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盛开的心灵读后感选录76条-读后感

盛开在心灵的花朵600字议论文1

我从来没见过盛开得如此美丽的花,她绚烂热烈,几滴露珠的点缀,衬得她更加娇艳欲滴。我问你,它叫什么名字?你说,总有一天你会知晓。我不解地看着你,你眯着眼睛,笑了笑。太阳的光晕,使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温暖、美好。

从孩童起,我就与你在一起。我是个调皮的孩子,总是不乖乖地吃饭。每一次,你追在我身后,一手拿碗一手拿勺,敲得当当响,诓着把我肚皮填饱。我不懂得你眉宇间的爱,更不懂得那一道道如松树皮般粗糙的皱纹,是为我而操心所致。你那一声声:“吃饭!再不吃就打你了!”我只会“哇哇”大哭,而莫名的仇恨在心中萌芽。

少年的我如一雏鹰,总爱天不怕地不怕地到处飞。

那是一个下午,我放学回家,因为一件小事和表姐吵了起来。战火越烧越旺,“唇枪舌战”变成了“真枪实弹”——我狠狠地将手指甲掐入表姐那白嫩嫩的肉中,鲜红的血瞬间从伤口溢出。随后,就是表姐歇斯底里的哭声。你透过厨房间的窗户见到这个场面,随即就是一顿狠狠的训斥,为了让我长记性,最后还是让我饱餐了一顿皮肉之苦。可是,我看到了你眼眶中不忍的泪花吗?我看到了你颤抖的双手吗?没有,在我心中,只有无尽的憎恨。

几年后,我将离开你,与妈妈一起生活。当偶然间看到你头上丝丝银发时,我的心竟然突然颤抖起来。目光掠过你那张折射出艰辛与痛苦的脸,手拂过你那老榆树皮般的手背时,我的泪水便夺眶而出。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爱!

如今,你我已天各一方。在流逝的岁月里,你赠与我的花,在我的生命里开得如此美丽,如此热烈。

已见其花,已知花名。我只希望下一次相遇时,不再泪落如雨。

盛开在心灵的花朵600字议论文2

当温厚日光倾泻书页;当红淺小字跃然纸上;当逗号恋上韵脚;我们恋上一句诗行……可否有一株清水芙蓉在心中从容盛放?

——题记

抚摸着书页的厚重,感受着文字的温度,心中有一朵花儿扎根发芽,我不经勾唇扬起一抹微笑,长路漫漫,风雨侵蚀,有书笑意清浅,婉转于我的生命,真好。书,是笔者倾诉感受的发泄地,一字一句倾尽了心血,一笔一划浸润了喜忧;书,是交流想法的舞台,升华读者的境界,会心一笑:哦!原来你是这样的。书是历史的凝结,千帆过尽,历史的渺渺尘烟已然消散,书中的悲欢依然生动,精心冲洗的水晶底片,纵然隔着千年的时光印痕,一帧帧永远清晰可见,一叶一风景,一书一世界。

震撼着格局的宏大,崇敬着境界的高尚,心中绽开了一朵芬芳的`花。如果没有书,我想我触摸不到世界的纷繁沉堕,花影婆娑,不会遇见一位位庄严鲜活的生命,如井底之蛙,孤芳自赏。书见证了人类的峥嵘岁月,在书湮没的黄尘古道镌刻为不朽的回忆,荒芜的烽火边城沉淀为沉重的赞歌,熠熠生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像一位安静沉稳的长者,默默地陪伴你走过风雨殊途,静静的陪伴你长大。没有书,你会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对命运这位强敌时,你会因没有护身铠甲而被打得遍体鳞伤,毫无还手之力。幸而数载书香润,从此阡陌多暖春。只有让书香深深氤氲过的人,才能轻舟走过万重山,去赏遍万千春色。

静捧书卷,徜徉于墨雨淋漓,细数浸透在白纸黑字上生动的悲喜,哪怕撑着深不可测的夜,只要有书,开在心中的花便永恒不败,世界依然温柔安定,依然是纯白美好模样。

盛开在心灵的花朵600字议论文3

置身于那片花海,细嗅沁人的芳香。蓦地,心中的花也傲然绽放,倾吐着我的自豪和欢欣。

那天,我们前往天目山脉,去寻找天然的瀑布。跟着向导,踏上嶙峋的石头小路。丛生的树林遮蔽着头顶,杂乱的石块随小溪蜿蜒,晶莹如碎玉的小溪潺潺私语,大自然把一切点画得恰到好处。队伍在荒山中缓慢前行,不时跨过流淌的小溪。山涧水量充沛,山石上潮湿滑腻,队友们手脚并用,互相拉扯,艰难地前进着......

