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安安的故事读后感

《月河湾的安安》读后感

一个关于童年、友谊和梦想的故事,一首温柔又真实的童心歌谣。

80后儿童文学作家赵剑云的新作《月河湾的安安》近日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该书描写了黄河岸边儿童成长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里田园牧歌的生活和村民们的喜怒哀乐。

善良热心的安安,有时快乐得像精灵,有时忧郁得像诗人。

她像清新温暖的风,影响着月河湾的每一个人。

去城里陪父母还是留在家乡,安安的心里也在艰难地抉择…… 月河湾的安安,是一本小女孩们的励志书。

安安是个富于幻想、容易沮丧也容易鼓起信心的女孩。

她永远处于异想天开的状态,快乐与痛苦的感受都比别人强烈。

这个小乐观主义者,总能从平淡的生活里发现小惊喜。

小说将孩子的世界与内心描绘得细腻通透,一派纯粹和天真。

小说与主人公安安一样,字里行间,一频一笑,都怀抱一颗爱与关怀的心。

在月河湾的人们的眼中,她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孩。

当安安发现自己的个子矮小可能长不大的时候,她沮丧,但她没有放弃,她积极配合治疗,积极锻炼,她自信、向上的态度是十分可贵的,像安安一样热爱生活;努力生活,生活会回报以幸福;当你对生活微笑,一切便会对你微笑……

安安的一次大冒险读后感50字

《安安和狗狗铁蛋》读后感  我们可能生存在一个这个宇宙的任何物体都无法理解的意识当中,就像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事物,它存在在你脑海中的意识当中,它跟你的意识是一体的,它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个可能知道谁创造了它,我们跟宇宙是一体的,我们可能是某个更高层次我们无法理解的元素所创造的虚幻的产物,但对於同一层次的我们来说,我们是现实的,更高层次可能还有它无法理解的比它更高层次的元素存在,这就成了一个无限循环,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微小的生命体组成,同样整个宇宙也可能是由我们这些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生命体组成,我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共存一体的,这些联系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就行成所谓的规律,不管狗狗铁蛋多麽渺小,都是跟世间万物紧密联系著的,我们能够在脑海中想象事物,是因为外在事物影响著我们,使我们产生联想,如果安安什麽都不懂,你会问出这个问题吗

所以我们所想象的事物也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它是长期受外界刺激影响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或思维方式,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存在,并不是某个更高层次的元素创造的,它也是无意识受影响的,所有事物都是一体的,相互影响著,不停地运动,产生不同的变化,形成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在这个世界里是没有创造和毁灭的,人死后也会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元素,在这里,对於我们而言,只有存在与联系,否则,关於宇宙有多大,宇宙从什麽时候开始的问题,是我们永远都难以解释的。

  自然规律如此,然而,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自作聪明反而一切都会走向反面。

《粮食的故事》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 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 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 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 可称为“观点句” 。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 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

月河湾的安安读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话,结尾用别人的评价.第一段写故事梗概,后面写我的感受.还要有自己或客观的对重要人物或你喜欢的人物的评析.我的看法:给自己的文章定一个主题,要求深刻又积极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写景的能提升到热爱大自然,写情的能提升到.是伟大的,写人就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安安和狗狗铁蛋的读后感

《安安和狗狗铁蛋》读后感  我们可能生存在一个这个宇宙的任何物体都无法理解的意识当中,就像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事物,它存在在你脑海中的意识当中,它跟你的意识是一体的,它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个可能知道谁创造了它,我们跟宇宙是一体的,我们可能是某个更高层次我们无法理解的元素所创造的虚幻的产物,但对於同一层次的我们来说,我们是现实的,更高层次可能还有它无法理解的比它更高层次的元素存在,这就成了一个无限循环,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不同的元素,微小的生命体组成,同样整个宇宙也可能是由我们这些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生命体组成,我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共存一体的,这些联系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就行成所谓的规律,不管狗狗铁蛋多麽渺小,都是跟世间万物紧密联系著的,我们能够在脑海中想象事物,是因为外在事物影响著我们,使我们产生联想,如果安安什麽都不懂,你会问出这个问题吗

