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影子读后感200字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20字左右
当我打开《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这本书不仅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瑰丽的幻想,读起来像诗,还包含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对统治阶级的憎恨之情,充满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一完一是不是有点多啊
安徒生童话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的读后感
各得其所主要内容 这个小故事最初发表在1853年出版的《故事集》第二卷,是一起有关世态的速写。
真正“光荣”的是那些勤劳、朴质、善良的人们,他们的画像应该“悬在最光荣的位置上。
”那些装腔作势,高视阔步的大人物,实际上什么也不是,只不过“倒栽葱地飞进一个鸡屋里去了。
”这就是“各得其所”,其寓意还是很深的,它教会了我们应该怎样摆正心态,本本分分的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各得其所的故事 这是100多年以前的事情! 在树林后面的一个大湖旁边,有一座古老的邸宅。
它的周围有一道很深的壕沟;里面长着许多芦苇和草。
在通向入口的那座桥边,长着一棵古老的柳树;它的枝子垂向这些芦苇。
从空巷里传来一阵号角声和马蹄声;一个牧鹅姑娘趁着一群猎人没有奔驰过来以前,就赶快把她的一群鹅从桥边赶走。
猎人飞快地跑近来了。
她只好急忙爬到桥头的一块石头上,免得被他们踩倒。
她仍然是个孩子,身材很瘦削;但是她面上有一种和蔼的表情和一双明亮的眼睛。
那位老爷没有注意到这点。
当他飞驰过去的时候,他把鞭子掉过来,恶作剧地用鞭子的把手朝这女孩子的胸脯一推,弄得她仰着滚下去了。
“各得其所!”他大声说,“请你滚到泥巴里去吧!” 他哄笑起来。
因为他觉得这很好笑,所以和他一道的人也都笑起来。
全体人马都大肆叫嗥,连猎犬也咬起来。
这真是所谓: “富鸟飞来声音大!”(注:这是丹麦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原文是:RigeEuglKommerSusenndel意译是:“富人出行,声势浩大!”) 只有上帝知道,他现在还是不是富有。
这个可怜的牧鹅女在落下去的时候,伸手乱抓,结果抓住了柳树的一根垂枝,这样她就悬在泥沼上面。
老爷和他的猎犬马上就走进大门不见了。
这时她就想法再爬上来,但是枝子忽然在顶上断了;要不是上面有一只强壮的手抓住了她,她就要落到芦苇里去了。
这人是一个流浪的小贩。
他从不远的地方看到了这件事情,所以他现在就急忙赶过来帮助她。
“各得其所!”他模拟那位老爷的口吻开玩笑地说。
于是,他就把小姑娘拉到干地上来。
他倒很想把那根断了的枝子接上,但是“各得其所”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做得到的!因此他就把这枝子插到柔软的土里。
“假如你能够的话,生长吧,一直长到你可以成为那个公馆里的人们的一管笛子!” 他倒希望这位老爷和他的一家人挨一次痛打呢。
他走进这个公馆里去,但并不是走进客厅,因为他太微贱了!他走进仆人住的地方去。
他们翻了翻他的货品,争论了一番价钱。
但是从上房的酒席桌上,起来一阵喧噪和尖叫声——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唱歌;比这更好的东西他们就不会了。
笑声和犬吠声、大吃大喝声,混做一团。
普通酒和强烈的啤酒在酒罐和玻璃杯里冒着泡,狗子跟主人坐在一起吃喝。
有的狗子用耳朵把鼻子擦干净以后,还得到少爷们的亲吻。
他们请这小贩带着他的货品走上来,不过他们的目的是要开他的玩笑。
酒已经入了他们的肚肠,理智已经飞走了。
他们把啤酒倒进袜子里,请这小贩跟他们一起喝,但是必须喝得快!这办法既巧妙,而又能逗人发笑。
于是他们把牲口、农奴和农庄都拿出来作为赌注,有的赢,有的输了。
“各得其所!”小贩在走出了这个他所谓的“罪恶的渊薮”的时候说。
“我的处‘所’是宽广的大路,我在那家一点也不感到自在。
” 牧鹅的小姑娘从田野的篱笆那儿对他点头。
许多天过去了。
许多星期过去了。
小贩插在壕沟旁边的那根折断了的杨柳枝,显然还是新鲜和翠绿的;它甚至还冒出了嫩芽。
牧鹅的小姑娘知道这根枝子现在生了根,所以她感到非常愉快,因为她觉得这棵树是她的树。
这棵树在生长。
但是公馆里的一切,在喝酒和赌博中很快地就搞光了——因为这两件东西像轮子一样,任何人在上面是站不稳的。
六个年头还没有过完,老爷拿着袋子和手杖,作为一个穷人走出了这个公馆。
公馆被一个富有的小贩买去了。
他就是曾经在这儿被戏弄和讥笑过的那个人——那个得从袜子里喝啤酒的人。
但是诚实和勤俭带来兴盛;现在这个小贩成为了公馆的主人。
不过从这时起,打纸牌的这种赌博就不许在这儿再玩了。
“这是很坏的消遣,”他说,“当魔鬼第一次看到《圣经》的时候,他就想放一本坏书来抵消它,于是他就发明了纸牌戏!” 这位新主人娶了一个太太。
她不是别人,就是那个牧鹅的女郎。
她一直是很忠诚、虔敬和善良的。
她穿上新衣服非常漂亮,好像她天生就是一个贵妇人似的。
事情怎么会是这样呢?是的,在我们这个忙碌的时代里,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不过事情是如此,而且最重要的一部分还在后面。
住在这座古老的邸宅里是很幸福的。
母亲管家里的事,父亲管外面的事,幸福好像是从泉水里涌出来的。
凡是幸运的地方,就经常有幸运来临。
这座老房子被打扫和油漆得一新;壕沟也清除了,果木树也种起来了。
一切都显得温暖而愉快;地板擦得很亮,像一个棋盘。
在漫长的冬夜里,女主人同她的女佣人坐在堂屋里织羊毛或纺线。
礼拜天的晚上,司法官——那个小贩成了司法官,虽然他现在已经老了——就读一段《圣经》。
