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影子读后感
安德的游戏会出2吗
这部书值得纪念的一点,与书本身无关:它是我第一部在ipad上读完的电子书。
我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实体书将越来越少,就像实体信一样。
我要好好收藏现有的实体书,因为的确不打算买很多实体书了。
那两个星期,每天晚上抱着ipad,躲在床的一个角落,像得了强迫症似的一页一页,一章一章,一本一本读安德的故事。
(1985),(1986),(1991)。
后面还有好几本还没看,但我决定先把这几本记下来。
看这套书的缘由也与ipad相关。
买了ipad,四处在网上下载电子书,兴奋新鲜得像个小孩。
吸引我的多是科幻,看到有资源,又知道它在很多科幻榜单上都有地位,就下载了。
记得那天看了一个开头,看了一个开头,不知怎的,就看了下去。
一发不可收拾。
安德是个名字,Ender,是个含侮辱性的昵称。
未来世界的计划生育实行得非常彻底,一般夫妇都只有一个孩子,只有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生第二个。
安德的哥哥是个天才,被看中,想培养他做司令官,但是后来发现他品行残忍,于是特许他父母再生一个,生了一个姐姐,也极聪明,可惜矫枉过正,太善良,只好给特殊指标生了第三胎,资质和品行都刚刚好。
这个孩子被人叫做Ender,意思就是打住了,从此不生了。
这样的背景,这孩子自然非常与众不同,注定不能跟其他小孩一样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他的童年充满了苦难。
《安德》系列第一部,结构上其实相当简单,跟书名很和谐,就是一个宇宙范围的通关游戏。
安德生下来就被全程监察,六岁时被招入伍,培养目标:司令官。
这么做的原因是当时有外星虫族入侵地球,毫无招架之力,全靠运气才逃过一劫,劫后组建,完全针对虫族星球。
他们发现司令官必须聪慧敏捷机动有弹性,同时也必须坚忍直率有正义感,敢于打破一切常规,而且必须是个小孩,因为小孩操作电脑比大人更快更凭直觉。
除了司令官,舰队的中高级将领也全都是小孩。
他们有一所星舰学院,建在外太空的无重力空间,全球智力最顶尖的一群孩子就在那里受训。
安德的童年,就是接受一重又一重的考验,直到他终于可以胜任攻击虫族的重任。
这部书的非常出色,安德的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挫折和打击,实在不是一个孩子所能承受的,但因为他是天才,所以承受了下来,代价是他非常不快乐,成果是他成了一个卓越的将领。
这个过程的描写非常详细,令人信服,对安德产生巨大的同情和尊重,使这个故事格外动人。
另一方面,作者也详细合理精彩纷呈地描写了安德打通的各关游戏。
我虽然不玩游戏,也被其中的细节所吸引,相信游戏迷会从中获得更大的快乐。
因为这两个因素,使读者手不释卷,废寝忘食。
具体的细节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看书比较好。
第二部时间设定在之后的三千年。
安德还活着,因为在虫族战争之后,他操起了另外一个职业:死者代言人。
这个工作有点像是牧师和历史学家的综合体。
如果有人去世,他的亲友觉得他的死有疑团或缺憾,就可以要求死者代言人来调查他的生平,把他一生的真相公诸于众。
安德在宇宙间人类的各殖民星球之间穿行,到各地为死者代言。
因为时空旅行的关系,他的只有30多岁,而历史已经过去了3000年。
同时,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小的殖民星球上,人类在跟另一种外星生物猪族相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为文化完全不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悲剧。
安德受到召唤,赶去那里。
这一部开始,作者开始往故事里丢进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神学等人文科学的论述,不像第一部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服务,这一部明显地有点话痨。
但是因为故事仍然充满悬疑,而且是个古典悲剧,所以尽管某些部分话痨,还是非常精彩。
何况对我来说,那些人文科学的论述虽然拖慢节奏,但不影响阅读快感。
只不过看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好奇,去看了作者生平,然后发现他是个教授、作家、诗人、剧作家、政治活动家和摩门教徒。
因为第一部的成功,就在续集中更大胆地宣示自己的理念,这是很多艺术家都不能避免的过程。