所以我们所想象的事物也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因为我们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它是长期受外界刺激影响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或思维方式,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存在,并不是某个更高层次的元素创造的,它也是无意识受影响的,所有事物都是一体的,相互影响著,不停地运动,产生不同的变化,形成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在这个世界里是没有创造和毁灭的,人死后也会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元素,在这里,对於我们而言,只有存在与联系,否则,关於宇宙有多大,宇宙从什麽时候开始的问题,是我们永远都难以解释的。

  自然规律如此,然而,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自作聪明反而一切都会走向反面。

哥伦布的故事读后感

哥伦布很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最出色的航海家,而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匠家庭。

他从小就在家中的纺织作坊中帮工。

多年的劳作及动手实践,培养了哥伦布细致、耐心的性格和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位他以后出海及绘制海图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热那亚是地中海北部重要和著名的港口,每天数以万计的船只在这里停泊。

港内肤色不同、着装各异的人们,异国的香料、热带木料的信箱、千奇百怪的海上见闻,以及海产品的腥臭,给幼小的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此优越的外部条件为哥伦布成为航海家买下了伏笔。

在此需要一提的是,由于父亲经商失败,悲惨离世,使哥伦布对从商失去信心,这促使他将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

当作为一个水手一旦成为可能的时候,哥伦布便离开了陆地,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

青年哥伦布在热那亚商船上当水手,曾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及冰岛一代。

这期间,哥伦布积累了相当宝贵的航海经验。

在没有经过正规的航海教育之前,使这些兴趣与经验支撑着未来的航海家。

  1476年,哥伦布在航海途中的激战中落入水中,靠着一块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从此在这里学习航海知识。

此时,聪慧与勤奋帮助了哥伦布。

是的,在这里,他学会了葡文及拉丁文,并利用这些语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学和数学,并且学会了绘制地图和使用各种航海工具。

更为重要的事,在航海强国葡萄牙,哥伦布在思想上为远航做好了准备:他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富饶遐想无限,使他产生了到东方区的想法;他接触了学者托斯勘内里,接受了“地圆学说”,坚定了从海上到达东方的信念。

至此,远航西去,就只欠“物质”东风了。

  当哥伦布向葡国王室提出资助要求被拒绝后,他来到了西班牙。

出于共同的对黄金的追求,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达成了一致(签订《圣塔菲协定》),他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船员,带着主的庇佑和任务起航了。

  1492年8月3日,第一次西航开始了。

途中,因长期漂流,不见陆地,水手几乎暴动。

但他执著向西,于10月12日凌晨2点,在巴哈马群岛水域发现“陆地”。

他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就这样,新大陆被发现了。

  1493年3月4日,哥伦布回到里斯本,并于1494年4月底回到巴塞罗那,被授予重奖。

至此,第一次航行胜利结束。

  随后,哥伦布又于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分别进行了三次西航,不断发现并“完善”这新大陆,新的时代到来了。

  虔诚的基督徒  哥伦布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登上了印度大陆……”将死之时,哥伦布仍然不忘其“主”,其虔诚可见一斑。

再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军的旗帜出航的,他以此来说明为上帝传教是其己任,对“主”是忠诚的。

而哥伦布西渡的目的之一便是传教,这既是“王命”,又是作为基督徒的他义不容辞的义务。

事实上,西欧的基督徒们认为,不信仰上帝的异教徒应该以杀戮来消灭之,这就不难解释哥伦布在到达美洲后屠杀印第安人的行为了。

哥伦布用屠杀印第安人来表明对上帝的虔诚。

  变革时代的先驱  哥伦布的发现成为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15世纪欧洲人口急剧膨胀,新大陆的发现,是欧洲人有了可以移民的场所,也有了可以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石和原材料。

但同时,这一发现却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

新航路地开辟,进一步地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美洲的橡胶、玉米、烟叶、番薯、可可与马铃薯等物产都是通过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传遍世界各地的。

而欧洲移民则把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等植物以及马、牛、骡等牲畜带入美洲并生根发芽,这大大丰富了东西半球的文明交流。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此发现还致使西半球出现了一些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第安部落截然不同的新国家(美国),对旧大陆的各个国家带来极大的影响。

可以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但是要注意到,引起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价格革命的大量金银,并非哥伦布一人带回,而是他与其后诸多航海殖民者共同掠夺的结果,若将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功绩归于哥伦布一人,太过牵强。

