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一枚银币读后感
安徒生《一枚硬币》读后感
从前,有枚漂亮的硬币,银光闪闪的身子一尘不染。
可是,他依然整天闷闷不乐的——他是一枚假币。
一天,一张年老破旧的纸币对他说:“你想成为真币吗
世界上有一枚有魔力的硬币,她一直隐居在一所古老的房子里。
你去找她吧。
” 硬币便下定决心要找到那枚有魔力的硬币。
他先沿着主人的口袋往上爬,当爬到口袋的边沿时,险些掉进了河里,幸好有个快餐盒漂过来,他才掉到了盒子上面,没有沉下去,“没有这个白盒子,我就得被水淹死了。
”他对自己说,“可是……盒子在河的中间,我该怎么上岸呢
”幸运之神再次光临,一条船正好从这里经过,它被一个小孩子捡走了。
“妈妈,我捡到一块钱耶
”小男孩大叫。
他的妈妈仔细地看了看,说“那是一枚假币,扔了吧。
”小男孩点点头,把他扔到了岸上。
硬币上了岸后,便又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他走到最后,发现了一座已经老得不能再老了的房子。
他就走到了楼梯口,准备上楼梯。
但是楼梯太高了,他根本上不去。
这时他看见楼梯口有个排水管,就钻了进去。
他走了好久,才走出了排水管。
这时,他看见墙角下有一个布娃娃,头发上有一枚硬币。
他说:“你是想变成真币吧,你前的发生的事我全知道,现在我就让你的梦想成真——变。
”说完,他便用魔法棒朝他一指。
假币真快乐——他变成了一枚真币
黑暗中,我努力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我是一枚小小的硬币,我的名字叫“壹角”,我唯一值得自豪的是,我的身上有一个漂亮的国徽.当我高兴地从银行里...母性的力量带有人类原始的痕迹,在某些时候会超越理智,甚至不计后果。
[丹麦]安徒生童话一枚银币启发
一枚银毫从前有一枚毫子,当他从造币厂里走出来的时候,他容光焕发,又跳又叫:“万岁
我现在要到广大的世界上去了
”于是他就走到这个广大的世界上来了。
孩子用温暖的手捏着他,守财奴用又粘又冷的手抓着他。
老年人翻来覆去地看他,年轻人一把他拿到手里就花掉。
这个毫子是银子做的,身上铜的成分很少;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一年的光阴了——这就是说,在铸造他的这个国家里。
但是有一天他要出国旅行去了。
他是他旅行的主人的钱袋中最后一枚本国钱。
这位绅士只有当这钱来到手上时才知道有他。
“我手中居然还剩下一枚本国钱
”他说。
“那么他可以跟我一块去旅行了。
” 当他把这枚毫子仍旧放进钱袋里去的时候,毫子就发出当啷的响声,高兴得跳起来。
他现在跟一些陌生的朋友在一起;这些朋友来了又去,留下空位子给后来的人填。
不过这枚本国毫子老是待在钱袋里;这是一种光荣。
好几个星期过去了。
毫子在这世界上已经跑得很远,弄得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他只是从别的钱币那里听说,他们不是法国造的,就是意大利造的。
一个说,他们到了某某城市;另一个说,他们是在某某地方。
不过毫子对于这些说法完全摸不着头脑。
一个人如果老是待在袋子里,当然是什么也看不见的。
毫子的情形正是这样。
不过有一天,当他正躺在钱袋里的时候,他发现袋子没有扣上。
因此他就偷偷地爬到袋口,朝外面望了几眼。
他不应该这样做,不过他很好奇——人们常常要为这种好奇心付出代价的。
他轻轻地溜到裤袋里去;这天晚上,当钱袋被取出的时候,毫子却在他原来的地方留下来了。
他和其他的衣服一道,被送到走廊上去了。
他在这儿滚到地上来,谁也没有听到他,谁也没有看到他。
第二天早晨,这些衣服又被送回房里来了。
那位绅士穿上了,继续他的旅行,而这枚毫子却被留在后面。
他被发现了,所以就不得不又出来为人们服务。
他跟另外三块钱一起被用出去了。
“看看周围的事物是一桩愉快的事情,”毫子想。
“认识许多人和知道许多风俗习惯,也是一桩愉快的事情。
” “这是一枚什么毫子
”这时有一个人说。
“它不是这国家的钱,它是一枚假钱,一点用也没有。
” 毫子的故事,根据他自己所讲的,就从这儿开始。
“假货——一点用也没有
这话真叫我伤心
”毫子说。
“我知道我是上好的银子铸成的,敲起来响亮,官印是真的。
这些人一定是弄错了。
他们决不是指我
不过,是的,他们是指我。
他们特地把我叫做假货,说我没有一点用。
‘我得偷偷地把这家伙使用出去
’得到我的那个人说;于是我就在黑夜里被人转手,在白天被人咒骂。
——‘假货——没有用
我得赶快把它使用出去。
’” 每次当银毫被偷偷地当作一枚本国钱币转手的时候,他就在人家的手中发抖。
“我是一枚多么可怜的毫子啊
如果我的银子、我的价值、我的官印都没有用处,那么它们对于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世人的眼中,人们认为你有价值才算有价值。
我本来是没有罪的;因为我的外表对我不利,就显得有罪,于是我就不得不在罪恶的道路上偷偷摸摸地爬来爬去。
我因此而感到心中不安;这真是可怕
——每次当我被拿出来的时候,一想起世人望着我的那些眼睛,我就战栗起来,因为我知道我将会被当做一个骗子和假货退回去,扔到桌子上的。
“有一次我落到一个穷苦的老太婆的手里,作为她一天辛苦劳动的工资。
她完全没有办法把我扔掉。
谁也不要我,结果我成了她的一件沉重的心事。
“‘我不得不用这毫子去骗一个什么人,’她说,‘因为我没有力量收藏一枚假钱。
那个有钱的面包师应该得到它,他有力量吃这点亏——不过,虽然如此,我干这件事究竟还是不对的。
’ “那么我也只好成了这老太婆良心上的一个负担了,”银毫叹了一口气。
“难道我到了晚年真的要改变得这么多吗
” “于是老太婆就到有钱的面包师那儿去。
这人非常熟悉市上一般流行的毫子;我没有办法使他接受。
他当面就把我扔回给那个老太婆。
她因此也就没有用我买到面包。
我感到万分难过,觉得我居然成了别人苦痛的源泉——而我在年轻的时候却是那么快乐、那么自信:我认识到我的价值和我的官印。
我真是忧郁得很;一枚人家不要的毫子所能有的苦痛,我全有了。
不过那个老太婆又把我带回家去。
她以一种友爱和温和的态度热情地看着我。
‘不,我将不用你去欺骗任何人,’她说。
‘我将在你身上打一个眼,好使人们一看就知道你是假货。
不过——而且——而且我刚才想到——你可能是一枚吉祥的毫子。
我相信这是真的。
这个想法在我脑子里的印象很深。
我将在这毫子上打一个洞,穿一根线,把它作为一枚吉祥的毫子挂在邻居家一个小孩的脖子上。
’ “因此她就在我身上打了一个洞。
被人敲出一个洞来当然不是一桩很痛快的事情;不过,只要人们的用意是善良的,许多苦痛也就可以忍受得下了。
我身上穿进了一根线,于是我就变成了一枚徽章,挂在一个小孩子的脖子上。
这孩子对着我微笑,吻着我;我整夜躺在他温暖的、天真的胸脯上。
“早晨到来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就把我拿到手上,研究我。
她对我有她自己的一套想法——这一点我马上就能感觉出来。
她取出一把剪刀来,把这根线剪断了。
“‘一枚吉祥的毫子
’她说。
‘唔,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 “她把我放进醋里,使我变得全身发绿。
然后她把这洞塞住,把我擦了一会儿;接着在傍晚的黄昏中,把我带到一个卖彩票的人那儿去,用我买了一张使她发财的彩票。
“我是多么苦痛啊
我内心有一种刺痛的感觉,好像我要破裂似的。
我知道,我将会被人叫做假货,被人扔掉——而且在一大堆别的毫子和钱币面前扔掉。
他们的脸上都刻着字和人像,可以因此觉得了不起。
但是我溜走了。
卖彩票的人的房间里有许多人;他忙得很,所以我当啷一声就跟许多其他的钱币滚进匣子里去了。
究竟我的那张彩票中了奖没有,我一点也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我是知道的,那就是:第二天早晨人们将会认出我是一个假货,而把我拿去继续不断地欺骗人。
这是一种令人非常难受的事情,特别是你自己的品行本来很好——我自己不能否认我这一点的。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就是从这只手里转到那只手里,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我老是被人咒骂,老是被人瞧不起。
谁也不相信我,我对于自己和世人都失去了信心。
这真是一种很不好过的日子。
“最后有一天一个旅客来了。
我当然被转到他的手中去,他这人也天真得很,居然接受了我,把我当做一枚通用的货币。
不过他也想把我用出去。
于是我又听到一个叫声:‘没有用——假货
’ “‘我是把它作为真货接受过来的呀,’这人说。
然后他仔细地看了我一下,忽然满脸露出笑容——我以前从没有看到,任何面孔在看到我的时候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嗨,这是什么
’他说。
‘这原来是我本国的一枚钱,一个从我家乡来的、诚实的、老好的毫子;而人们却把它敲出一个洞,还要把它当做假货。
嗯,这倒是一件妙事
我要把它留下来,一起带回家去。
’ “我一听到我被叫做老好的、诚实的毫子,我全身都感到快乐。
现在我将要被带回家去。
在那儿每个人将会认得我,会知道我是用真正的银子铸出来的,并且盖着官印,我高兴得几乎要冒出火星来;然而我究竟没有冒出火星的性能,因为那是钢铁的特性,而不是银子的特性。
“我被包在一张干净的白纸里,好使得我不要跟别的钱币混在一起而被用出去。
只有在喜庆的场合、当许多本国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才被拿出来给大家看。
大家都称赞我,他们说我很有趣——说来很妙,一个人可以不说一句话而仍然会显得有趣。
“最后我总算是回到家里来了。
我的一切烦恼都告结束。
我的快乐又开始了,因为我是好银子制的,而且盖有真正的官印。