思想家的一面压倒了艺术家的一面,使作品的艺术性受损也在所不惜。
读完第二部,感觉它在这方面跟《黑客》有点像。
第一部色艺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平衡,可观/读性很高,第二部就开始有点神叨叨,但如果你喜欢它的思想性,就不会介意。
因此推断第三部的话痨将更严重。
第三部《屠异》。
故事果然沦为思想的载体,冗长的神学和哲学论述严重拖慢了叙事。
结尾处的某些情节也显露出作者有点才尽的模样,不明显,但是感觉得到。
尽量不透露太多情节。
这个故事是说人类打算去灭掉猪族和那个星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一小搓人类殖民者,因为那里有一种致命的病毒有扩散的可能。
但是安德在那个星球上,他和他的朋友必须想出办法来既保全自己又不危害其他星球上的人类。
这一部对我来说有一个雷点。
里头有一个星球是个华人星球,星球的名字就叫“道”,path。
星球上的统治者其实是一群高智商的强迫症患者,但是那里的人都把这种强迫症当作是神启的象征,那些人就被看成是受命于天。
这个没问题。
有趣的是作者给这些人起的名字,一个叫韩非子,一个叫清照,还有一个叫江青
最绝的则是--西王母
一开始我喷了,但还以为他是无意中这么做的,后来发现他知道这些人是谁,特意让人物叫这些名字,是要赋予他们特别的身份,纪念那些古人,于是我彻底喷了。
愿意学习华族文化,很好,是好孩子。
学了一些翻译过去的诗词和古训,也没问题,但是亲爱的,华族纪念祖先的方式是避讳,而不是像你们那样把先人的名字一代代junior下去。
什么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你这就是喽。
于是第三部,我必须忍受那些名字带给我的强烈的违和感。
这大概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XD 总的说起来,《安德》系列前三部是这个系列最好的部分(后来还有好几本,但水准参差不齐)。
虽然后面两部作为小说有缺陷,但其实这种缺陷在科幻小说里很常见。
这个系列的时间空间跨度都非常宏大,对人物的挖掘非常深入,对世界和宇宙的推想论述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更难得里面的多数人物有血有肉,值得深切同情。
我喜欢《安德》多过《沙丘》,就因为最后这一点。
喜欢科幻的朋友,《安德》一定要读。
介绍些星际科幻小说
我强烈推荐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对于这个永恒的传世经典我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如果喜欢看科幻而没看过基地系列真的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无与伦比的和逻辑,庞大而复杂的背景,基地给我带来的震撼超过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不愧为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西莫夫,其宏伟的想象力让我完全折服简介:《基地》是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和他的机器人小说一起成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
《基地》是由一系列故事构成的,除了《基地三部曲》外还有基地前奏和基地续集,其中《基地三部曲》分为《基地》(Foundation)、《基地与帝国》(Foundation and Empire)、《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
在这个系列中阿西莫夫创造了一个未来的银河世界,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人民将会经历长达三万年的黑暗时期,于是找了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整个故事即以“基地”的兴衰为线索。
如果有人问我我看过的最好的科幻长篇,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基地系列”这个答案还有就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目前科幻世界出了其中的两部,为《银河系漫游指南》和《宇宙尽头的餐馆》,还有三部估计科幻世界会陆续推出,其文笔极其辛辣幽默,看的时候我无数次的笑到喷饭,无数次的佩服亚当斯的风趣幽默,“原因
