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劳动图自强读后感
什么是自强?
书中写的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到了风暴的袭击,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劳动,盖起了房子,种植了谷物,驯养了山羊,坚强地活了下来,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从鲁滨逊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困难的高大形象。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面对困难的态度。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少年军校的训练。
早上5点,起床叠被,空着肚子,绕军营跑上五圈;烈日当头,一动不动地练习站姿,大汗淋漓,蚊虫叮咬也不能动一下。
这平常的训练却让我叫苦连天,当时,我以为再也没有比军训更苦的事情了。
可是,比比鲁滨逊吃的苦,我受的这点累又算什么
我们这些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得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少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根本没有尝到苦的滋味,干什么事总喜欢依赖别人,遇到困难,就常常束手无策,只会向亲友师长求助。
同在荒无人烟的荒岛上的鲁滨逊相比,我们哪有点自立自强的意识
老师常说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可是我们连生活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去建设未来
我们真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从小事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像鲁滨逊一样,不怕一无所有,不怕艰难困苦,用自立自强的法宝,去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生活。
评析 怕吃苦是当代儿童的一大通病,怎样根治是一大难题。
小作者能通过读书,对自己的缺点自悟自悔,号召同龄人以此书中人物为榜样,并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这样的读后感意味深长。
关于自强不息的成语
关于自强不息的成语有: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发奋图强、闻鸡起舞、焚膏继晷一、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死亡所寄,不吃不睡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二、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译文】:(苏秦)读书想睡觉,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脚。
三、发奋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自】:《人民日报》19
【第59句】:
【第9句】: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四、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
【译文】:半夜听到荒鸡叫,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了。
’于是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五、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译文】:点上灯烛夜以继日,恒兀过完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开学第一课2023关于自强的观后感(80字以内)
今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里面的故事特别感人,给我触动很大
它共分四节课:爱国、勇敢、团结、自强,我最喜欢的是爱国和团结。
第一个给我们讲课的是撒贝宁叔叔,他讲的是“爱国”,爱国就是在战争年代里,为祖国和同胞奉献自己的一切,今天,把祖国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它,建设它,就是爱国。
这节课里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国歌是词典家聂耳与田汉写的,国歌里有一句话: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是个真实的故事,日本军队发现了长城的一个缺口便攻了过去,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那个缺口。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为我是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
团结是在战场上对敌人的时候,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才能取得胜利,今天团结表现在大家为了同样的目标,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爱国、勇敢、团结、自强,这些在抗战中的闪光点是英雄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我们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敬仰英雄,更不要忘记使命。
同学们,开学了,就让我们一起为建设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吧
劳动的开端一文读后感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劳动的开端》。
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了谋生道路的经过,使我体会到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感受到作者自强自立的坚强意志。
书上画这一幅图画,上面画着作者遍体鳞伤,肩也肿了,皮也破了,腿上的鲜血直流。
我都有点同情他了,真想过去帮他一下。
我 想,在半夜作者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的时候,或许我们正在甜美的梦乡遨游;在烈日炎炎下作者正挑着重重的扁担一步一步辛苦的爬山时,或许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的学习;在作者挑着两只空筐在漆黑的夜晚摸索着回家的路时,或许我们早已在温暖的小床上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对比起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孩子,家长让我们干一些活,我们都会找一些借口,所以我们要多多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比起旧社会的孩子,我们很幸福
