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1500字美文读后感集锦60条-读后感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一】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的散文大家,以擅长写幽默风趣的“闲适小品”而闻名于世。正如有人是这样评价他:“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梁实秋文章面目温和中正,理性与感性兼至,语言素养无懈可击,趣味风格超妙脱俗,不过,在他的柔和背后,暗透那一层潜在的悲悯,引人窥见人生的无聊与无奈,空漠苦涩的况味。这正如吃盐水花生,入口极为面软,可是那花生“生硬”的印象却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确实,读梁实秋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它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实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己灯下夜谈,或直抒胸

如果您喜爱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您一定会发现,梁实秋的散文具有其独道的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所以我们也很难将他的散文与中国现代文坛的其他的散文大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黄裳、傅雷、张中行、陈从周,当然还有张爱玲,梁实秋与他们相较,与其说他是一名作家,还不如说他是一位久识的老友、一位循循善诱的老者、一位正在教导你应如何面对生活的老师。他的散文是如此贴近读者的生活!你不会从他的散文中看到许多难懂的大道理,也没有什么过于优美的描写,大多都是些琐碎小事,但在读他的文章时,你能感到一种无法从他人的散文中得到的特殊的愉悦感。

梁实秋总是以风趣幽默的笔触描写生活,时而夸张,时而讽刺,但不论怎样,它总是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更令人折服的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发展,显然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变化,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当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再读梁实秋的散文时仍如此亲切。这可能正是梁实秋散文在多年过去后仍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他的散文能在广大人民群众间广为流传的原因吧!

但是,透过梁实秋散文的幽默谐趣、贴近生活、朴实无华,我们能够发觉在他文章中那无时无刻不在洋溢着的他之于祖国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也更流露着他心底的真实——他过分善良的爱国。这正是一代中国文人的苦啊!梁实秋相信:“文学的国土是最宽泛的,在根本上和在理论上没有国界,更没有阶级的界限。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遗传不同,教育不同,经济的环境不同,因之生活状态也不同,但是他们还有同的地方。

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绪,他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很显然梁实秋是一个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他对无产阶级文艺具有偏见是必然的。在梁实秋看来,世界上的人性是一样的,并没有阶级的区别,而“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因而它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不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吗?而这样的认识也正与当时的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观点是截然相反,所以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批驳。但很显然,梁实秋是热爱祖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在文化上他也提倡民主文化、反对封建文化;对执政的国民政府政府,虽然他不想根本推

但不论怎样,我们也决不能否认梁实秋的文章在中国现代文坛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不能否认梁实秋本人作为一代中国爱国文人的典范地位。即使他的某些观点确实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毕竟也在尝试寻找一条中华民族的出路,只是这是一条没有出口的路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步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国曾有过的那段艰难岁月,但我们也决不愿再重回那段时光。读鲁迅,让我们牢记国耻;读梁实秋,让我们体味历史的美好与现时的可贵。

正如梁实秋本人所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行知园的教师都有幸收到了老园长陈老师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推荐的一本好书,我则拿到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尽管是较厚的一本书,但我爱不释手地利用几个午睡时间看完了《梁实秋散文集》,阅读后,感触很深,读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梁先生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实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受,让读者受到美的感化。像两三知己灯下夜谈,或直抒胸

《中年》里,他体察到中年种种可晒可叹的身心变异,表白顺应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态: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毯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点勉强。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流露在文中的这种中年心态,既不奢求也不自弃,顺乎自然,安身立命。这种心态固然谈不上锐意进取,但也不是悲观虚无的表现,而是一份达观乐生、安分执中的情怀。这类咏怀言志小品,优游自在,明心见性。梁实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处世哲学,追寻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在动荡时代修炼超脱心斋,谋求自适妙方,体现的是达士情怀。

《时间即生命》则是写时间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时间。里头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的,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以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为利用他的时间。„„”作者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人,并告诫人们,想拥有更多的时间就要健康的活着,而多锻炼是健康的秘诀。

