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旧事读后感
老师,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比赛。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为主题 题目应该写什么
〞红旗飘飘 引我成长〞征文
长征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战征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
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
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
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
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
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长征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
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
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
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可参考电视剧《长征》)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古文中形容艺术和品质的词语
常见古今词一览 1.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卑鄙——品性。
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不必——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一定. 4. 是女子不好。
(《西门豹治邺》) 不好——坏。
不美丽。
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 初一——农历每月第一天。
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从而——表顺接的连词。
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 从事——①做某种事情。
②(按规定)处理。
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毛遂自荐》) 地方——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
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
③区域。
④部分。
地,土地;方,方圆。
【第10句】: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①有业绩、有才华的。
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非常——表程度很深的副词;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感激——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 更衣——换衣服。
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故事——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
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 豪杰——才能杰出的人。
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16.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横行——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
纵横驰骋。
17.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交通——①往来通达。
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
((冯婉贞)) 结束——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
整理好装束。
19.鞠躬尽瘁,死向后已。
(《后出师表》) 鞠躬——弯身行礼。
恭敬谨慎地 20.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 具体——不抽象,不笼统。
具,具备,体,形体。
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 会计——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
会,聚会;计,商议。
2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五人墓碑记》) 慷慨——①大方,不吝啬。
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
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24.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可怜——①值得怜悯。
②不值一提。
①可爱。
②值得同情。
2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开张——商店开始营业。
不闭塞,广泛。
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老大——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
年龄大。
27.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
(《柳敬亭传》) 南面——南方,表方位。
南,向南;面,面对,朝向。
2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烈士——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
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29.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美人——美貌女子。
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
30.相如前进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向前行动或发展。
前,走上前;进,献上。
3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32.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 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①它的果实。
②那实际情况。
33.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秋季。
秋,秋天;天,天空。
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妻子——配偶(女方)。
妻和子女。
35.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肉食——肉类食物。
食肉。
“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
36.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 山东——山东省。
指战国时秦国肴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
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 束手——无办法,与“无策”连用。
投降。
38.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睢不辱使命》)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虽然如此,尽管这样。
虽,虽然;然,如此,这样。
3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无论——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不要说,更不必说。
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牺牲——为正义而死。
作为祭品的牲畜。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茼列传》) 宣言——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
公开扬言。
4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 学者——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求学的人。
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过去。
从这里起到那里。
4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 殷勤——热情而周到。
关切、问候。
4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于是写作了。
46.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有意—— 有心思;故意。
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 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盟约。
4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荷纂丈人》) 丈人—— 指岳父。
老人、长辈。
4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
(《群英会蒋干中计》) 丈夫—— 妻之配偶。
男子。
50.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指给人看。
51.可谓智力孤危。
(《六国论》) 智力——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智慧和力量。
5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中间——当中。
中,当中;间,夹杂着。
5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原地区。
如, 5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祖父——父之父。
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用心——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56.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无日——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不久。
57.①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 往往——常常;①处处。
②时常,常常。
5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鱼肉——鱼的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59.①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 ②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春秋——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①年龄。
②一年。
60.先生可留意矣 (《中山狼传》) 留意——当心,注意;考虑。
61.①先生举手击狼 (《中山狼传》)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举手——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①动手。
②告别时的动作。
6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口舌——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口和舌,指说话。
63.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 不避——不躲开;不次于。
64.宁可致意耶? (《柳毅传》) 致意——表示问候;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65.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②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答司马谏议书》) 反复——重复;①扭转形势。
②书信往返。
6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 从容——不慌不忙;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67.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 便宜——物品价格低;方便。
6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
无赖——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活泼好玩。
69.吾祖死了早,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 于是——承接连词;在此。
70.吾状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行为——举动;行,品行;为,做。
7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以为——认为 以,把;为,当做 72.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作文——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写文章。
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365kUaIle.cN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
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
”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品德低,含贬。
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
”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
”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
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毗邻 的 毗 是什么意思?