  并非偶然  哥伦布与其他伟大的探险家一样,即使没有哥伦布,他的发现同样会被别人作出,这是历史的必然。

15世纪的欧洲通商贸易四通八达,经济高速发展,此局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刺激探险活动。

我们似乎可以断言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新大陆,且不会与哥伦布的发现相距很长时间。

但如果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探险中发现新大陆,而是此后的1510年由法国人或英国人来发现,那么随后的发展就会于今天的历史截然不同。

  [编辑本段]发现美洲之谜  著名航海探险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曾声称自己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但事实上他可能并不是第一位登陆美洲的人。

在哥伦布之前曾有许多人抵达到美洲大陆,甚至还在此定居下来。

在哥伦布之前就有美洲土著居民在此生活数百年,此外,还有一些证据可以显示其他文明曾到达过美洲大陆,在美国和墨西哥境内曾发现过古代希腊和罗马钱币和陶器;在墨西哥发现伊西斯和掌握阴府之神的雕像,在美国大峡谷里发现了古埃及的文物,这种远古物品的历史均早于哥伦布登陆美洲的时间。

《非洲民间故事》读后感?

唱歌、跳舞、听故类活动,在非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着重要地位的。

我直无法找到一个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优美的神话故事。

对非洲人来说,讲故事并不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娱乐,而是一种严肃的教育。

听众对讲故事者所讲的每一个故事,总要持尊敬的或恐惧的态度。

有时,讲故事的人讲,听众也就参加进去。

南非的拉姆巴人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叫“乌鲁希”的故事形式:一人领讲,掺杂进一些歌子,而所有的听众则伴以合唱。

西非的爱维人也用这样的方式讲故事。

爱维人作曲家西涅加·加德则克普说:“我们在工作或娱乐的时候,唱我们的民间歌曲,我们用歌声来哀悼朋友,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当我们听着很长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歌唱使故事编的生动活泼。

”[1]在很多非洲民族中,只许可在晚上讲故事。

据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旅行家柴普曼说,卡普尔人(科萨人)白天是不准讲故事的。

另一位旅行家弗罗宾尼乌斯也证实,在北非柏伯尔人(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及摩洛哥的部落群,操闪米特-哈米特语)的某些部落群里,仍然是禁止白天讲故事的。

每到晚间,黑暗降临了所有热带密林的时候,人们燃起一堆堆篝火,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和孩子们,都聚集在篝火旁,聚精会神地听着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据说,十七世纪中叶,即在欧洲人进入非洲之前,布须曼人是非洲各族中唯一处于石器时代的民族。

布须曼人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落后的民族之一,而且把很多原始的特点保存到了二十世纪。

他们使用弓、毒箭和投枪狩猎,既不知农耕,也不知畜牧。

他们没有固定的房舍,栖居于灌木丛中。

因此,布尔人——殖民主义者荷兰人把他们称作布须曼人——意为“灌木丛里的人”。

布须曼人及其紧邻霍屯督人是欧洲侵略者的第一批牺牲者。

荷兰移民自1652年起,以现今的开普为基地,无情地屠杀布须曼人。

他们把布须曼人包围起来,不分男女老幼,用枪炮射杀。

生留的很少一部分人被驱赶到卡拉哈里大沙漠无水地区。

欧洲人在非洲出现时,霍屯督人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比布须曼人要高得多。

他们和布须曼人遭到了同样的命运,然而给予他们致命打击的,是1906—1907年间西非人民起义反对殖民主义压迫时的德帝国主义。

现在霍屯督族保留下来的纳马部族,约有两万人。

布须曼人的民间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叶研究非洲语言的第一批学者之一英国人B·布雷克(Bleek)记录的,他曾经研究了当时居住在橘河一带的一个布须曼人部落,大都带有神话的色彩。

布须曼人有一个故事谈到星星的起源,认为星星是一个布须曼姑娘造的,把她奉为布须曼人的始祖。

故事这样叙述:“古代有一个姑娘。

有一次她抓了一把燃烧过的炭灰撒向天空。

灰烬撒到哪里,哪里的天空上便出现一条星星造的路。

自那以后,每到夜晚,这明亮的星路,便用它那柔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使人们看得见回家的路,不用再在黑暗中摸索了。