没什么原因,事实上,原因去吃午餐了”。
这个系列被欧美誉为喜剧科幻的圣经,为了表彰其卓越贡献,一颗小行星的名字也以书中男主角“阿瑟”命名,剧情荒诞到了一定境界,但是正式这种极其的荒诞成就了这一伟大系列安德系列,一共有四本,《安德的游戏》《死者代言人》《屠异》《安德的影子》,系列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人类和虫族的战争,深刻探讨了种族,战争,正义等等等等……一套非常好的书,很值得一看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呵呵,对于这个史上第一个包揽雨果、星云双奖的小说,还有什么好说的
陈奕潞的发表作品
我们之所以纪念他们为圣是由于我们能在这些人身上看见基督,他们是基督的见证,是我们教会的基石和前驱,这不但是对一个义人起码的尊敬,而且是为天主大能的赞美 对于圣伯多禄宗徒(也就是St.Peter,我们是用拉丁发音来读的),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见真诚、普世和谦卑的精神,并且勇敢的为主作见证,你读了以下他的生平可以发现他为什么被称之为圣: 圣伯多禄原名西满,伯多禄是吾主耶稣亲自给他起的名字,阿剌美文叫“刻法”,译成希腊文叫伯多禄,意是耶稣十二位宗徒中最杰出最重要的一位,是宗徒之长、教会的最高首领、具有最大的权威。
他生于贝特赛达,(若1:42)和他的兄弟安德肋,以捕鱼为生(若1:44路5:10),传说他是没有文化的乡民,贫穷的渔夫,是不甚切实的,因为,由圣经上种种的暗示,我们知道他们二人出于小康之家,有自己的捕鱼工作,并很可能在加里肋亚湖边设有自己的鱼店铺。
弟兄二人又是热心宗教的人,故此曾离乡背井南下犹大听洗者若翰的宣讲(若1:25—42)。
他的父亲名叫约纳(玛16:17),亦名若望(若1:42)。
伯多禄结过婚,并同他的岳母住在葛法翁(玛8.14谷1:29路4:28)。
但是由福音及格前9:5之记载,我们不能断定,当耶稣召叫他时,是否他的妻子仍然健在。
及关于伯多禄生平的记载竟达161次之多,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宗徒,我们只可在此作一综合的报道。
耶稣第一次见伯多禄时,就给了他一个名号叫“刻法”(磐石)(若1:42),从最初就同若望和雅各伯成了耶稣的三位爱徒中的一位,成了耶稣的全能光荣及受辱的见证人(路8:51玛17:1谷9:2路9:28玛26:37谷14:33)。
但是,在他生平中最大的转机应是在某一次当耶稣由伯多禄的鱼船上向群众讲完道理之后,叫他下网捕鱼。
伯多禄虽然已徒然无获地工作了一夜但仍照耶稣的话投下网去。
哪知,竟然捕得了满网的大鱼,不得不招呼捕鱼的同伴,载伯德的两个儿子若望及雅各伯,前来帮忙。
伯多禄见此圣迹惊慌失措地跪下说:“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罪人。
”耶稣却对他说:“不要害怕,从今以后你要作捕人的渔夫”。
果然,伯多禄舍弃了一切,跟随了耶稣(路5:4—11)。
在耶稣显示了的奇迹之后,百姓有意强迫耶稣作他们的君王,耶稣先打发宗徒们上船过海(加里肋亚湖),暂时躲避一下风头,正当半夜,宗徒们在海中划船时,耶稣显现给他们。
宗徒们惊魂稍定之后,认出可能是耶稣时,伯多禄要求在水面上行走,到耶稣所站的地方去。
耶稣说:“来吧!”他果然毫不犹疑下船在水面上大步行走,但走不多远见水势很凶,开始惊怕起来,同时开始下滑并大喊:“主,救我吧!”耶稣将他拉起,责斥他缺乏信心(玛14:22—31),但他果敢的性格可见一般。
百姓和门徒在听到耶稣讲论圣体圣事的道理之后,心中不服,满口怨言,各自东走西散离耶稣而他去。
此时耶稣问宗徒们:“难道你们也愿意走吗”?伯多禄挺身而出代言答道:“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知道你是天主的圣者”(若6:60—69)。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伯多禄是心直口快的一位坦白人。
此事发生后不久,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境内,伯多禄又一次表示了他直爽的性格,代表其他门徒承认耶稣是“默西亚、永生天主子”(玛16:16—19),也就是在这个机会上,耶稣见时机已成熟,乃郑重地将教会首长的权位预许给他:“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玛16:17—19)。
最后晚餐中,耶稣首先要给伯多禄洗脚时,伯多禄基于对耶稣的尊敬心情,耿直地说:“不,你永不可给我洗脚”!可是在听到主的反驳之后,却又本着其原来的爽朗性格心直口快地、甚至颇富幽默感地说:“主!不但我的脚,而且连手带头,都给我洗吧”!(若13:4—10)。