我再也没有苦恼的事儿要忍受了,虽然我像一枚假钱币一样,身上已经穿了一个孔。
但是假如一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假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人应该等到最后一刻,他的冤屈总会被申雪的——这是我的信仰。
”毫子说。
(1862年) 这篇故事安徒生1861年5月在意大利的立佛尔诺省,是他在那里住了几天写成的,发表在1862年哥本哈根出版的《丹麦大众历书》上。
一枚货真价实的银币,像人一样,在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人的眼里,成了假货,处处受到排挤、批判,并且戴上帽子(被打穿了一个孔),最后转到识货人的手中才得到平反。
“假如一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假货,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人应该等到最后一刻,他的冤屈总会被申雪的——这是我的信仰。
”这个信仰使他没有寻短见,活下来了。
关于这个故事的背景,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我从齐卫塔乘轮船,在船上我用一枚斯古夺(意大利币名)换几个零钱,对方给了我两枚假法郎。
谁也不要它。
我觉得受了骗,很恼火。
但是很快我觉得可以用这写一篇童话……”在他1861年5月31日的日记中,他补充写道:“我把这枚钱送给了立佛尔诺车站的一位搬运夫。
”
一枚银币读后感20字
今天,我有幸读《一枚硬币》这个故读过之后,我感触颇深。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路过看到一枚躺在地上的硬币,英国青年根本不在乎,而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来。
后来,他俩同时走进了一家公司求职。
英国青年嫌公司小、工作累、工资低,便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原文
谦让和诚实是应该坚守的美德
也谈“送去” “拿来主义”新说,写一篇八百字议论文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
【第1句】: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第2句】: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第3句】: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 请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提示: 三个人的回答道出了每个人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
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与上进心。
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砌砖的目的就在于挣钱,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思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难于发挥出来。
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他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参考论据: 古之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进喜挖井,郝建秀织布,张秉贵站柜台卖糖果,倪志福钻研钻头,雷锋开车……他们都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 下面是诗人艾青写过的一首短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离开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 生命和时间\\\/紧密相依连; 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 没有了生命\\\/时间就成了云烟。
提示: 如果材料的内容,是谈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材料的中心。
这则材料谈的是“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时间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那么这过程是按时间来计算的、来体现的。
“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意思。
参考命题: 《时间与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虚度时光,就是害人害己》************************************************************** 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拟标题。
【第1句】: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第2句】: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第3句】: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第4句】: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第5句】: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第6句】: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提示: 该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
【第1句】:
【第3句】:4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
5 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与
【第1句】:
【第3句】:4 也有联系,而2 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
6 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向国外友人学习的问题。
从反面意义上看,6 与
【第1句】:
【第3句】:
【第4句】:5均有关系。
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整体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
文章标题可《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
**************************************************************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提示:
【第1句】:译文: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
”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
”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
【第2句】: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
既可以顺向思考,写《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题,写《治标未必不如治本》。
还可谈“标本兼治”,谈怎样才能“治本”等问题。
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写。
**************************************************************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
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
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
”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
”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 提示: 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
