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因斯坦的梦想读后感300字

《爱因斯坦的梦想》读后感600字左右 急急急!!!

前几天,我读了《爱因斯坦》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通过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要向爱因斯坦那样,以执着的精神去面对学习。

这本书写的是爱因斯坦的一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一个德国犹太人家里。

小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

5岁时小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学校里没有父母在身边爱因斯坦显得更孤僻。

他连话都说不清,所以老师说他是成不了才的。

9岁时他上了中学,13岁时爱因斯坦终于显现出他独特的精神追求,16岁以前他已经学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他数学和物理成绩优异,但其他课成绩不是很好,1900年爱因斯坦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

1905年他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1908年爱因斯坦成为了院士,并又在1911年发表了光与重力的论文,1915年他又完成了一般相对论,并且在1926年得到了诺贝尔奖。

1939年他主张美国研究原子弹,爱因斯坦也成了原子弹之父。

1955年4月18日凌晨1时25分爱因斯坦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聪明,可他为什么能成为“天才”呢

促使爱因斯坦成为天才的就是“勤奋”这两个字。

有时爱因斯坦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他会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去弄懂那些问题。

他成功的另一个秘诀就是会“挤时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得对啊

我也要用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来换取成功。

有人写过这样一个等式:天才=90%的勤奋+10%的智力。

从这本书中多我得到一个结论,“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努力和勤奋而成的。

爱因斯坦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像爱因斯坦那样刻苦、努力地学习,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伟人

望采纳

读后感300字,要五年级水平。

急急急需需需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一本童话故事,它是美好的,就像灿烂的阳光,五彩的献花……,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那么美好,我读完了《童年》这本书,书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它讲述了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生活:从小时候失去父亲,寄居在外祖父家,经常受到不明不白毒打,然而阿廖沙不被苦难打到,机智顽强地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沙皇统治下普通群众的悲惨生活。

回到现实中,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

没有烦恼和痛苦,总是无忧无虑的。

有父母的呵护,有老师们的辛勤教育和关爱,是多么的幸福呀

我想,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应该学习阿廖沙面对困难敢于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挫折,不轻易向困难挫折低头,刻苦学习,细致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学好本领、积累经验,在成功的道路上勇敢面对一切困难挫折,勇往直前而不是半途而废。

想起自己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得不好,但我没有被失败击倒,没有陷于失败中不能自拔,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暗示自己,对自己说:“加油

相信自己

下次一定能考好

”之后,我上课专注听讲、多做习题、考前认真复习,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小进步。

这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人生道路上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每个人都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成为生活的强者

300字杞人忧天读后感

重温杞人忧天的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

为什么这种看似童真实 则含有科学探索意义的忧天对话只能出现在先秦时代呢

为什么忧天 者是杞人而不是宋人鲁人呢

为什么长庐子这样的古典宇宙学家其书 不传其思想体系也在学术史上彻底失踪了呢

为什么哥白尼、伽利略、 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都出现在欧洲而中国却没有一位这样的自然 科学大家呢

中国古典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然是以那个 时期整个社会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的。

那时人与天地的关系是平等的 友好的。

《周易·说卦》以天地人并列为“三才”,《老子》说“天 大、地大、人亦大。

”庄子法天,荀子论天,驺衍谈天,屈原问天, 杞人忧天,这些具有独立品格的学术头脑还未受到天命论的污染,他 们的想象力也还未受到儒家教条的伤害,他们突发奇想,巧妙假设, 精于预测,在智慧上是活活泼泼的自由人。

杞,乃夏之后裔。

夏代有 高度发达的天文学,创造过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那位忧天的杞人,他 的细胞染色体很可能就有其祖先喜爱探索自然奥秘的遗传基因,这是 鲁人宋人所不具备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经学成为主流文化,忧天意 识已完全失去了社会条件。

长庐子的智慧之光闪电式地掠过思考的荒 原,影响等于零。

文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 肉食者以琢磨人为能事,不以琢磨天为己任。

近五百年来,当爱作好 奇梦的欧洲人向近代自然科学大步迈进时,中国却“伤心秦汉,生民 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即使所谓乾嘉盛世,也只许你代圣贤立言, 下驷之徒则皓首穷经,困于场屋。

君不闻“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 为稻粱谋。

”社会如此,人生如此,还发什么忧天之奇想呢

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 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日趋 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呵,我的同胞,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

忧地忧天,匹夫有责。

求写一份读后感 做完与做好的区别

读后感好自己》  摆作心态,这功的基础。

  在平时工作中,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历程。

在刚工作的时候,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这样的心态首先让我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的心态,连成功的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

  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

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

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  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

  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

  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

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

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

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

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

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

伤仲永读后感300字

影之翼读后感 影之翼是一部很有内涵的书。

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这是我看到过的唯一一本敢于直面面对南京大屠杀的书。

他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曾经有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是背叛。