紧接着耶稣预言了伯多禄在当夜要三次否认自己。
伯多禄闻言竟夸下海口说:“即使我该同你一齐死,我也决不会不认你”。
以表示对耶稣肝脑涂地,忠诚赤裸之心。
虽然未免太冒失了,可是他也的确尽了他的匹夫之勇来向耶稣表示他的忠贞之志,当夜他就手执利剑,奋不顾身,冲向那一批来逮捕耶稣的士兵及大司祭的仆人,一剑将仆人玛耳曷的右耳削了去,而受到耶稣的责斥(玛26:51—54路22:50—52若18:10—11)。
因为这与耶稣的教训是完全不合的,此时伯多禄非但冒失,而竟有些是莽撞了。
但无疑的,他的心地是正直的,是完全出于对耶稣的忠诚及爱护,至此伯多禄的确茫然不知所措,又见耶稣已垂手就捕,乃实行了之计,但逃不多远,又觉心有不甘,对耶稣忠贞的诺言,应有所交代,乃转过身来“远远跟着耶稣”(玛26:58等)。
经过若望的人事关系得以进入大司祭的庭院,在近处观看耶稣案件的结局,就在这里三次被人追问是否是耶稣的弟子,伯多禄竟三次否认,且强调自己与耶稣毫无关联,耶稣转脸看了他一眼,这时伯多禄才如大梦初醒,于是跑到庭院之外,凄惨地痛哭起来(玛26:69—75若18:15—18等)。
后第一个获得显现的宗徒就是伯多禄(路24:34),听耶稣的指示率领其他宗徒北上加里肋亚重操捕鱼的业务。
某日早,天色仍在朦胧之际,耶稣站在湖边(加里肋亚湖),立即被若望认出,伯多禄又是满腔热火,迫不及待地跳下水去,游至岸上问候耶稣。
就在这天早上,耶稣三次问伯多禄是否爱自己(主耶稣),伯多禄鉴于以前背主的大错,心中已有所警惕,再不敢逞强,只谦虚地三次应答:“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
耶稣见时机已成熟,伯多禄的心里已作好了准备,于是耶稣将以前预许给他的教会中最高职权,正式的委托给他(若21)。
耶稣升天后,伯多禄处处处于领导的地位。
的宗徒名单中,伯多禄显占首位。
“他们进了城,上了楼上的大厅,在那里居住。
那便是:伯多禄……他们一心一德,同几位妇女,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一同专心祈祷。
” 叛徒茹达斯畏罪自杀,宗徒仅剩11人,理应公推一人补充。
这项建议,由伯多禄提出。
圣神降临瞻礼,宗徒们都充满了圣神,并且按照圣神所赏给他们的能力,说起外国的言语来。
众人见了,都很惊奇。
伯多禄首先向众人大声宣讲:“……纳匝肋的耶稣,是天主用灵迹、奇事和征兆向你们推荐的那一位;这些奇事就是天主通过他在你们中间展现的。
”众人听了伯多禄的话,很受感动,就对伯多禄和其他宗徒说:“兄长们,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伯多禄回答他们说:“你们应该悔改,你们应该以的圣名接受赎罪的洗礼。
”听他的话领受洗礼的人,在那一天,就达到三千名。
圣教会第一个灵迹,圣经上记载的,也是伯多禄显行的。
那一天,伯多禄和若望上圣殿去做第九时辰的祈祷。
有一个天生的跛子,每天被人抬来放在圣殿的“华门”旁边,向进圣殿的人乞讨,这个人看见伯多禄和若望要进圣殿,就向他们乞讨。
于是伯多禄和若望注视他,向他说:“你好好看着我们。
”那个人就注意地看他们,希望从他们处得到什么。
伯多禄对他说:“金子银子我都没有,但我要把我有的给你,因纳匝肋人的名,你起来行走吧!”于是他提着那人的右手,拉他起来,那人的脚和踝骨立刻恢复了力量。
他一跃而起,就走起路来,一路走着、跳着,赞美着天主和他们一起进了圣殿。
天主藉着宗徒们的手,显行了许多奇迹异事。
有人把病人抬到街上来,把他们放在床上或席上,希望在伯多禄走过时,他的影子至少能遮在他们身上,治愈他们的病。
斯德望遇难后,教会遭遇空前未有的大迫害,教友逃往各处继续宣扬圣道。
斐理伯来到传教,劝化了许多人;有一个名叫西满的,原是邪术士。
他也领洗入教。
在的宗徒们,听说接受了天主的圣道,就派伯多禄和若望到那里去。
二人一到了那里,就为他们祈祷给他们覆手,使他们领受圣神,西满看见宗徒藉着覆手礼,赋给人们圣神,便拿钱来给宗徒们说:“请你们把这种能力也赐给我吧,使我也能无论给谁覆手,谁就能领受圣神。
”伯多禄回答说:“你和你的钱一同见鬼去吧,你以为可以用钱买天主的恩惠吗?在天主台前,你居心不正,怎能分享这种恩惠!你还是悔改吧!求上主宽恕你心中的邪念。
”西满回答说:“请你们也替我求上主。
” 自教会诞生伊始,伯多禄就成了这个新兴团体的首脑人物,是他安排了选举玛弟亚为宗徒的事宜(宗1:15—26),是他现罚了犯罪的夫妇阿纳尼雅及撒斐辣(宗5:2—11)。
也是他首先视察了撒玛黎雅的教会(宗8:14—25)。
至此耶京的公议会深觉此风不可长,乃再度下令逮捕了宗徒。
这次又是伯多禄代表发言,驳斥公议会的无理。
于是被鞭打后,再度获得释放(宗5:17—42)。
自此伯多禄只好由耶京向外发展,在里达治好瘫子艾乃阿,在约培复活死人塔彼达(宗9:32—430,并在凯撒勒雅接受第一名非犹太人的教外人,意大利营的百夫长科尔乃略及全家领洗入教(宗10)。
