当政治家也是个优秀的作家。
于是我想到,听奥巴马的竞选成功演讲时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我相信他的演讲稿多数是他亲自写就,因为它们的风格、遣词造句与他这本自传的语言都是一致的晓畅优雅。
奥巴马的文学修养是很高的,他还喜欢一些文学性极高一般人很少涉猎的著作。
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曾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通过电话。
他在电话中谈了对阿根廷的了解:“大学时曾认真看过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的小说,因此非常了解。
” 奥巴马他最爱读《圣经》外第二喜欢的书呢
有人说就是多丽丝·古德温写的《对手团队:亚伯拉罕·林肯的政治天才》。
这本书很详细地介绍了林肯内阁的内情,有人望文生义,说奥巴马在选择内阁人选方面,效仿林肯,让白宫内布满了在政治上相互竞争的对手。
奥巴马爱读有关林肯的书,是很自然的。
除了本书外,还有人看到,去年11月中旬时,奥巴马拿着卡普兰的《林肯传》一书。
奥巴马今天当选美国总统成功,与他有一个很好的母亲,很好的家教传统和他爱好博览群书是密不可分的,且不管奥巴马未来的政治主张如何,单就其家庭教育、他母亲的育儿方式和他博览群书的习惯来说,是值得我们欣赏或予以借鉴的。
奥巴马的家庭背景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在美国香山出生。
他的父亲自肯尼亚的留学母亲是堪萨斯州白人,两人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
由于父亲此后前往哈佛大学求学,奥巴马从小由母亲抚养。
在奥巴马两岁多的时候,父母婚姻最终破裂。
6岁时,奥巴马随母亲和继父前往生活了4年。
此后,奥巴马回到夏威夷,在完成中学教育后,进入西方学院学习,后转入位于纽约的,1983年毕业。
1985年,奥巴马来到芝加哥,从事社区工作。
1988年,他进入深造,还成为院刊首位非洲裔负责人。
1991年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他返回芝加哥,成为一名律师,并在法学院教授宪法。
1996年,奥巴马进入政坛,当选参议员,并连续担任8年。
2000年,已在全国政坛崭露头角的奥巴马试图进入国会,但在竞争联邦众议员席位的预选中失利。
2004年,奥巴马在民主党上发表的政策演讲赢得了广泛关注,他在同年11月国会选举中当选联邦参议员。
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奥巴马参与起草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推动加强公众对联邦基金使用的监督,并支持有关院外游说、选举欺诈、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
他还先后出访东欧、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
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总统选举。
在竞选期间,他主要强调结束、实现能源自给和普及健康保险等政策观点,并承诺要实现党派团结,给美国政坛带来“变革”。
在民主党总统预选初期,他落后于竞争对手、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但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后逐渐赶超,并一路领先。
奥巴马1992年与米歇尔·罗宾森结婚,育有两个女儿。
“问题少年” 奥巴马当天在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中部高中回答学生提问,问题涉及伊拉克战争和奥巴马的教育主张。
被问及他的学生时代时,他直言不讳。
奥巴马说:“我要向你们坦白,正如我妈妈告诉我,我高中时比较游手好闲。
” 他说,他读高中时在夏威夷,那里天气总是很好,有很多机会不务正业。
“我成绩不错,但我并不用功,”他说,“我付出的努力刚好让我被大学录取,这对我而言相当容易。
但我没能全力以赴。
” 奥巴马说,他高中时代曾做过一些错误决定,沉溺酒精,还吸食过毒品,“直到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我才意识到,啊,我浪费了很多时间”。
奥巴马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记录了他吸食毒品的经历。
这部回忆录1995年首次出版。
“瘾君子。
毒虫。
我曾沿那条路走下去,一个黑人少年的不归路,”奥巴马写道,他主要吸食大麻和酗酒,手头宽裕时就买可卡因。
浪子回头 奥巴马告诉学生听众,他是在升入大学之后产生了社会正义感。
他在加利福尼亚州西方学院就读两年后,转学至位于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
奥巴马说:“我刚上大学,就注意到为什么一些地方贫困,而另一些地方富裕;为什么我们不把庞大的军费开支投入教育;为什么女人与男人之间的待遇总是不公……我的脑海中冒出许许多多问题。
” “我意识到,如果我曾多花一点时间读书学习,我就能真正对这个世界施加一些影响,”奥巴马说,“所以上大学后我恶补功课。
等到读大三、大四时,我真的已不再吊儿郎当。
” 奥巴马还说,学生时代的他可是“灌篮高手”。
他现在即使为竞选活动四处奔波,也会抽空打上一局,“我打篮球相当不错”。
奥巴马当年对异性也兴趣浓厚。
“我经常琢磨女孩,我说的是实话,”他说。
对手共鸣 奥巴马的坦率引起共和党总统竞选人鲁迪·朱利亚尼的共鸣。
朱利亚尼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参加竞选活动时,被问及他如何看待奥巴马在曼彻斯特中部高中的讲话。
“我尊重他(奥巴马)的坦诚,”朱利亚尼回答。
“我们并不需要竞选人展示自己有多完美,”朱利亚尼说,“我们都是人。
