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绘本读后感

爷爷,我爱你绘本读后感

摘要: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

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

它对于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现阶段绘本阅读教学所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具体阐述了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一、深情导读,激发兴趣;二、引导猜想,激发想象;三、指导看图,教给方法;四、品味语言,感受积累;五、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关键词:绘本;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绘本,又叫图画书。

它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

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它是用图画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

图画是精致的,文字又是异常精简的,“图”“文”一体、互识互释。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优秀读物。

在国外,绘本阅读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大陆,对绘本的认识与绘本阅读的实践才刚刚起步。

近几年,我国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认识到绘本阅读对低年级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便致力推荐绘本,推广绘本阅读。

于是,绘本阅读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在我们的低年级中展开实践。

在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绘本阅读却往往没有发挥其优势,绘本阅读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识字朗读型图文并茂的绘本,图画精美,语言精炼。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一些教者便利用绘本精简的语言,让识字不多的低年级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和专门的朗读训练。

在识字、朗读的要求的压力下,让绘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孩子对绘本望而却步。

误区二:精读分析型绘本阅读教学我们往往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开展。

一些教者便班级读书会当成平时的语文课堂,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来教学,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这各项训练便拉开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

误区三:讲读提问型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有着经久不衰的永恒的主题和深刻的内涵。

一些教者在教学中,急功近利,为了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受到教育,并以提问贯穿绘本阅读始终。

在一连串的“你知道了什么

”“你懂得了什么

”的追问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蒸发。

误区四:无指导型在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一些教者本着“绘本是读给孩子听的书”的理念,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纯粹以朗读者的身份出现,读完故事就完事,不启发、不质疑、不点拨、不指导,使班级读书会意义缺失,效率低下。

分析以上出现的误区,究其原因是教师对绘本的认识不够到位,以致出现了以上的偏差。

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绘本其自身的特点,认识它较一般读物所存在的优势:1.语文的涵养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再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与内容丰富的故事。

透过阅读,孩子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语文能力。

2.美学的陶冶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材质,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

3.创造力的启发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意无限扩大。

4.生活能力与态度的培养口语教条式的灌输道德教育,僵化了教学方式,也拉远了与孩子间的距离。

然而,借着生活化的绘本内容,孩子透过同伴间的讨论,吸收、激荡、转化各种观点,最后学习到清楚的价值观,并将此种能力运用在曰常生活上的应对。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

我们充分认识其优势后,并要发挥其功效,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

那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呢

结合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绘本阅读研究和个人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深情导读,激发兴趣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在《图画书的快乐》中阐述道:“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读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

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

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

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我永远爱你》讲述的是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心爱的碗,而担心妈妈的反应。

于是,他跑去找妈妈,做了一场“爱的测试”。

妈妈表现得近乎完美,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补充,“不过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绘本中的小熊阿力,都有过小熊阿力的担忧。

而身为母亲的我,对于熊妈妈那有原则性的爱,有着感同身受。

绘本中两个人物的情感,我自己都有着很深的生活体验,绘本中的人物的情感都是我自己情感的表达。

组织孩子进行《我永远爱你》阅读时,当我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深情地来为大家朗读时,竟有孩子泪珠闪烁。

孩子们在我的深情演绎中,受到了感染。

又如:非常幽默滑稽的《小猪变形记》的阅读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的所作所为时,孩子们便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

二、引导猜想,激发想象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

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一些绘本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的结构。

导读这样的绘本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旋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引导孩子的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

如:《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简单同一的简单句式“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

”的句式将故事串讲下来,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

在导读中,我便利用绘本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变,让小兔回家呢

”在孩子饶有兴趣的猜测中,来推进故事的情节,体会妈妈对孩子那浓浓的爱,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孩子爱上阅读。

三、指导看图,教给方法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

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

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各大意。

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页,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如:在《逃家小兔》的导读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关注彩图,指导孩子读懂彩图所传达的妈妈的爱:出示第一幅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图,想想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小兔子呢

使孩子从中明白只有妈妈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读第二彩图中,引导孩子想:妈妈为了找到小兔子,面对那么危险的山,已经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

从中体会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又如:在阅读方素珍的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还有哪些动物,或者通过大猩猩面部表情的变化猜测它的心理活动,并可以提问学生:“你有没有发现谁一直陪在大猩猩旁边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不仅关注故事本身,更能提高学生综合的审美能力。

在绘本中经常会出现通过细节的刻画隐藏线索,使主题更加鲜明,情节更有趣味。

小老鼠是许多绘者们的宠物,它经常作为故事发展的另一条线索存在于绘本的图画中。

如:加拿大女画家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在整个故事中一直出现另一个快乐生活的家庭——老鼠一家。