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
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
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再来一碗鲜鱼汤吧
》)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
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
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
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
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
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
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提示:
【第1句】:可以论证市场经济需要机敏的反应,精明的头脑。
【第2句】:可以论证具备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获得机遇。
【第3句】:可以论证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就不能有大成。
【第4句】:可以论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潜在财富的价值。
************************************************************** 商店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商店里,一位女盲人这儿摸摸,那儿听听,像是要买什么东西。
当得知这位女盲人想买一把雨伞后,小王就带她到卖雨具的柜台前,并帮她选了一把伞。
假设你就是小王,请你写一篇作文,叙述你是如何帮助这位女盲人的,以及如何向她说明雨伞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的。
要求:
【第1句】:要反映女盲人的动作、神态和小王的心理活动。
【第2句】:说明性的文字要用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3句】:题目自拟,字数700字左右。
提示: 这是既以记叙性情境作文训练为主,又含有说明性短文的写作训练,一举两得。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提供某个材料,根据材料中介绍的特定情景(包括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等),按规定作文。
本题要仔细研究的是材料提供了怎样的情境,然后紧扣这一情境,展开与之相应的合乎情理的想象。
同时,要注意的是“假设你是小王,请你写……记叙你……”这些话,把原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改为用第一人称叙述,要扣紧要求作文。
介绍雨伞特点时,要想到对方是对盲人,所有有关视觉的部分(如雨伞的外观形状、色彩图案等到)不宜作为介绍内容。
**************************************************************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
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
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
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
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
”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提示:
【第1句】:可以认证不能看重表面,而要注意实质。
【第2句】:可以论证事业成败,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3句】:可论证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
”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
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参考论据: 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也出生寒门;明代大学士宋廉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刚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参考文题: 《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雄才多磨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
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
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亡。
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要求: 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此则材料较完整地叙述了鹿由昔日的正常、健康到后来不健康的畸形发展过程。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消灭了鹿的天敌——狼。
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
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
鹿和保护区的“结果”是由于人“将狼全部消灭”,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圈”与“食物链”,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使当事者自食其果。
************************************************************** 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 要求:
【第1句】: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第2句】: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第3句】:600字左右。
提示: 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
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根据要求,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③谦受益,满招损。
举例时注意有正有反。
**************************************************************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
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
”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
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
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
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
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第1句】:可以论证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
【第2句】:可以论证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
【第3句】:可以论证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第1句】: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
【第2句】: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