大约在公元42年,黑落德阿格黎帕开始对教会进行残酷迫害,将大雅各伯宗徒杀死,将伯多禄下到监里,但由于天使的救助而脱险。
至此伯多禄知圣地已非久居之地,乃“往别的地方去了”(宗12:3—17)圣经上虽未明确地指出,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学者们大都同意的主张是此时伯多禄去了罗马,当时在罗马已有一批五旬节那天在耶京归化的犹太教友,故此伯多禄在罗马并不是完全陌生的,相反的一定受到优厚的招待。
自此罗马成了教会的中心,由罗马伯多禄开始管理支配整个教会的事务,给的教友写的两封公函也是发自罗马(见伯前5:13)。
但是他并没有定居罗马而不动,他仍然尽了他视察教务的最高职权,如此在公元49年,我们见他重新出现于耶京,主持第一次的宗徒会议(宗15:6—21,见迦2)。
关于圣伯多禄的传教活动,宗教大事录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其中最重要的是外邦人土百夫长高尔乃略的归化,因为这件事牵涉到教友应否行割损的教义教规问题,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的来往应否准许的问题。
伯多禄在约培获赐神视,知道古教已告结束,基督建立的教会,不仅犹太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有资格加入。
犹太教规,不准犹太人和外邦人来往。
的教友,不明真相,伯多禄一回来,群起向他责难。
伯多禄向大家解释了基督教会的精神,大家一致拥护。
外邦人领洗入教后,应否遵守犹太法律。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教会特在耶路撒冷召集了大公会议,伯多禄在会上起立发言,指出犹太法律对基督徒,已不适用。
大会一致决议:新入教的外邦人,无须履行割损礼,无须遵守梅瑟法律,但是为了不引起犹太人反感,对外邦人制定若干义务(例如不吃勒死牲畜的肉,不吃血)。
这项决议,由大会通知安提约基教会遵守。
在这里伯多禄诚恳地接受了意见。
(见迦2:11—14)。
保禄与伯多禄二人合作无间。
以致教会,自古以来就时常将二人的名字相提并论,是以所谓教会初期的伯多禄主义及保禄主义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见宗15:7—12)。
至于有关伯多禄其他的传教行程,在圣经上所记载的不多,远不如保禄的行程清楚。
伯多禄可能在耶路撒冷会议(公元49年)前2年,已就任安提约基主教。
这时黑落德对教会展开迫害,命人用刀砍死若望的弟兄雅各伯(通常称为长雅各伯;瞻礼日期为7月25日),并拘捕伯多禄。
那时正是无酵饼节。
将伯多禄暂押狱中,等逾越节过了再提审。
审讯的前夜,伯多禄被两条铁链捆绑着睡在两个兵卒中间。
忽然上主的一位天使显现,一片强光照耀狱室,铁链自动落下。
天使让伯多禄披上外衣,随他出去。
天使领伯多禄经过了第一道第二道岗位,到了对着城的铁门,那门自动开了。
伯多禄在一家教友家里,向他们报告了天使救他出狱的消息,然后出门到别处去。
伯多禄治理安提约基教会7年以后,向西进发,直到罗马做了第一位罗马城的本主教,约有25年之久。
他曾写了两封牧函,给小亚细亚各处的基督团体。
圣伯多禄是在罗马暴君尼禄执政期内(公元54—68年)遇难的。
那时,罗马发生严重的教难。
教友苦劝伯多离城暂避;伯多禄出城,路上遇见吾主耶稣。
他问:“主,你往何处去?”耶稣答道:“我去第二次被钉十字架上。
”伯多禄明白了耶稣的话,意思是说:他自己应去被钉在十字架。
伯多禄毫不犹疑,立刻返回罗马,殉道致命。
根据罗马史学家欧瑟伯(Eusebius)的记述,他是要求头在下,脚向上,倒钉在十字架上的。
他的遗体被当时的教友葬于现今的梵蒂冈丘岭上,亦即日后伯多禄大殿坐落的地方,自古以来有不少的传说一致拥护这一事实。
1940年至1949年在大殿之下的考古挖掘,更证实了这一传说之不误:大殿圆楼之下的正中地方,就是圣教会第一任教宗伯多禄坟墓的所在地。
但在第三世纪的中叶,当伐肋黎雅诺皇帝难为教会正炽之际,伯多禄的遗体曾一度被迁往圣色巴斯提盎地窟之中,免遭亵渎。
不久又迁回来。
伯多禄的陵墓上,建起的这座大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壮丽、最辉煌的大堂,命名圣伯多禄大殿。
安德的游戏小说好词好句
篇安德的游戏读后感里,我终于有足够的时间来阅本我早已心驰神往的书——德的游戏》。
先介绍一下,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对于作者,喜欢科幻小说的读者们一定对他很熟悉,而安德的游戏无疑是卡得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主人公——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安德维京。