” 有过3次婚姻、与子女关系疏远的朱利亚尼说:“如果我们没犯过错,请不要给我们投票。
”
美国总统奥巴马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怎样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8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21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拾贝壳的孩子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4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
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3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小升初的学生应该看什么课外书
英国教育家海在他的专著中,孩子在11-15岁左右,是金的阅读年龄,如果学习恰当、丰富,孩子会很快跨越中低年级的浅阅读,进入一个无比浪漫的深度阅读境界,取得惊人的进步。
今天整理了其中的20多本好书,分为三个类别推荐给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孩子。
一、文学作品
【第1句】:《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著 ;以儿童的视角寻找生命的“本真”。
【第2句】:《老人与海》:人生必读书之一,也是中高考必考书目。
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展开,讲述他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历程。
1953年5月4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
【第3句】:《我亲爱的甜橙树》:巴西.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 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
【第4句】:《记忆传授人》:洛伊丝·劳里 著 ;一本反乌托邦儿童小说,这是一本颇富创意、鼓励青少年自主思考与行动的优秀少年读物。
【第5句】:《数星星》:洛伊丝劳里 著;纽伯瑞奖少年小说,一部关于战争与屠杀题材的作品传达给孩子的是人类的良知、悲天悯人的情怀,勇气、爱。
【第6句】:《原来如此的故事》:儿童文学的经典力作,值得反复玩味,体验当经历的事情发酵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
【第7句】:《园丁集》:泰戈尔诗集,还有《飞鸟集》《新月集》,都值得读,可以让你的语言和思想都长上翅膀)
【第8句】:《朝花夕拾》: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鲁迅著作,中高考必考。
《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的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
【第9句】:《昆虫记》: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巨著。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而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是奇迹。
《新课标必读书目:昆虫记(经典图文版)》的问世被视为动物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因此也被大文豪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二、阅读社会,感受思想,建设人生,请孩子从这几本书开始吧
【第10句】:《傅雷家书-学生版选注本》: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它可以让你学会理解与感恩
【第11句】:《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当今世界,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坚强,此书可以给你坚强。
【第12句】:《自立》:拉尔夫 著,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爱读的书,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自我独立,自我觉醒的过程;
【第13句】:《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批判意识,而且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被称为现代青少年启示录。
三、中国古典文学系列鼓励孩子慢慢读吧,也许会读不大懂,不要紧,能懂多少算多少,能读多少算多少,这些书是要陪伴孩子一生的,现在读读,翻翻,至少可以培养孩子与传统经典的感情
【第14句】:四大名著:《三国》、《水浒》、《西游》、《红楼梦》:这几本不用说了,必考书目;
【第15句】:《世说新语》:浅显好玩的小古文,就从这本书开始吧,不过篇目还是需要帮孩子精选一下;
【第16句】:《论语》:初一上学期语文书就出现“论语十二则”,如果没有提前接触,恐怕要被吓坏了,所以,小升初前读一读论语很有必要;17:另外再推荐几本学有余力可以阅读的古文书:《东周列国故事》、《三言两拍》、《资治通鉴》、《古文观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6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