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禅你如佛读后感
爱如蝉你如佛的读后感650字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1 也许,有人会觉得蝉的声音很烦。
但是,它等了17年,等的就是这个夏天,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长成蝉。
它,在足足一个夏天中雷鸣般地叫着。
但是,它的生命是那么短暂。
生命禅读后感
[生命禅读后感]《生命禅》读后感几日前,在超市看到了韩金英写的这本书时,是因为奇异作者为什么如此的靓丽漂亮,惊讶她对生命的感受,随手买下了这本书,生命禅读后感。
由于书中插图比较多,所以实际的字数并不太多,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
但我整体的感觉是,韩金英所感受的,所写下的文字却是字字玑珠,充满了灵性和哲理。
该书分成生命是爱、爱是对神的体验、永恒的灵香、千古美人驻颜术、性爱的理想境界、灵性的成长、母爱的神性、片刻是金、婚姻的誓约和生命密码10部分。
使我感到惊异的是韩金英的感受和生命历程与胡因梦的感受和历程竟是那么惊人的相似,这两个人从小都成长在宗教的环境之中,而后又都从事具有艺术性的工作,都在婚姻和情感上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而最终两人似乎都要归入宗教,这令我不得不重新认识宗教,重新了解宗教,感受宗教,理解宗教。
书里有很多新鲜的观点,比如作者强调要活出真实的自己,正因为活得真实,所以作者才会有对生命有刻骨铭心的感受,无论是苦还是乐,都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感受。
我也一直这样认为,只是自己的感受还未能达到作者的境界。
作者对爱的体验,对性的体验也是独特而美好的,我相信这是真实的体验。
我也一直相信,人的天性之中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但我也相信性的感受会在对象不改变的情况下,不断会有新的感受。
而且,我认为这正是保持婚姻之树常青的一个原因。
我也一直认为爱情本来就该这样\\\\男女在一起是为了共同成长。
共同感受、分享生命、生活的每一刻灿烂光景。
婚姻不是制造义务,而是提供成长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机会,把生活提高到最高可能的机会\\\\。
做不到这一点,婚姻就很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
也正因为如此能感受到生命的相互影响并提供成长的机会,性爱才变得神圣和美好。
没有了这个感受,性也就变成了无聊的甚至是耻辱的事了。
所以我猜想,神圣和卑劣,崇高和伟大也可能就是一步之遥。
也难怪有人说人有一半是神,一半是魔鬼。
我以为当人的性生活失去了尊重的时候,也便失去了爱。
没了爱,性也便是动物的本能需求了。
作者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也很新鲜。
我同意她这样的观点--\\\\女人要做一个美人,这些外在的功夫,必须和你的内心结合在一起。
内心回归自然,简简单单,纯净如水。
相貌是心相。
你的心是优美高雅的,你的外相一定是这样。
你的肥胖,其实是你的心有臃肿与杂质。
当你的心被洗干净,你的肥胖自然就会消失。
比如你吃东西过量,自己浑然不知,你没有一个警卫守住你营养摄取的大门,大意时间久了,你就变成了胖子。
这静心的能力是不容易有的,总要保持高度的觉察力\\\\,这正是作者始终保持靓丽、青春常在的最本质的奥妙所在。
最为重要的启示就是作者对教育的感受--\\\\所有的教育,灵性的成长是根本,开窍,会让学习变得自主,自觉,会一通百通,更重要的是走上充满创造性的、获得智慧的生命自由之路,而不是一个无用的高分的机器\\\\,\\\\真正的学习是心灵沉浸在爱好里获得的,一切强迫的学习都不是善意的,都是惩罚生命,亵渎我们的灵性\\\\。
这与胡因梦说的话--\\\\什么是爱的教育?我所能领悟出的答案是:尊重她、给她自己寻找答案的独立空间、交给她观察内心活动和关系互动的方法;当她被这个荒谬的世界熏染时,协助她找回清明的自性;当她跟着众人一起颠倒时,协助她从倒立的状态回归正直;当她叛逆时,要为她指出叛逆之中虽然有某些洞见,但毕竟不是完整的认识。
教育真的不是理论,你必须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注意自己的反应有没有伤害到孩子\\\\如出一辙。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明白对学生的灵性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
基于这一点,我也在想,最伟大的父母也一定是内心充满了爱情,又是顺从孩子天性的父母,所以我又猜想孩子年少时所得到的顺,是不是到父母年老的时候以孝的形式又回报给了父母呢?我能感受到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父母自己。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理解的父亲和母亲才能造就出出色的儿女,造就出出色灿烂的生命
还有,作者对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改变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应该说我个人过去是信赖和偏重视理性认识的,但现在却要重新去看待这个问题了。