他不算强壮,过于淳朴善良,所以常常被人欺负,还常常吃亏。
但无论如何,天才就是天才,无论别人如何打压他,攻击他,他终归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同时,安德生活的时代,地球和外星的虫族发生了一场大战,虽然战争得到了暂时的平息,但虫族无时无刻不再酝酿着反-攻,而地球与他们的实力实在是天差地别,一旦新的战争爆发,人类就将无可避免地全体覆灭,除非人类能找到又一个拿破仑一样的军事天才,才有一丝胜利的希望。
于是,世界各地的天才们便都被召集起来前往太空学校进行异常艰苦的训练。
安德凭借自身出众的军事天赋,很快从中脱颖而出,但这也意味着安德必须面对比其他人艰苦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压力。
自从他登上前往太空学校的飞船后,教官们为了培养他独立的品格,断绝他依赖别人的想法,他的教官们就刻意让所有的人孤立他,诽谤他,欺负他,使他陷入彻底的孤独境地;此外教官们还与所有人都与安德为敌,每一场游戏,都是极不公平的——无论安德的对手如何作弊,安德都不能输,并且,游戏的难度,压力,突变性一次比一次大,安德幼小的心灵也面临着一次又一次常人根本无法承受的考验!虽然安德也痛苦,焦虑,彷徨,但是,天才就是天才,他抵挡住了一切现实与心灵的风暴,并最终打败了虫族。
然而,安德本性是个淳朴善良的孩子,他所做的一切反抗,都是无心的,是大人们强加给他的,当他得知虫族因为自己而集体毁灭时,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忏悔之中,最后,当全人类都在欢庆战争的胜利时,安德却自我放逐,将自己的余生在太空中永久地漂泊。
安德的故事对我们青少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纵使我们无法拥有安德的天才,但安德的身上依然拥有着我么最最需要的品质:忍耐和独立。
或许因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压力,我们越来越难以忍耐周围的事物,有时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便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的怒火,但与安德面对的压力相比,我们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也学着适当忍耐一下呢?我相信,这样会减少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
另外的一点就是独立。
由于时代的进步,我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我们往往欠缺一种独立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独立意识往往意味着将被淘汰,道理人人都懂,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总有一天跌倒了你只能自己爬起来。
培养独立性,就是培养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此,我由衷地把安德视为我心中的偶像,他教会了忍耐,独立,拼搏,这才是一个偶像所应具备的素质,正如他在书中表现的一样,安德永远是做的最优秀的那一个。
希望所有像我一样的同学,特别是喜欢挑战,喜欢做别人不敢做的是,喜欢在绝望中诞生的人,都去找到这本书读一读,它对你的启示性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你会庆幸在你年轻的时候读到过这本书。
篇二:《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畅销书,据说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最爱。
但我却花了半年时间,断断续续才看完。
可能是因为我头一次阅读科幻小说,或许是缺乏阅读科幻小说的经验,不明白如何去欣赏,阅读的过程中,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以阅读其他书籍的方式将其看完。
因此,我对书中的科幻部分很难给出一个恰当的评价,正如安德在“游戏”中杀光了虫族,一定程度的“无知”或“被蒙蔽”,反而能让你得意在从容中不经意间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安德生于一个天才之家,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天才。