【第3句】: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 提示: 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
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
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
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做一番仔细分析比较。
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
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
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谁能给几个作为议论文材料的短文(事例)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
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
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
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
【第1句】: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第2句】: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第3句】: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 请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提示: 三个人的回答道出了每个人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
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与上进心。
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砌砖的目的就在于挣钱,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思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难于发挥出来。
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他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参考论据: 古之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进喜挖井,郝建秀织布,张秉贵站柜台卖糖果,倪志福钻研钻头,雷锋开车……他们都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 下面是诗人艾青写过的一首短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离开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 生命和时间\\\/紧密相依连; 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 没有了生命\\\/时间就成了云烟。
提示: 如果材料的内容,是谈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材料的中心。
这则材料谈的是“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时间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那么这过程是按时间来计算的、来体现的。
“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意思。
参考命题: 《时间与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虚度时光,就是害人害己》************************************************************** 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拟标题。
【第1句】: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第2句】: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第3句】: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第4句】: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第5句】: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第6句】: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提示: 该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
【第1句】:
【第3句】:4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
5 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与
【第1句】:
【第3句】:4 也有联系,而2 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
6 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向国外友人学习的问题。
从反面意义上看,6 与
【第1句】:
【第3句】:
【第4句】:5均有关系。
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整体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
文章标题可《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
**************************************************************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提示:
【第1句】:译文: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
”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
”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
【第2句】: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
既可以顺向思考,写《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题,写《治标未必不如治本》。
还可谈“标本兼治”,谈怎样才能“治本”等问题。
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写。
**************************************************************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
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
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
”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
”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 提示: 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
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
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
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再来一碗鲜鱼汤吧
》)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
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
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
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
