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奥巴马给女儿的忠告读后感

奥巴马在他女儿行 束发而笄 之礼时提及过一条的忠告,该怎么翻译和理解

人们会因为一些奇怪的事情感到被侵犯。

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围着你转,如果你太在意,总会被别人利用以此来达到他的目的。

理解: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说的话,要有承受的能力,要能大度一些,要学会容忍。

如果你不能做到,那么有人会利用这些把你彻底击垮。

望采纳,谢谢

#情感#30岁了还是嫁不出去,也不敢去谈恋爱,怎么办呢

让她从小什么事自己学着去做,让她知道一件事情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完成。

每天给她零用钱也不要太多。

不要认为这是虐待她,看看动画片小头爸爸怎么教育大头儿子的

奥巴马有什么样的精神

在2012 年12 月16 日举行的日本大选中惨败的日本民主党下野。

自民党一举夺得294 席的绝对多数议席,安倍晋三在12 月26 日当选第96 任日本首相。

安倍内阁对华政策既具有全局性战略考虑,也会有一定灵活性。

安倍一上任就围绕中国周边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企图构筑对日有利的战略格局。

安倍决定修改2010 年民主党政府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追加防卫费,增强军事力量。

为阻止中国在钓鱼岛的巡航,日本有可能利用靠近钓鱼岛的八重山各岛部署海空力量。

另一方面,安倍再度组阁后仍联合保守中间势力的公明党一起执政,而未同石原慎太郎为首的日本维新会合流,说明目前安倍内阁并非日本最右的内阁,中日关系恶化也还没有见底。

2013 年7 月参议院选举后,安倍内阁可能改组,今后的发展趋势仍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与安倍东山再起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程表明,每当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抬头,中日政治关系就会恶化或倒退,两国民间感情也会受到影响。

相反,每当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受到抑制,中日政治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两国民间感情也会好转。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因此,观察安倍的对华政策趋势,需要认清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大背景。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指日本右翼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逐渐占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倾向,它是导致中日政治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为日本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等美化侵略历史的动向,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突破战后禁区和法律束缚,推动扩军,对外使用武力。

日本政治右倾化虽然不等于军国主义,但在历史观、战争观方面则与战前的军国主义一脉相承。

进入21 世纪,伴随信息网络化和民族主义兴起, 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利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煽动民意,凝聚和提升人气。

一旦右翼势力控制一部分政治权力和舆论导向,必然会把日本对华政策拉向倒退。

日本政治右倾化是日本的一股政治思潮。

这股思潮在20 世纪50 年代就开始冒头,但不是主流。

和平主义势力要求日本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代表了日本的普遍民意。

但是,冷战时期,日本一些亲美反共的右翼政客在美国扶持下重返政坛。

他们从修改日本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入手美化侵略历史,但仍受到日本中左势力的一定制约。

冷战后,日本政界整体保守化,右翼保守势力得势,中左势力受压,处于劣势。

21 世纪初,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分别从2007 年、2009 年开始执政,并试图顶住政治右倾化恶浪, 但势单力孤, 均好景不长。

2010 年菅直人执政期间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右翼势力借机迅速膨胀。

野田佳彦内阁对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与右翼势力同流合污,最终丢掉政权。

21 世纪以来,伴随国际战略环境变化和日本政治右倾化发展, 中日关系从“ 政冷经热” 变为“政冷经冷”。

日本对华战略基调,从20 世纪80 年代支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变为经济上利用、政治上较量、外交上制衡、军事上防范、海权上争夺。

这必定会使两国关系受到干扰,而对立趋于加深。

结果是,日本把通过政府开发援助经营了近三十年的中国贸易和投资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2012 年中日贸易下降了

【第3句】:9%。

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

【第2句】:3%,自日本进口则下降了

【第8句】:6%。

截至2003 年日本曾保持了10 年的中国最大贸易对象国地位, 而2012 年日本在中国大陆外贸中的地位已降至第五位, 占

【第8句】:5%, 为3 2

【第94句】:5 亿美元,比当年中美贸易总额少了1 552亿美元。

发展下去,日本将在中国大陆外贸伙伴中下降到第六位,落在韩国之后。

结果说明一切:日本政治右倾化不仅导致对华战略发生偏差,而且也是日本经济萧条、政局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 年12 月日本大选前,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曾大声疾呼:日本必须阻止右倾化。