实际上,他们仨在才智上差异不大,只是性格有别——哥哥野心勃勃,凶狠;而姐姐善良,温柔。
对于一个要领导地球战士、抗击强大的虫族进攻的统帅,过于善良恐怕会显得软弱,而过于凶狠又恐会走向歧途——安德——看起来是一个合格的人选,可能正是因为其在性格上中和了其哥哥与姐姐。
安德出场时才五六岁,就在结尾处全歼虫族时他也就十来岁。
就是这样一个小孩,被送往太空中的“战斗学校”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玩游戏——这就是科幻部分吧。
由于开篇就假定了安德是人类中最聪明的人之一,因此如何将安德培养成一位能够带领同伴战胜虫族的统帅,实际上就是培养他的心理,磨砺其心志。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战斗学校的负责人,首先是将安德孤立起来。
一方面他要利用其性格中的狠决去击败那些向其挑衅的同伴,有时甚至将向他挑衅的同伴打死。
另一方面,他性格中的善良部分,会让他在每一次残酷的行动中感到愧疚——实际上,他面临的挑战,有时是你死我活的,他的残忍只是为了生存。
或许也正是他有善良的一面,他能够克制自己不恃强凌弱,也能因此最终赢得同伴的拥护。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本告诉读者如何成为卓越的领导人的书。
首先是智力,其次是手段,最后是胸怀,三者缺一不可。
没有足够的智力,你无法掌握最高的技艺;没有狠决的手段,你无法招架别人的暗算,从背后飞来的箭簇;没有足够的胸怀,你无法控制住自己,不滥用自己的智力与权力。
通往建功立业的征途,极其枯燥。
“蜗居”在“战斗学校”里,没有温情,没有灿烂的微笑,有的是疲惫,同伴的嫉妒,日夜像幽灵一样游荡的恐惧,孤独。
安德的智力让他能够较为轻松地战胜他的同伴,但智力在战胜孤独上并无多大用处。
在孤独时,他会想念他在地球的姐姐,这种思念或许会给他带来安慰。
我也忘记了安德是靠什么来战胜孤独的。
或许是对胜利的信念
或许是竞争中获得的快感
是什么支持他不放弃,并最终坚持到底
有很多答案吧。
说实在的,我看完这本书也快个把月了。
很多都忘记了。
感兴趣的就自己去找来看看吧。
篇三:《安德的游戏》读后感 以前读了这么一本书,一本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
这本书虽然早于八十年代出版,但今天看来,它却丝毫没有过时。
本书讲述了一个名为安德(Ender—终结者)的小男孩成为人类救世主的故事。
故事详尽的叙述了安德从小的家庭生活,到离家选入军官学校,再到后来在学校受到的种种磨练,最后成为人类救世主打败虫族的进攻。
作为一篇软科幻(即注重文学性的科幻),它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真是让人叫绝,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主人公的世界。
它也不同于其他的战争故事,它既出色的描写了战争,又卒章见志的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其中对安德打败虫族后却渴望和平而忏悔的复杂心理的叙述,仿佛真的有个人站在我们面前,向我们述说着自己的苦恼。
安德很小就被选入军官学校,是IF(联邦舰队)看中的未来的军事指挥官,它从小就受到身边同学的欺负,也交上了许多朋友,他很仁慈,但他在学校的战绩一直是最优秀的。
最后当他作为最高指挥官指挥战斗,他只有11岁,他被告之所有的战斗是电脑的模拟程序,实际上却是真实地在指挥着残酷的战争。
他运用他那天才般地思维巧妙的赢得了最后最关键的战役后,才发现一切都是真实的,他自己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他本性善良,为了人类的生存,却杀死了数十亿的智慧生物。
直到他长大后,他开发人类在虫族的殖民地的时候,才感受到虫族母后以独特的安塞波在与他进行思维的对话,母后告诉其实虫族也是热爱和平的种族,最后安德收下了母后留下最后一个虫茧准备在适时将其繁殖,并担任着母后的死者代言人,述说着母后的一生。
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战斗英雄,但他有着善良的本性,他并不想至人于死地,他是热爱和平的。
他这种复杂的心情在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安德指挥舰队打败虫族之后与战斗老师马泽的谈话: “你成了英雄,安德。
他们看到了你的事迹,你和你的同伴。
