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与奶牛读后感
安恩和奶牛的读后感200子左右
读完《安恩和奶牛》这篇文章,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在一个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一位穿着清贫的老太太——安恩,旁若无人地牵着一头优良的奶牛来到买卖牲口的集市上,只是为了让它与同类聚聚、散散心……老太太和奶牛的感情真让人感动呀
但她对动物的感恩更让我印象深刻。
自然界的每一个动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而它们对人类的付出是人们无以为报的。
当我们每天喝着甘甜的牛奶,吃着鲜嫩的鱼肉时,是否想到要对动物怀有感恩之心呢
回味本文,奶牛对安恩也十分感激,感激她养育了自己,所以毫不吝惜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每一只动物都懂得感恩。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更该常怀感恩之心呢
“人之初,性本善。
”人和动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因为人类的自私与贪婪,导致了人与动物的不愉快。
可是只要我们善待动物,动物也会善待人类的。
对此我体会很深。
那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只小狗躺在路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眼里露出求助的目光,十分痛苦的样子。
原来它的腿被轧断了。
路边人来人往,却没有人愿意帮助它。
我甚为惊愕,难道你们没有受到动物的恩惠吗
动物遇难了,你们怎么还能心安理得地走过去
于是我走过去,把那只小狗带回了家,对它进行了治疗。
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它恢复得很快,一个月以后就能下地走路了,于是我把它送回原来的地方,可它就是不愿离开……和本文中的奶牛一样,小狗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更加坚信,动物是有感情的,只要你帮助它,呵护它,它也一定会对你做出回报。
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只要人们给予动物呵护,无论多么凶悍、强壮的动物,那颗坚硬的心都会被融化,这一切只源于这两个字——感恩。
让我们用心去呵护这颗“感恩”的幼苗,让它在我们的心中成长,长成一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安恩和奶牛读后感
zijixiang
安恩与奶牛这一课的读后感怎么写
读了约翰尼斯·延森的《安恩和奶牛》,深有感触。
课文主要写了安恩老太太尽管不富裕,却拥有爱心,拥有自尊,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在看到奶牛孤单时,就带到集市上和同类聚聚,每当有人来问这头奶牛多少钱,安恩总是会说它不买,同时说明她已经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相依为命。
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让我体会到人的纯洁、慈爱,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是性情之物,同样有情感的需要,人们要多给它们关怀和呵护。
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情感需求。
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有生老病死、孤单与快乐,都需要别人的关怀。
用小说的三要素写出安恩和奶牛的中心思想
我们要学习安恩善良、朴素和爱动物等良好的品质,时时刻刻,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要给予他温暖,给他关怀和帮助。
读了安恩和奶牛有什么感想
感想:我们应该向尊重他人一样去爱护、理解动物,重视他们的感情需求。
安恩和奶牛主要内容
安恩和奶牛主要内容: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
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和其它同类相聚散心。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
第二部分(2-10)是故事情节的矛盾发展部分,写老太太两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
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第三部分(11自然段之末尾)故事的高潮及结局。
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因。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
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
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
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
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著名学者和作家。
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
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
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
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
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
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
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
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以群分。
孤独是痛苦的。
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
奶牛也会的。
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
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