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数学读后感1000
数学名人的故事1000及读后感800字
阅读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后,使我了解了数学的乐趣所在。
《古今数学思想》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这数千年中数学大部分分支的历史发展,内容有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埃及的数学、古典希腊数学的产生等,阐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的来源、数学之间与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尤其是力学、物理学的关系。
恐怕没有人比M.克莱因更熟悉数学的来龙去脉了,作者把西方数学史写得脉络清晰,也非常吸引人。
读了古今数学思想1后,颇有感触:看来读任何学科的东西都要读它的发展史啊 。
我们往往太过于吹捧数学的理性精神了。
但实际上这门学科的发展从来都是和经验密不可分,否则负数、无理数、无穷大、无穷小也不会几千年都不被人接受。
有天文才有三角和球面几何,有绘画才有射影几何。
第11章文艺复兴的最后一节,“经验主义的兴起”,观点很精彩。
正是有了经验的材料,数学才得以大跨步向前发展。
当然,这也是符合我的观点的。
我一向都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脱离经验的纯理性。
但也不可否定理性对经验的指导作用。
没有微积分就没有现代数学,众所周知,从希腊世界到中世纪,一直崇尚几何蔑视代数的情形下,是很难产生变化的思想的,必须要有从几何到代数的适当转移。
经过阿拉伯世界的熏陶,西方人终于开始解放思想。
13章,“十六纪的代数”,牛顿、莱布尼兹、费马等开始登场,代数终于从几何中脱离出来了。
最后一章射影几何,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在人们对现实应用的需求上,数学(几何学)终于开始走下神坛,新分支新理论终于开始出现。
从此,数学的视野不断放宽。
其实大学的射影几何也不过是Desargues一人的成果。
原来帕斯卡最重要的贡献是射影几何方面。
最后一节太精彩了。
连续变化的思想就此开始。
微积分的思想基础渐渐渗透、增压,待到第二册中引发爆炸。
就整个第一册来讲,有这么样一种感觉:作者太迷恋希腊世界了,然后对罗马世界嗤之以鼻。
这也许应该是作者的一种偏见吧。
读古今数学思想1后使我感悟到: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别的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闻一知十”.做会了一道题,就可以总结这道题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已知、基本的入手,稳妥当当的去练,不好高骛远,不求全部题都做。
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明明一道题会做,却因大意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肯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索;这样速率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接纳稍慢的计算方法,多思、多想,尽量做到不漏、不错.我想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迹的来,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述就是我读古今数学思想1后的 观后感。
有关数学方面的书读后感1000字
今天中午,妈妈带回来一本书,是之数学也疯狂。
书上写着“小学生第一套学习漫画百科”的字样,数学怎么会疯狂呢
而且这套书在韩国畅销900万册,我十分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看了起来。
之数学也疯狂是一本很幽默的漫画书,说实在的,它就是一本讲数学的书,但是能把数学道理讲得如此轻松、搞笑,可真是不简单哪
这本书里,那罗、松儿和叔叔原来都不太喜欢数学,但是后来他们遇到数学博士后,发现数学无处不在,于是不得不开始学习数学,后来又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数学。
简直和我一模一样,以前的我只要听到上数学课,就恨不得马上发烧回家。
但是,不喜欢数学的我想:如果没有数学,那就连1+1等于几都不知道、连图形是圆是方都不会认
那该多糗呀
所以我还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学数学。
经过我的努力,在三年级参加学校小数报比赛时,那么多的难题我都一一解答出,获得了一等奖呢
全班就我一个人是一等奖哦!这本书里还用故事的形式提到了一些、埃及数字的由来、四则运算的由来、0与负数的发现,……还有更复杂的方程式、比例尺、圆的周长和面积,都很浅显地介绍给读者,我感觉到数学原来真是这么简单又有趣呀
还有伟大的古希腊的科学王,他发现了杠杆原理、浮力原理……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呀
虽然数学很有趣,但学习好它,还是得非常仔细才行滴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家的数学知识,真是太棒了
强烈推荐给大家看哦
让我们一起学好数学吧
作者:曦月儿读后感由177范文网 (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1000字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 我从中读懂了,数学也有技巧。
只要掌握技巧就一定会成功
《华罗庚》读后感800---1000字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教授大胆质疑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当时,华罗庚只是一个杂货店的店主,可是他却不怕他人讥笑,敢于怀疑数学权威苏家驹的理论,并大胆否定其错误论断,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种善疑精神正是他打开数学王国的金钥匙。
华罗庚成为当代世界数学领域的一颗巨星,完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他才读初中毕业,他曾说自己只是贫穷人家的初中毕业生。
华罗庚正是以他坚忍不拔、顽强不息的精神,成就了自己的追求,获取了今天的成功。
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教育和启发了人们,让我们获益良多。
华罗庚因为一次高烧,他的脚瘸了,但贫困和疾病反而使他学好数学的志向更加坚定 ,他总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他,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发表了多篇论文,成为中外很有名气的数学家。
华罗庚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学精神时说道;“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