安顺 我乡贵州安顺是一个风景别致的地方。
我的故乡它很美
那一片片卡斯特地貌称天下独绝
最美的去处要算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了。
当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用包含深情的笔墨写道“瀑声震天,十里相闻。
”用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来形容黄果树大瀑布是非常恰到好处的。
如果说你是在太阳雨天看黄果树大瀑布,瀑布旁边的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更叫人惊叹
那就叫彩桥吧
兴许我们也可以变成仙人,乘鹤飞过彩桥,从一端走向另一端,那才叫惬意。
其实黄果树瀑布中间有一溶洞名叫水帘洞,可以从瀑帘中横穿而过,在洞中可以看飞瀑从眼前而下,那雄伟壮观的景色是霞客没有见到的。
如果徐霞客在世,又再次来到黄果树瀑布,亲自进入水帘洞,那他一定会有很好的游记拥毫端。
画家刘海粟九十高龄还来黄果树写生,可见黄果树是怎样的迷人了
其次要算著名的风景区——安顺龙宫了。
龙宫有山有水有溶洞,特别是那溶洞,更叫人留连忘返。
乘小舟沿天池缓缓进入洞中,各式各样的钟乳石进入眼帘:大石侧立千丈,如寿星其乐无穷;如少女亭亭玉立;如莲花盛开;里面虽然很森然,但并不怎么害怕。
因为同游的人很多。
到极致处,只听飞瀑的声音:仔细一看,龙宫飞瀑倾泄而下,如乐作焉
这种景象真是绝了
出了洞庭,沿着石级往上爬,便到了竹林公园。
那里的竹子遮了一片阴凉
心中会想起“无竹令人俗”之句来。
龙宫有山有水有竹,可见龙宫之妙了。
在石凳上休息下,看着蓝蓝的天,白云悠悠,远处农家,心情格外高兴。
难得的人间仙景不就是这里吗
还有旋塘湖,听人讲,那水是旋转的,因而取名旋塘湖。
其三来到安顺北面的虹山湖,乘船在湖中荡漾,周围是一些垂钓者,静静地盯着浮飘,那是垂钓者之快乐。
九孔桥倒影在水中,醉心荡漾在湖中,心情是无比的欢畅
西秀区,西秀山顶上的白石塔最为著名了。
塔山广场周围环境幽美,是小息的地方。
园通寺正在修建。
旁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高楼林立,一片欣欣向荣向荣的景象。
新大十字街心花园荷花开得正旺,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心里想着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
朋友
我的故乡安顺的美景不只是以上所写的几个方面,如果你到我的故乡安顺来,一定会为这里的美景所吸引。
朋友,我们期待着你到我的家乡安顺做客,那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会打动你的。
祝你一路顺风
清明耙的由来、历史
唐宋时,陶瓷玩具已很普及,还出现了丝绸制作的人形玩具;《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梁录》、《武林旧事》均提及玩具生产情况;李嵩和苏汉臣《货郎图》中,所绘玩具有几十种。
玩具按制作方法,可分:捏塑类,如面人、糖人、泥塑、料器等;削刻类,如东木、竹龙、空竹等;缝缀类,以织物、羽毛、皮毛、纸等为材料,用丝、线、钉、浆糊等缝缀粘连;编织类,用棕丝、麦秸、竹篾、玉米皮、树皮编织。
\\r兔爷儿\\r傩堂戏(又称傩坛戏或傩愿戏)所戴面具。
\\r主要流传于黔东、黔北、黔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和汉族之中,其演出总是和“冲傩还愿”的习俗结合在一起,很少作为戏剧单独表演。
傩面具一般用柳木或白杨木制作。
白杨木质轻,不易开裂;柳木在民间被认为避邪之物,用它制作面具,有求吉祥之意。
傩面具制作工艺复杂,重视色彩调配,浑厚凝重大方,造型丰富,制作时往往有范本参照。
\\r兔儿爷\\r地戏面具\\r地戏不用戏台,在村野旷地演出,故名。
主要分布于贵州安顺和贵阳周围地域。
整个演出活动中,演员都要佩戴面具,当地群众称为“脸子”。
面具用木质细腻的白杨、丁香、白果、揪树等木料制成,刻工精细,着色讲究,以武将最有特色。
艺人制作面具,要参照“地戏谱”和民间传说,有一定规矩,有的还有口诀。
地戏演员全部由本村农民担任,一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时间约15天,叫“玩新春”;另一次在七月中间,演出5天左右,叫“挑米花神”。
\\r木偶\\r木偶戏中的偶人,肇始于原始社会的俑。
古代称木偶戏“傀儡子”、“魁儡子”或“窟●子”,传说产生于汉代丧葬演乐,以后进入人世社会。
三国时马钧曾制木偶,能演各种技艺。
唐《封氏见闻记》载,大历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
宋代是傀儡戏全盛期,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多种形式,元明清均甚流行。
现代改称木偶戏,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等表演形式,遍及各地。
\\r大阿福\\r江苏无锡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
塑一儿童团坐,怀抱狮子(或麒麟),非常可爱,并且有相关的传说故事流传,含有迎祥纳富之意。
惠山为江南名胜,特别在当地庙会和清明时节,游人络绎不绝。
宋代以来江南有所谓“土仪”(土宜)者,可能与此有关。
现在大阿福的式样有许多种,最早为清代中期的作品。
\\r板不倒儿\\r一种重力玩具。
外形多为长圆形,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板例后又能立起来。
多用泥、布、纸等作材料,中坠铅块,画成童子、老翁、官吏。
清人赵翼《陔余丛考》载:“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考之唐〈摭言〉,则唐人已有此物,名‘酒胡子",乃劝酒具也。
”不倒翁便是板不倒儿的一种,因多绘成老翁或官吏而得名。
\\r棕编玩具\\r以新鲜棕叶编制的玩具,在南方较流行。
用编扣、打结、穿插等工艺进行造型,多做成各种昆虫如蜻蜓、蝈蝈以及青蛙、小鸟等。
眼睛多用黄豆,以膏药粘连。
意匠清新,乡土气息很浓。
\\r一种可动的民间玩具。
猴子多用木棍和木片做成,四肢关节用线钉起,可以摆动,涂以红、黄、绿等色彩。
常见者有两种:一种是将猴子装在用竹篾弯成的弓弦上,随着弓的张弛,猴子便可翻起斤斗来。
另一种是猴子爬竿。
竿为苘麻杆,使猴子附着其上,用长绳拉动,猴子便会一节一节地往上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