应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书,很值得探索生命价值的人,想活得真实快乐幸福的人,认真地反复地读一读的。
摘抄:●生命就是变化,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对生命而言,教条永远不会是真实的,因为教条不可避免地必须是清晰的、整齐的、明了的,而生命并非如此--生命是浩瀚的,是矛盾的。
●痛苦是错误思想的结果,它是思维里的一个谬误。
●做你想做的事,做能反映、能重现一个更真实的你自己的事。
●最了不起的提醒者,并不是外在的任何人,而是你自己内在的声音。
●认识自我,活出自我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你不认识自己,你就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配偶;你不了解自己,不知自己对错,你教育孩子,也许会好心办了坏事,扼杀了一个天才。
●所有的教育,灵性的成长是根本,开窍,会让学习变得自主,自觉,会一通百通,更重要的是走上充满创造性的、获得智慧的生命自由之路,而不是一个无用的高分的机器。
●健康肇事者是我们自己的心,这是根本原因。
你发怒、抑郁、哀伤都会破坏你的免疫平衡功能。
当已经得了病,把自己交给医生、药物,就是不交给自己,如果你不把自己生病的真正原因找到,即使医好了,还会复发。
相反,你发现抑郁的情感生活使你创造性的能量得不到发挥,你真正改变了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调整到创造性的工作,给你极大的快乐,就是得了癌症也会起死回生的。
●隐藏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因为看得见的是在表面上的,而表面可以欺骗,表面可以被培养,被控制。
在中心,你是存在性的,爱在心中,爱有一个隐藏的和谐,婚姻有一个看得见的和谐。
●爱是一种被穿透的感觉,生命的中心被穿透。
你心中孕育了多年的梦想,奇迹般地在现实里出现了。
这很难,在你的一生而言,非常稀有。
在被震撼、被征服中彻底迷失,爱成为你的神,你为爱赴汤蹈火,生命中被注入一种惊人的能量,诗意浓彩重抹在你的整个存在里。
你的灵魂沐浴了甘露,你的心中发生了巨大的革命。
爱是不需要培养的,第一眼爱就爱了。
如果你用了大脑,动用了理性,那只会制造关系,只是相识,爱是非理性的。
●爱是终极的真实,爱的感受是对神的体验,当身心充满爱时,肉身即神,与神合一,真正找到自己的神。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感到每天的自己都是新的,原创性的,没有一点重复。
生活变得无比新鲜,课上先讲一通最新的人生感悟。
学生是成人,我教写作,站到讲台上口若悬河,课本内容与我的理解融会贯通,学生们心花怒放,我亦神采飞扬。
好像是表演,非常受欢迎。
其实,在恋爱中的我,爱已经变成了一种存在的状态,表面上的讲课,经过爱的沁染,所有的文字都变成了洋洋洒洒的情书,充满激情韵律的声音,已变成了与所爱的人的心灵对白,那种讲课时带了神韵与光环的,学生当然爱听,当然迷人。
●巨大的痛苦带来巨大的觉醒,要对痛苦感恩,像蚌壳里的一粒沙子,在不见天日的黑暗的蚌肉里经过痛苦漫长的磨砺,一粒沙,磨成一颗珍珠,生命得到飞跃般的升华,如明月一样皎洁无比,读后感《生命禅读后感》。
●当一个人的能量、自我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那时的生命状态就是爱。
●拥有你喜欢的东西,实际上是你发现了自己,你在做你自己,从这点上说,你是赢家,你赢得的是你真正的人生,而不是不知自己是谁,做不回自己的虚假的生活。
●我所受的伤害,都是我人生必须上的课。
●你要想让谁深深地伤害你,让你有活不下去的感觉,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这种体验也是你的人生财富,生命财富。
更何况就是这深深的痛苦,给了我无限的人生思考与领悟。
伟大的心是苦难造就的。
●至于说金钱、感情上的吃亏与是非恩怨,那是狡猾的狐狸抓住了单纯的绵羊,绵羊被吃掉是天经地义的,狐狸是当然的赢家。
我应该对遇到的一切感恩。
幸福使我享受人生的美好,痛苦让我觉醒与升华,所以要感谢所有的一切。
●当你进入爱的时候,你就进入了纯洁天真的世界,进入了神的殿堂。
●修行的人,最看中灵性。
●性爱是最佳的灵修的手段,它好像是个旅程,每前行一处都是很好的学习,领略的境界不断深入,每一次,都是学习、提高的机会,那是比生殖和快感更高的境界,精神提升的手段,这是很深的奥妙。
性在身心灵整体化合中进行。
全然的投入,思维已经停止,从头到脚,整个人都在震动,整个存在都在涉入,因为是那么地全然,所以无法思想。
那个没有思想的状态,和那个完全涉入的行为之中,使人产生一种喜乐的感觉。
性已经不是快感,而是通过性走入神性之门,那里是无限宁静的虚空世界。
深度地睡眠,却是感觉器官醒着,周围发生的事都知道,所谓的极乐世界,要不是有事,必须醒来,真的不愿意回到这个物质世界。
每一次达到的高度,不是兴奋、激动所能形容的,只感到接触到了自己生命的最核心,最本质,见到了自己的命。
●全然的投入,身心灵的整体化合,使我们的关系像青梅竹马一样牢固。
内在的深刻的幸福,超越了世俗的外貌等障碍,我们的感情非常深。
●当一个人是全然的,生命就开花了,那种开花就是灵性。
灵性不是态度,是全然地、快乐地、喜悦地生活的结果。
●性感无处不在,所有的美感里都是性感,都是我们生活的神,快乐与幸福,高度的审美感受生活,性感成为内在的核心力量。