”布须曼人用故事来讲解他们还不大了解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的诸种现象说成是神普尔加所使然。

有一个故事这样说:“有一天天,太阳燃烧似的照耀着,令人非常苦闷。

有两个因苦热而烦躁的妇人,为了要发泄她们的苦闷,把一条可怜的毛毛虫践踏死了。

普尔加神对于这件罪恶非常震怒,于是降下漫漫的长夜,要使人们对日光的价值再看高些。

……”布须曼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蝗虫(蚱蜢),以它为中心编造了一系列故事,布须曼人认为蚱蜢缔造了太阳、月亮和他们动物。

霍屯督人的故事也是由布雷克和克朗林记录下来的,大部分也是动物故事。

布雷克曾经想把他的南非动物故事题名为《南非洲的列那狐》,把南非各族故事比作欧洲诸民族的动物故事列那狐故事。

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霍屯督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狮子、胡狼、鬣狗及羊等,对这些角色,霍屯督人都有自己的近乎固定的看法:狮子、大象——愚笨、粗暴;胡狼、鬣狗——狡猾;兔子和龟——智慧、机敏……在他们的故事中,偶尔也出现人为主角的故事,但在这种故事中也是人、动物同台,人与动物同生活、同思想,似乎仍是同类。

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人嫁给大象做妻子,人同动物是相像的。

[2]班图语族各族居住在由苏丹到非洲的南部,刚果河流域,几个非洲大湖地区和三比西河、林波波河及瓦阿拉河流域。

在欧洲人入侵之前,班图人宗教观念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祖鲁人信仰一神教,神居住在天上某个地方,但不干涉人间的事务。

祖鲁人的故事同其他非洲民族的故事一样,主要是动物故事,如野兔故事(据说撒哈拉沙漠以南是没有家兔的)。

但是在祖鲁人的故事中,出现了象谷谷马戴乌这样的巫师,伊泽穆这样的食人精,乌希古留密这样的英雄。

祖鲁人故事中的登场人物,同时又是说故事的人,故事的创造者;他们不仅说不清楚这世界是怎么回事,甚至还不知道怎样理解它。

他们把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现象说成是由于某种特殊力量的存在,而这种特殊力量又是经常跟人在一起的。

他们赋予动物、岩石、水和家常用品以灵性,什么都是活的,什么都在行动,对这一切,人必须时刻加以提防。

关于巫术和巫师的描写,是非洲其他民族的故事中不多见的。

祖鲁人无法理解生死现象,便想象世界上有巫术存在,而且至今还用巫术来解释死亡。

如有一篇《海浪的孩子》说,小姑娘恩桐碧落到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巫婆手里,跟她学到一些基本巫术知识。

由于老巫婆一病不起,恩桐碧只学到一知半解。

[3]这种掌握了巫术的超自然的人,同现实中的人是一同出现于故事中的。

巫术并不同现实中的人处于对立的地位,而是帮助他们处世。

可以说,超自然和现实生活并存,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

祖鲁人关于他们的英雄人物乌希古留密的故事,也是把登场人物与动物之间说成同类。

有时我们简直很难了解这位英雄是什么,是人

还是幼小狡猾的动物

我们从祖鲁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原始公社制的社会特点。

《鸟姑娘》里的主人公,住在一个还没有分解为一个个小家庭的家长制大家庭里。

根据民族学所提供的材料,祖鲁人以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上的社会组织为基础,划分为四个年龄等级。

例如20岁至40岁的男子构成第三个年龄等级,他们的社会义务是抵御外侮,保卫部落。

这种年龄等级及社会分工,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男人是战士、猎人和畜牧人。

因此,像挤牛奶的工作,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是由男人来做的(如《荒年》);而捡柴的工作,则由妇女来做。

祖鲁人的民间文学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非洲大自然的景色,散发着浓郁的热带非洲的气息。

如故事大多发生在拉肯斯堡山脉一带,因而故事中常常出现海岸、浪潮、树木繁茂的险山、湍急流水的溪谷。

他们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人同自然的斗争,涨潮、退潮、河水泛滥,往往淹没村落,冲走财物,卷走人畜。