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使人上不去,就会完全泄气。
”我要以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数学真美妙》读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开展“读书节”活动。
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我读到了一本让我在欢乐中学习的好书——《数学真好玩》。
“这是一本能让人十分钟爱上的数学书”字。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
书中以作者的弟弟菲洛和爷爷为主角,通过爷爷生动风趣的一个个故事,带领我们和菲洛一起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这本书看似其貌不扬,但读起来却让人爱不释手。
平常被看得复杂和繁琐的数字,被书中幽默的对话、生动的例子,充满意大利风情的插图,欢快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作者的笔下,好奇的弟弟总是不断地向爷爷提出问题,而教龄40年的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讲解。
书中的爷爷慈祥和蔼,弟弟菲洛聪明淘气,所有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都在爷孙两人的对话中展现出来,变得亲切易懂,你会发现,数学并不仅仅是数字、公式、例题,它还是历史、趣味和生活道理,原来数学这么好玩、如此简单
当然,书中最令我喜爱的,还是正文前面的那些标题。
我不喜欢那些故弄玄虚的标题,一看到那样的标题,我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
而《数学真好玩》这本书,却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就比如“肚脐的位置恰倒好处”这个标题,一见到它,我的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大大的悬念。
恰到什么好处
为什么恰到好处
急切地催使我继续看下去。
可相反的,如果把这个标题改为“黄金比例”或“0.618的比例”,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文章会显得呆板、无趣,就更加谈不上什么生动形象了,而这些也正是我从这本书的阅读中获取的最大收获。
同学们,这是一本让人10分钟就爱上数学的神奇之书,就在此书中,你会和菲洛一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趣味数学学习方法,认识数学的奇妙与乐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达人。
让我们一同跟随爷爷和菲洛在数学世界中探险,体验一段快乐而充实的数学之旅
100悬赏啊,速度,急! 数学的 “分式”读后感 你没有看错,就是“分式”读后感 1000以上。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实验小学五(2)班的一名学生,叫董颖楚。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瘦弱的身影,还看到了你们无助的眼神。
你们大都家境非常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可你们却非常想上学,渴望学到一些你们梦寐以求的知识。
可看看你们的学校吧
一间间破旧的房子,一张张用泥土堆起来的桌子,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的破板凳,没有电灯,没有书本,甚至没有粉笔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有的同学练习本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写完了用橡皮擦掉,再用一次;有的同学的笔用得只剩手指头那么长了,还舍不得扔掉;有的同学的书包是妈妈用一些旧布头缝成的;有的同学几学期下来,书本还像新的,书角一点也没有卷起;有的同学……你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学习,有的同学成绩还好得出奇呢
你们的学习精神真令我们敬佩。
再看看我们吧。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漂亮的书本,崭新的文具盒,功能各异的笔,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书包……数不胜数。
我们中许多同学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里人整天都围着我们转,可我们还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学习,整天想着玩,看上什么就非要不可,老惹大人生气。
通过我们的“手拉手”的活动,让我们都能真正能感受到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人有困难,大家都应该去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援助,让有困难的学生不再感到孤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也许我们捐助的东西微不足道。
但无论什么,也许是一个书包,也许是一支铅笔;也许是一本小书,也许是一件洁净的汗衫;也许是日积月累下来的硬币……但是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永远都是等值的。
我相信,当你们收到我们的小礼物时,一定体会到了温暖,拥有了无限的欢乐。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长大以后更好地建设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希望与你们手拉手,共同进步
祝 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一个关心你们的同学:董颖楚 2月8日
数学我爱你大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一: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这一篇文章,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
华罗庚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
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学习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韧不拔,那样才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梦想!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
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