性能量存在于我们的肉体与心灵中,通过肉体与精神的修炼,提高性能量,是拥抱生活之神的神圣行为,性能量本身是天真无邪的,是生命的本质的存在。
●你果然全部放下自我,物我两忘,内心一丝杂念没有,深深的宁静,你置身其中,身上的污浊之气渐渐化为清气。
这时的男女,是纯阴纯阳,彼此可以互相成就。
●静到你生命的深处,你自己的心中,那时每一刻都是新的不可重复的原创世界,永远都是新,一个接一个的新,而没有老。
理性的、可以重复的、僵化的模式,置身其中,心才会老,而你的永远新鲜的中心,是超越时间性的,时间在你的中心是个假象,回到生命的中心,守在自己生命的中心,青春就会留在你的脸上,肉体上。
●女人要做一个美人,这些外在的功夫,必须和你的内心结合在一起。
内心回归自然,简简单单,纯净如水。
相貌是心相。
你的心是优美高雅的,你的外相一定是这样。
你的肥胖,其实是你的心有臃肿与杂质。
当你的心被洗干净,你的肥胖自然就会消失。
比如你吃东西过量,自己浑然不知,你没有一个警卫守住你营养摄取的大门,大意时间久了,你就变成了胖子。
这静心的能力是不容易有的,总要保持高度的觉察力。
●美来自生命的深处的真,要成为美人,先要活出自己的真生命。
●觉醒自己是很危险,看到自己的真象很难很痛苦,改造自己更是艰难。
但必须觉醒,在觉醒中一点一点努力。
●扭曲的心就会有扭曲的相,你想漂亮,却没有一颗干净、单纯的心。
你要时刻觉醒,抛弃一切强迫的,僵硬的,不舒展,不自然的念头,再观察你的相,一定会有变化。
●做一个美人,找到你自己,活出自己。
把你的能量找到释放的途径,你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你非常得意,神性的光从你的快乐里释放出来。
美满的事业并不是你有份工作,而是你的自我能发挥出来,你干的是你最喜欢干的,是你的生命的延伸的事,你做的事,带着你全部的生命能量,像一幅梵高的画值数百万美金,那时他的灵魂全部附着上去了。
你也要这样,做最让你投入的事,你的灵魂深度参与其中,你的生命就会从中得到永远的生长,你就进入了宇宙,而不是困在单性线的时间里的一堆枯骨,随时间僵化老去,你会永远年轻。
●性和谐,性能力强的人一般比较聪明,比较有创造力,也一定很有生命活力。
●有灵气的,只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就能弹奏出美妙的生命的和弦。
性灵两个字有时连在一起,他们都是自然的东西,有着极高的智慧。
●阴阳交合是两个信息体的结合,每个人是一半,合起来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新的生命体,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交合是在合气,得气,而气可以化神,成为你精神的一部分。
比如善良、高贵等你身上的气质,由于爱的实践,慢慢也成为你的气质。
夫妻越长越像就是两人的气与神互化的最有力的证明。
●有感觉写出的文字,就特别有神韵。
●性需要丰富的精神内涵作基础,要达到从性走入\\\\一\\\\,走入存在的境界,你一定有那样单纯的心。
●相爱的两个人,仿佛是在一个朝圣之旅上,两个人的爱,会像一个婴儿一样,存在在两个人的气质里,慧眼的人一眼便可识别出两人的朝圣之旅走到了哪个阶段。
肉体的婴儿,是靠父精母血养大的,而两个人的爱之气,靠的是纯洁的精度,越专一,越单纯,精神升华的高度就越高。
●一个有生命感的人一定有创造力,有充满生命感的脸庞,也会有财富。
择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生命感,有打穿你的深深的激动。
●你把自己交给自然,你就能领略生命带给你的一个又一个意外惊喜。
生命是最不一定的东西,你越自然,越摒弃教条,你就越能痛饮生命的甘泉。
意外的惊喜是你习惯以外的,自然之上,道之上的,那里你能品尝\\\\道\\\\的滋味,那里有整个宇宙。
无意当中发生的才是最真的,最干净的,无为是上上品。
●简单才能专注,才能体验内在的丰富。
美妙的感受来自审美力的提高,而不是外在的几个模式。
姿势也就是模式,醉心于外部的东西,这就开始向乏味无趣的路上走了。
●以外在简单的方式去领略在世界的无限风光,那是没有模式可寻的,每一次都是新的探险。
它启动你的灵,用直觉领路,有你的灵与直觉参与的是创造性的行为,原创的就是新鲜的,是你自己创造的你的身与心,灵与肉从运动到深邃的宁静的全新感受,它是永恒的常新。
走向乏味还是拥抱常新,是体现在夫妻生活上的生命的方向问题。
●自然之道,也就是生命之道,创造力的源泉,奥妙无穷,鲜活无比,不驯的野性,深邃的力量与主宰,都必须在阴阳之间,在与你的灵魂伴侣真爱的互动中,才能体验,通过人性体验神性,以神的智慧做凡间的人,凡间的夫妻、爱人。
●在我们小的时候,与自己的灵距离很近。
●真正的重点在孩子的天性上,他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东西,一定来自他的天性。
发展他的爱好,天性就隐藏在爱好中,鼓励他的爱好。
让天性成长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现代教育的问题是强迫症与一刀切,忽视最有价值的创造力的培养,而母亲的顺其自然,顺遂孩子的天性,是最高明的教育。
●顺着就制造和谐,诞生亲情,逆着就不快乐。
顺着,就是理解,让对象作他自己,而不是扭曲对象的心愿,符合自己的想法。
上帝造谁都是为他自己造的,顺着就是最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创造者无法依寻前人的脚步,他必须寻找自己的路,探索生命里的丛林,必须放掉群众的头脑,集体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单独前行。