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
当老师把语文新书发给我们回到家立即读,看完这篇课文,我对哈默坚持要靠劳动换取食物的骨气的佩服。
哈默正是凭着这份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靠自食其力的骨气取得了成功。
我觉得做人应该是有精神的,那就是自尊、自强、自立。
这不能只是嘴上讲的话语,应该说到就要做到。
就像哈默一样,在最艰难的处境中,坚持自己的尊严,坚持自食其力。
从一个难民,经过努力奋斗,成为石油大王,因为哈默始终有伟大的人格尊严,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
想想我自己,不能替父母分担任何家务,想要什么就向爸妈伸手要钱,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真是很惭愧。
这样下去,只能是一个懒惰鬼,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我应该学习这些有尊严的人,靠自己的劳动和工作得到零用钱,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应该用汗水去争取,做一个自强的男子汉。
自强精神主要表现是什么 举例说明 越短越好
孩子当自强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
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
”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
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
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
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应该说,刘荫枢注重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而他用毕生的积蓄来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
古人尚且如此,今日的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自强精神的培养,父母应该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还是先让我们来看两个故事吧。
案例一我有一双经历风雨的翅膀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同其他的父母一样,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
因此,我成了他们的希望,而我也立志要考上大学。
然而苦难却横亘在我的梦想之路上。
我六岁那年,爸爸在加夜班的时候铁屑崩到了眼睛里,左眼失明了。
我十一岁那年,爸爸因肾积血手术摘掉了左肾,再也无法进行体力劳动。
我读初一时妈妈下岗了,一家的生活只剩下爸爸每月200元的工伤补助费维持。
那段日子似乎空气都变得压抑。
这样一个家庭是需要一个儿子来挑大梁的。
那天,我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打工,我要自己供自己上学。
我从同学那借来五十元钱,去批发市场进了一些小装饰画,小工艺品,准备像校门口的小贩那样。
没想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轮到自己头上竟然变得那么艰难。
那天中午,我竟然没有从包里把货物拿出来。
可是货如果卖不出去,我连借的五十元钱都无法偿还。
第二天中午我去了一所比较远的学校门口,摆好了货物,怎么鼓励自己都不敢吆喝。
好久,一个小同学走过来,问我:“这是卖的吗
”我急忙点头。
那天我赚了一毛钱,是我赚到的第一个一毛钱。
那一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赚钱的艰辛得了平时爸爸交给我的那些钱里面凝聚着多少汗水和辛苦。
一个月以后,我赚到了80元钱。
我用23元买了一本向往已久的《题典》。
走出书店,我突然感觉天空是那么蓝。
回到家爸爸诧异的问我钱是哪来的,我这才告诉了他。
他什么也没说。
但我看到他的嘴角在不停的颤抖,我知道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多星期后的中午,大家正在吃饭,爸爸突然问我:“你是从哪里进的货呀
”我很奇怪,可他看也不看我一眼,只是伸出筷子夹菜去了。
不久,爸爸和我一样,开始到一所小学校门口摆地摊卖货了……我十分感激父亲,他的行为是对我无声的鼓励。
而我真切的感受到,命运的火种其实就在自己的手里`……一次,我蹲在夜市的一角吆喝着。
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被我的工艺品吸引,但他的母亲说什么也不给买,拉着他走出五六米远的时候,我突然听见她在呵斥:“看到了没有,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也只能摆地摊。
”虽说早已习惯了被人审视的目光,也感受了自食其力的骄傲。
但那一刻,我被深深的刺痛。
我想到清扫楼道的妈妈,以及带病工作的父亲。
他们从事着的也都是社会底层的工作,但他们是我心中最慈爱的父母,最完美的父母。
我想,我一定用自己的劳动赢得别人的尊重,一定让我的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
每年最轻松的是寒暑假,因为时间宽裕,货品也不限于卖给小学生了。
那一年寒假,我从早市批发了一丝袋粘豆包,在下午下班高峰时,我到附近的马路旁叫卖。
不到俩小时,豆包全部卖光,我赚了36元钱,是我赚的最多的一天,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我又批发了一丝袋,也都卖光了。
第三天再去那熟悉的地方卖,却少有人买。
我想了想才明白,原来人们吃豆包是一种尝鲜、怀旧的心理。
而一个地方的流动人员是固定的,想尝鲜的人都已经买了,生意自然就清淡下来。
于是我不断的换地点,爸爸也来帮忙。
二十几天,我们走遍了附近的马路,赚了600多元。
那个春节是我所过得最开心的节日。
父母很高兴,我想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女儿在一天天长大……就这样,依靠自食其力我完成了学业,并且我以高考作文满分,总分600分的成绩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录取。
摘自《中国青年》第一期口述:曹姝媛图示一街头卖货的女孩卖货物的小女孩应该说曹姝媛是不幸的,她从小就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但是曹姝媛也是幸运的,正是那些不幸的遭遇让他认识了生活。
我想每一位读者都会对曹姝媛生出一种敬意。
不过下面这个案例恐怕会让人感到一些沉痛。