我小心地迈着步子,腰背越来越酸痛,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跨过小溪时,鞋底在光滑的石头上一打滑,重心就不稳了,右脚直接踏在了冷冰冰的溪水中。一阵凉意从脚底袭遍全身,我一下觉得浑身无力。抬起头,树木和山石无边际地蔓延,使我晕眩,将我推向放弃的深渊。我颓废地弯下腰,坐到路边一块干净的石头上。不经意地转身,我的眼睛亮了——

这不是特别纯的白色,浅浅的,略带米黄,生根在嶙峋的山石之间,在错杂的草丛中忽隐忽现,羞涩地绽放甜甜的浅笑。它的叶片呈浅绿色,小小的,精致可爱。它毫无预兆地闯入我的视野,把勇敢的力量注入我心间。托着腮,我陷入深深的思考: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却能如此坚韧顽强,难道我连它都不如吗?

平定了心绪,我站起身,迈开步子,重新踏上山石。一步,一步,又一步,整个世界都静谧了,唯有沉甸甸脚步声,仿佛是振奋人心的鼓点,激励着我继续前行。不知不觉,我登上了山顶。

极目远眺,辽阔的蓝天下,是一片明亮的花海。柔和的阳光下,每一朵花儿都闪耀着美丽的光芒,宛若是晶莹的高脚杯,邀我为爬山的成功共饮一杯。徜徉在这片缤纷的花海中,我深深地陶醉了……

此刻,心中也开出了一朵芬芳的花,幽香充溢心间,向我倾吐着坚持的快乐。站在山顶上,傲视着脚下渺小的世界,我自豪极了。蓦然回首,才发现,一路的困难是那么微不足道。

开在心中的花,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让我相信:坚持之后,会是更明丽的一道风景!

盛开在心灵的花朵600字议论文4

开在你心中的花,它必是经历了各种磨难成长出的美丽花朵。那是一朵幸福的花,或是一朵温暖的花。有那么一份回忆,就在我心中开出一朵绚丽的花。

今天,我又拿出了那本布满灰尘的日记本,翻开了第一页,去回味那在我心中的温暖回忆。是啊,当时我们在同一所学校,拥有着那份温暖和快乐的时光,可是正当我们沐浴这些温暖和快乐的时光的时候,我悄然发现我的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光就要结束了。哎,想到这里,我的眼睛又不禁泛起了泪珠。

在我的脑海里,我是我不舍得那里的一切。从校门到校园再到教室,最后到我们那栋充满欢乐的宿舍里,还有和你们这群有趣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我偷偷离开学校,去给他们挑选一份礼物,可是挑剔的我总是恐怕那些东西代表不了我的心意。但是在我返校的时候,因私自离校被老师抓到准备受罚,但我也看到了他们,他们却给老师解释了什么,他们把一个大盒子搬回宿舍,老师居然没有没收,他们又回来,我们一起被罚。

有他们陪我的日子真好,我们完成了罚跑,之后就一起回到了宿舍,聊了一些开心且伤心的事,我认识和他们,我不后悔。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们就像我在夏天想要乘凉的大树,冬天里想要去取暖的温暖小屋,他们对我认真的说“你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再说以后还是会见面呢”。“就算离开了也不会忘记我们吧,没事的,我们都会住在你的心里”。

我不会忘记你们对我说过的话,不会忘记那所充满回忆的校园,更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好朋友的。因为你们和我的深情厚谊,在我心中开出一朵温暖的美丽花朵。