家长的任务就是发现孩子的天性,要保护、张扬而不是限制与扼杀。
●老庄的哲学,是生命的哲学,是灵性的教育,不必分析道理,用感觉去感受,也许是读这种经典的好方法。
●灵性的成长,给了我掌握一切的武器,用感觉对那些复杂的公式、逻辑照单全收,好像一通百通,真是金色童年。
●爱是生命成长的最好工具,一个人的成就、财富,根本的是生命的能量决定的。
●人有了光环就是神,神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在你身上找到、体验了的自身的神性。
达到这种神性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途经就在你的自发性里,在你喜欢的东西里,大自然是最高的老师,向大自然一样松弛,你就会看见你的自发性,你走上去就会快乐、就会成功。
抛弃不洁的错误观念,性是最圣洁的,自慰是纯净的,真正的学习是心灵沉浸在爱好里获得的,一切强迫的学习都不是善意的,都是惩罚生命,亵渎我们的灵性。
●如果你能在你不愿意接受的事务中,看出完美来,你就成熟了。
●你可以变得非常非常地精纯,变成某种完全不属于尘世的东西,然而变得平凡才是真正最不平凡的事情。
●过好每一天,才会拥有美好的回忆与憧憬。
过去、未来对我们来说,都不如现在重要。
当下一刻,是指现在片刻,生命就是由现在片刻组成的,是命运的决定性力量。
●\\\\一\\\\是万卷佛经阐述的生命真谛。
我们误以为佛说的是出世的东西,其实,佛说的是我们获得幸福与成功的根本。
学佛是一种内心的修炼,佛即觉,心灵的觉醒,而不是宗教。
佛是高度的觉悟,觉醒,深邃的洞察力的化身。
佛是一种智慧,在佛陀时期没有佛教,是后来的佛教把他奉为教主。
老子写《道德经》时也没有道教,后来的道教把老子奉为教主。
老子与佛陀说的都是生命的最高哲学,是一个东西,而我领悟的就是那种道破生命本质的哲学,智慧学,而不是宗教,不是佛教、道教。
●全然一心,单纯的人容易成功。
●活在当下,是获得幸福的秘诀,很多人是活在过去与未来,那是僵化的理性的模式,不是生命的模式。
●活在当下一刻,时时都是鲜活的,放掉成见,才能感受到微妙变化的新东西。
问题是我们跟不上变化,而不是事物没变化。
●佛的精髓是觉悟,觉醒,对生命、人生的觉醒。
可是,很多人自身智慧不够,把佛当成保佑自己的神,这是迷信。
佛不是神,佛不迷信,佛是高度的智慧。
只是迷信的人自己才迷信,与佛无关。
佛说的是生命的真理,是要你活得更快乐,更有生命感。
那些僵化的人,从一种僵化,进入另一种僵化,就是不进入当下鲜活的生命里去。
●生命的本质是创造,是原创性,两个人每天都成长,你一定会快乐,快乐就是守在了生命的本质上,不快乐就是生命被囚禁在错误的状态里。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男女在一起是为了共同成长。
共同感受、分享生命、生活的每一刻灿烂光景。
●不在当下,就找不到感觉,没有感觉,就是和你面对的东西擦肩而过,对你自己生命的错过。
●所有的智慧、洞察、权力、知识、领悟、滋养、慈悲、力量都来自于自身,婚姻并非取得这样的礼物,而是给予这些礼物,以便让对方更富足。
婚姻不是制造义务,而是提供成长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机会,把生活提高到最高可能的机会。
●忠实内心的感觉的人是爱自己的人,背叛自己的感觉是不自爱的。
●男人和女人划了一个圆满的圈,每个人在放弃自我中,走入\\\\一\\\\的境界,精神上合一,在物质上,同吃,摄取相同的食物,也就是获得相同的大自然的信息,这些相同的东西在肉体里,血液里形成同一的磁场,再通过性爱的能量相互交换,制造和谐,两个人真正变成一个人。
那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生活之神所在。
●理,抽象是对的,但影响了感情就是荒缪的,活的感受被忽视,就会伤人心,让人心寒。
●这是蜕变带来的痛苦。
为了让新的能发生,旧的必须清除。
蜕变是一个从\\\\自己\\\\到\\\\没有自己\\\\的过程,期间经历的痛苦是强烈而深刻的。
但你无法没有经历痛苦,就拥有狂喜,就像黄金在蜕变成纯金之前,必须经过火的淬炼,爱就是火。
唯有在刻骨铭心的爱里,在强烈的热情与完全的喜悦中了解别人,才会了解自己是谁。
●设计靠的是感觉,玩的是灵性的游戏。
设计的骨骼是建筑,建筑的骨骼是哲学,哲学的骨骼是灵魂。
●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忠诚,这种忠诚才是真正的婚约。
●爱的博大,失去爱后的痛苦,希望需求解脱之道,读佛经、道家经典,从小我走向大我,从个人的爱到人类的大爱。
从传统的补充、需求有条件的爱,到无条件的共同分享与成长的爱的选择。
希望通过个人痛苦后的醒悟,不惜暴露自己让更多人受益,离苦得乐。
●我随时都在感悟,都在学习,向一块吸水力强的海绵。
从经历的人、事上吸取精华。
崇尚无为,无意中所得叫天得,天得才是真得。
●向道的人,在世间的磨难多。
因为道心是直心,单纯质朴,憨厚无争。
做事全凭直觉,自然天成。
●单纯是难得的美,不该嫌弃自己这种美,要正面接受自己,真心爱自己。
●只有苦难中磨出来的经验才具有憾人的力量,最美的雕刻受匠人的敲打最多。
〔生命禅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365kuaile.cn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仓央嘉措的《我问佛》读后感
一切顺其自然,要真诚的活着,珍惜所拥有的,不要总是感叹失去了什么