案例二妈妈的“老儿子”——一个少年犯的讲演我叫戴雨,一个处在花季的女孩,现在应该生活在充满阳光充满色彩的世界里。
但是,我却因诈骗被关押在看守所里。
从我记事的那一天起,爸妈就叫我“老儿子”。
他们把我当成老儿子一样疼我爱我,视我为掌上明珠,从不舍得打我一下骂我一句。
我感觉我的童年是金色的。
然而,正是这种“依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我变得好吃懒做。
家里的活都有姐姐来做,我连想也不想。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吃好吃的,穿漂亮的。
爸妈也曾梦想我能考上大学,但我觉得学习很苦,每天都得写呀、算呀、背呀的,弄不好还让老师批,所以始终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成绩当然不理想。
为了避免家长、老师的批评,考试的时候我总是打小抄。
因此,我经常被老师抓住,家长也多次被请到学校。
爸妈见我不是学习的料,也就由着我的性子。
姐姐有时劝我几句,我连听也不听,时间一长,她也不管了。
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没有了别人的督促我感到自由极了,我可以随心所欲的看电视,从“动画城”一只看到“午夜剧场”。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不满足成天闷在家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亲自到外面去看一看。
于是,一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成为我的朋友。
周六、周日我们总在街上闲逛。
起初,父母也从不干涉,直至我与社会无业青年混在一块他们才着了急。
他们要求我和那些人断绝关系,可是自小任性的我根本不听。
我结交的朋友他们不喜欢,我就和他们吵。
后来我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学也不上了,跟朋友在社会上混,认识下三烂的人也越来越多,走的道路也越来越邪……有一次我从外面受了委屈,忽然想到好几个月没回家了。
我拿起了电话,是妈妈接的。
妈妈听见我的声音哭了,她说:“老儿子,你在哪呢
你回来吧,只要你回来,不管犯了什么错都可以原谅。
你记住:只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听着妈妈的话,我才明白自己是那么狠心,那么没心没肺……我回家了,那天爸爸特意做了许多我最爱吃的东西。
我很高兴,感觉好久没那么开心过了。
我从家里待了一段日子,阳光般的暖意又爬上我的家庭。
好景不长,无所事事的日子让我感到无聊。
书懒得读,家务活也不让我干,我想找个班上,父母说年龄小过两年再说。
我总不能成天吃了睡,睡了吃了啊。
不久,我又开始给那些朋友打电话了。
他们答应带我出去玩,我很高兴。
可是爸爸妈妈不答应。
我又一次和父母吵了起来,狠心地离开了家。
我们每天吃饭店,洗桑拿,玩市里最好的迪吧,夜里还要去吃烧烤。
说实话,我知道父母很疼我。
但是,我不再是吵着要糖吃要花戴的小姑娘了。
我舍不得我的朋友,我愿意和他们一起说话,喜欢看他们听我讲新鲜事的表情,从他们那里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有时我也不知为什么,他们越反对,我越和那些朋友交往密切。
就这样,家成了旅店,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
直至我走进看守所里,我才有一种噩梦初醒的感觉。
朋友,我们生活在一个浩繁的世界里。
浩繁的世界里包含着无数的快乐与美丽。
但美丽的背后总跟着丑恶的影子,美与善的缝隙间常夹着贪婪、自私、懒惰。
愿人们记住这些罪恶的教训,切莫让悲剧重演。
小鸟的哭泣一朵生命之花在含苞欲放之时便受到重创,实在让人心痛。
痛定思痛,是什么原因会让曹姝媛和戴雨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几位家长和专家。
下面是几位家长的看法。
家长A:我认为两个孩子有如此大的差异,与他自身有直接的关系。
与戴雨比起来,曹姝媛的童年是灰色的。
但是曹姝媛那么上进,家里条件困难,她不但供自己读书,甚至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那么懂事,她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她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父母的笑容。
她又是那么爱动脑筋,她可以很快的判断出人们买豆包的心态。
我想,曹姝媛将来的生活肯定会很好。
我真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女儿。
与曹姝媛比起来,戴雨太不懂事了。
家里为她创设了优越的条件,却成了她好吃懒做的借口。
她不爱学习,稍遇困难就投机取巧。
正是她这种好逸恶劳,不求上进使她与无业游民混在一起而无力自拔。
有时候家长遇到一块总说,摊上让人操心的孩子没辙。
家长B:我觉得两个孩子有不同的表现与环境有关系。
曹姝媛是不幸的,但是面对不幸她还要生存,怎么办
只有努力奋斗。
我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反,戴雨从小就有优越的条件。
但是,她就像笼中的小鸟,被人类喂熟以后,即使冲出笼子,也变得不会觅食。
同时,她很快的堕落与她的交往环境有很大关系。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古训告诉我们,艰苦的环境能磨砺人的意志,催人奋进。
家长C:我同意两位家长的说法。
但是,我觉得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至关重要。
戴雨走进看守所与其父母的有直接的关系。
他们对戴雨百依百顺,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
正是这种溺爱让戴雨变得好逸恶劳、任性无理。
而恶习一旦形成就不好再改了。
不仅如此,孩子怕吃苦不想上学了,没有进取心了,仍然没引起他们的重视,还是一味的任她随心所欲。
大家应该注意,戴雨第一次回家后,也想找点活干。
应该说这是她上进的反映,可是父母并没有提供条件。
于是在百无聊赖中她才想起了那些朋友。
戴雨的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只是一味的盲目的爱,的确是令人遗憾的。
相反,在曹姝媛的成长中,父亲在关键时起的作用就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试想,第一次赚到钱的曹姝媛如果遭到的是一声怒喝:小孩子,不好好学习干这些干什么
那么,结果可能是另一种样子。
曹姝媛的父亲不善言谈,但他用行动支持了孩子,应该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家长们各抒己见启人深思。
不过教育学认为:教育、环境、遗传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
它们相辅相成,不能分割。
如果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好得多。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专家是如何认识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的。
