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伟大又仁慈的母亲,她有一个儿子,不幸的是这个儿子马上就要死去了,有一天死神把他的孩子带走了。
这位母亲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她答应每个帮助她找到孩子的人任何要求,最后她找到了代表孩子生命的花,可是她所能选择的是孩子痛苦的或者,或者是死去,最后这位母亲放弃了选择,孩子去了另一个幸福的国度。
安徒生童话中《母亲的故事》的主题思想
试想母亲历尽千辛万苦,为挽救孩子生命而付出了她能够付出的一切,本来,她已经找到了孩子,而且有条件把孩子从死神手中带走,这意味着她达到了拯救孩子生命的目的,那么按常理来说对孩子生的选择才符合母亲行为的逻辑,然而,安徒生却安排读者见证了另一番景象:母亲在孩子生与死两种生命状态面前,舍弃了前者而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抉择,也是一个撕心裂肺的别离,它所包含的太多的无奈足以引起我们对造成这种无奈现实的思考。
安徒生把残酷丢给了母亲,通过母亲的选择,从而指示了现实的黑暗。
作者对现实鲜明的否定态度,对穷苦人民寄予的莫大同情,正是借母亲的抉择而表现出来。
安徒生童话爱爸爸妈妈的故事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童,尤其是安徒生写的每一妙神奇的童话故事,家中的书柜有他的《安徒生童话》全书册,里面的童话故事都被我读得滚瓜烂熟。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的故事》这篇童话。
《母亲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想从死神的手中夺回自己深爱的儿子,而可恶的死神用那位母亲巨大的代价作为交换的条件,可母亲却丝毫不犹豫,她心里只顾着想儿子的安危。
最后,虽然这位母亲付出了巨大代价,可是终于如愿以偿的换回了她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的儿子。
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一对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我们这一代的儿童却不知幸福是何物,一点也不懂得把握幸福。
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午饭,妈妈因为忙碌,忘记了煮我最喜欢吃的甜酸排骨。
当我知道后就大发脾气,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坏的人,一点也不疼我,不爱我。
所以她才会忘记煮我最喜欢吃的食物。
那时候我觉得十分委屈,就连午饭也不吃了,坐在一旁噘起嘴生闷气。
妈妈一见我这副模样,赶紧来向我道歉,可我一点也不领妈妈的情,拧过头不理妈妈,觉得妈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我整一个下午都没理睬妈妈,可妈妈却时常给我倒水喝、弄一些小糕点给我吃,还不时为我添一件衣服,就生怕我渴着、饿着、冷着。
而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妈妈的付出,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愧疚,也没有想过要体谅一下妈妈。
直到晚上吃饭时,妈妈给我做了一桌子我最爱吃的美味佳肴,我的气才散消。
当我第一次读《母亲的故事》时,我脸上滚烫滚烫的,仿佛十几双火辣辣的视线望过来,他们好像在批评着我:你怎么只能一味地享受父母对你的付出,却从来没想过要回报父母,孝顺父母呢
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敢挑剔母亲做的菜,也不埋怨父亲忘记给我买玩具。
并且学会了回报父母,同时也知道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比我的父母更爱我。
《母亲的故事》里的母亲诠释了世上所有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心。
是呀,最爱你的人是谁
永远都最关心你的又是谁
是你的父母。
故事中那位手无寸缚的母亲为什么会那么勇敢的从死神手里夺回儿子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她
是爱,是那位母亲对她的儿子的爱
我想,假如每对父母遇到了和那位母亲类似的事的话,他们都会与母亲所做的一样:无论要付出多少巨大的代价,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
父母给予你的爱就如同大海般深沉,但又汹涌,而且是无价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知足与回报父母的爱。
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衣服和裤子打(搭)配的(得)很好,那张小圆脸比洋娃娃还要可爱。
她比我高,年龄和我一样,她很凶,每次见到有人拿她东西,她就一顿欧(殴)打。
她也很爱我,每次我要干什么去,她都毫不犹豫地就跟着我走。
有一天,她抱着我的腰,我傻了一下。
我说:“你干吗
”她说:“我爱你。
”我
我
我
……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安徒生童话》的读后感
在不胜枚举的安徒生童话作品中,《母亲的故事》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上乘之作。
这一作品无论是从对社会本质的揭示,还是从作者的宗教信仰,抑或是从作品的叙事,无不涵盖了作者深刻的社会认识与人生感悟,折射出作者所奉行的爱的情怀及人道主义精神。
它不仅满足于天真浪漫的儿童阅读,同时带给成年人极大的精神慰籍。
试想母亲历尽千辛万苦,为挽救孩子生命而付出了她能够付出的一切,本来,她已经找到了孩子,而且有条件把孩子从死神手中带走,这意味着她达到了拯救孩子生命的目的,那么按常理来说对孩子生的选择才符合母亲行为的逻辑,然而,安徒生却安排读者见证了另一番景象:母亲在孩子生与死两种生命状态面前,舍弃了前者而选择了后者,这是—个多么无奈的抉择,也是一个撕心裂肺的别离,它所包含的太多的无奈足以引起我们对造成这种无奈现实的思考。
安徒生把残酷丢给了母亲,通过母亲的选择,从而指示了现实的黑暗。
作者对现实鲜明的否定态度,对穷苦人民寄予的莫大同情,正是借母亲的抉择而表现出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