上天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因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佛说如何放下执念
禅特别“重人”、“贵生”,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它是对生命存在意义、价值的诗性之思。
两年前那个阴霾的冬天,在禅宗美学专家皮朝纲老先生家里,笔者初涉禅这一玄之又玄的命题。
如今贸然谈禅,甚是惶恐——何谓禅
禅能告诉现代人什么
唐朝黄(上“辟”+下“木”)大师的弟子临济禅师与翠峰禅师的一席对话解开了世人心中的“禅结”。
翠峰问:“平常您师父怎么教导弟子
”临济说:“用言语表达不出真理,师父不用言语教导学生。
”翠峰又问:“什么都不说不教,学生怎么参学呢
”临济答:“教是有的,只是不同于一般言说,他有时扬眉瞬目,有时棒喝打骂,若论教授,一字也无。
”于是翠峰要临济举个例子,临济却说,没有办法举,因为那不是足迹能到的地方。
翠峰很疑惑地说:“足迹不能到,心念总可以到吧
”临济说:如果要心念到达,那就有所偏差,因为有到达的地方,也就有不能到达的地方。
”翠峰更迷惑:“如果完全封闭语言意念,我们如何见道呢
”临济慧心而答:“当下见道。
” 临济禅师说得极是,禅不是知性的语言文字,更不是学术的理论和系统知识,而是当下一切具足的生活实现;禅不是加给生活一些勉强的约束刻意造作出来的东西,而是在醒觉自在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自然。
简单地说,禅是自己从种种贪婪和执着中解脱出来之后的恬悦、闲适和睿智,是一种生命的艺术。
禅就是要一个人充分地醒觉过来,看清自己,接纳自己,不被物欲所牵,不被色相所迷,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自由自在地生活,如如地绽放生命之华。
庄子那样大智大慧的圣人也时常能能“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而凡人却很难把禅说清楚,更不用说轻易有所得了。
这大概就是禅学家常把禅生动恰当地比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得缘故,无迹可寻和说不清楚正是它的妙之所在。
但是,在忙碌、竞争和紧张的现代物欲生活之余,拭亮自己的“法眼”,静悟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们也能孕育出睿智的生活方式,看清生命的意义,活出圆满的人生。
禅家认为,贪、嗔、痴、慢、疑是影响人心灵自由的五种毒害因素,是人生的五种障碍。
这五种障碍构成无量的痛苦与烦恼,以致丧失生活的悦乐。
因此,为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展露生命的光华,就应该做到:化贪婪为恬淡,化嗔怒为宽容,化愚痴为醒觉,化傲慢为谦卑以及化疑心为信心。
人生禅趣之化贪婪为恬淡 禅宗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位弟子在无德禅师那里学了几年,自以为够了,想要到别处参学,请求禅师准许他游学他方。
老禅师问弟子:“你自己以为学得够透彻了,可你知道什么叫够吗
好,在你离开之前,先去装一盆石子来给我。
”那徒弟依照无德禅师的吩咐,装满了一盆石子放在禅师跟前。
无德禅师问:“这盆石子满了吗
”徒弟说满了。
于是无德禅师抓了好几把沙子掺进盆子里,沙子全部渗进去,一点也没溢出来。
装满之后,无德禅师又问:“满了吗
”徒弟还是回答满了。
无德又倒了一盅水,水仍然没有溢出来。
无德再问:“满了吗
”这是那徒弟恍然有所悟。
无德禅师深知一个贪多务得的人,往往只注意外表,而不懂得深耕细耘,这样做人、做事和做学问都不能彻底。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
现代人太强调比较,看重占有和囤积,以致许多人在心理生活上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
贪婪并不一定是贪图名利财富,有时也表现在对事务过分追求完美上,有时还表现在渴求别人的重视与赞美上。
贪婪的人,他们像是紧紧地握着双手,不舍得放下他追逐得来的东西。
正因如此,他们显得非常吝啬,生活上也就变得拘泥,缺乏创意。
禅家认为,贪婪是一种恶习,它可以妨碍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空间,必须予以革除。
贪婪引发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六识(眼识、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执着和烦恼,只有放下贪婪,才可能从许多桎梏中解脱出来。
如何才能放下贪婪
禅家告诉我们,真正的放下是一种恬淡,是“于相而离相”。
即懂得知足,一切贪婪和苦闷自然消退;知道布施与跟别人分享,自己也就觉得丰足;不与别人比较,高下竞争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在禅家看来,放下贪婪化为恬淡,是解脱烦恼和苦闷的第一法门。
人生禅趣之化嗔怒为宽容 大部分人在受到别人侮辱、冷落、毁谤和功讦时,会即刻嗔怒,遇到挫折、失败或不如己意时也会嗔怒。
嗔怒是一种攻击行为,它伴随着爆发性的紧张、心跳加快、情绪冲动,一时失去冷静思考和不能自我控制,所发出的攻击行为包括语言、姿态、表情和直接的暴力行为。
嗔怒者常因小事恼羞成怒,争执不休,以至于干扰或破坏平静的心情,造成生活上严重的苦恼。
嗔怒会妨碍现在的生活空间,使人恚恨而失去理智。
因此,禅家非常重视治嗔毒。
