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主颂读后感

急求一篇《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1000字

在唐诗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长六(3)班 叶凯利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

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

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

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

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

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

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

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

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

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

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

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

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

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

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

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

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

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

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

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六(3)班 黄重文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

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

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

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

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

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

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

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

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

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

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

”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

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

古诗,谢谢你。

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读《弟子规》,学做人六(3)班 黄文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

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

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

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

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

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

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

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

”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

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

”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

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

”我的脸顿时红了。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

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

”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

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

”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

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

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

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

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

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

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

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

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

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

《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

《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母亲颂读后感纪伯伦200字

读了《国学经典》有感_200字   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底蕴丰富,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道理,其思想内涵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

作为儒家所谓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来说吧。

“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过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名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就像《愚蠢的狼》这篇文章讲述的一样:愚蠢者总会被聪明着战胜。

这就如同聪明者总会骗的了愚蠢。

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的更聪明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_300字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

是谁写的呢

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

其实它是一本语录。

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

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

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了《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

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国学经典之《三国演义》读后感_11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

三国时期。

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

我从小就看三国,6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三国。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

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

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

”,或是个“

”。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

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

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

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

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

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

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

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

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

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

《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

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

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

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读了《国学经典》有感_300字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

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_读后感_800字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

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

”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

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

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

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

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

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

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

”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

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

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

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

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经典诵读》读后感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她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勤劳而坚强;在世界的东方,有一片广阔的沃土,她神奇而辽阔.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她就是我的祖国—中国.从小以来,“中国”这个字眼在我心中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望着绘满群山大河的地球仪,祖国那气势磅礴的高山峻岭,那蜿蜒曲折的长江黄河,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记得小时候,妈妈指着几面国旗问我:你最爱哪一面?我自豪的回答:当然是中国的五星红旗了!妈妈又问为什么呢?我说:“因为中国的红旗最鲜艳,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身上流淌着在中华民族的血液,因为我是炎黄的子孙.” 千百年来我的祖国饱经风霜,历尽风雨.今天,在世界的地平线上终于迈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如今的中国,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如今的中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创造着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伟绩.你看,神州飞船一飞冲天;嫦娥一号邀游月空;伟大的祖国申奥成功,都在向世界昭示:中国正在与世界接轨,正在与时俱进,正在飞速发展.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怎能不骄傲自豪?就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宁夏.宁夏山川,既有雄浑粗旷的大漠风光,又有塞上江南的旖旎美景,更拥有富甲天下的奇珍异宝.你看,灵古公路两旁那郁郁葱葱的八百米林带,在向世人昭示,浩瀚的沙漠在灵武人面前低头屈服了!清清的长流水宛如一条白练,静卧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她传承并记载着千年流不尽的奇妙!你看,那万里飘香的长红枣,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它鲜红的色泽,香甜的味道,象征着灵武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做为一个灵武人,我怎能不骄傲自豪?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羊绒柔软,爱她乌金阳和,爱她流水清清,爱她红枣飘香.我的爱乡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飞向世界,飞向未来.啊,灵武,我可爱的家乡,你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哺育着我们生生不息!你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我们代代魂灵!让我们为你梳妆,为你歌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的明天会更辉煌!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100字

关于“孝”,自古很多理解和认识。

《论语》为政篇中有很多章节,我就其中俩节与大家分享: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

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就老夫子上面的俩段话,提到了敬、和颜悦色等,加上我自己对生活的一些小结,我简单的把对父母长辈的“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赡养。

满足其生活需要,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第二层,我敬我爱。

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正做到尊敬和大爱。

第三层,人敬人爱。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使其在社会上受尊敬,有句话叫做“父凭子贵”。

第一层次,赡养。

在现今这个时代,只要我们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容易做到,这也是最基本的事情。

现状是,我们很多人把这作为一个道德衡量的标准,是严重不够的。

第二层次,我敬我爱。

有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生活中的“久病床前有孝子”也大有人在。

这是一个社会人、中国人都要做到的事

没有什么好商榷的

只要我们能认识到,一定就可以做到。

坚持对内心的绝对真诚,我们就会有大智大勇。

有句话说的好,“家是讲情感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层次,人敬人爱。

说难也容易,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做出成绩,我们一定会脱颖而出。

认真做事,做有价值的事,必定会得到同事、朋友、周围人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日有所诵5年级读后感700字。