盛开在心灵的花朵600字议论文5

人生不如意之事时常在你身旁左右摇摆,当你遇到它是,你是坚强面对,还是缩手不敢前进?要知道,想要成功做大事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坚强,就像马克思说过的一样:“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那么就不如在心底种一朵花,种一朵坚强之花,让它永远绽放在你的心里。

让心底盛开一朵坚强之花,它可以经受的住狂风暴雨的袭击,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来到你面前,它都可以替你阻挡一切。它可以昂首挺胸的用它那小小的身躯抵挡强大的威胁,这就是坚强的力量,是坚强激发了它无穷的潜质,给予它无穷的力量。海伦凯勒因为坚强,使她在各个领域获得了成功;苏武因为坚强,使他得以再受到百般虐待后重返自己家园,受到人人敬仰;中国人因为坚强,使中国最终从敌人手中走出,逐渐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

让心底盛开一朵坚强之花,因为只有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把世界放在手中想泥块一样任意揉捏,就像我过的一代领袖毛泽东,因为他在战火连天的年代里,靠着自己的坚强与敌人作斗争,使他成为那个年代里中国的主宰者。这就是因为坚强,因为坚强让你心中的花朵更加有勇气的拼命地前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因为变得更加强大,所以是自己更加有自信;因为更加有自信,所以你就有能力把世界放在自己手中任你主宰;因为你能够成为世界的主宰者,所以你就是强者、成功者,而此时坚强之花已在你的心中根深蒂固,谁也打不倒它,因此谁也没办法你自己。

让心底盛开一朵坚强之花,它能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拉你一把。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众所周知,他在成功之前失败了以前多次,如果他的心中没有坚强,他又怎么能在自己的希望一次次落空是再次站起来直到自己成功呢?因此,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时,当你面对看似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功的彼岸转身要离开时,当你被挫折打击的就要站不起来是,你心底的那朵坚强之花就会蔓延到你的整个身体,让你变得沉着、坚定,心中再次燃起熊熊的希望之火。

种一朵坚强之花在你的心里吧,它会使你的人生大放光彩,让你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

“吱~吱~”一阵尖锐而又急促的哨声传入了402寝室,传进了正在睡梦中的我们的耳朵,我万般无奈的从床上爬起,去迎接新的一天。

精神焕发的我们如初升的朝阳,用努力和自信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但当我听到一天的安排时,却又像霜打了的茄子——蔫了,唉,听天由命吧!

“今天进行‘拓展训练’”。严肃的教官用一贯平静的语调宣布了一天的安排。“以每一组为单位,攀爬‘救生墙’,限时八分钟,现在开始讨论攀爬方法。”

同学们像往常一样面露喜悦与自信,认真地讨论方法。最终,一声“加油!”拉开了比赛的序幕。

眼看着前面的每一个小组出色地完成任务,我的心愈加沉重,一颗心狂跳不止,仿佛下一刻就要跳出喉咙。就要到我们了!这一刻,我想到了退出,但我看着队友们不服输的气势,不放弃的信念,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说退出!同学们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一个个都在为我加油打气,给我鼓励,“这次训练只是为了让我们增强团结的.意识,磨炼心志,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还记得泰戈尔的那句

同学们的一声声鼓励,一声声加油,化作一股暖流涌向心间,如温暖的春风拂过我们的心田,我们将这股暖意化作动力,攀上了“顶峰”。

每当想起队友们鼓励的话语,我的心就升起一股犹如被火焰照耀的暖意,就像冬天里的一缕阳光直抵心间,暖意洋洋。

温暖,盛开在心灵至深处!