曹姝媛和戴雨的不同表现与他们自身的自强意识的强弱有关。
他们的不同结果恰恰反映了自强精神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自强精神是指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一切困难,独立自主,坚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从凿壁偷光的匡衡到忍辱著书的司马迁;从弃医从文聊救百姓的鲁迅到身残志坚挑战自我的张海迪,许许多多有志之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如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期要继续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号召。
这充分表明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意义。
自强精神是成功的基础。
有了自强精神,孩子才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主动地解决问题。
有了自强精神,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表现出恒心和韧劲。
正是自强精神让曹姝媛从困境中走出,顶住了种种压力;正是自强精神让她完成了学业,赢得了尊重。
相反,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严重缺乏自强精神。
他们追求享受、意志薄弱。
即使有一定的理想也是为了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
而在现实面前没有对策,想得不多,做得不多,不愿付出努力。
于是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结果。
没有收获便垂头丧气,甚至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有的甚至触犯法律,锒铛入狱。
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曹姝媛那样,但又总认为孩子们做不到。
其实,自强自立意识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是因为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增高,体质增强,一些以前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能轻易做到。
生理的变化也影响他们心理的变化。
于是,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开始增强。
他们渴求自理自立,希望别人能承认他们的成人地位。
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度。
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满足,他们会因“过分保护”而形成很强的依赖性,变得胆小、懦弱。
而另一方面,他们最终会寻找一条满足这种心理的道路。
如果长时间不能满足这种心理,他们就会用极端的方式表现。
戴雨与不良青年在一起就是这种原因。
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强意识在孩子心中的作用,要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强意识。
家长的交流,专家的点评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强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自强许多家长有一些困惑。
为了让大家获得更多的信息,解决日常生活的难题,我们请专家进行答疑解难。
家长:家长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依赖心理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强的毛病
专家:依赖是情感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孩子们由于阅历浅,经验少,遇到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有一定的依赖心里是正常的。
但是过分依赖的心理是有害的。
具有过分依赖性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主见,经常产生无助感,明知他人错了但由于怕被遗弃,也随声附和,很难独立完成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
有时为了讨好他人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而且很容易因遭到批评或未得到赞许而受伤害。
长此以往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产生影响。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形成对父母过分的依赖心理呢
这往往与家长的过分保护有关。
因此,改掉孩子依赖性强的毛病首先从改变家长出发。
家长不要让孩子受到特殊待遇;不去过分注意孩子的表现,避免当众滔滔不绝的夸耀孩子;对孩子的物质享受方面的要求不要轻易满足;孩子身体稍微不适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事事包办,当面袒护等等。
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
可以从日常生活琐事做起,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要求孩子按时起床,就寝,收拾好自己的衣物,做到生活自理;要求孩子能够整理自己的写字台,带齐学习用具,做到学习自理等等。
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
比如:为孩子买衣服,在一定价格内,款式颜色可以由孩子决定。
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多承担任务,使自己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促使自己拿主意,想办法。
鼓励他们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当他们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及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多给予帮助、理解,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多读好书。
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自强不息的事例武装孩子的头脑,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自强向上的孩子多接触,向他们学习。