我想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政府都会把他们最高级的勋章授予你们。
” “我把他们全杀了,是吗
”安德问。
“谁
”格拉夫说,“那些虫族
那就是我们的愿望呀。
” 马泽俯下身子,“那正是这场战争的目的。
” “我杀死了他们所有的母后。
他们没法再繁殖后代,我把它们的一切全毁了。
” “如果他们攻击我们,他们也会这样做的。
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 安德抓住马泽的制服,将马泽拉到面前,“我根本不想把他们全部杀死。
我不想杀死任何人
我不是个杀人狂
你们需要的不是我,混蛋,你们要的是彼得,但你们迫我做这些事,你们欺骗了我
”他放声大哭,失去了控制。
我们看到这个11岁的男孩发自内心的悔恨,他对自己所做的并不感到骄傲,在别人对他歌功颂德的时候,他却在忏悔着自己所做的一切。
虽然这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但我们在书中安德战前的军官学校生活中可以看到,作者塑造的他是个很正常﹑很现实的一个形象。
他曾受过欺辱,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别人尊敬他;他也交到了知心的朋友,也感受到了同伙伴合作获得胜利的惬意;他曾不止一次的在梦中遇见自己的亲人;他曾失意过,厌倦过,但他从不言放弃;从从不会有有恶意攻击别人的意识,他只是在防备自己的敌人;当他发觉最后战争的胜利和自己善良本性相矛盾时,他内心有着复杂的思想斗争。
从书中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善良的﹑有正义感的男孩,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
篇四:《安德的游戏》读后感《安德的游戏》是一本十分好看而又十分有意义的书,我十分爱看。
安德·维京,年仅12岁,神一般的天才,在很小的时候便进入了战斗学校。
当时,人类打败了虫人的第二次袭击,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安德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担负起拯救全世界的责任,他必须消灭虫族
在战斗学校里,他先后进入了火蜥蜴战队、野鼠战队,最后还做了飞龙战队的指挥官,在战队里,天天要玩游戏——在微重力空间用冰冻枪射击敌人,最后闯入敌军大门获得胜利,安德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不公平的,战斗的难度越来越大,突变性也越来越大,他要率领飞龙战队一帮只训练过几次、没啥战斗力的队伍和人才济济的狡兔战队战斗,他居然赢了
后来,战斗学院的教官派来了火蜥蜴战队来和飞龙战队作战。
最后,飞龙战队还要和两个战团作战,但是安德赢了每一场战斗,于是,他毕业了。
他毕业后,直接进入了指挥学院。
在指挥学院,他见到了马泽·雷汉,马泽·雷汉教会了安德玩模拟机,但其实模拟机是真的,安德是在真的指挥联盟军队。
他用巧妙的战术指挥战局,用战略武器——设备医生灭掉了整个虫族,当他知道他不只是在玩游戏,他真的灭掉了虫族后,陷入了心理崩溃,最后,将自己放逐,放逐在茫茫宇宙里。
令我感动的是安德不愿意把战争强加在任何人、任何种族之上(包括他的敌人),他面对困难而不屈服,拥有天才的智慧,这些,我们都有没有,无不值得我们学习
有谁知道《安德的游戏》系列共有几部
(Ender"s Saga 1: Ender"s Game)1985·[1](Ender"s Saga 2: Speaker for the Dead)1986·(Ender"s Saga 3: Xenocide)1991·(Ender"s Saga 4: Children of the Mind)1996·(Ender"s Saga 5: Ender"s Shadow)1999·(Ender"s Saga 6: Shadow of the Hegemon)2000·(Ender"s Saga 7: Shadow Puppets)2002·(Ender"s Saga 8: Shadow of the Giant)2004·(Ender"s Saga 9: A War of Gifts)2007·《安德系列10:安德的放逐》(Ender"s Saga 10: Ender in Exile: Ganges)2008《安德系列11:飞行中的阴影》(Ender"s Saga 11: Shadows in Flight)2012《安德系列12:阴影活着》(Ender"s Saga 12:Shadows Alive)即将出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