他指出:“最近,日本政治右倾化倾向十分明显。

……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共产党和社会党等左派的主张大为削弱, 保守派不把左派当回事而信口开河的倾向增强。

民主党政权也有人主张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 研究行使集体自卫权。

执政党和在野的第一大党朝着同一方向竞相发展,必然导致右倾化。

与过去的社会党不同,现在制约机能已不复存在。

……照此发展下去,温和自由派势力可能灭绝,坠落悬崖后选民可能才会发现,可那时则有悔之晚矣之虞。

”[1]河野洋平的忠告十分中肯,但在日本却未得到多数认同,反而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人身攻击。

2012 年末大选后,河野洋平又指出:现在国民中也有约三成支持过去自民党鸽派力争实现的政治,但根据现行的小选区制度,三成的支持是无法当选的,不能在议席数中反映,“有活力的鸽派”难以产生。

[2]其实,除了选举制度因素外,如何扭转日本约七成选民不支持自民党鸽派势力的现状,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2012 年日本大选结果表明,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发展,日本政坛格局发生新的深刻变化2012 年12 月日本大选后,日本鹰派势力和右翼势力得势,而温和自由派则进一步削弱。

在众议院480 个议席中,自民党获294 席,公明党获31 席,两党联合执政,共有325 席,超过众议院2\\\/3。

公明党相对温和的立场虽然仍会对自民党内鹰派构成一定牵制,但相当有限。

目前,自民党在参议院尚未获得过半数议席, 而一旦2013 年7 月参议院选举后自民党的议席超过半数,则未必与公明党继续联合执政。

这次大选后,主张维护日本宪法的日本共产党只有8 席,社民党只有2 席,而主张修宪的日本维新会则获54 席,成为日本众议院的第三大党。

民主党虽为第二大党,但仅有57 席,原野田内阁的8 个阁僚落选。

在无人出山情况下,民主党的温和派海江田万里当选民主党代表。

目前,日本众议院再度出现自民党“一党独大”局面。

所不同的是,过去自民党内对华友好的原田中角荣派、大平正芳派不复存在,而原岸信介派的政治传人安倍晋三则再度成为日本首相。

安倍所属的町村信孝派的众议员也从大选前的43 人升至选后的70 人,成为自民党内最大派系。

对华友好人士———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紘一(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田中角荣女儿田中真纪子、民主党内温和派仙谷由人等纷纷落选。

前首相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退出选举。

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则时隔18 年再度当选众议员,并摇身一变成为第三大党的代表。

(三)安倍内阁主要成员的历史观偏右,参拜靖国神社的阁僚将增多,自民党及其内阁成员结构的右倾化值得关注安倍内阁19 名成员中,有14 人是国会跨党派“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之会”的成员。

过去一贯鼓吹参拜靖国神社的稻田朋美成为安倍内阁行政改革担当大臣。

具有同样思想体系的高市早苗担任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

因此可以预料,2013 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将比2012 年明显增加。

如果日本首相、官房长官、外相或防卫相有人前往参拜,必定会遭到中国和韩国强烈谴责。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晋三在2012 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提出,如果自民党掌权将全面重新考虑“反省历史的三大谈话”。

所谓“三大谈话”是:第一,1982 年的“宫泽喜一官房长官谈话”,提出日本修改教科书内容要考虑邻国的感情和中日联合声明精神;第二,1993 年的“河野洋平官房长官谈话”, 承认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实并道歉; 第三,1995 年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承认日本过去国策发生错误,走上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并表示道歉。

2012 年12 月26 日安倍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可以重新研究“河野谈话”,但安倍晋三首次组阁时曾表示在历史问题上坚持“ 村山谈话” 精神,新政权也将采取同样方针。

[3]然而,2013 年伊始, 安倍首相则发出非常令人担忧的不同声音:“村山富市声明是社会党首相村山富市发表的。

我希望发布适用于21 世纪的前瞻声明。

”[4]这是自1995 年以来,日本领导人第一次提出修改“村山讲话”。

尽管安倍表示2013 年春季大祭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但安倍有关修改“村山讲话”的表态,则似乎是为历史问题翻案而发出的一个信号。

