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暗香姜夔读后感

姜夔《暗香》的思想内容(赏析)

原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注释】 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②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③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④简:纸。

⑤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⑥工伎:乐工、歌妓。

隶习:学习。

⑦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

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

后居洛思之,请再往。

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

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 ⑧但怪得:惊异。

⑨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cd红萼:指梅花。

 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评解】 此词咏梅怀人,思今念往。

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称:“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

由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

上片写“旧时”梅边月下的欢乐;“而今”往事难寻的凄惶。

两相对照,因而对梅生“怪”,实含无限深情。

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

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

低徊缠绵,怀人之情,溢于言表。

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

情思绵邈,意味隽永。

【集评】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惟《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以与稼轩伯仲。

张炎《词源》:白石《疏影》、《暗香》等曲,不惟清真,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许昂霄《词综偶评》:二词(《疏影》、《暗香》)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

邓廷祯《双砚斋随笔》:姜石帚之“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状悔之多,皆神情超越,不可思议,写生独步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前半阕言盛时如此,衰时如此。

后半阕想其盛时,想其衰时。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此二词最有名,然语高品下,以其贪用典故也。

又云:如此起法,即不是咏梅矣。

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案此二曲为千古词人咏梅绝调。

以托喻遥深,自成馨逸;其暗香一解,凡三字句逗皆为夹协。

梦窗墨守綦严,但近世知者盖寡,用特著之。

谭献《谭评词辩》:石湖咏梅,是尧章独到处。

“翠尊”二句,深美有骚、辨意。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刘体仁云,落笔得“旧时月色”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

又云:咏梅嫌纯是素色,故用“红萼”字,此谓之破色笔。

又恐突然,故先出“翠尊”字配之;说来甚浅,然大家亦不为,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功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什么意思

北宋诗人的七律诗为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注释](1)众芳:百花。

摇落:被风吹落。

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寒雀。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

金樽:豪华的酒杯。

[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参考资料:姜葆夫、韦良成选注 ヅ尐儍苽▓℡ 回答时间 2008-01-28 07:55 其他答案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

“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

“占尽风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

下面说“”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

“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

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

后来南宋词人,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

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

“霜禽”有人联系到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

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

“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

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

最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

“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

所以在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

特别是“,月黄昏”这句,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诗中是最杰出的。

所以的这首,在我们整个中国的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小小鸟★ 回答时间 2008-01-27 08:50 单就这一句可以做如下解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出自北宋诗人的七律,原诗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

“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由于这两句诗极佳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所以成为梅的代名词,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

稍后时期的著名词人姜夔咏梅的两首著名自度曲牌的词,即以《暗香》《疏影》为调名。

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诗写道:“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他认为林逋把唐人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等前人写梅的诗全压倒了。

结合词人生平赏析<<暗香>>和<<风入松>>

吴文英(约1212-1272)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 觉翁,四明(今属浙江)人。

一生未仕,但交游甚广,作词较多。

是一位重要词人。

今传有《梦窗集》。

在中国词史中,吴文英是一个引起过不少争论的人。

他的词一向被人称为晦涩堆垛。

南宋词人张炎便曾说吴文英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

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另外一些人对他却备极推崇。

清代学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便曾说“梦窗(即吴文英)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为北宋之秾挚“。

又说他“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

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

“另外,吴文英因与奸相贾似道关系亲密而受到人们的抨击。

然客观地讲,吴文英的词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遣词清丽,实为难得。

风入松

【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①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 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 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①:埋葬。

【简析】 此词上片情景两融,所造形象意境有独到之处。

首二句是 伤春,三、四句即写到伤别,五、六句则是伤春与伤别交 织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厚。

下片写清明已过,风雨已 止,天气放晴了,但思念已别的情人,何尝忘怀

虽不忍 去游故地而又不忍不去,尤见其情感浓深。

姜夔 (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江西波阳)人。

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

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

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暗香

【宋】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奇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暗香》、《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有许多说法,但都难以指实。