日有所诵读后感5年级  暑假里,我去了书店,我从一大堆的诵读书中,跳了一本厚的书,名字叫《日有所诵》,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会这么的大,是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十分得出色。

  这本书分别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一共有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五篇;下卷也有公有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也有五篇。

书的最后还会有附录。

这本书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名言,一些精选的诗歌,论语,和一些名人写的古诗。

在每一篇的下面,还有赏析,告诉你这一篇讲了些什么,和主要意思。

  他让我知道了:诵读就是深层阅读。

日间不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空气和静气。

  这时,我想告诉大家: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

就让我来教大家怎样理解智慧。

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

背诵就是炼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

当你聚精会神。

你便会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

就是这样兴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同时,也告诉了老师和父母: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

这样的诵读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世界的希望。

让老师们和父母一起给我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为我们扬起漂亮的风帆。

一起诵读吧,它是快乐的!是使我们兴奋的!是美丽的!……什么是绝招?简单的功夫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 在教学上,薛瑞萍的绝招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努力地走让孩子们亲近文学、亲近阅读、亲近母语,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读、喜欢背的语文教学之路。

“日有所诵”成了“美丽的生命之流”。

学生能时时处处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美丽,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

课堂内外,阅读带来的生命诗意的涌动随处可见,“长城长,长城弯。

长城像条长扁担。

一头挑着山海关,一头挑着嘉峪关。

大山伯伯腰板硬,一挑就是几千年……”。

声起处,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挺直了他们的小腰,恍惚间,老师觉得自己在一片蓬蓬勃勃的生命的幼林里——这里没有竞争,这里气氛亲密,这里大家兄弟姐妹般的比肩成长。

  在薛瑞萍老师的启发下,这学期我们班尝试着进行“日有所诵”活动。

因购书不方便,麻烦太多。

我们班具体做法是:在黑板报上开辟出五个板块,每个板块一首诗歌。

其中一首为古诗,另外四首为童诗。

要求学生利用每天中午到校时间抄写下一首诗歌,朗读,回家背诵给家长听,由家长签名。

周末为巩固时间。

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诗歌,富有韵味,富有童趣。

这样一来,学生中午到校也有事情可做,不会吵吵闹闹,班干部管理得很好,老师也不用太操心学生的午休情况。

又为课外阅读的积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打下基矗检查落实情况分为家长过关;每周一上午第一节地方课——我们班的“诵读会”,老师抽查;小组长检查“诵读本”抄写情况和背诵情况,老师抽查。

奖励措施:拟在期末评选班级“诵读之星”和“倾听奖”等。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六年级800字读后感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

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

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

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

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

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二)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 读完了《中华经典诗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无论是在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在生活、学习上,都饱含哲理,耐人深省。

此外,书中把文言文分成了许多部分,有治学、交友、立志、仁义、诚信等。

书中的诗词都琅琅上口,别具韵味,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忧郁伤感;有的清新典雅。

《文公伐原》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守信的道理。

故事讲述了晋文公去征伐原国,他向百姓筹集了三天的粮食,并答应如果三天攻打不下原国就立刻撤军。

然而三天过去了,晋文公还没有攻打下原国,于是他准备撤军。

这时,派去打探原国消息的晋国间谍回来了,他对晋文公说:“原城内的守军已经支撑不了一两天了,我们还是坚持一段时间攻下它吧。

”晋文公回答:“得到了原国却失去了信用,以后如何命令别人

君王的信用是百姓的庇护,绝不能失信。

”于是他带兵撤离了。

他的守信之举却感化了敌人,当晋军还未离开原国时,原城的守军就投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守信用,就像论语中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另一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也十分喜欢。

这首诗气势磅礴,特别是“大江东去,浪淘尽。

”以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几句更是气势雄放,声势浩荡。

此词结合了如画的江山和英雄的伟业,使我身临其境。

“欣赏古文精髓, 掌握做人道理”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696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