”那些历史不应被尘封,他需要被牢记。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南京大屠杀是一段耻辱的记忆。

被杀死的人是多么的无辜啊!他们中也许有未来的爱迪生,未来的爱因斯坦,未来的毛泽东。

那些还未升起的新星,城市未来的主人,就这样沉没了。

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同情

但是,在书中的主人公却是大部分人的代表,人们淡忘了。

在书中,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有错。

日本人中,参加了大屠杀的是少数,在日本,也有许多无辜的人呀!他们也深受战争的迫害

甚至在士兵中,也有被逼无奈的。

现在,在日本的人里,也有希望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的。

在这一部分中,主人公王杰表达了一个新颖的想法:日本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的朋友

没错,在发生汶川地震时,日本的救援队是第一个到的。

书中的人物小辫子证明了这一观点:带有一半日本血统的她基本上是影子中最可爱,纯洁,善良的。

日本并不是只有“坏人”的

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恨

在故事最后,大头的话提醒了我们:我们恨杀中国人的日本兵,如果我们也去杀人,那我们不是变得和日本兵一样了吗

世界上又会出现新的影子了

是的,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在世界的哲学中,最美好的事就是宽恕,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放下仇恨,你会发现世界一片美好

书中的母亲,说出了一句真理:记住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故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物:例如啪嗒花,例如记忆结,甚至影子。

它们代表着什么呢

其中,也许影子最好解释。

他们是在人间与天堂间徘徊的灵魂,觉得自己的死太冤枉,太不明不白。

他们不愿意离去。

我想,对于孩子来说,这个结局太悲惨了。

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希望,想象,全都破灭了。

取而代之的,。

不能站在阳光下,内心是冰冷的,身体却是灼热的。

这是多么的难以接受啊

在故事中,还有一件事物贯穿全文—啪嗒花。

在故事中,它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却难以琢磨。

它意味着什么呢

是人们的同情

是亲人的怀念

是对影子的理解与对残暴的日本兵的仇恨

但毫无疑问的是,啪嗒花对影子来说却是梦想,是解放。

但读者认为这是什么,这全凭个人的领悟。

还有记忆结,有红的,有紫的,有蓝的,都是人们记忆中的快乐与不快。

当影子们有计划去夺取人类的记忆结时,人们才发现记忆的珍贵。

但在那以前,人们却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记忆甚至快乐的回忆都交给了影子们,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么

影之翼带给了我们对于一些不被人们重视的问题的思考,是一本“良师益友”。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影之翼》。

它是由著名作家童喜喜阿姨写的,我看完2遍后,哭得稀里哗啦的,很伤心。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王杰和他影子朋友大头的故事:王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影子大头。

在大头的说服下,王杰把自己的记忆结给了他,以为影子大头就不会再追问了,可大头却不罢休,非要让王杰告诉他——他的秘密,可王杰说,他记不起来了。

大头恍然大悟,连忙把王杰带到了“断尾楼”,告诉他这儿就是“影子城堡”,影子们的住所。

大头和王杰好不容易到了“异空间”,让王杰使劲回想那天的事情。

终于,一枚记忆结朝他们飞了过来,他很高兴,可大头却说只成功了一半。

这时,影子“小辫子”飞了过来,大头求她不要告诉“影大盗”,她答应了,并和王杰成了好朋友。

他们刚拿到时间炉,影大盗就回来了,王杰也在大头和警察的帮助下,回到了家里,发高烧了。

他醒后,高烧退了,大头便没好气地让他把时间炉拿出来,帮他恢复了记忆。

(讲了很多了,让我休息一会)……(最感动的时刻到了)王杰的妈妈说:“她原本也是孤儿,在她妈妈(不是亲妈妈)50岁那年,捡到了她。

在南京大屠杀那年,她妈妈17岁(当时,她还在南京一家孤儿院里工作,已经工作了2年)。

当日本兵冲进孤儿院时,老师们都非常害怕,因为他们是老百姓,没有武器反抗。

为了保护孩子,他们用身体顶着大门。

无数疯狂的子弹穿过大门,射进老师们的身体,有的人当即死去,有的人身受重伤,鲜血像泉水一般喷涌出来。

可所有的人都没有退缩,包括我的妈妈。

血肉之躯终究抵挡不住全副武装的野兽。

日本兵用坦克推倒孤儿院的围墙,开始了屠杀……妈妈胸部中枪,腹部被刺两刀,可她却顽强地从尸堆里爬出来,只是以后再也不能生孩子。

妈妈非常爱孩子,一生都在孤儿院里工作,她用一生去寻找孤儿院当年幸存的几个孩子。

我和妈妈一起生活了3年,她用所有的积蓄给我治病。

后来,我才知道,遇到我的时候,妈妈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旧伤正在恶化,可她却放弃了自己的治疗,把钱全部留给我治病。

妈妈去世前找到了我的亲生父母,并让我不要在怨恨他们。

妈妈临终前还告诉我,没能找到更多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的孩子,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用一生去寻找,她说:“记住过去的痛苦,是为了珍惜今天的所有,创造明天的幸福....