因为青少年时期同伴的作用有时甚于父母的影响,同伴的榜样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克服孩子过分依赖心理的方法是很多的,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孩子过分依赖的心理就会减弱。
为了检测您是否已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份具体的心理小测验。
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三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填在括号内。
1. 您鼓励孩子单独外出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2. 您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如卖报纸、做服务生)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3. 您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家务劳动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4. 您鼓励孩子参加班委竞选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5. 您支持孩子向老师质疑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评分办法: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10分以上表明您比注意孩子自强精神培养。
10分以下表明您缺乏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10分说明您已经开始注意了。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早日能够独立,那么,你就应该教会他如何去从事工作,完成任务并取得成绩。
——巴法利·弗雷德曼(美国)资料一国外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自立的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都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孩子们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惟其如此孩子长大后才能自立。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让孩子自己修理摩托车,到外面参加劳动。
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外谋生。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不依靠父亲的权势,而是自己谋生,自己找工作。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学习。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路;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语言。
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起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给她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
并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的背一个小背包。
要问为什么
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上学后,许多学生要在业余时间参加劳动挣钱。
大学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
他们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摘自《家长》1998年第二期资料二家教小故事故事一: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子女的零用钱少得可怜富豪洛克菲勒家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周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
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子女带来灾难”。
故事二:刘少奇主张让孩子放手做事1964年夏,刘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
刘少奇同志当时正在北京,她写了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秘书不要为女儿买票,不要送他到火车站,也不要王光美同志接她,一切由孩子自理。
秘书感到很为难。
心想平平毕竟是个小姑娘,而且从未走过远门。
刘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
什么事管呢
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
什么是放呢
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们去干。
这样孩子可能要跌一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的成长起来。
——摘自《父母世界》1996年第二期资料三名人自强轶事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六岁时,有一天外出玩耍,路经一棵大树时,忽然有一样东西掉落在他头上。
他伸手一摸,原来是个鸟巢,从里面滚落出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
王安决定带回去喂养,走到门口,她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养小动物。
他只好轻轻的把麻雀放在大门外,急步走进屋内,请求妈妈允许。
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王安兴奋的跑出门外,不料麻雀已经不见了,只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的擦拭着嘴巴。
王安当断不断成悔恨,为此伤心了好久。
从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准了能做的事,不必依赖他人,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15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