走进心灵读后感1

趁着双休天,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李镇西老师以生动流畅而又自然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他的教育过程以及他的真切体验。随着一个个充满情感的故事,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情境。这些真实的故事浸透着李镇西老师和他对学生的纯真情感,。李镇西老师不但在感情上能与学生融为一体,而且在实践上为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让学生在民主中学会民主”、班级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向学生学习”等新的教育思想。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角色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活动中受到了挑战,他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师生心灵相融状态下所能够达到的教育最高境界。对照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不由地让我深感惭愧。

首先,我觉得作为我来说,还是没能摆脱“师道尊严”的思想的束缚。从来都没有想过,哪一天会被我的学生像李镇西老师一样让学生当“猫”玩。当我看了《太阳岛上的笑声》他《风雪峨嵋山》所描写的片段后。我一直在反思:是李老师太野、太傻、太真?还是我们太斯文、太虚假、太明智?翻开专家的著作、品味大师的言语、感悟名师的情感,我觉得被社会同化的老师因“斯文”而显得虚伪;而李老师的“野”正是为师者激情爆发的体现;他的“傻”正是师者对学生的一种农历,对教育的一种执着体现;他的真就是人性的裸露,而这种裸露的质朴所发出的闪光正是照亮学生心灵的源泉。而我?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虽然也能同甘共苦,也能高谈阔论,可唯独缺少了像李老师那样的“野趣”“傻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没有李老师那种“太野的蛮劲”“太傻的任性”“太真的人性”。虽然我也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也走进了学生视线。但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看完李老师的著作,我寻找到了良策,我知道我该怎么做,做什么。

其次,我们还缺少了一种精神,缺少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翻开《走进心灵》,书中详细的事例字字珠玑,敲打我的心;句句真情,激发我工作的热情。我知道,就因我缺少这种精神,几年来,在班级工作方面,还是两手空空,即使有,也是仅有的一点,我深感悲哀。事实证明,我就因缺少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才出现缺痕。而这种缺痕正反映出人性的惰性,这种惰性就是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啊!

再次,是对“教育经典”缺少一种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书中记述了李镇西老师创建“未来班”的点点往事。这“未来班”不仅成了李老师最珍爱的教育诗篇,也成为全体教育者借鉴的榜样;他尝试书写“学生评语”的方式满人情味,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内涵。

合上书本,真的被李老师这种与学生的浓浓情谊感动了。扪心自问,我们现在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一种持之以恒的奉献,一种忘我执着的精神。一本有形的教育名著,体现出的正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一本有形的教育名著,铸造的正是一座丰碑。而这座丰碑正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航标、正是指路明灯。总之,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我要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提高自身素质,以人格力量育人。最后,我以我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进心灵读后感2

最近,一直在品读《走进心灵》一书。书中介绍了留守儿童、调皮学生、后进生、网瘾学生等各类学生,还对每个案例进行了评析,每个章节都体现了浓浓的“爱”。因为爱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是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的源泉,所以教育因爱而精彩,人因爱而心境澄明,动人美丽。

一、大爱无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从爱开始。”面对调皮捣乱,批评之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去做,是老师深思的问题。品读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章,三年级小军是师生的小冤家,当老师家访后惊呆了,原来,小军父亲拘捕而被枪毙,母亲改嫁,只有病在床上的爷爷与他相依为命,小军每天照顾爷爷,默默地承担着这个家。后来,老师简单的一句“宝贝儿”感化了这个顽固学生,唤醒了小军生活的信心,渐渐快乐成长了。是啊!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需要尊重,需要关爱。

在我们班,也有留守儿童。有个孩子早上常迟到,中午饭后,在校外随意吃一点,由于学校大门紧锁,无地可去,只有到处流浪了,晚上则是想写作业了写一点,不想写了干脆看电视,常通宵达旦地看电视。这样子,学习成绩当然落后了。起初,不了解情况的我,也批评过她。后来,和她在外打工的父母沟通后,解决了诸多问题,现在孩子的习惯逐步养成,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我想,只要我们给孩子无微不至地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孩子的童年就一定能盛开幸福的花朵。

二、从“心”开始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常是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孩子的。可老师们也有最头疼的学生:班上的“老大难”学生,这些学生智力没有问题,只是性格倔强,学习自觉性差,经常不完成作业;惹是生非者,喜欢打架,唯恐天下不乱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和家长勤沟通,多交流,和孩子多交谈,想他所想,知他所知,唤醒孩子生命中的灵性。

