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礼物读后感
求2篇作文《我的新年礼物》《安妮日记读后感》(2选1也行,但是两个都选的优先)
我的新年礼物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快乐喜庆的新年如期而至了,在这几天,我可真是享受啊
当然,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
今日,我有福,就应当与大家分享一下喽
今天,我在义乌的舅舅来拜年了,拜年嘛,总是会带些礼品的,所以舅舅的手上拿着神秘的两个袋子走进了客厅。
这时,我的脚步不觉停了下来,哼,一般送礼都只有大人的份儿,小孩的手上总是空空。
于是,我便没了兴致,回自己房间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我便听见了妈妈越来越近的脚步,我赶忙打开房门,去迎接我亲爱的妈咪,妈咪拿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说是舅舅送给我的,我顿时欣喜万分,原来我还没有被忽略嘛。
我连忙双手接过盒子,一蹦一跳地回房间了。
接下来,我就要好好看看我的这份礼物啦
首先,盒子上写着“精华版”和“汉王电纸书”。
咦
不对
这怎么会是“电纸书”而不是“电子书”。
哎,算了,我先不管了,这上面啊可是有两个保障的哦
你看,这有着环保和不伤眼的标识呢。
接着,我轻轻地打开了盒子,哇
在透明的罩下面,就是它的“庐山真面目”了,这个“主体”呢先暂时放一边,我们先来看看其它东西吧,在“主体”的下一层,有着充电器、耳机、说明书、回执单、碟片……真多啊
接下来就是这个“主体”了,让我向大家一一介绍吧
刚打开后,就是功能目录表了,有最新阅读、电子书库、中英词典、有声读物、图片浏览……可多了呢。
仅电子书库就有几十本书哇
让人在这书中“一览众山小”。
还有那中英词典,让我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随时查询不会的单词,可方便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图片浏览功能了,它可以让我随意画画并做保存。
有空可随时打开看看,而这些我只要带上这本小小的电纸书,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需要我就可随时打开使用了。
看,这就是我的另外一位无声老师,它使我受益无穷。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父母,姐姐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
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残酷地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
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残酷的迫害。
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屋里面,成为了他们隐蔽的“密室”,同样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
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
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
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世界还是存有一些极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品就是从靠公司几位员工。
这些人无私为他们奉献,给予他们食物,书籍,学习
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
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
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
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
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
她渴望自由,快乐。
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
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
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
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
2篇都有了望采纳!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一):从这本日记中,我们看到一个纯洁、率真又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
我们对她孩子气的顽皮、倔强、焦躁、苦恼感到理解和同情;我们更为这样一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怀抱理想的顽强性格感到钦佩。
她在日记中记载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铁证。
个性令我们感动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在变成荒漠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苦的同时,仍然坚持自我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的匮乏,追求心灵世界的最大自由。
这些文字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给人以鼓舞吗?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完美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明白,温暖,完美,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明白,颓废,空虚,迷茫,但是是糟践自我;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明白,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看了别人写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书,叫《绿山墙的安妮》。
这本是讲述了绿山墙的兄妹俩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
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
性格严肃冷淡的玛丽拉原本打算把安妮送回孤儿院,但经过一天的短暂相处后,她发现这个红头发的孩子性格乐观向上,讨人喜欢,于是决定收留她。
而极端内向的马修,内心是个坚持自我的人,他一见到安妮就深深地被安妮吸引住了。
安妮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她对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充满了爱心。
她对亲人,朋友,同学,师长,都怀揣着一颗善良,纯洁,热忱的心。
她对知识和学习都有一股狂热的劲头,那种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精神令人感动,她改变了性格严肃冷淡的玛丽拉,改变了极端内向的马修,牵动着他们两个人的爱心。
安妮聪明、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安妮的乐观、积极,但更多的是她的坚强与感恩。
让我们向安妮,学习她乐观向上,用积极的心态微笑着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冲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朝着我们美好的梦想奋进吧
安妮日记 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
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在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因此,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读后感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
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
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
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
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犹太民族的历史注定是悲剧。