同年1 月6 日,安倍晋三首相、菅义伟官房长官、下村文博文部科技大臣与所谓民间人士组成教育制度改革会议。

其主要目的之一是,落实自民党竞选承诺提出的日本的教育要“使孩子们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修改1982 年日本政府确定的教科书审定时必须遵守的“近邻诸国条款”。

①这很可能为日本出版美化侵略历史教科书开方便之门,给日本同亚洲邻国及整个国际社会制造新的摩擦。

安倍的上述动向再度引起美国舆论的谴责。

美国政府也对安倍内阁在历史问题上右倾化表示关切。

在这种情况下,下村博文文部科学相表示:修改教科书审定规定“不是应该马上着手的问题”。

[5]在这个问题上,安倍内阁就像一只伸出触角悄然爬行的蜗牛,遇阻后会立即收回触角,而很快还会再探路前行。

(四)安倍政治的最大目标是修改战后日本宪法,摆脱战后秩序束缚。

为此,首先企图通过灵活解释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战后日本放弃了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道路,很重要的是由于坚持在《日本国宪法》框架内行事。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因此,尽管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尖锐对立,但发生武力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日美虽为同盟,但日本不能行使与美国联合作战的“集体自卫权”。

然而,一旦日本修改宪法第九条,或通过灵活解释宪法来行使“集体自卫权”,今后便很可能自动卷入美国发动的战争,进而与北约加强军事合作,助长“暴力的多边主义”。

那样的话,日本能否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就会充满变数,中日关系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大。

修改战后日本宪法,是安倍晋三的政治夙愿,也是以其外祖父岸信介为代表的自民党内鹰派势力追求的政治目标。

安倍晋三2007 年执政期间曾推动国会通过了修宪所需的国民投票法。

目前,在参议院252 席中自民党只占83 席,为第二大党。

自民党若能赢得2013 年7 月下旬的参议院选举,就可能联合日本维新会、大家之党等,修改修宪第96 条,即把修宪要件从国会2\\\/3 以上的门槛降低到过半数即可。

然后,再争取修改宪法第九条,把自卫队改为“国防军”,为大力扩军、在海外作战、与美军联合作战等铺平道路。

安倍再度执政后的首个国会施政演说重点强调恢复经济和面临的危机,而未提修宪等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其目的或许主要是为赢得今年7 月的参议院选举胜利。

据日本《朝日新闻》与东京大学谷口研究室共同调查结果显示, 在2012 年12 月大选中新当选的国会议员中有89%的议员赞成修宪,

【第75句】:6%赞成修改第九条,78%赞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

[6]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修改宪法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一旦日本修改宪法第九条,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将增大。

二、钓鱼岛之争与安倍对华政策倾向2012 年9 月野田佳彦内阁“购岛”行为遭到中方坚决反对。

中国政府宣布了钓鱼岛的领海基点基线。

中国海监船实现了在钓鱼岛海域执法巡航的常态化。

日方所谓对钓鱼岛的“实效统治”已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石原慎太郎等日本右翼势力利用钓鱼岛争议大造反华舆论,煽动中日民族对立,在大选中扩大了右翼势力。

中日钓鱼岛争议与两国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安倍内阁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改正野田内阁的错误,甚至可能变本加厉,但近期仍受到日本现行宪法制约,不能不有所收敛安倍担心,在钓鱼岛海域“中国舰艇数量会超过日本。

届时,中国很可能会对外宣称实际控制了有关岛屿。

中国或许不会独自占有,而是退一步要求与日本共同管理,进行共同开发……为了防止这种事态发生,有必要以法律对付侵犯了领海主权的中国船只。

另外还须增加防卫预算,利用海上自卫队的旧军舰巡海”。

[7]他宣称在钓鱼岛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8]还下令修改2010 年制定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与美国协商重新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效仿美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强化由首相官邸主导的危机管理机制。

其针对中国的一面将进一步凸显。

安倍内阁防卫相小野寺五典表示:钓鱼岛“毫无疑问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我们会坚决应对中国公务船和飞机进入日本领海和领空的问题。

但是,日中两国在战略互惠关系中向前发展符合双方利益。

双方保持对话十分重要。

”[9]安倍执政后表示暂缓在钓鱼岛常驻公务员,但并未放弃这一主张和政策选项。

据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称:“安倍是想说, 如果中方强力侵入, 以建立实效统治, 而常驻可保卫这些岛屿,或许会采取这种措施。