随着小男孩约瑟的毯子的一次次变化,老鼠一家也在不断的利用这块布料。

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没有文字说明,却和地上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导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图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丰富故事的内容,使主题更加明确,更具有童趣。

四、品味语言,感受积累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

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听教师大声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等。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孩子们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其中“听教师大声读”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

除了读中积累,有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表达,让孩子领悟绘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与精髓。

比如: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的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揭示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道理。

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导读中,我先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

”看图后,师生共同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

”在此基础上,我范读第二段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

”让学生单独读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

”通过听老师读,和老师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在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便引导孩子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学生们便以模仿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对妈妈的爱:“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海的那边。

” “我爱你像海那么深。

”“我爱你到宇宙,再从宇宙那回到这里来。

”……五、联系生活,感悟内涵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

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

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如:在《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永远爱你》《逃家小兔》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

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阅读中,让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边。

在《鼠小弟,鼠小弟》的阅读中,能让孩子在趣味中会心一笑……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绘本阅读活动设计

快乐绘本阅读构建主题课程主讲人:李阿芳绘本对儿童的作用(促进幼儿综合性发展-语言、想象、观察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情绪和心理等各方面发展)提升早期阅读的兴趣,对阅读的感悟能力。

培养观察图释,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心理。

从书中得到相关的人文知识。

对图画、文学的审美情操。

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幼儿爱书的习惯。

当前幼儿园绘本活动的几种形式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几种形式:1以绘本为载体的语言活动2以绘本为载体的综合活动3以绘本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几种形式以绘本为载体的语言活动

【第1句】:早期阅读活动《一根羽毛也不动》

【第2句】:故事教学活动(重点页面最为挂图与故事教学对接。

【第13句】:整合的语言活动(以绘本为载体,涉及多种形式,或偏看图讲述的成分、故事教学的形式、早期阅读的形式,偏整合的语言活动。

)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几种形式以绘本为载体的综合活动23以绘本为载体的主题活动我们家的亲子阅读:《三只小猪》幼儿教师对于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困惑阅读等于识字

读故事还是讲故事

绘本阅读的人手一书还是PPT

核心经验是什么

完整读还是片段读

绘本阅读等于故事教学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幼儿园绘本教学缺乏计划性、系统性;2教师存在拿来主义思想,对绘本作品研读不够深入;3重图轻文式

什么是绘本阅读

一、 绘本概述

【第1句】:什么是绘本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

【第2句】:绘本的特点: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象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

二、绘本教学的价值取向 绘本教学与语言教育的关系:绘本教学是儿童读物的一部分;幼儿读物是早期阅读的一部分;早期阅读是语言教育的一部分。

三、绘本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整合性原则:幼儿经验与教师经验的整合;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的整合;自编故事和文本故事的整合;多种手段(学科)的整合;生活中渗透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学校和亲子阅读整合。

互动原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亲子互动;家园互动。

提升性原则:儿童阅读经验梳理应用。

四、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 选材:选材的时候要根据语言教学的发展目标(参照《纲要》和《发展幼儿园能力课程中》的目标表述)。

纲要: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书,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知道图画书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的简单文字;积极学认常见的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认读规律,提高观察模拟的能力,并注意在生活中运用已获得的书面语言。

五、绘本教学的教育意义*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的一种感悟能力*培养儿童观察图示和以图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得到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培养幼儿的图画和文学的审美情操*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幼儿爱书的习惯和规则*分析教材包括对绘本特征的认知,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欣赏与阅读的能力(可以以教研组 形式进行研讨)*根据教材编制活动链。

进入式阅读(对书本大概内容了解的阅读学习)→理解式阅读(以看图讲述的方式进行)→分析式学习(以故事教学的形式进行)→提升式学习(对文字、符号等感受性学习)→应用式学习(美术形式、故事表演形式、体育活动形式、表达对故事的学习程度和结果)。

早期阅读教学应主张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所以必须是手不离本,眼不离图,用图引出文字,用文字补充图意。

再大力提倡早期阅读的今天,应认识到早期阅读不等同与早期识字,但本人也不反对儿童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和敏度。

一、 绘本概述

【第1句】:什么是绘本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

【第2句】:绘本的特点: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象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独页、跨页等)。

二、绘本教学的价值取向 绘本教学与语言教育的关系:绘本教学是儿童读物的一部分;幼儿读物是早期阅读的一部

一年级绘本别忘了说爱我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也可以用.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绘本《我爱爸爸的读后感》怎么写里面说的是好多动物