近段时间,由于特殊原因,我既教我们五三班,又教五八班。这个新班的学生聪明好学,唯一不甚满意的是数学知识薄弱,课堂纪律较差,因此也造成我的课堂多次“短路”。我只有从细节知识来弥补,和孩子们推心置腹地交谈,促使他们改变不良习惯。我采用鼓励的方法,让他们先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然后再逐渐掌握知识。而我所一直带的五三班学生习惯特好,学习积极,成绩优秀,家长教育跟得上,我则采用鼓励和扶放相结合,让他们快乐学习。但这两个班都有这么一类学生——不写作业者,有三四个学生经常偷懒不写作业,组长让其交作业,还振振有词地声称自己就不写,谁也不能怎样。是啊,这类型的学生,不写作业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我只有教育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其学习兴趣,用教育技巧改变他。更要和家长沟通,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孩子才能迅速改掉恶习。我们班的这几个孩子,有的家长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当然这样的孩子学习就逊色多了;有的家长和我一起双管齐下,这样的孩子进步的就很快。在对这类孩子的教育中,多一份关爱、耐性、鼓励,就能漫溢出爱的芳香。

三、扬“长”避“短”

玫瑰需要赞美,大树需要养料,牵牛需要扶持,而小草,也需要阳光指引生长的方向。一个班级,优秀生和后进生总能最先占据教师的'心灵。对于优秀生从多方面鼓励,使他们更优秀,对于中等生,则给予足够的自信,让他们成长更快;对于后进生,则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进步更快。尤其是中等生常被遗忘,其实他们若能获得一缕阳光,也能开出艳丽的花。记得在去年校讯通组织的绘画大赛中,我则鼓励许多中等生参与此次活动,我们班两个学生在全省脱颖而出,获得了很好的名次;有几个中等生,我分派他们每天负责班级的清洁区,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中,我们班的卫生很少被扣分;让一部分中等生当值日班长,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也能为班级做贡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相信自己,并加以引领。相信在我们的引领中,每一颗心灵都能开出毓秀的花。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在教育孩子中,班主任们唯有用“爱”来守望孩子的心灵,引领每个孩子幸福健康成长,让他们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走进心灵读后感3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我感觉,李老师作为一个名师,有一颗热烈的心,宽容的心,有一个名师所应该具有的知识底蕴和教学水平,有一个长者所拥有的和蔼,对后辈的关怀提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如何陪他一天天地走过,并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李镇西老师是我见过的真正实践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的成长过程,古老的教学相长在这里被真正实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从中可以窥见教育的整个动态的过程,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提升自己,是如何处理教育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但随心所欲的同时又不逾矩的。板着面孔的教育原理在这里变得鲜活,变得伸手可触。说实话,我们看到的所谓论文,经常大段大段地引用叶圣陶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但有哪个像李老师这样运用得鲜活生动?

这本书又不仅仅是对教育生活的原生态的再现,来源于教育实践但又远远高于教育实践,里面渗透着作者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一直贯穿始终。这种理性的思考与具体生动的教育实践相得益彰,怎么能不使广大教师受到教益?

对这些思考李老师也分别用了一些章节做了集中表述,有许多提法未必惊世骇俗,但因为有大量的实践,却让读者有了别样的深刻的体会。而这些思考之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渗透于本书的每一个章节。而李镇西老师对民主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不需要居高临下地批准,而是让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说实话,民主二字,知易行难,而在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地通过自己的错误让学生理解民主,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于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的理念,李老师对于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如果说民主教育理念是这本书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启示,那么最能触动我的,则是李老师提出的一个口号:“向学生学习。”这个口号里面所体现的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与此相应,李老师对于假德育的批判也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读完《走进心灵》,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李老师前进的足迹,同时,《走进心灵》也带给我更多思考。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李镇西老师自身的修养,来源于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吧!

对教育类书籍,我一贯是持保留态度的,更主张读专业书而不是教育理论,而读完《走进心灵》之后我感到了深深的满足。自己虽然对教育有自己的思考,但做人太懒,读书又少,又缺少李镇西老师的机智与毅力,即使一些想法时时暗合,有知音之感,但终觉相差太远,少了一份自觉。这,大约就是教育家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84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