但若未发生这种情况却特意常驻,刺激中国的国民感情,在外交上并非上策。

”[10]日本政府很清楚,一旦采取鲁莽行动,势将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这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为避免不测事态,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提出,两国军机都应不进入钓鱼岛上空。

安倍晋三在日本《文艺春秋》2013 年1 月号发表文章中称:“有民主党的某阁僚抹黑我,说‘安倍晋三当了首相,中日就会发生战争’。

这实在是一个非现实的担忧。

别忘了,我第一次执政时,首个访问的国家就是中国。

为了崭新的中日关系,我还与中国领导人达成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两国有必要坚持为这个共识,并且以此作为考量,去解决发生的政治课题……中日两国以海为国界,为追求其中利益,自然会有起冲突的时候。

不过,中日两国在经济上有着切也切不断的依赖关系。

日本企业投资中国,要从中获益,而日本的投资也为中国创造出超过1 000 万个就业机会。

……中日之间的老关系是‘友好第一’,即便那不利于日本的国家利益也要维持‘友好’。

不过,我认为友好应该是通往利益的一种手段,并非目的。

若将本来是手段的东西当成是目的,那就是本末倒置。

”[7]上述这段话既说明安倍对中国缺乏真正友好的感情,但也有务实、现实、灵活的一面。

在日本经济的现实利益面前,不排除安倍对中国做些“友好表演”的可能性,但不会因经济利益而在钓鱼岛问题上做实质性让步。

(二)安倍对华战略基本思路是,强化日美同盟,从中国周边乃至全球寻找针对中国的合作伙伴,造成对其有利的外交态势与战略格局,但很难实现安倍赢得大选后就外交政策方针表示:“仅从日中关系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日中关系, 是不能够促进和改善两国关系的。

日中关系是21 世纪日本外交的最大课题。

从这一观点来讲,我认为需要把世界地图打开来进行俯视,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考量,这才是一条必需的捷径。

”[8]2013 年伊始,安倍内阁成员纷纷出访,意在制衡中国。

同年1 月,副首相麻生太郎访问缅甸;财务相额贺福志郎访问韩国;外相岸田文雄首次出访的国家是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澳大利亚;自民党众议院外务委员长河井克行出访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向北约秘书长转交了安倍首相的亲笔信,企图拉北约联手对付中国;安倍首相则首先出访了越南、泰国和印尼,展开所谓“ 战略外交”。

安倍内阁这一个月的“ 突击访问”, 虽未明显提及中国, 但目的都是给中国“ 演戏”。

然而,其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在世人面前凸显了中日确实存在钓鱼岛领土争议。

首先,安倍本想把美国作为第一个出访的国家,“首先要修补受损的日美同盟关系。

在恢复强大外交实力的基础上,再来改善与其他各国的关系。

”[7]但安倍没等与美国事先商妥就宣布于1 月访美,把美国当“外交牌”来打,结果反被延期至2 月下旬。

不过这似乎只是美国操控美日关系主导权的一种外交策略。

我们看到,2012 年12 月4 日,美国参议院表决通过了2013 财年国防授权法修正案。

该法案明确写到将钓鱼岛作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这虽遭到中方强烈谴责, 但于2013 年1 月2 日经美国众议院认可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而生效。

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又一次严重侵犯和损害。

于是,美国本能地要在中日之间搞以上有倾向性的微妙平衡,提醒日本保持克制。

安倍则希望通过访美,从美国总统口中获得《日美安全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承诺,争取美国支持日本修改宪法及行使集体自卫权, 要求美国反对中国在钓鱼岛海域执法巡航而支持日本行使管辖权。

为安倍访美打前站的岸田文雄外相已从克林顿国务卿那里得到部分口头承诺。

然而,尽管美方表示希望中日就钓鱼岛主权对话协商,而安倍却高调拒绝同中国谈判。

如果日本既要美国为其撑腰又要利用美国对中国搞冒险,将意味着美日同盟已被日本所主宰。

其次,安倍内阁为摆脱在东北亚的孤立,刻意缓和同韩国的岛争,提出与韩国加强“拥有自由与民主主义、基本人权、法治等相同价值观的两国间的关系”。

然而,在历史问题上安倍内阁与韩国很难有共同的价值观。

韩国慰安妇的人权问题才是日本应该考虑的。

早在2007 年安倍第一次执政结束后,时任东京大学教授田中明彦就曾指出: 安倍“自身保守民族主义的理念与外交现实有内在矛盾”。

因为保守民族主义观念有关于日本侵略及殖民统治正当性的主张,存在着反自由主义、反人权的一面,必定与美国舆论发生对立。

安倍外交的招牌之一是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观,但这与其保守民族主义历史观的关系并不明确。