此外,蝗灾、荒年的发生,也给祖鲁人带来了灾难。

因此他们塑造了伊吉苦苦马呆鸟(可能是蝗虫的形象)和肯克伯(自私自利)的形象。

他们的故事道出了他们的哲学观念:对自然要敬而远之;要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这就是祖鲁人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斯瓦西里人居住在印度洋沿岸,从南边的莫桑比克到北边的索马里。

在荷兰人出现之前,阿拉伯和波斯的混合文化已经统治了这里。

尽管表面上是波斯—阿拉伯文化,但居民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语言、风格和民间创作。

斯瓦西里人的动物故事中,兔子是作为狡猾的角色出现的,它以自己的聪明超过所有的动物,乌龟的聪明、狡猾,当然也不亚于兔子。

斯瓦西里人的故事中,把兔子称作艾卜·怒瓦斯。

艾卜·怒瓦斯是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阿巴希德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家中的诗人的名字。

[4]西瓦希里人把机智的诗人艾卜·怒瓦斯的故事,改编成狡猾的兔子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传说故事对斯瓦西里人故事所发生的影响。

班图语族中其他民族的故事,其主人公多是酋长、巫师、巫医或普通人,事件也多发生在农村,而苏阿西里人的故事却不大相同,事件发生的地点多是城市、市场、教堂和苏丹的宫宇。

故事的主人公则多是搬运夫、裁缝、教师、商人、法官、显贵和苏丹。

在他们的故事中,普通人必定战胜苏丹王及其官吏的专横、封建主和商人的狡猾与贪婪、法官的贪赃枉法。

这种特点说明,苏阿西里人所处的社会阶段及文化发展水平,是与其他各族不同的。

像祖鲁人一样,苏阿西里人流传着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传说。

他们关于李昂果·福莫的故事,是非洲民间创作的光辉范例。

这是一部描写这位英雄的英勇和刚毅、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同“大人物”进行斗争,以及因被出卖而遭到杀害的史诗般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非洲东部沿海一带的一座城市里。

李昂果·福莫——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城市里最有力气、最快活和热爱自由的人。

他谁也不怕,并且经常给城里的一些显赫人物找麻烦。

他们决心陷害李昂果,因而不止一次地把他送进监狱,可是他每次都想出什么花样来越狱逃走。

就是在牢狱里他也毫不沮丧。

每天都从铁栅里传出他的优美歌声,城里的人都聚拢来倾听李昂果的歌唱。

在最后一次监禁时,李昂果的母亲用歌声告诉儿子,他们想要杀害他。

在对唱中,李昂果告诉妈妈应当怎样搭救他。

一个忠诚的奴隶姑娘把藏在圆形大面包里的一把锯子转给了囚犯。

看守们把没有酸酵的馅饼拿走,把它交给了李昂果。

李昂果接到食物后问看守决定什么时候杀他,他们告诉他,死刑定在翌日执行。

他请求允许他同人民和亲人告别。

已决犯的最后请求是神圣的,于是一经看守们的召唤,全城的人都聚集到监狱来。

李昂果要求把鼓、号角、铜锣都拿来,让大家都来演奏跳舞,快乐一番。

他教给人民演奏乐器和跳舞。

看守们被整个的欢乐场面迷住了,忘记了囚犯,他便趁机把脚镣锯断,又逃出了牢狱。

从这时起,便开始了他那充满危险、斗争,对敌人进行大胆的恶作剧和神秘的单独活动的日子。

敌人不止一次地向他所在的地方派遣奸细,但是都一无所获。

在人民中间,传说着李昂果刀枪不入。

城里的富人决定使出最后的手段,收买他的外甥,指使他的外甥去刺探用什么方法可以陷害他的舅父。

根据一个时候广泛流行的关于非洲的母系氏族的习惯,外甥乃是最亲近的人。

李昂果正苦于孤单,怀念着人民,便开始兴高采烈地接待客人,并且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只有用钢针扎穿肚脐才能杀死我。