孩子们——因为他们生了孩子——都长大了,而且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虽然像在别的家庭里一样,他们的能力各有不同。
公馆门外的那根柳树枝。
已经长成为一棵美丽的树。
它自由自在地立在那儿,还没有被剪过枝。
“这是我们的家族树!”这对老夫妇说;这树应该得到光荣和尊敬——他们这样告诉他们的孩子,包括那些头脑不太聪明的孩子。
100年过去了。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
湖已经变成了一块沼地。
那座老邸宅也不见了,现在只剩下一个长方形的水潭,两边立着一些断垣残壁。
这就是那条壕沟的遗址。
这儿还立着一株壮丽的老垂柳。
它就是那株老家族树。
这似乎是说明,一棵树如果你不去管它,它会变得多么美丽。
当然,它的主干从根到顶都裂开了;风暴也把它打得略为弯了一点。
虽然如此,它仍然立得很坚定,而且在每一个裂口里——风和雨送了些泥土进去——还长出了草和花;尤其是在顶上大枝丫分杈的地方,许多覆盆子和繁缕形成一个悬空的花园。
这儿甚至还长出了几棵山梨树;它们苗条地立在这株老柳树的身上。
当风儿把青浮草吹到水潭的一个角落里去了的时候,老柳树的影子就在荫深的水上出现。
一条小径从这树的近旁一直伸到田野。
在树林附近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上,有一座新房子,既宽大,又华丽;窗玻璃是那么透明,人们可能以为它完全没有镶玻璃。
大门前面的宽大台阶很像玫瑰花和宽叶植物所形成的一个花亭。
草坪是那么碧绿,好像每一起叶子早晚都被冲洗过了一番似的。
厅堂里悬着华贵的绘画。
套着锦缎和天鹅绒的椅子和沙发,简直像自己能够走动似的。
此外还有光亮的大理石桌子,烫金的皮装的书籍。
是的,这儿住着的是富有的人;这儿住着的是贵族——男爵。
这儿一切东西都配得很调和。
这儿的格言是:“各得其所!”因此从前在那座老房子里光荣地、排场地挂着的一些绘画,现在统统都在通到仆人住处的走廊上挂着。
它们现在成了废物——特别是那两幅老画像:一幅是一位穿粉红上衣和戴着扑了粉的假发的绅士,另一幅是一位太太——她的向上梳的头发也扑了粉,她的手里拿着一朵红玫瑰花。
他们两人四周围着一圈柳树枝所编成的花环。
这两张画上布满了圆洞,因为小男爵们常常把这两位老人当做他们射箭的靶子。
这两位老人就是司法官和他的夫人——这个家族的始祖。
“但是他们并不真正属于这个家族!”一位小男爵说。
“他是一个小贩,而她是一个牧鹅的丫头。
他们一点也不像爸爸和妈妈。
” 这两张画成为没有价值的废物。
因此,正如人们所说的,它们“各得其所”!曾祖父和曾祖母就来到通向仆人宿舍的走廊里了。
牧师的儿子是这个公馆里的家庭教师。
有一天他和小男爵们以及他们受了坚信礼不久的姐姐到外面去散步。
他们在小径上向那棵老柳树后面走来;当他们正在走的时候,这位小姐就用田里的小花扎了一个花束。
“各得其所”,所以这些花儿也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整体。
在这同时,她倾听着大家的高谈阔论。
她喜欢听牧师的儿子谈起大自然的威力,谈起历史上伟大的男子和女人。
她有健康愉快的个性,高尚的思想和灵魂,还有一颗喜爱上帝所创造一切事物的心。
他们在老柳树旁边停下来。
最小的那位男爵很希望有一管笛子,因为他从前也有过一管用柳树枝雕的笛子。
牧师的儿子便折下一根枝子。
“啊,请不要这样做吧!”那位年轻的女男爵说。
然而这已经做了。
“这是我们的一棵有名的老树,我非常心疼它!他们在家里常常因此笑我,但是我不管!这棵树有一个来历!” 于是她就把她所知道的关于这树的事情全讲出来:关于那个老邸宅的事情,以及那个小贩和那个牧鹅姑娘怎样在这地方第一次遇见、后来他们又怎样成为这个有名的家族和这个女男爵的始祖的事情。
“这两个善良的老人,他们不愿意成为贵族!”她说,“他们遵守着‘各得其所’的格言;因此他们就觉得,假如他们用钱买来一个爵位,那就与他们的地位不相称了。
只有他们的儿子——我们的祖父——才正式成为一位男爵。
据说他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他常常跟王子和公主们来往,还常常参加他们的宴会。
家里所有的人都非常喜欢他。
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最初的那对老人对我的心有某种吸引力。
那个老房子里的生活一定是这样地安静和庄严:主妇和女扑们一起坐着纺纱,老主人高声朗诵着《圣经》。
” “他们是一对可爱的通情理的人!”牧师的儿子说。
到这儿,他们的谈话就自然接触到贵族和市民了。
牧师的儿子几乎不太像市民阶层的人,因为当他谈起关于贵族的事情时,他是那么内行。
他说: “一个人作为一个有名望的家庭的一员是一桩幸运!同样,一个人血统里有一种鼓舞他向上的动力,也是一桩幸运。
一个人有一个族名作为走进上流社会的桥梁,是一桩美事。
贵族是高贵的意思。
它是一块金币,上面刻着它的价值。
我们这个时代的调子——许多诗人也自然随声附和——是:一切高贵的东西总是愚蠢和没有价值的;至于穷人,他们越不行,他们就越聪明。
不过这不是我的见解,因为我认为这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虚伪的。
在上流阶级里面,人们可以发现许多美丽和感动人的特点。
我的母亲告诉过我一个例子,而且我还可以举出许多别的来。
她到城里去拜访一个贵族家庭。
我想,我的祖母曾经当过那家主妇的乳母。
我的母亲有一天跟那位高贵的老爷坐在一个房间里。
他看见一个老太婆拄着拐杖蹒跚地走进屋子里来。
她是每个礼拜天都来的,而且一来就带走几个银毫。
‘这是一个可怜的老太婆,’老爷说:‘她走路真不容易!’在我的母亲还没有懂得他的意思以前,他就走出了房门,跑下楼梯,亲自走到那个穷苦的老太婆身边去,免得她为了取几个银毫而要走艰难的路。
这不过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像《圣经》上所写的寡妇的一文钱(注:即钱少而可贵的意思,原出《圣经·新约·马可福音》:“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
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