[11]朴槿惠政府将更重视美国和中国,而不愿被日本所利用。

2013 年1 月首先向中国派出特使便体现了韩国加强同中国关系的意向。

再次,安倍对东南亚表示希望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强合作。

然而,除了菲律宾外长实用主义地鼓动日本修改宪法,增强军备,对抗中国以外,东盟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愿在军事方面同日本联手对抗中国。

2013 年1 月16 日,安倍首相以首访越南为开端展开其所谓“战略外交”,但阿尔及利亚发生劫持日本人质事件则迫使他提前结束印尼之行匆匆回国。

于是,安倍只好在联合记者会上发表了对东盟外交的五项原则,即所谓的“安倍主义”。

其要点是:

【第1句】:日本与东盟共同创造和扩大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

【第2句】:共同全力保卫自由开放的海洋权益与航行自由,欢迎美国重视亚洲的政策;

【第3句】:促进贸易与投资,实现与东盟各国共同繁荣;

【第4句】:共同保护亚洲的多种文化与传统;

【第5句】:积极推进青年交流,深化相互理解。

其主旨是推行所谓“价值观外交”,推动构建日美与东盟共同制衡中国的战略格局。

这似乎是一种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地缘战略”外交。

这与1977 年8 月福田赳夫首相提出的日本“ 不做军事大国” 而与东盟建立“ 心心相印” 平等关系的“福田主义”大相径庭,反映出日本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结果会适得其反。

据报道,1月18 日,越南驻华大使阮文诗在纪念中越建交63 周年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包围中国之说很荒唐。

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历史角度讲,越南从未有过与日本或美国联合抗衡中国的行为。

越南不会忘记二战前后与日本那段不愉快的历史。

中越双边问题可以通过双边协商解决。

[12]安倍访泰期间,泰国上议院议长尼空访华并表示,“泰中一家亲”名副其实。

印尼等东盟国家对钓鱼岛问题希望中日双方根据国际法对话协商解决。

言外之意是认定中日之间存在岛屿领土争议,拜托日本不要再逼东盟选边站。

总之,亚洲要团结不要分裂。

正如日本国际政治学者所指出:1977 年的“福田主义”强调与东南亚“心心相印”;现在应该与包括东北亚在内的所有亚洲人都实现“心心相印”。

这应该成为日本亚洲外交的目标。

[11]遗憾的是,如今的“安倍主义”也好,“日本战略外交”也罢,却恰恰偏离了这个目标,而且可能越走越远。

(三)近期安倍对华将采用软硬两手、软虚硬实、以硬为主的政策,今后其会否进一步接受右翼势力和防卫省鹰派的主张值得关注今后,日本有可能在强化军事硬实力的同时,继续谋求“软突破”,即设法修改战后日本在军事领域自我约束的法律法规。

2013 年7 月21 日参议院选举后,若自民党大获全胜,而且联合日本维新会等主张修宪的政党可超过2\\\/3 以上多数, 安倍内阁必将争取一举实现战后最大的“软突破”———修改宪法。

为此,不排除届时安倍内阁在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和措施,一些阁僚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利用中方强硬言行煽动日本国内民族情绪,形成支持修宪的国内氛围。

安倍执政期间,日本右翼和自卫队鹰派势力将增大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日本原自卫队统合幕僚学校副校长川村纯彦称:一旦钓鱼岛被中方占领,日本在美国军事介入前必须单独应战。

在左右作战胜负的空战方面, 日本航空自卫队拥有可以在钓鱼岛周边凌驾中国空军的军事优势,将造成中国继续作战的困难。

在海战方面,从舰艇战斗力、水兵训练、情报指挥通信管理能力等看,日本海上自卫队对中国海军具有压倒优势。

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反潜作战能力是中国在钓鱼岛周边海域作战的软肋。

只要日本潜水艇能够切断中国的海上补给,中国就不可能持续进行钓鱼岛的实效统治,终将被驱逐。

川村认为: 中国核潜艇一旦进入太平洋深海和南海, 有可能对美国构成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抵消美国的核威慑。

