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伦坡诗集读后感

求 爱伦坡《乌鸦》中文读后感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不知”得多撩人

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

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

余人安在哉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春去也,人何处

人去也,春何处

”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

不再有了。

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

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

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

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

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

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

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

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

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

并且是谈话。

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叉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譬如田园诗—— 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

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

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

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

英国人,总是人。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

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

反过来也是一样。

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

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

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

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世界文学名著排名?

世学名著排行

【第1句】: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 《哈姆雷 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人民文学出

【第2句】:但丁(1265-1321) 意大利 《神曲》 田德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句】:荷马(约公元前750年前后) 古希腊 《荷马史诗》 罗念生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4句】: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 草婴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5句】:乔叟(约1340-1400) 英国 《坎特伯雷故事集》 方重译 坎特伯雷故事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6句】:狄更斯(1812-1870)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张谷若译 大卫·考坡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7句】: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爱尔兰 《尤利西斯》 金堤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8句】:弥尔顿(1608-1674) 英国 《失乐园》 朱维之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9句】:维吉尔(前70-前19) 罗马 《埃涅阿斯纪》 杨周翰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译林出版社

【第10句】:歌德(1749-1832) 德国 《浮士德》 绿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1句】: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 《堂吉诃德》 杨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2句】:紫式部(约978-约1016) 日本 《源氏物语》 丰子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3句】: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古希腊 《俄狄浦斯王》 罗念生译 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4句】: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 《押沙龙,押沙龙!》 李文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15句】: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 荣如德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16句】: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 英国 《荒原》 赵萝蕤 张子清等译 荒原:T·S艾略特诗选 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17句】: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 《追寻逝去的时光》 周克希译 追寻逝去的时光(共七卷 目前译完第一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18句】:简·奥斯丁(1775-1817) 英国 《傲慢与偏见》 《爱玛》 王科一译 傲慢与偏见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文俊 蔡慧译 爱玛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9句】:乔治·艾略特(1819-1880) 英国 《米德尔马契》 项星耀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20句】:叶芝(1865-1939) 爱尔兰 《众多诗歌》 王家新编选 叶芝文集 东方出版社

【第21句】: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 《叶甫盖尼·奥涅金》 智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22句】:欧里庇得斯(约前480-前406)

【古希腊】 《酒神的伴侣》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三卷):欧里庇得斯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23句】:约翰·多恩(1572-1631)

【英国】 《歌与短歌》

【第24句】: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

【美国】 《白鲸》 曹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5句】:济慈(1795-1821)

【英国】《希腊古瓮》《夜莺颂》《哀感秋颂》 屠岸译《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26句】:奥维德(前43-17)

【罗马】《变形记》 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27句】:杜甫(712-770)

【中国】《杜工部集》 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 或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28句】:威廉·布莱克(1757-1827)

【英国】众多诗歌,《布莱克诗集》 张炽恒译《布莱克诗集》,上海三联书店

【第29句】: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

【古希腊】《俄瑞斯忒亚(含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 陈中梅译《埃斯库罗斯悲剧集(一、二)》 辽宁教育出版社

【第30句】:福楼拜(1821-1880)

【法国】《包法利夫人》 李健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1句】: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变形记》《审判城堡》 韩瑞祥高年生等译《卡夫卡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2句】:莫里哀(1622-1673)

【法国】《伪君子》 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赵少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3句】:华兹华斯(1770-1850)

【英国】《抒情歌谣集》 杨德豫译《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4句】:阿里斯托芬(约前450-前385)

【古希腊】《鸟》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四卷):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上海人民出版社(其中不含《鸟》)

【第35句】:托马斯·曼(1875-1955)

【德国】《魔山》 杨武能译 作家出版社

【第36句】:易卜生(1828-1906)

【挪威】《玩偶之家》 潘家洵 萧乾成时译《易卜生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7句】:契诃夫(1860-1904)

【俄罗斯】《樱桃园》 焦菊隐译《契诃夫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38句】:亨利·詹姆斯(1843-1916)

【美国】《一位女士的画像》 项星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9句】:纳巴科夫(1899-1977)

【美国】《洛丽塔》 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

【第40句】:惠特曼(1819-1892)

【美国】《草叶集》 楚图南李野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41句】:巴尔扎克(1799-1850) 法国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42句】:斯威夫特(1667-1745) 英国 《格列佛游记》 张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43句】:司汤达(1783-1842) 法国 《红与黑》 郝运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44句】:哈代(1840-1928) 英国 《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45句】:萧伯纳(1856-1950) 英国 《人与超人》 罗牧译(市面极难觅到)

【第46句】:海明威(1899-1961) 美国 《永别了,武器》 汤永宽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或 林疑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47句】: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 英国《虹》《恋爱中的女人》 黄雨石译 虹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48句】:波德莱尔(1821-1867) 法国 《恶之花》 钱春绮译 恶之花 巴黎的忧郁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郭宏安译 恶之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9句】: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法国 《等待戈多》 施咸荣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余中先译 贝克特选集3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50句】:维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 英国 《到灯塔去》 马爱农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51句】: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 英国 《夺发记》