实际上,这两首词只不过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古代咏梅的诗词很多。

但是,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

姜夔这两首词并不一定有什么重大社会价值,但它却能从现实的官感中引起诗兴,摘林逋著名诗句为词牌名,适当地提炼和化用某些与梅花有关的典故,并由此生发开去,立意超拔,另创新机,构思绵密,错综回环。

而且能自度新曲,叮当成韵,铸词造句,意到语工,丽而不淫,雅而不涩,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对这两首词扬之太高固然不当,抑之太下,恐亦非是。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

全词可分为六层。

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

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蓦山溪》)。

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

这是第二层。

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

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 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

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

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

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

些少六句,三致意焉。

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层,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

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

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

当?quot;携手共游,何等惬意

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

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

何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

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

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

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

正如张炎《词源》所说?quot;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

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

其次是,对比 照应,似纵旋收。

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给人以强烈印象。

如第一层写的是昔盛,第二层便接写今衰;第五层写昔盛,六层又以今衰作结。

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

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

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

以第四层为例,短短六句,却有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

《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

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谐婉。

当时曲谱,今已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当成韵。

如前所说,作者是很注意研辞炼句的。

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

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什么意思

没有人否定他属不属于婉约词人,但更多人的赞同他是“清雅词派”的创立者。

他的白石词就是清雅派的体现,白石词风以文人士大夫那种高洁精雅的意趣为主,很少世俗的香艳妩媚语,也没有豪壮激烈的情怀,所以有别于婉约、豪放的特点,清雅词可以说是刚柔并济,所以多少有点婉约的影子.. 他有两首代表作,都是咏梅的,一首是《暗香》、另一首是《疏影》,这两首词被誉为咏梅的绝唱,据闻著名文人范成大很喜欢,常常“把玩不已”。

如果楼主想具体了解这两首词,就上百度搜一搜吧。

另外,他的那首《点绛唇》里面也有一千古流传的名句:“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我就很喜欢,如果楼主有兴趣,不妨品一品,读一读。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形容的是什么花

作者号妻鹤子 《山园小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占尽风情向小园。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是林逋写的《山园小梅》二首之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梅花的诗。

诗的独特之处是,意在咏梅而全诗无一梅字,却又在字里行间无处不见梅。

尤其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最为传神,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

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

这两句诗原本典出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一联诗分咏竹与桂两种植物,分散了且不说,主要在它们没有抓住所咏对象的特点,自然也就不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凤尾潇潇之竹而以“横斜”出之,这就失去竹的那种挺拔动人的姿态。

以香传十里之桂不置于日而置之月下,也就失其馥郁之芬芳了。

一组诗放在这里,倒真有点像贾宝玉说的:糟蹋了好名好姓

林逋把它俩集中起来,用以形容梅花,这就不仅尽得梅之姿与梅之香的特殊性,而且还是异常地贴切,恰似天生一个江为,来预先为他配齐了诗料似的。

“横斜”用之于竹则失去了活泼的生态,不是折断的,即是病枝

而于梅则显出了无限的妩媚。

这种横出斜放的姿势,正合乎梅的这种清高孤傲的身份;而梅花的香,正是无意中有,而着意去寻又没有的那种,所以称之为浮动的暗香,就十分地熨帖了。

傲雪之梅,难以有伴,只有顾影自怜,是以再配之以清浅的水。

有此“一”已动情,怎当它复化身为清流,两两相对,以傲以清,无疑更为动人了

而乍有若无的暗香,放在光照太强的太阳之下,未免使脱俗而形同寒酸,使不愿混世而成为为世所逐,这就真有点冤屈梅花了

只有将它放到了昏黄的月下,则这可近而不可玩的清香,与它那朦胧的诗情画意始相得而益彰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3月01日第七版) 万文武) 林莆改动了两字,“疏影”、“暗香”巧妙的写出了梅之姿、梅之香,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由于这两句诗极佳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所以成为梅的代名词,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

稍后时期的著名词人姜夔咏梅的两首著名自度曲牌的词,即以《暗香》《疏影》为调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13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