古代有两位禅师,一个叫坦山,一个叫云升。
坦山放荡不羁,烟酒不戒;云升为人庄重,不苟言笑。
有一天,坦山正在喝酒,云升从他的房门经过。
坦山便邀云升一起喝酒,被云升婉拒了。
坦山说:“连酒都不喝,真不像人
”云升听后大怒,气愤地说:“你敢骂人
”坦山疑惑地说:“我并没有骂你
”云升说:“你不会喝酒酒不像人,这不是明明在骂我吗
”这是坦山缓慢地说:“你的确不像人。
”云升更生气追问:“好
你骂我,我不像人像什么
你说
你说
”坦山一本正经地说:“你像佛。
”云升哑然不知如何。
这个故事清楚地道尽了嗔怒发生和消灭的原因,禅者相信,真正避免发生嗔怒的方法是宽容。
一方面,要避免伤害到别人,就应该注意维护别人的自尊(布施)、善巧的言语(爱语)、给别人一些方便(利行)和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同事),如果能做到这“四摄”,就不容易引发别人的嗔怒。
另一方面,当自己嗔怒时,要提醒自己,给自己三分钟时间不说话(禁语)。
人生禅趣之化愚痴为醒觉 愚痴是一种自我迷失,说的是一个人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不能从过去的情感、知识和情绪经验中解脱出来,从而妨碍了自己充分醒觉。
愚痴有两种情形,一是任何过去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感情,对不切实际的感情执着便是痴情。
痴情是一种心理障碍,它堵死了心理活动的空间,一时像窒息一样,慧命也就烟消云散。
二是知识也与感情一样,执着于某一个刻板的观念或理论,而不能打开智慧的活水源头,便失去光明睿智的觉察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现在最好的观念,可能是下一次解决问题的障碍。
禅家认为,最珍贵的情感,也可能是下一次心灵交会的障碍。
唐朝佛光禅师说:“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一片白云也许很美,但能遮蔽视线,使鸟儿迷失自己的归路。
所以,禅家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流连于过去,而要化愚痴为醒觉,否则会变得愚笨壅滞。
人生禅趣之化傲慢为谦卑 禅宗有一则故事,以非常精致的寓言,说明傲慢者的堕落与无援。
从前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经过一个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落深渊。
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抓住崖壁上的树枝,悬荡在半空中。
这时他求佛陀解救他:“佛陀
求你慈悲救救我
”佛陀告诉他说:“我可以救你,但必须先松开你的手
”这个人一听,心想着自己只要一松手就要掉下山谷,跌得粉身碎骨,怎能保住自己的命呢
于是他始终抓紧树枝不放,这样佛陀也无力救他了。
这个寓言故事是说,当一个人总是以为“自己”才是最好最可靠的时候,就会跌落进灾难的深谷,连佛陀想营救他也没有办法。
傲慢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以自我为中心,鄙视别人,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批评别人的过失,自己也就因此走向刚愎自用的愚昧并失去喜悦和气的性情。
禅者认为,人若执着自己的我相,就会变得傲慢起来,那么距离地狱也就不远了;反之,能以谦卑平直之心待人,天堂就在眼前;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谦卑,要放下自己比别人强的观念。
人生禅趣之化疑心为信心 一个缺乏自信、信人和信仰的人,通常被称为疑心。
疑心是一种心理的不安全感,它使一个人习惯性地往坏处想,往消极面想,最后使自己陷入紧张与焦虑之中。
疑心的人,一般自我强度较差,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和忍受刺激能力弱等方面。
禅家认为,克服自我强度不足的方法是信仰,有了正确的信仰就能产生力量。
《六祖坛经》所云“一念觉,烦恼即菩提”提供了一套化烦恼为菩提的方法,即第一放下执着,放下过去熏陶习得来得种种烦恼习性,心理障碍自然消逝;第二是逍遥任运地去生活。
唐朝古灵禅师在悟道之后,忆起当时为他剃度得和尚,于是千里迢迢地回到他身边,引导这位老和尚悟道。
有一天,老和尚洗澡,古灵禅师替他擦背,忽然拍拍老和尚的背说:“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圣。
”老和尚回头看看,古灵禅师接着又说:“佛虽不圣,还会放光。
”这段禅语在于点醒老和尚: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空,而是自己。
再过不久,古灵禅师又告诉整天读经的老和尚:“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性只要脱离一切烦恼障碍的熏习,不要被贪、嗔、痴、慢、疑等五毒所牵挂,那生活就自然地流露出喜悦自在,展现芳馨的生命莲华
郑丽津《基督Vs佛》读后感
我觉得这都是缘分 我知道有很多人是从空门到教堂的 但也有很多人是从教堂到空门的 所以都是缘分的问题 哪里有缘哪里去 不能说明谁好谁不好
求10个情景交融的语段
昨夜的一场秋雨,打湿了我的眼睛,静静的看人来人往,叶绿叶红,不知疲倦的心,游弋在红枫的森林。
前世为着今生的相逢,不愿过奈何桥,不愿喝孟婆汤,化做一滴清露,挂在枫叶间,浸润着枫叶,陪着它寂寞,陪着它燃烧。
