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安文彬香港回归读后感

安文彬与英方谈判香港回归祖国遇到了哪些困难

香港回归在大方面上来说,就像房东租期到了,收回房子一样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港英政府的末代总督彭定康虽然做了种种小动作,但也谈不上什么困难,毕竟这种事成与不成完全取决于国家意志。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

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澳门回归你有何感想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不让人们失望,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香港割让,是积贫积弱的中国丧权辱国的向征之一。

割让时,当年的主割派为淡化这个事件的严重性,于是对老佛爷慈禧说:香港嘛,象鸡蛋上的灰尘,吹吹就不见了,他们要就让他们拿去吧。

慈禧点了点头,香港于是就割让给了不远万里来入侵中国的英国人。

  当解放军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大陆并涤荡中国旧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污泥浊水时,来到了中国国土南端的深圳渔村。

罗湖桥对面就是香港,中国人民解放军虎视眈眈,维多利亚港英国驻军则两股战战。

就等中央军委一句话,解放军就一举拿下香港一洗百年侮辱。

但中央军委说原地待命,于是又等了48年,直到97年在中国政府的软硬兼施下香港才从英国手中和平回到祖国怀抱。

  回归前,主导香港回归谈判的中国领导人邓总设计师曾几次来到毗邻香港的深圳,凝视着对面,久久不言,只说过一句很想到香港中国自己的国土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可惜他在回归前几个月辞世,未能成行,香港在他手中收回但自己不能去走一走看一看,国人都替他遗憾。

  回归十年,在中国最优秀的部队的保护下,这颗东方之珠——香港,继续璀璨逼人,繁荣依旧,人心稳定,让一些认为香港将衰落的预言家大跌眼镜。

当然,十年时间太短,我们希望是永远。

  我想时至今日,已有不少中国人到这块土地上走过了,看过了,当你刚踏上这块土地时,对这块失而复得的国土,一定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但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强大,更繁荣,更富强。

哪本书中记载了安文彬的故事

哪本书中记载了安文彬的故事不知道。

但是2023年4月,外交官安文彬在《朗读者》讲述香港回归前夕斡旋,为争2秒谈判16次。

他的“那一天”感人至深,一度湿红了眼眶,也令人肃然起敬。

“那一天”,为了2秒之争,他据理力争,怒怼英国大使;“那一天”,国旗准时升起,香港回归,他潸然泪下

他就是我国资深外交官安文彬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将于9月30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由七个故事构成,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随州籍外交官安文彬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一秒,一秒,他从英国政府身上咬下两秒,英国有政府吗

偶然《我和我的》了老妈的朋友圈。

很多学校和单高举国旗、用歌声向祖国献礼。

“咦

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我们身边也刮起了如此猛烈的爱国风啊

”我和妈妈这样聊着。

国庆一放假,老妈便邀请我和闺蜜去看电影——正是那《我和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彻底颠覆了我对祖国、对国旗的认知。

该电影由七个历史瞬间构成,七个故事,153分钟,从1949年的开国大典到2023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的70周年阅兵式。

都没有直接上映那些恢宏的大场面,而是从大场面背后的一个个小人物入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深刻阐述着那个年代那些中国人的影子。

让我最有感触的便是第一个情节《前夜》,黄渤饰演的工程师林治远,负责开国大典上的电动升旗工作,为了一面红旗,他和同事走街串巷去找红绸子。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较真时,他嘶吼着说:“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28年革命,2000多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为了这四个字,开国大典的前夜,整整一个通宵,多少人连眼皮都不敢眨一下。

特别是当林治远发现阻断球的硬度不够,不能保证国歌奏完后国旗顺利停下时,他便疯了一般,在全城筹集这三种能使阻断球变成钢的材料,正在他们近乎绝望时,老百姓们将自家的锅、碗、瓢、盆、老烟杆儿全都送了来。

在时间相当紧迫、安全措施极度贫乏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重重阻碍,在庆典即将开始的前一个小时,一步一步极其艰难的爬上旗杆顶端,修复了故障。

当国歌奏响,国旗缓缓升起时,场内场外,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

那一刻,我一直紧紧揪着的心,也像林治远一样激动地要跳起来

那一刻,国旗升起时,便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在我们看来,一次升旗没有什么复杂的,可在那时,电动升旗在国内还是首次,为了保证作文万无一失,他们前前后后,反复试验了5000多次,从细致入微的设计图,精确到克的国旗重量,各项电流电压的测试,修理旗杆顶端的阻断球,让我看到了一段活着的庆典,一段活着的历史。

我再也忍不住,在黑乎乎的电影院里,泪盈于睫

在《回归》这一故事中,讲述了香港回归时中英谈判的过程。

当时,英方要求英国国旗在7月1日0时0分0秒准时降落,因为那时才标志英国对香港的统治结束。

而中方要求中国国旗必须要在0时0分0秒准时升起,英国国旗则需要提前两秒钟降落。

就为了这两秒钟,中英双方谈判了整整十六轮。

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那铿锵有力的一句:“这一秒对你们来说是结束,但对我们来说是开始

这是我们的底线。

”当杜江、朱一龙等人迈着整齐的正步出场时,庄严肃穆而英气十足。

这一刻,与其说演员融入了角色,不如说这部影片让我们一起融入了历史。

这让我想起了《开学第一课》中杜岚老校长。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天,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升中国国旗有很大的阻力。

但杜岚校长,没有丝毫惧怕,带领全校师生在濠江中学升起了五星红旗,她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

”就这样,五星红旗在澳门的上空高高飘扬了整整三天。

之后,每年的十一国庆,学校都坚持升起五星红旗。

她身在澳门,心系祖国,把一堂关于五星红旗的“爱国课”,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上到了101岁的高龄。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时年87岁的杜岚女士,把拐杖一搁,再次登上升旗台,亲自拉动滑轮升起了国旗,和孩子们一起迎来了澳门回归的第一天。

澳门这个“游子”,终于回“家”了。

这一切,让我明白了国旗的意义。

再唱那首《我和我的祖国》,那些奋斗、牺牲、欢笑、泪水都在歌声里与我不期而遇。

五星红旗升起——中国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朗读者亲情那一期的开场白

最新一期的《朗读者》,董卿将观众们带向“那一天”的记忆。

人这一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了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

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就像“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父亲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回忆。

“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戏”,那是《社戏》里迅哥独特的记忆。

而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安文彬,作为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的总指挥,说起那一天,他热泪纵横。

1997年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为了那一天,一个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

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

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21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