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相关论文

一个论《爱弥儿》的论文。

论《爱弥儿》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 (‘EMILE OU DE L’,EDUCATION,1762), 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

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该书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

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本书共分五卷。

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本书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

它全方面的体现了卢梭的关于教育的观点,他心是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

因此,尽管其中有一些偏激与片面的地方,但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教育环境,但是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

本书的主要特点和贡献在于:(1)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2)卢梭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具有反封建的共同性质。

但夸美纽斯运用类比法,把自然的普遍法则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比封建教育把《圣经》和上帝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显然是革命性的进步。

而卢梭则更进了一步,他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把教育的对象──儿童直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反封建性更为彻底,也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3)教育要遵循自然并非卢梭首创,古希腊罗马的教育思想家已经提出,到昆体良时已明确把自然(指儿童的天赋禀性)作为教育的原料。

卢梭的贡献在于系统地叙述了儿童各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

这种思想影响了以后几代教育家。

人们追随卢梭的思路,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以此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使教育学逐渐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4)《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教育论著,其中所论述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上引起了伟大的革命。

因此,《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引起深刻的反响。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巴西多、康德、裴斯泰洛齐和杜威等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

《爱弥儿》的主要缺陷在于:(1)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

杜威曾批评“性善论”对儿童只是一味地顺从,容易弄成自私、自利、放纵的习惯。

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善恶,只不过是教育的原料,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怎么去利用他。

良好的教育不是消极地去束缚本性,也不是一味地顺从本性,而是要积极地去利导本性。

由此可见,杜威对人性的看法和对儿童的态度,比卢梭更全面、更合理。

(2)对儿童的年龄分期是不科学的。

分阶段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也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测性。

(3)过份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而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过高地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希望能帮到你

伊索寓言读后感500字以上,600字以下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它至少给予 我们三种安慰。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第二, 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365kUaIlE.cn解。

第三呢,这部书 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我们看到这许多蝙 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

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 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 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

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

他会 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 超出世。

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 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份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 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

”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

据柏 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Phaedrus)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

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 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

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 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 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 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

这篇寓言的本 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 照,知道自己是个什麽东西。

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 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 狂吠的对象。

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 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

”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 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

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 调查和工作。

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

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 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 现出乌鸦的本相。

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 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

这个寓言 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 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 分别。

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

”小蛙答说:“请你不 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

”这母蛙真是笨坯

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

所 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 德。

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这样,彼此各得 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

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 下两个蛋,加倍喂她。

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

伊索错了

他该说, 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 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 是酸的。

”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

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 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 你吃我时舌头被刺。

”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 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

”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 种。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卢梭在《爱弥儿》(Emile) 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 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

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 来欠好吗

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 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 得。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 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缘故是, 卢梭是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 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伊索寓言读后感

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

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 进,慢慢地到了现代。

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 年龄愈多。

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

这样,我们的 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

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 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 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它至少给予 我们三种安慰。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第二, 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第三呢,这部书 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我们看到这许多蝙 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

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 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 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

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

他会 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 超出世。

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 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份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 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

”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

据柏 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Phaedrus)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

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 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

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 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 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 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

这篇寓言的本 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 照,知道自己是个什麽东西。

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 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 狂吠的对象。

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 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

”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 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

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 调查和工作。

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

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 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 现出乌鸦的本相。

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 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

这个寓言 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 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 分别。

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

”小蛙答说:“请你不 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

”这母蛙真是笨坯

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

所 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 德。

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这样,彼此各得 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

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 下两个蛋,加倍喂她。

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

伊索错了

他该说, 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 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 是酸的。

”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

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 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 你吃我时舌头被刺。

”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 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

”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 种。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卢梭在《爱弥儿》(Emile) 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 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

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 来欠好吗

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 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 得。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 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缘故是, 卢梭是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 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016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