且让那一树一树的火焰化做古筝,让我的三千青丝为琴弦,在这样一个寂静的黎明,为你,柔柔的弹奏一曲,红枫是暗夜里跳动的火焰,青丝是前世的印记,你,是无法忘却的今生。
那筝声,只有你听得懂,因为昨夜我并没有醉,是这满树的灿烂惊醒了沉睡千年的梦,梦醒时,我仍然无法把握那份等待的情缘,无法看清那一瞬间的情殇。
在如此绚丽的背景里,如果你不曾到来,这满目的繁华,这跳动的火焰,这凝视的双眸,只能徒留虚空与寂寥。
不问前世,不问来生,多想,就这样醉在静静的拂晓,用你一如既往的关注与默契,抚平我生命的沧桑,拭去我暗夜的清愁,让我感受一片枫叶的静美与精致、一滴露珠的晶莹与纯粹、一缕清风的柔情与向往......多想,就这样飘浮在如火如荼的枫林里,期待你的马蹄声声敲碎黎明的清冷,我与枫叶一起燃烧,洒落一地殷红的相思,片片散落你的行囊,点点滴滴,串成今生的无悔。
几许沉醉,几许痴迷,在深秋的霜林里,你在飞翔还是在栖息
可否听见那悠远纯净的筝声,可否望见那满树的火焰,燃烧的倾诉
我捧着前世遗失的泪珠、今生幻化的清露,洗去你许多年来岁月的浮尘,洗去你前世的沧桑今生的疲惫,你累了吗
无论何时,我都会在破晓的霜林里静静等候,这里是你永远的驿站,面对高山和流水,面对厚土和黄天,铭记生命中的美丽,相约千年。
不知是谁在幽幽清唱:纷乱人世间,除了你,一切繁华皆背景,这场戏用生命演下去,付出难得有这番约定,这段情只对你我有意义。
在晓雾朦胧的霜林中,如果你不曾忆起,如果我不曾来过,只有,繁华如烟,一梦如蝶,轻轻跌落在背景里,跌落在红尘外。
而我固执地以一种古典的情怀,抚筝低唱,缱绻了秋风浓雾,醉红了拂晓枫叶,只是,只是,背负着相思的枫林日渐消瘦,我,比枫林更瘦。
拂晓,雾浓,霜重。
整个枫树林嫣红如醉,醉得鲜红欲滴,醉得几近透明。
醉了的前世和今生里,寻寻觅觅,我,只愿是枝头最红的那一片枫叶,点燃你的生命之火,照亮千年的轮回之路 “陪伴空城的,应是闲钟。
正如叶落之于秋;尘埃之于光阴;流水之于溪旁歇脚的逆旅。
那一瞬不是为着相逢,而是为着没有错过而欣喜。
为着这一瞬,所以不惮说分离,且不管这分离竟是真的海角天涯遥遥无期。
因着这无期在心中有期,所以不惮等待;因着这等待而凋残了多少季的花期,所以梳一把白发,岁月萧萧地落地。
且把山色和水色在目极处绞织成如画的山水,恍惚中,那山是我,那水是你……” “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水,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 ——摘自简媜的《一口闲钟》
【一】 阳光铺展成路。
金色的辐射场内,天高云淡,风轻微。
忽隐忽现的影子,肆意行走,恍惚迷离。
这是秋风吻凉心情的日子。
屋前的树叶,仿佛一夜间变黄似的,在进进出出之间强烈地刺激着眼睛与情绪。
而间或看到的几片在空中翩舞飘落,又予人一种浓郁的凄凉的况味。
【二】 红拂虚梦水连天,柳絮年年飘似雪。
人生的风尘,来来回回,不知疲倦地吹。
时针,镇定地行走,孤独地远去。
一段时间来,天气还是闷热无比,让人感觉到南国夏日的绵长。
断不知此时冷的气息正弥漫于北国。
寒风再起时,想必北方的旷野已渐成萧索的意味。
而紫砂泡绿湘妃泪,唉乃声中读《离骚》。
蛰居于都市的自己,终日埋头于书卷文字之中,竟好似忘记了季节的更替与侵袭。
乍抬眼,一场浩荡而至的秋风撞得落地的窗棂幽幽地响,身上也宛若透着丝丝的凉意。
【三】 窗外芳草斜阳的光彩,像是等待一场古老的黑暗。
退潮后的海滩,礁石嶙峋,宛如裸露着的心事。
“一朵花摘了很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 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记不得收; 一条路走了很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 一句话想了很久,心碎了也说不出口” 轻抚灵魂的琴弦,思绪成水,恍如暗暗涌动的浪潮,任意东西,没有方向。
心海泛舟,谁在我的文字里这样滞留着不肯离去,成为我蓦然回首中的灯火
谁在我文字里这样执着地舍不得走远,成为我文字中的永恒
谁美丽了我的文字,谁总是睡在我的心河之上,让我把文字写进月光,顺着洛水静静流淌…… 玫瑰在暗夜里绽放,掩尽了它所有芬芳。
月光的瀑布,洗亮眼睛,灵魂靠近雪天的琴手,你的诱惑在耳畔细语。
花飞叶舞的季节里,你用丰盈的血液,点燃隐匿深处的激情。
温柔的絮语如丝丝缕缕的阳光,和煦地照耀着我冰冻的心田。
蓦然回首,亮丽的灵魂击节而歌,听花开花落、风吹断枝的声音,一路穿越寂寞的风尘。
千百次回旋之后,迎着灿烂的风,一剪寒梅已化作青春的书笺,夹入一本古典的诗经。
站在岁月的风口,听潮起潮落。
在月亮的河床遭遇,世袭的荣誉,次弟绽开高贵的心扉。
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总是在字里行间爱着你。
每个流霞的黄昏,在岸边用清碧如玉的流水默默地为你作诗。
沉默的手指,抚摸着键盘,为你碾尽一池墨香,记录下所有流逝的情节,一段接着一段,悄悄延续。
千古的情在文字里演绎,过往的爱在文字中缤纷,金色的锦缎在时空中无边铺展。
【四】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耳边的老歌听听停停。
透过窗外如水的月色,探出头去,看到的是满街繁华的灯火。
依旧是万丈红尘,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总独自在夜深人静时冥想,体会着似曾遥远的虚空。
留一方清雅的角落,让灵魂驻脚,任由思绪的音符在平静的心底漾起层层柔柔的涟漪。
折一片月光给你,孤单的心,睡在月色之外。