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这就是一个大钱。
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最多。
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
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一样,它在人心的深处,在人类的天性中引起一个回音。
诗人就应该把这类事情指出来,歌颂它,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因为这会发生好的作用,会说服人心。
不过有的人,因为有高贵的血统,同时出身于望族,常常像阿拉伯的马一样,喜欢翘起前腿在大街上嘶鸣。
只要有一个普通人来过,他就在房间里说‘平民曾经到过此地!’这说明贵族在腐化,变成了一个贵族的假面具,一个德斯比斯(注:德斯比斯(Thespis)是纪元前六世纪的希腊一个戏剧家,悲剧的创始者。
)所创造的那种面具。
人们讥笑这种人,把他当成讽刺的对象。
” 这就是牧师的儿子的一番议论。
它的确未免太长了一点,但在这期间,那管笛子却雕成了。
公馆里有一大批客人。
他们都是从附近地区和京城里来的。
有些女士们穿得很入时,有的不入时。
大客厅里挤满了人。
附近地区的一些牧师都是恭而敬之挤在一个角落里——这使人觉得好像要举行一个葬礼似的。
但是这却是一个欢乐的场合,只不过欢乐还没有开始罢了。
这儿应该有一个盛大的音乐会才好。
因此一位少男爵就把他的柳树笛子取出来,不过他吹不出声音来,他的爸爸也吹不出,所以它成了一个废物。
这儿现在有了音乐,也有了歌唱,它们都使演唱者本人感到最愉快,当然这也不坏! “您也是一个音乐家吗?”一位漂亮绅士——他只不过是他父母的儿子——说。
“你吹奏这管笛子,而且你还亲手把它雕出来。
这简直是天才,而天才坐在光荣的席位上,统治着一切。
啊,天啦!我是在跟着时代走——每个人非这样不可。
啊,请你用这小小的乐起来迷住我们一下吧,好不好?” 于是他就把用水池旁的那株柳树枝雕成的笛子交给牧师的儿子。
他同时大声说,这位家庭教师将要用这乐器对大家作一个独奏。
现在他们要开他的玩笑,这是很清楚的了。
因此这位家庭教师就不吹了,虽然他可以吹得很好。
但是他们却坚持要他吹,弄得他最后只好拿起笛子,凑到嘴上。
这真是一管奇妙的笛子!它发出一个怪声音,比蒸汽机所发出的汽笛声还要粗。
它在院子上空,在花园和森林里盘旋,远远地飘到田野上去。
跟这音调同时,吹来了一阵呼啸的狂风,它呼啸着说:“各得其所!”于是爸爸就好像被风在吹动似地,飞出了大厅,落在牧人的房间里去了;而牧人也飞起来,但是却没有飞进那个大厅里去,因为他不能去——嗨,他却飞到仆人的宿舍里去,飞到那些穿着丝袜子、大摇大摆地走着路的、漂亮的侍从中间去。
这些骄傲的仆人们被弄得目瞪口呆,想道:这么一个下贱的人物居然敢跟他们一道坐上桌子。
但是在大厅里,年轻的女男爵飞到了桌子的首席上去。
她是有资格坐在这儿的。
牧师的儿子坐在她的旁边。
他们两人这样坐着,好像他们是一对新婚夫妇似的。
只有一位老伯爵——他属于这国家的一个最老的家族——仍然坐在他尊贵的位子上没有动;因为这管笛子是很公正的,人也应该是这样。
那位幽默的漂亮绅士——他只不过是他父亲的儿子——这次吹笛的煽动人,倒栽葱地飞进一个鸡屋里去了,但他并不是孤独地一个人在那儿。
在附近一带十多里地以内,大家都听到了笛声和这些奇怪的事情。
一个富有商人的全家,坐在一辆四骑马拉的车子里,被吹出了车厢,连在车后都找不到一块地方站着。
两个有钱的农夫,他们在我们这个时代长得比他们田里的麦子还高,却被吹到泥巴沟里去了。
这是一管危险的笛子!很幸运的是,它在发出第一个调子后就裂开了。
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它就又被放进衣袋里去了:“各得其所!” 随后的一天,谁也不提起这件事情,因此我们就有了“笛子入袋”这个成语。
每件东西都回到它原来的位子上。
只有那个小贩和牧鹅女的画像挂到大客厅里来了。
它们是被吹到那儿的墙上去的。
正如一位真正的鉴赏家说过的一样,它们是由一位名家画出来的;所以它们现在挂在它们应该挂的地方。
人们从前不知道它们有什么价值,而人们又怎么会知道呢?现在它们悬在光荣的位置上:“各得其所!”事情就是这样!永恒的真理是很长的——比这个故事要长得多。
安徒生简介
人物简介: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语: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暨诗人,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和等。
安徒生生前获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赞扬为给予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
主要作品: ①戏剧: (Alfsol,1822年6月) (Røverne i Vissenbjerg i Fyen,1822年8月) (Kjærlighed paa Nicolai Taarn eller Hvad siger Parterret,1829年) (Bruden fra Lammermoor,1832年) 《乌鸦》(Ravnen eller Broderprøven,1832年) 《埃格内特和美人鱼》(Agnete og Havmanden,1834年) 《离别与相逢》(Skilles og mødes,1835年) 《司普洛峨的神》(Den Usynlige paa Sprogø,1839年) 《黑白混血儿》(Mulatten,1840年) 《摩尔人的女儿》(Maurerpigen,1840年) 《国王的梦想》(Kongen drømmer,1844年) 《幸福之花》(Lykkens Blomst,1845年) 《小基尔斯滕》(Liden Kirsten,1846年) 《科莫湖边的婚礼》(Brylluppet ved Como-Søen,1848年) 