2000年的颠沛流离,他们被驱逐、被迫害、受尽屈辱、历尽磨难。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民族的头上,他们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像羔羊一样被塞进,看着营中那堆积如山的各色毛发,听着幸存者用颤抖地声音控诉令人发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灵都在震颤。
纳粹,人性的赤裸裸显现,感觉和动物无异。
到处充满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惊恐无助的眼神,到处是绝望的哭喊。
为什么连生存也不允许呢
谁规定了在那个时期犹太人就是老鼠,纳粹就是猫呢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的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犹太人”
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
正如欧思斯特·斯赫纳倍尔所说:“几百万人的声音被压制下去,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一犹太富裕家庭,其父为一公司总经理,母亲也是富家闺秀。
安妮自幼备受父母的溺爱,上学后又得宠于老师,真可谓养尊处优。
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
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在这一天中,她写道:“我对谁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无所不言,但我希望在这里能对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够成为我获得慰籍与支持的一个泉源。
”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仁帮助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
很少能见到阳光呢,因为阳光和实现并存。
躲在秘密的阁楼里,就是为了让自己蒸发,起码在那些陌生人眼里。
在密室度过了两三年的艰苦生活,她终于在离开了,因为,终于叩开了密室的门。
1944年8月他们因被检举而遭到逮捕。
安妮和其他七个人被送进集中营,经历不断恶化的苦难:艰苦的工作、严寒、饥饿、疾病以及随时面临的被送进焚尸炉的威胁
巨大的焚尸炉的烟囱总冒着浓浓的黑烟,安妮们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进去,还要时刻关注着那里面是否会飘出自己挚爱的人的灰烬。
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玛各最终被转移到伯根-伯森集中营,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几周前)因伤寒而死。
安妮年仅16岁,尸骨难觅。
据统计,超过一百万的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死于大屠杀,安妮弗兰克是其中之一。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
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
”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
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
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
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
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
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
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
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
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
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 “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
祈求和平。
仿想安妮的日记写一篇100字日记
读《安妮日记》有感在牢狱一样的日子里,安妮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凯蒂——安妮的13岁生日礼物——一本硬皮笔记本。
在这本笔记本里记录着这样一句话: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弗兰克 这是一个13岁的孩子面对残酷生活的乐观心态;这是一个可爱女孩对生活、世界和生命的热爱;这是安妮最纯真的心灵,最美好的灵魂…… 当种族歧视愈演愈烈,当生活越来越艰难,当自由受到束缚,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安妮依旧灿烂的微笑着,迎接未知的明天,依旧用朴实,生动的文字在日记上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依旧好不掩饰对活下去的渴望。
即使在阿姆斯特朗,安妮和她的犹太同胞们必须“佩戴黄色的大星,不能坐电车,不能进电影院,不能骑自行车,8点钟后不能坐在花园里”,也不能减少安妮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学习的渴望。
她说:我们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可生活照样延续。
在地牢似的密室生活里,她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为我们展开一个13岁女孩复杂而又单纯的内心世界。
相信安妮从未失去过——那灿烂而又真诚的微笑——即使在她无力抗拒人类的虚妄,命运的摧残的时候……读《回望两河》有感 跟着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我踏上余秋雨先生走过的路程,走进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埃及,探访金字塔的奥秘,了解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们的智慧,面对那一个又一个的巨大问号。
我喜爱冒险与尝试,所以也理所当然的喜欢上了旅行,可惜我毕竟还小,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所以我只能从别的旅行者那里听取一些有关于各个地方的故事。
虽然看着余秋雨先生的书,读着他在面对各个令人赞叹不已的事物时的心情,以及偶尔透过那些方块字幻想出来的情景,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淡淡的失落,总是不由自主的去想要是当初站在那些事物面前的人是自己,会发生什么事
会感悟到什么
毕竟有千万种人就会有千万种各不相同的想法,谁也不能否定另一个人的想法不是吗
从这本《回望两河》里,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涉及到的东西;懂得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可悲,还懂得了许多以前没有明白的道理,以及隐藏在其中间还需我去探究的人生哲理。
呵呵,不抄别人,写自己的,你可以多改改,不过,还是希望你能自己看书,自己写出来,这样才会有提高哦
《绿山墙的安娜》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我没灵感呢,拜托大家写的给我参考参考。
拜托的说、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安妮的女孩的故事,她是一个孤儿,被马修接回了家,开始了她幸福的生活 安妮很爱美,当马修带她回家经过”林荫大道”时,她说”真美啊!”过了。
最爱安妮,书友网提供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读后感,也欢迎您留下最真实的评价 看了哪么多描写儿童生活的书,最爱的是安妮,这个红头发唠叨不休的女孩,一个孤女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这段话通过对马修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了安妮的乐观快乐的性格特点,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姑娘心理描写 文章来源于作文网zuowwcn,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共有 0 人参与点 优美的句子 ⒈可是,戴安娜#183;巴里坐在格蒂#183;派身边,显然没给她准备什么礼物,也没向她致意,使安妮感到这些喜悦不免有些苦涩和暗淡 唉,戴安娜对我微笑一下也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58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