不需要任何的繁华的装点,只希望多年以后,伴你琴瑟和谐,于古丽文章中染满掌的芬芳,留一纸清香,为人生填奏最后一曲动人的华章。
你说我像那位丁香雨巷里款款走来的姑娘。
那些月光流荡的舷边,及那细雨霏霏的路上,有我给你的真心祈愿。
幸福的花瓣纯洁的花瓣,因为我们共有的梦幻而绰约。
洛水的彼岸是你,你日夜踏浪而歌,歌声清越,我循着歌声寻你。
是否,我和你,真的只是隔着一朵花的距离
【五】 敲击世俗的门,一扇接着一扇,为着那跌宕起伏的梦想,追逐阳光的味道,走了很久很久。
在命运的水面下漂泊,看它偶尔泛起涟漪,感悟做翅,灵犀指路,依旧寻找着你,用最脆弱的记忆,最坚硬的时间,一路追随。
今夜,又为你提笔写下心中最清丽动人的乐音。
困守古道边缠绵的藤萝,把泪流推向悲伤角落。
躲在小屋里,听明媚的忧伤在字里行间浅唱低吟。
拒绝盗版—……%**% 读者文摘网 *—…… 佛说:活在当下。
可是,我纤细的双手总是挽不住流年,于是每一个当下也都成了历史。
好想去走一趟,那条长长窄窄的老街;好想有趟渡船,渡我到对岸。
却未知,对岸繁华三千,红尘里可有摆渡的人
清明灵台,上下求索的禅机,何处是重生的明媚
【六】 一缕孤芳的幽魂,坐在寒冷的枝头,用洁静的冷艳分离着过往梦境。
曾在玫瑰色的梦里,说着傻得可以的谎话,闭上眼睛以为自己就在天堂。
当岁月的指针尖锐的敲醒沉睡中的梦,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还在原地。
当时间的载体变成了股股紊乱的线头,疑问从遥远的天边闪现,坠落一地破碎的语言,思绪无限。
碎成片断的柔情,走过轮回里的曾经,布满了世俗荆棘的陷阱。
薄暮风中,无人知的思想幽谷,终年有雾。
【七】 徘徊的路,走得总是那么艰难。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岁月看着你我隔岸对峙,寸寸老去。
用文字堆积起来的感情,在时钟的嘀哒里也在渐渐憔悴、慢慢老去。
终是过客,被时光疾驰的箭,击碎了浮尘玻璃心。
纵喧嚣都市,纸醉金迷的红尘,亦掩饰不住繁华的荒凉。
重温心中有过的悸动,时常叩问自己,应该放你在哪里
放自己在哪里
文字究竟因谁而美丽
文字到底因谁而哭泣
文字因谁而永唱不休
文字因谁而快乐忧愁
谁曾在经典的老歌里唱着一生一世的牵挂
谁曾在如水的文字里说着风雨相依的永远
谁曾在秋天的童话里承诺今生唯一的约定
【八】 于无常的轮回中,从容行走。
掬起你遥遥的声音,突然沉默若空。
面前的诗集虽已合上,鼻息间仍能呼吸到芬芳的禅香,白色袍袖间依然挥落着简媜空灵、有如梵音清唱的句子:“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诉说半生的沧桑。
我们都是执着而无悔的一群,以飘零作归宿。
”[简媜《四月裂帛》] “陪伴空城的,应是闲钟。
正如叶落之于秋;尘埃之于光阴;流水之于溪旁歇脚的逆旅。
那一瞬不是为着相逢,而是为着没有错过而欣喜。
为着这一瞬,所以不惮说分离,且不管这分离竟是真的海角天涯遥遥无期。
因着这无期在心中有期,所以不惮等待;因着这等待而凋残了多少季的花期,所以梳一把白发,岁月萧萧地落地。
且把山色和水色在目极处绞织成如画的山水,恍惚中,那山是我,那水是你……”[简媜《一口闲钟》]
【九】 给你的爱其实一直都很安静,盈动于心,润湿于眶,任日渐消磨的心之花瓣凋落尽。
但沉浸在澹然无痕的梦里,用一种幽冷的神情独观世人。
“无家,可以禀明生死;无兄弟。
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水,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简媜《一口闲钟》] 而在静谧中默默静化世间纷扰的尘屑,在内心深处保留一片属于自己永恒的净土;让一切年少的忧悒都随之零落成泥,悄悄掩埋。
尘思涤尽,胸臆中有空山灵雨的清明,这便是我惟一的企求。
只是你不曾明白我纤柔的心思,常常困惑我心底宁静的矜持。
或许,你永远都触摸不到这悄悄静静的风,心已疲惫,只让我文字的幽魂空空地回旋于你的上空……
【十】 雾着一张脸,以植物的状态存在。
屏住呼吸,流水西风中,怀一湾婉约优柔体悟灵山圣会上拈花一笑的妙谛。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笑亦含颦。
”给你的爱从来都很安静,你最后的凝眸,一笑而过,让我不做任何猜想,亦绝口不说任何凄楚的别离。
决定解下羽毛,单独完成这段孤寂的旅程。
且把桃花交予陶渊明;青荷让给周濂溪;水仙还给古希腊神话;丁香退给“雨巷”的油纸伞;把明媚的忧伤,永远留给自己。
只在与你今生灵魂初次相遇的渡口,手持一张过期的旧船票,安静地等待着驶向终点那最后一班客船的来临…… 后记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台湾本土作家简媜和林清玄的散文。
他们的文章离俗世那么近又那么远:恬淡自然,蕴涵佛理,随性又古典,简单灵动,淡定从容。
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心中渗透,使心境变得澄明清静。
夜深人静时最爱读简媜的《四月裂帛》和《一口闲钟》。
夏天曾说:“读简媜散文,如看一路风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悟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
”人世间的爱和痴,通过她的笔触,散落在红尘中,给路人指明一个方向。
这,就是简媜的魅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393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