【第52句】:拉伯雷(约1494-1553) 法国 《巨人传》 成钰亭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53句】: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 抒情诗集

【第54句】:埃米莉·狄金森(1830-1886) 美国 众多诗歌 江枫译 狄金森诗选 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55句】:爱伦·坡(1809-1849) 美国 众多诗歌,小说 曹明伦译 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或 曹明伦译 怪异故事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56句】:亨利·菲尔丁(1707-1754) 英国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萧乾 李从弼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57句】: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 英国 《黑暗的心》 黄雨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58句】:罗伯特·布朗宁(1812-1889) 英国 《指环和书》

【第59句】:阿尔贝·加缪(1913-1960) 法国 《局外人》《鼠疫》 郭宏安 顾方济 徐志仁等译 加缪文集 译林出版社

【第60句】: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英国 《简·爱》 祝庆英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61句】: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 英国 《呼啸山庄》 杨苡译 译林出版社

【第62句】:让·拉辛(1639-1699) 法国 《费德尔》 张秋红译 高乃依 拉辛戏剧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齐放译 拉辛戏剧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63句】: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张万里译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64句】:斯特林堡(1849-1912) 瑞典 《父亲》 《朱丽小姐》 李之义译 斯特林堡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65句】:左拉(1840-1902) 法国 《黛莱丝·拉甘》 《小酒店》 王了一译 小酒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66句】:博尔赫斯(1899-1986) 阿根廷 《小径分岔的花园》 王永年 林之木等译 博尔赫斯全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

【第67句】:曹雪芹(1715-1763) 中国 《红楼梦》 周汝昌汇校 人民出版社 或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68句】:薄伽丘(1313-1375) 意大利 《十日谈》 方平 王科一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69句】:伏尔泰(1694-1778) 法国 《老实人》 傅雷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或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70句】: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 英国 《项狄传》 蒲隆译 译林出版社

【第71句】:萨克雷(1811-1863) 英国 《名利场》 杨必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72句】:雪莱(1792-1822) 英国 众多诗歌 查良铮译 雪莱抒情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73句】:尤金·奥尼尔(1888-1953) 美国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郭继德编 奥尼尔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74句】: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 美国 众多诗歌

【第75句】:拜伦(1788-1824) 英国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唐璜》 杨熙龄译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上海译文出版社 查良铮译 唐璜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76句】:马尔克斯(1928-)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黄锦炎 沈国正 陈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 高长荣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第77句】:沃尔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 英国 《艾凡赫》 项星耀译 英雄艾文荷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 刘尊棋 章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78句】: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 智利 《大地上的居所》

【第79句】: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 奥地利 《没有个性的人》 张荣昌译 作家出版社

【第80句】:丁尼生(1809-1892) 英国 《悼念》 黄杲炘译 丁尼生诗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81句】:弗拉纳里·奥康纳(1925-1964) 美国 众多小说 主万 屠珍 贺哈定 杨怡译 《公园深处》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82句】:卡图卢斯(约前84-约前54) 罗马 诗歌集

【第83句】: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 西班牙 众多诗歌,戏剧 赵振江译 血的婚礼:加西亚·洛尔卡诗歌戏剧精选 外国文学出版社 赵振江译 洛尔卡诗选 漓江出版社

【第84句】:霍桑(1804-1864) 美国 《红字》 姚乃强译 译林出版社

【第85句】:德莱塞(1871-1945) 美国 《美国的悲剧》 许汝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86句】:拉尔夫·埃利森(1914-1994) 美国 《隐形人》

【第87句】:安东尼·特罗洛普(1815-1882) 英国 《巴塞特郡最后的纪事》

【第88句】:弗朗西斯科·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 美国《了不起的盖茨比》 姚乃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89句】:雨果(1802-1885) 法国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管震湖译 巴黎圣母院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丹 方于译 悲惨世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90句】:泰戈尔(1861-1941) 印度 《吉檀迦利》 冰心 石真 郑振铎译 泰戈尔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91句】:丹尼尔·笛福(1660

-1731) 英国 《鲁滨孙飘流记》 徐霞村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92句】:京特·格拉斯(1927-) 德国 《铁皮鼓》 胡其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93句】:鲁迅(1881-1936) 中国 《阿Q正传》 呐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94句】: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 英国 《印度之行》 杨自俭译 译林出版社

【第95句】:伊萨克·巴谢维斯·辛格(1904-1991) 美国 众多小说,戏剧

【第96句】:谷崎润一郎(1886-1965) 日本 《细雪》 储元熹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97句】:理查德·赖特(1908-1960) 美国 《土生子》 施咸荣译 译林出版社

【第98句】: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 美国 《三个女人的一生》《爱丽丝·B·托克拉斯自传》

【第99句】:世阿弥元清(1363-1443) 日本 《井筒》 《葵夫人》 100.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英国 《从深处》《瑞丁监狱之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046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