”——他说。

他的外甥指望得到重赏,决定杀害李昂果。

不过他并没有享受到出卖的果实。

李昂果的敌人把他外甥作为杀害舅父的凶手给处决了。

而李昂果直到今天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

人民对他的坟墓都很尊敬,人们现在还可以去他的墓地谒拜。

撒哈拉以南操苏丹语族的非洲各族文化传统,与东非居民阿拉伯—波斯文化传统有极大的区别。

考古学证明,这里,苏丹、几内亚、尼日利亚、加纳、马里人的艺术,在古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几内亚各族,如约鲁巴人、埃道人、爱维人、阿散蒂人,很早就有了很丰富、很发达的神话。

这些神话中的角色是神。

至今约鲁巴人还保存着为各种神灵建造的庙宇,每座庙宇的祭司都竭力颂扬自己的神,为他们编造神话故事。

他们关于雷的起源的神话中,出现了一个伊罗公——长着铁翅膀的神话鸟的形象。

关于天地分离、月亮起源的故事,也都有神话的特点。

他们的神话,不再像布须曼人那样的原始神话,而是关于神和英雄的神话。

西苏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铁匠。

铁匠是天体星球的锻造者。

他锻造了月亮、星星和天。

在苏丹各族人民的观念中,天是由许多一个高似一个、并用一条丝线串起来的圆圈组成的。

地上有许多个天,天上住着神明;地下有若干个冥府,冥府里收留死者。

他们把铁匠诗意化、理想化,通过铁匠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同自然界的斗争。

具有无敌力量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恶魔(如林妖、河妖等精灵),通常是苏丹和几内亚故事中的主人公。

这些恶魔绝大多数与人为敌。

女人魔国的故事,反映了母系制的古代遗风和哲学观念。

同时,故事中也反映了反封建、反农奴制的倾向,因为奴隶占有制在西苏丹封建王国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故事中的主角多是庄稼汉、游牧人或奴隶,通过他们嘲弄了国王、封建主和奴隶主。

居住在加纳(前英属黄金海岸的阿散蒂人),在欧洲人入侵之前已经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

他们的故事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叙述着物质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解释自然现象,以及风俗、法律的产生。

阿散蒂人以农耕为主,由于撒哈拉沙漠贸易风的影响,土地干旱,收成不好,因此,阿散蒂人经年累月同饥荒作斗争。

这个主题,在阿散蒂人的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多是农民,而不是牧民。

阿散蒂人故事中最具特色的,是关于蜘蛛阿南绥的动物故事。

阿南绥在阿散蒂人故事中,是个半人半蜘蛛的精灵。

他与人生活在一起,有人的特点和缺点。

这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只要环境对他不利,他身上的第二个“我”就显现出来,于是,阿南绥变成了一只蜘蛛,躲到黑暗的角落里,到密林的草丛中去了。

阿南绥性格的一面是勇敢、聪明、机智、热情,能随机应变,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如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世上一切故事的所有权,战胜了凶恶的豹、蛇、黄蜂。

阿南绥性格的另一面是贪婪、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吝啬成性、自吹自诩、虚荣怯懦。

这里集中了人的弱点的一面。

我们可以说蜘蛛阿南绥的故事是非洲的智慧故事。

关于阿南绥这个人物,在非洲的其他民族(如包累人)的故事中,也颇为常见。

包累人把蜘蛛故事中的主人公叫做乃季亚·肯代瓦,意即蜘蛛先生。

他的妻子叫毛·阿柯鲁,即阿柯鲁太太,蜘蛛的父亲叫阿嘎巴弗利。

非洲人的蜘蛛故事同欧洲人的狐狸先生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德国人的列那狐狸故事,法国人的狐狸先生故事,俄国人的狡猾的小狐狸故事。

由于许多阿散蒂人作为奴隶为殖民主义者买卖,从而把狐狸故事带到了北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