《快乐》一文是写作者认为皇帝最快乐,但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称他自己统治全国约五十年,国王每天公务

梁实秋的散文选材自然随性,笔触生活的点滴,文笔风趣幽默、将大道理蕴藏在简单中,将真性情归于平淡。是我读过的散文中让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当你读到饱满的性情之文字时,给人一种优雅自在的感觉。喜欢读梁实秋的散文,想写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实秋本人所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

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砂金,毕淑敏的散文作品,不耀眼,却有保存的价值。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章让我深信,笔者是一位聪慧明达的贤人,她明辨自己的长短,既不自大,也不自卑。这本美妙的散文精选,让我尽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跌倒了再爬起来,抖落灰尘继续向前。

书中吸引我的第一篇故事是《布雷迪的猴子》,说的是甲猴和乙猴各自待在自己的椅子上,每过二十秒钟,两只猴子都会受到电击。甲猴靠估算时间并掀动压杆来避免伤害,而乙猴却没有有效的压杆来抑制电流。最后,疲于奔命的甲猴,因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得了“胃溃疡”,遭受同样频率电击的.乙猴却安然无恙。请问你会选择做哪只猴子?

有被问者表示更愿意当甲猴,因为甲猴不断地掀动压杆以预防伤害,虽然劳心劳力,但也算是主动挡去了许多次打击与痛苦,并且,也许实践会使它变得熟练,心情渐渐变得不再紧张与悲苦……我的手指停留在这张故事页,迟迟没有翻页。于我,似乎有一种不同的想法。

记得小时候刚学画画的时候,我总是顽固地寻找好看的色彩笔,母亲却经常坚持让我用心去感觉整体。因为过于专注某一、两种颜色,将很难对整幅画进行整体和动态的把握。时间证明了,我的母亲是对的。

在这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中,甲猴善于计划,全身心地专注于这个压杆和椅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被认为是实干和负责。计划是一个优秀的习惯,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某些狭隘的计划在之后还可能成为僵硬和失望的源泉。就像实验中的甲猴,全神关注着自己的某个行为,希望可以引向某个具体的结果。可惜既得了“胃溃疡”,又始终无法跳出这个小格局思考。

如果被问者是我,我想我会选择做乙猴。因为缺乏对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会有意外结果的存在,而这个意外结果,可能就会是——在大格局中寻找自我突破,找到真正的转机。读后感·乙猴正因为没有有效的压杆,它就会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求得更长久的平安。或许是破坏椅子,亦或是寻找机会逃离。总之,乙猴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一百种可能性在远处闪光。

在这本优秀的散文集中,另一篇让我陷入思考的文章是《抵制“但是”》。看第一遍时,我便笑了。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我早已了解了连词的重要作用——衔接、转折、递进之类的,不是吗?

然而很快,我的轻松陷入了另一种情绪。笔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比了用“但是”和“同时”在同一个文案中表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效果。笔者所说的抵制“但是”,其实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与人交流中的体谅以及人文情感中的升华。

如果我能早一点明白,“但是”与“同时”谁更持重和完整,我一定不会告诉我的父母:“这次考试我没考好,但是全班没几个考好的。”细细想来,那是一个推卸责任的“但是”,让父母更让自己失望的,有时并不是一次的差强人意的成绩,一次挫败,而仅仅是因为那时,我说了那个不应该说的“但是”。

笔者告诉我们,世间存在这样一些神奇的词,它能够平息争执、消除猜忌、引发好感,并让对方侧耳倾听。心中倘若多了宽容与慈悲,对别人、对自己都是莫大的鼓励。

书中还有太多美好的文章,例如《家问》告诉我们——家是最考验责任感的圣坛;例如《第6000次回答》让我明白了人的优良品质是培养出来的,天生自信学不攻而破。

如果你也读过毕淑敏的作品,一定也会感受到: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人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朴素简单的话而已。感谢这本美妙无比的散文集,令我在平凡的生活中为之振奋,学会思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08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