《我的理想》300字

爱因斯坦的成功,首归功于他确的思考和创造力。

有一次明家爱迪腹怨气地对爱因斯坦说:“每天上我这儿来的年轻人真不少,可没有一个我看得上的。

”“您断定应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

”爱因斯坦问道。

爱迪生一面把一张写满各种问题的纸条递给爱因斯坦,一面说:“谁能回答出这些问题,他才有资格当我的助手。

”“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

”爱因斯坦读了一个问题,并且回答说:“这需要查一下铁路指南。

”“不锈钢是用什么做成的

”爱因斯坦读完第二个问题又回答说:“这得翻一翻金相学手册。

”“您说什么,博士

”爱迪生打断了爱因斯坦的话问道。

“看来我不用等您拒绝,”爱因斯坦幽默地说,“就自我宣布落选啦

”爱因斯坦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强调不能死记住一大堆东西,而是要能灵活地进行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正确地进行思考,是追求机会至关重要的条件。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天才,到3岁的时候,还不会讲话。

6岁上学,在学校里成绩非常差,一上课就是被批评的对象,老师还说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

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天生的笨蛋。

但,爱因斯坦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献身于解决“那广漠无垠的宇宙”之谜。

15岁那一年,由于历史、地理和语言等都没有考及格,也因为他的无礼态度破坏了秩序和纪律,他被学校开除。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思考和想像。

他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他在 16岁时,他喜欢做着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做着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

从此,他开始了他的科学远征。

他设计了大量理想实验,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人生智慧:灵活地进行思考对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

抱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逐渐迈向一个个人生的高峰。

苏东坡传和人间词话各1000字的读后感,有了给额外金币300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第一次认识苏轼这位奇人是在语文书上——《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他被贬期间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有感而发所写的。

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随遇而安、乐观开朗的个性。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叹,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苏东坡的一生,从他母亲教授读书到父子三人进京赶考,不难发现这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在文坛中占据一方,在壮年时期的他血气方刚,对于不满的事写下不少抗议诗,以致与被逮捕审讯,到了成熟时期,可以发现他常常受到太后的恩宠,他也借此发挥他的才华,为国家百姓造福,可惜的是到了晚年,党争的结果造成他再度遭受迫害,竟被贬到海南岛,他的一生竟是如此的起伏。

虽说他“驰骋”官场,但他并没有“进朱者赤,进墨者黑”。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不也体现诗人的淡泊的心境和淡定的生活态度吗?  淡定即宁静,淡泊。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也以此为座右铭,可见此语所示的人生态度。

  一方之霸气的曹操终成天下霸主,却能席地而坐,青梅煮酒论英雄;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终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绝唱;海尔集团面对海外市场的巨大成功,究其原因,海尔的总裁却平静地说:“我们公司的信念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爱因斯坦摒弃尘嚣,独自在房内拉着不怎么悦耳动听的小提琴,终于在音乐的灵感中触碰迸发了思想的火花,产生了《相对论》。

  淡定的生活态度是淡泊外物,使情感回归自身,从而坚定自己的追求。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写道“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是自然的感召使吴均坚守着淡定;视名利如粪土的居里夫人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终于发现了镭。

苏轼也曾在仕途中饱受磨难,终于苏轼学会了淡定,“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之所共适”,是淡定使苏轼变得豁达。

  对凡尘世俗的轻视,正是坚定自身精神追求的体现。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2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

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

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

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

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

”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

”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

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

“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

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

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  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

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 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无泪可沾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国之哀。

倾尽“一江春水”,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一个笔力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

他的《人间词话》一书,突破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用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

”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叶茂。

恰如国画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这是王国维对三种境界的阐述。

这,是王国维在不断探索中所总结的经验,是以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留下的文化瑰宝,为我们展示人生历练、提升的过程,由懵懂走向成熟的路途。

王国维认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即“入乎其内”,是指带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直抒胸臆或者用心去体会感受;“无我之境”即“出乎其外”,是一种自我融合到自然之中的状态,客观而无欲无求。

恰如永叔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懂得从环境中寻找意境;“三种之境界”让我们看到了探索的态度;“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让我们将客观与主观结合…… 在旧日众多的诗词论著之中,《人间词话》见解深远、独树一帜。

的确,如黄霖先生称赞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它观点新颖,理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775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