蜘蛛是弱小的动物,然而它凭自己的智慧总是制胜别的动物。

人民借这个形象影射现实,歌颂普通人战胜贪得无厌、庸碌无能的统治者。

居住在齐河和班达马河之间的象牙海岸的包累人,根据他们的传说,在迁徙之前若干世纪,就已形成了部落。

他们以农业为主。

包累人的社会制度,除了带有半宗法半封建的特点之外,还有古代社会制度(母权制与地方母系婚制)的残余。

孩子继承氏族的名字、与氏族有关的权力和义务均从母亲。

父子往往取不同氏族的名字。

这种社会特点,在他们的故事中有所反映。

如《西非神话故事》中的《蜘蛛理发》,叙述蜘蛛的儿子替受刑的父亲说情,而外甥不仅对此事冷淡,反而要求解下舅舅身上的腰巾。

[5]按母系氏族的规矩,外甥继承氏族的一切权利,而这腰巾是一种象征物,解下腰巾以免被鲜血染脏。

这篇故事反映了母权制同父权制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像希腊埃斯库勒斯的剧本《俄瑞斯忒亚》中所写的新兴父权(俄瑞斯忒亚、阿波罗和雅典娜所代表的)母权制(艾伦尼斯所代表的)的冲突,以及恩格斯对这一冲突所做的结论。

[6]据曾到象牙海岸和利比里亚作过五次民俗学旅行的德国民俗学者汉斯·希梅尔黑贝尔(Hans Himmelheber)证实,包累人的神话和寓言,都是描述最初人类在天上或者动物还与人在村中同住的“那个时代”的事情。

包累人认为,他们所有的故事都是根据耳闻目睹讲述的,因此绝对真实。

实际上,今天也还有人,而且常常是一天到晚出入森林的猎人,根据侦查动物、体会动物的特性来编造故事。

汉斯·希梅尔黑贝尔在他亲自记录的包累人故事集《亚拉·波古》序言中说:“1949—1950年我在利比里亚作第五次民俗学研究旅行时,又记下了上百个故事,但没有一个能与包累人这些散文诗相提并论的,”“包累人的文学正像这个部落的雕塑品一样,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民族的结晶。

”[7]包累人像西非其他民族一样,信仰一个大神——天神尼阿米。

尼阿米的形象在他们的神话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关于尼阿米神,他的弟弟安安加马和他的妻子阿西的神话故事,在包累人文学中独成一系。

尼阿米神的形象在其他非洲民族神话中也很常见,如阿散蒂人故事中的“尼阿麦”,方蒂人故事中的“奥尼阿麦”或“奥尼扬柯邦特”(即“伟大的尼阿麦”之意)。

不管在阿散蒂人、方蒂人,还是刚果人、赫勒罗人、巴鲁塞人的观念中,尼阿米都是至高无上的神,他能引发自然灾害和种种自然现象;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中,他总是以神的面貌出现,远离红尘,既不善、也不恶,任何时候也不参与人间的事务。

在包累人的传说故事中的尼阿米则大不相同。

汉斯说:“他们(指包累人自己)常常说这神距离他们很远,简直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他们不供奉他,不向他祈祷,而他也不关心人类的情况。

但这种说法对于包累人并不完全符合,因为他们谈到尼阿米什神,供奉他,或者把供物献给他的妻子阿西,请他转交;他们也承认受他的惩罚和报酬。

尼阿米在他们的故事里是个有声有色、神气活现的人物。

他被描述得像个大酋长,常常有着非常像人的特性。

如果他们安分守己地生活,尼阿米就赐给他们高寿;但是他生气起来,就兴起风暴,把尖石头往地面上投掷。

”[8]包累人在诗歌方面也有精致的作品,他们的艺人(游吟歌手)能把当前的事情和议事大会上的发言编成歌曲或成语。

居住在黄金海岸的另一部族爱维人的口头创作,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有诗歌、寓言、俗语、谚语、故事、神话。

爱维人的民间故事和寓言中的角色,也是奇禽异兽,实际上也是寓意化了的人。

他们故事中最常见的人物是蜘蛛。

爱维人的音乐、舞蹈别具特色。

他们的歌分为抒情歌、叙事歌、战歌、仪式歌和劳动歌。

这些歌曲不都是即兴编唱的。

他们管编歌的诗人叫“哈克潘诺”,管表演这些作品的歌手叫“哈西诺”。

东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居民都讲闪米特—含米特语,他们是东北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东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人出现之前,在自尼罗河谷地南至埃及的努比亚(Nubian)就曾建立了基督教王国——穆库拉·阿罗亚(Aloa)和那巴达。

十四世纪阿拉伯人侵入努比亚,由于阿拉伯人散居在当地居民之中,所以大部分同他们融合了。

如今,阿拉伯语言、伊斯兰风俗和宗教,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们从苏丹的阿拉伯人故事中,可以看到阿拉伯民间文学同当地的非洲民间文学的融合。