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
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
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提示:
【第1句】:可以论证市场经济需要机敏的反应,精明的头脑。
【第2句】:可以论证具备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获得机遇。
【第3句】:可以论证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就不能有大成。
【第4句】:可以论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潜在财富的价值。
************************************************************** 商店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商店里,一位女盲人这儿摸摸,那儿听听,像是要买什么东西。
当得知这位女盲人想买一把雨伞后,小王就带她到卖雨具的柜台前,并帮她选了一把伞。
假设你就是小王,请你写一篇作文,叙述你是如何帮助这位女盲人的,以及如何向她说明雨伞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的。
要求:
【第1句】:要反映女盲人的动作、神态和小王的心理活动。
【第2句】:说明性的文字要用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3句】:题目自拟,字数700字左右。
提示: 这是既以记叙性情境作文训练为主,又含有说明性短文的写作训练,一举两得。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提供某个材料,根据材料中介绍的特定情景(包括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等),按规定作文。
本题要仔细研究的是材料提供了怎样的情境,然后紧扣这一情境,展开与之相应的合乎情理的想象。
同时,要注意的是“假设你是小王,请你写……记叙你……”这些话,把原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改为用第一人称叙述,要扣紧要求作文。
介绍雨伞特点时,要想到对方是对盲人,所有有关视觉的部分(如雨伞的外观形状、色彩图案等到)不宜作为介绍内容。
**************************************************************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
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
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
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
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
”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提示:
【第1句】:可以认证不能看重表面,而要注意实质。
【第2句】:可以论证事业成败,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3句】:可论证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
”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
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参考论据: 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也出生寒门;明代大学士宋廉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刚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参考文题: 《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雄才多磨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
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
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要求: 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此则材料较完整地叙述了鹿由昔日的正常、健康到后来不健康的畸形发展过程。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消灭了鹿的天敌——狼。
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
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
鹿和保护区的“结果”是由于人“将狼全部消灭”,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圈”与“食物链”,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使当事者自食其果。
************************************************************** 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 要求:
【第1句】: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第2句】: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第3句】:600字左右。
提示: 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
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根据要求,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③谦受益,满招损。
举例时注意有正有反。
**************************************************************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
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
”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
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
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
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
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第1句】:可以论证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
【第2句】:可以论证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
【第3句】:可以论证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第1句】: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
【第2句】: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
【第3句】: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 提示: 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
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
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
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做一番仔细分析比较。
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
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
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22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