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读后感

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的读后感

这是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劳作课上,同学们交了自己的手工制作,有活泼的泥鸭、可爱的布娃娃……而小爱因斯坦只在第二天才交上个粗陋的小板凳。

老师不满意地说:“世界上大概没有比这更糟的东西了。

”可小爱因斯坦站起来举起双手,手中各拿一个小板凳,说道:“有的,老师,那交上去的是我做的第三只小板凳,虽然它仍不能令人满意,但比起这前两只来说,总要强一些。

” 对同一只板凳,老师与小爱因斯坦的看法截然不同。

老师拿这和其他同学精巧的制作相比,因而不满意;小爱因斯坦则是在看到差距的同时,又把它与自己前两次做的板凳先比,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是的,横向比较能看到与别人内的差距与不足,纵向比较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只有这样全面地认识问题,才能使人有信心缩小差距,不断前进。

横向比较是很直观的。

考试成绩单发下来,就知道自己在班上的名次;手工作品交上去,就知道是相对精巧还是粗陋了……因而人们常常因通过横向比较来给事物下定论。

当然,事物间确有横向联系,但没一事物本身又有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事物的发展也总会受其原有基础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我们分析一下同学的表示,既要考虑他的现状,与其他同学做横向比较,又要考虑他原有的基础,与其过去作纵向比较,这样才能预见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可能取得的成绩。

现在,有人总喜欢拿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物质财富,比生活水平,借以指责社会主义制度。

这与前面说的仅注意横向比较,而忽视事物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的做法,何其相似

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财富是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起来的,期间又不乏对殖民地国家的血腥掠夺。

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却是从一个“满目创痍、民生凋弊”的烂摊子开始的,仅走了短短五十年的历程,其间又不乏天灾人祸。

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有目共睹,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经济建设的成就令世人惊叹

横向比较,看到了差距与不足,知道自己的现状与地位,这样才不会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纵向比较,看到了成绩与进步,从而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总结经验、继续女里而不至失去奋发前行的勇气。

看了这样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较为全面、辨证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这也正是爱因斯坦第三只板凳给我的启示。

爱因斯坦在做第三个小板凳时会怎么想

读完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

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

”并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然而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爱因斯坦板凳的故事

爱因斯坦和小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故说的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校交手工作业的时候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师信誓旦旦的说在这个世界上保证再也找不到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遵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原则,从书桌里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来。

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讲故事的人在故事的结尾加上了他们的批注:原来,那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是爱因斯坦同学开始做的,但是很不完美,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完美,他就用契而不舍的精神又做了第三个小板凳。

最后是讲故事的人要号召我们向爱因斯坦同学学习,即使板凳做得再糟糕也要坚持做下去,并且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

能把话说到这里,说明讲故事的人多半是老师。

在我成为一名物理老师之前,我一直深信,爱因斯坦真的是这样的契而不舍的做了三个小板凳,即使这个故事是假的,故事的寓意也应该是真的。

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错了,错的不是故事,而是寓意,或者说是讲故事的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错了。

因为,学习了12年的物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爱因斯坦是一个彻底的理论物理学家,之所以说他彻底,是因为他相信单凭理性上的思考和理论上的计算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物理实验在他的眼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可以说,他对于“实践是理论的先驱”这种话是绝对不屑一顾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有两种可能:第一 ,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学本来对于做小板凳这种可爱的手工艺劳动还是颇有兴趣的,但是天赋并不高,所以做出来的板凳相当的见不得人,此时如果有个鲁班一样的能工巧匠悉心的加以指导,不见得日后的发展会比密立根、康普顿等等靠设计实验而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家伙们差到哪里去。

但是我们的爱因斯坦同却偏偏不幸却又幸运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不晓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道理的老师,小小的希望之火被一盆“醍醐灌顶”的凉水给扑灭了,直接导致了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诞生——做的积极性被打击了,只能靠想的了。

第二,爱因斯坦同学的大脑沟回生来就比别人的多而且深,压迫了小脑的发育,动手能力自然就要比别的小朋友差一些,尽管他很善于思考,但是想是想不出来小板凳的,所以他的小板凳做得特别糟糕,连做了三遍,都那么的糟糕。

总结一下上面的两点分析不难发现,故事没有错,但是寓意并不是爱因斯坦对于做小板凳有一种契而不舍的精神,而是说他的动手能力很差,仅此而已。

即使是伟人也会有弱项,把所有的关于伟人的故事都拿来戴上耀眼的光环只会眩晕大家的眼睛,而事实并非如此。

所以下次再说到契而不舍的例子还是请举那个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吧,让异想天开的爱因斯坦不要再背这样的“黑锅”了。

谢谢

爱因斯坦做板凳的故事的启示

会怎么想: 努力了,这是我全心做好的,虽然不好看 读了短文我的启示是: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做任何事要坚持...

写一段话,描写爱因斯坦认真做小板凳的情景.

找到了更完整的版本: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

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

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

”同学们纷纷摇头。

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

”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

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虽然是一则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  我的感想是,一个人被嘲笑,并不能说明他无能,也许只是因为那不是他的长项,爱因斯坦最后没有成为好木匠,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日同一群调皮孩子在一起,致使几门功及格。

一个周未的早晨,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傋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父亲拣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  “有甚么好担忧的

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  “孩子,你千万不能这样想。

”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  “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要,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窗里。

当两只猫从烟窗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黑烟,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

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

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遥大摆到街上闲逛了。

”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影照自己,并不断地自我暗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没有必要像别人一样平庸。

这就是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的原因。

  三只小板凳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

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

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数学、几何方面非常出色的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

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

”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

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

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

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759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