首先,翻阅绘本、亲子阅读,不能以识字为目的来进行。

    孩子不认字时在听绘本故事,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在盲目的听天书。

他的眼睛的着力点是在精美的图片上的,图片正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最佳功能之一。

而他的小脑袋里,也正随着故事的情节在进行着不停的变幻,想象力也是孩子早期开发右脑不可获取的功能之一。

    有的家长会在读绘本的时候强迫的进行“指读”或者“认读”,即用书点着绘本上面的字来读,并且要求孩子专注的看着自己手指的地方。

其实这样做恰恰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欲速则不达。

而家长也会因为在强调指读或认读过程中,把故事抑扬顿挫的情节抹杀掉。

  其次,给孩子“留白”,是亲子阅读中必要环节。

    “留白”就是给孩子留下空间,家长的讲述要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读得恰到好处,既可以让小朋友自我总结,又能够让小朋友展开想象。

家长穿针引线,孩子浮想联翩,得出很多妙趣横生的拓展,让亲子时间更加温暖。

当然,有一些科普的书籍并不适用此法。

留白”也是一种艺术,让小朋友逐步学会独自思考,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地。

    儿子自己得出白雪公主之所以中毒是因为贪吃;也告诉我他不与比他个头小的孩子发生争执是因为“狮子和老鼠”的故事;他可以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来谄媚于我,看我笑的没了眼睛后才淡淡的说“就知道你不会淡定”,也可以翻着小白眼儿看我手忙脚乱的面对电脑黑屏之后重复着开机关机的无效动作而耻笑我“没文化没常识真可怕”……而这些,都源自于绘本、故事以及他自己的思考。

  第三,当孩子到了4岁以后,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图书。

    孩子逐步长大,他们渐渐有了自己的喜好,尤其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孩子的关注点也会不一样。

所以,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图书。

孩子在选择图书的同时,也在丰富自己的阅读能力。

不要以为孩子不认字就不会阅读,不认字的孩子自有自己的看书方法,甚至会看的更为专注。

    这个时候去图书馆、书店就是最好的选择。

儿子总是能够在图书馆窝上半天,但是面对玲琅满目的绘本他还是会有些选择纠结的,我会适当的给他建议,告诉他不同的书架里是那些个类型的书,但我更鼓励他自己去寻找,喜欢了就细看,不喜欢了就翻阅,然后找到爱不释手的,或者直接在图书馆里读给他听,或者借回家;遇到他百看不厌的,他会建议我买回去。

   第四,孩子有自主选择兴趣点的权利,家长有开拓孩子阅读视野的责任。

    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后,我发现儿子对魔幻以及科学百科等类型的书籍特别感兴趣。

所以当我发现这类的绘本后,也会直接拿给他看或者读给他听。

因为喜欢,所以他注意力格外集中。

前段时间有本《妈妈你究竟是不是女巫》的书,读完后他又自己拿起来看了好几遍,也思考了好久,后来自己总结出3个论点,从女巫装备、女巫魔法与女巫习惯来证明我不是邪恶女巫而是拥有女巫爱的魔力的好妈妈。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点,但是作为家长还要考虑均衡孩子的阅读。

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化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高体重,还有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在不断的丰富着。

所以我近期准备把一些历史类的书籍以及名著提到床前来慢慢品读。

我见过背书很好的孩子,把《论语》《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背的朗朗上口,但是简单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都不能准确使用,不知道仅仅这样背诵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吧。

也许是我太懒,所以没有想过要儿子去盲目的背诵记忆,目前来讲,儿子学过的经典不多,但是能够理解,能够准确使用就好。

第五,孩子的阅读步骤应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刘心武先生探轶曹雪芹的《红楼梦》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感叹于曹雪芹这样的大家写出来的作品如此值得细读深思。

而我想对于孩子的阅读来讲,家长心中也要做到如此。

    孩子的阅读是随机随兴的,但是家长却不能跟着盲目。

在适当的时候要有适当的建议给孩子,甚至于选书买书的时候也要有所考虑,当然也因为我是精打细算的主妇,土豪买书可以多多益善所以除外。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已经非常熟悉了注明的童话经典后,到什么时候可以对孩子熟知的地方做横向拓展知识

比如小的时候只知道《安徒生童话》,那么安徒生是哪里人

他所在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他所处的时代又如何

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延续了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后的拓展。

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绘本有哪些

我家孩子看过的而且都很爱的有:大卫香农的系列画本,大卫上学去等三本,非常不错。

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我妈妈,是最早看的,非常爱。

建议你从这两本开始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一片落叶的故事还有很多我想不起来了,这些已经够你看一阵子了。

建议你从念开始,就是你念给孩子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173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