因此,日本要倾全国之力打造保卫钓鱼岛的防卫体制,与美军共同巡航,防止中国控制南海。

[13]日本其他一些对安全、外交决策有影响的人也主张:日本为防止中国对钓鱼岛采取行动,要在钓鱼岛部署自卫队,同时坚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14]日本要与“专守防卫思想诀别”,把保卫主权线改为“保卫利益线”,采取“战略守势、战术攻势”;修改宪法第九条;修改无核三原则,允许运入核武器;对中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为弥补同中国的实力差距,通过多边联手对付中国;强化海空军力和水上与空中的打击能力,创建海军陆战队,建设航母部队;提高情报能力和网络攻防能力;为把中国拦截在第一岛链,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与东盟各国海军相互配合,实现共同训练常态化;为防守第二岛链,与日本曾经统治过的南洋诸岛强化关系,建立海上自卫队的军事合作港口,确保海上自卫队随时可以进驻南太平洋;[15]日本要在增加海上保安厅装备和人员的同时,大幅增加防卫费,采取新的立法措施,日美在东海、南海联合巡航,部署美军鱼鹰战机;[13]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加强同海洋国家、半岛国家的战略联手,共同对付中国;[16]日本要从“ 普遍价值” 角度, 提出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外交,以赢得世界各国支持, 共同“对抗中国的霸权行动”;[17]为建立“对中国的软包围”,与印度、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建立并扩大“有志者联合”,甚至可以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兵法,可从战略上考虑与俄罗斯、中亚各国的关系。

[18]从安倍执政后的一系列动向看,上述某些主张已被采纳或今后有可能被采纳。

此外,日本右翼反华势力还主张利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促使日元进一步贬值,造成在华日资企业大举撤资。

以此“形成在华外资撤资引发中国失业激增与中国国内暴动的恶性循环”。

然后在2013 年7 月参议院选举后改组的新内阁成员全体参拜靖国神社,以此刺激中国,造成“中国全国难以控制的暴动局面”[19]。

这已涉嫌鼓吹颠覆中国,可谓居心叵测。

其逻辑是建立在中国的反日游行主要是中国国内矛盾造成的,所以要加剧这一矛盾。

这完全是日本右翼的一厢情愿。

三、促进中日关系改善急需扶正压邪目前,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化40 年以来最严峻的局面,根本原因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

目前日本社会邪气太盛,正不压邪,反被邪欺,而且身在邪中不知邪。

如果邪上加邪,日本

跪求智慧行囊(学生版)的目录

《智慧行囊(学生版)》简介:  本书所精选的故事,大多是攫取我们现代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

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上演,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罢了。

比如说《大人物,小细节》里的李嘉诚,为了一枚滚到井盖下的硬币,不惜叫人来撬起井盖,不惜奖励这人100元。

他的举动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他却做了最好的注解——一枚硬币也是财富,如果你忽视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么慢慢地财神就会离你而去。

他的话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还有奥巴马两个女儿的生活费、知名演员孙红雷的成功之路,这些名人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在他们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艰辛、怎样的奋斗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所以,他们这种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都会让孩子们思考,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本书结构完整合理,每个章节上下衔接自然,稳步推进,从第一、二章的“水到绝境即飞瀑” “把心放宽,便能装下整个世界”,到最后一章“聆听不一样的环球之音”,用诗一样的标题告诉读者朋友,心态与智慧决定命运,成就一个人的事业。

阅读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一定能为青少年朋友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作者简介暂缺《智慧行囊(学生版)》作者简介目录《智慧行囊(学生版)》目录:第一章 水到绝境即飞瀑第二章 把心放宽,便能装下世界第三章 那亲情深似海第四章 朋友,伴我走过苦乐年华第五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六章 靠大脑赢取商机第七章 涉世之初的忠告第八章 不抱怨的世界第九章 禅意是一种生活态度第十章 点亮智慧人生第十一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第十二章 在他人的镜子中看清自己第十三章 我是大人物第十四章 娱乐明星的处世智慧第十五章 聆听不一样的环球之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064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