上面提到的艾卜·怒瓦斯这个东方阿拉伯故事中司空见惯的人物,已经成了这里的故事的主人公。

在苏丹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基督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的主题,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之前的文化遗产和纯非洲的主题。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古老的书面文学传统的少数非洲国家之一。

埃塞俄比亚各族至今还保留着纪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相当发达的古代文化的许多特点。

埃塞俄比亚的民间口头创作的发展,并未受到宗教文学及宫廷文学的影响。

在他们的民间故事中,我们还能看得见涅古斯—埃塞俄比亚皇帝、封建主、显贵、寺院神甫、契约农民和奴隶的形象。

故事中嘲笑吝啬的富人、贪赃的法官、强权,把显贵的愚蠢同普通人的聪明加以对照。

人民无论在动物故事或生活故事中,还是富有幽默感的谚语格言中,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望、关心和态度,以及对社会制度、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抨击。

正像他们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强者的理由总是最好的理由。

”民间歌手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很受欢迎。

他们从一个村庄浪游到另一个村庄,在马桑柯(单弦竖琴)的伴奏下即兴编着歌曲。

他们的故事、诗歌、传说、格言、谚语,早就有所记录,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版。

埃塞俄比亚的现代文学,是在民间文学和古代记载的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非洲各族人民的故事、传说、诗歌、谚语中,我们看到了非洲人民的道德规范。

他们歌颂英雄、纯洁、爱情、忠诚、智慧、灵巧,嘲弄怯懦、卑鄙、贪婪、吝啬、愚笨、懒惰。

在封建社会的故事中,如埃塞俄比亚、几内亚,人民在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抨击统治者及其仆从。

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穷人终归会战胜封建社会的全部非正义性。

殖民主义国家侵入并瓜分非洲之后,自十九世纪起,在搜集、记录非洲各族民俗和民间文学方面作了许多工作。

他们派传教士和民俗学者到非洲去,研究它们的民俗,为其殖民主义政策寻找借口。

非洲人民是充分了解殖民主义者的目的的,因此他们对侵入者并不采取“合作的”态度,恰如一位英国学者说的:“非洲人对外来的旅行者,或那些不仅不同情他们的看法,反而对他们的看法加以嘲笑的人所提出的问题,是从来不肯吐露真情的。

甚至就连那些威望十足的传教士或政府官员也完全无济于事……”[9]今天非洲本土已有了自己的民间文学搜集者,如象牙海岸的诗人、作家、民间创作的收集者伯纳尔·布阿·达吉耶(生于1916年),他不仅在创作中学习民间文学,而且在最近几年里还出版过非洲神话故事集。

塞内加尔著名政治活动家、法国联邦议会塞内加尔代表莱奥波尔德·塞达尔·森戈尔(生于1906年)多年来不断地收集、研究民间创作。

马达加斯加诗人、民间创作研究者、艺术家和语言学家弗拉文·兰纳依沃(生于1914年)对马达加斯加的民间文学有精深的研究,他在1956年黑人文化活动家会议上作了关于马达加斯加民间文学的专题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岛国风气闭塞的关系,民间创作在20世纪以前始终没有人触动过,同时他强调指出了神话、特别是谚语的作用。

叶圣陶童话精选故事集读后感

叶圣陶童话精选故事集读后感叶圣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童话。

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

这就是《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之叶圣陶专集》。

第一篇是《稻草人》。

文中的稻草人站在一片美丽的田野里。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夫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感情,高兴、悲哀、欢喜,等等等等。

当田里的害虫没有了,他就高兴了;庄稼得到了好收成,他就欢喜了;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他就悲哀了……他特别负责任。

他安安心心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总不肯吃饭,也总不肯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稻草人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值得我们学习。

他不怨环境差,不嫌待遇差,也从不想着去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做更轻松的工作。

它总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做着平凡的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稻草人》给我们的启示。

《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

站在石台上的英雄石像,看不起脚下的普通石子。

终于有一天,他被脚下的石子掀翻在地,摔得粉碎。

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叶圣陶爷爷在他写的童话里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离不弃,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683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