《比珠宝还珍贵》(Meer end Perler og Guld,1850年) 《梦神》(Ole Lukoie,1850年) 《新房产》(Den nye Barselstue,1850年) 《海尔德摩尔》(Hyldemoer,1851年) 《出身并非名门》(Han er ikke født ,1864年) 《西班牙客人》(Da Spanierne var her,1865年) ②童话: 《牛油蜡烛》(Tællelyset) 《国王的新衣》 《丑小鸭》 《美人鱼》 《猪倌》 《豌豆公主》 《幸运的套鞋》 《枞树》 《冰雪女王》 《跳高者》 《接骨木树妈妈》 《钟声》 《老房子》 《幸福的家庭》 《母亲的故事》 《衬衫领子》 《影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杜克》 《顽皮的孩子》 《红鞋》 《拇指姑娘》 《天堂飘来的叶子》 《屎壳郎》 《夜莺》 《小锡兵》 《沼泽王的女儿》 ③童话集: 《没有画的画册》(Billedbog uden Billeder) 《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Eventyr, fortalte for Børn,1835年至1841年间分6册发行) 《新童话集》(Nye Eventyr,1843年至1872年间分16册发行) 《故事集》(Historier,1852年和1853年分2册发行) 《新的童话和故事》(Nye Eventyr og Historier,1858年至1872年间分10册发行) 《童话和故事》(Eventyr og Historier,1862年至1874年间分5卷发行) ④小说: 《即兴诗人》(Improvisatoren,1835年) 《奥·特》(O. T.,1836年) 《不过是个提琴手》(Kun en Spillemand,1837年) 《两位男爵夫人》(De to Baronesser,1848年) 《生存还是毁灭》(At være eller ikke være,1857年) 《幸运的贝儿》(Lykke-Peer,1870年) ⑤游记: 《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Fodreise fra Holmens Canal til Østpynten af Amager i Aarene 1828 og 1829,1829年) 《1831年夏游览哈茨山、萨克森瑞士等地的剪影》(Skyggebilleder af en Reise til Harzen, det sachsiske Schweitz etc. etc., i Sommeren 1831,1831年) 《一个诗人的市场》(En Digters Bazar,1842年) 《瑞典风光》(I Sverrig,1851年) 《西班牙纪行》(I Spanien,1863年) 《访问葡萄牙》(Et Besøg i Portugal,1866年) ⑥诗集: 《诗集》(Digte,1830年) 《幻想与随笔》(Phantasier og Skizzer,1831年) 《一年的十二个月》(Aarets tolv Maaneder, Tegnede med Blæk og Pen,1832年) ⑦自传: 《我一生真实的故事》(Das Märchen meines Lebens ohne Dichtung,1847年1月和2月,德文) 《我的童话人生》(Mit Livs Eventyr, C.A. Reitzels forlag, København,1855年7月19日) 《我的一生》(The Story of My Life,1871年,英文)
推荐一本书名安徒生童话,作者安徒生,推荐的理由:
推荐理由:200年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生成就了这个世界最令人惊奇的童话之一。
这位鞋匠、洗衣妇的儿子在贫困潦倒中创作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经典之作,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给世界留下了发人深省的思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个名字本身也在超越国界的过程中向全世界奉献了经典的故事。
纵览安徒生一生创作的168部作品,其童话以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爱心、独特的个性、高超的艺术,赢得了全世界儿童和成人们的尊敬,成为了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
《安徒生童话全集》记录着安徒生的伟大童话和不朽生命的永恒节奏,温暖了儿童的纯真世界,更直抵着成人心灵深处。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过复习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安徒生童话》可以说跨越文化藩篱,超越年龄限制,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不朽传家经典,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第1句】: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第2句】: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第3句】: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我觉得,安徒生的伟大就在于此,超越年龄和国界,超越梦想与现实,0~100岁的心灵都能为之触动!真情永远是最美的语言,同时完成每个人心底永存的梦,打动你久久未能穿透麻木的心.
安徒生的平生与作品 400字 急
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
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
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
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
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
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
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
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
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
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
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
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
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
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
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
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
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代表作:《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关于安徒生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
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
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
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
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
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
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
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
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
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
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
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
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
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
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
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
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代表作:《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
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
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
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
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
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
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
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
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
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
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
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
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的资料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更多安徒生资料可百度百科安徒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22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