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爱的教育中代课老师的读后感

“爱的教育”我们的新老师读后感

《爱的教育》之我二年级的女老师27 日,星期四 我二年级的女老师玛利安娜,今天如约来访我了。

老师已有一年不到我家来了,我们很高兴地接待了她。

她还是跟以前一样,帽檐上罩着绿色的面纱,朴素的衣着,头发也没有好好梳理。

她没有时间打扮自己。

她的脸色似乎比去年苍白了些,头发也白多了,并连连咳嗽,母亲对她说: “老师,您的身体还好吗

我看您没有好好保重您的身体呢。

” “没有什么。

”老师回答说,脸上浮起一丝似喜还忧的微笑。

“老师,您操劳过度了,讲课又还那样大声。

”母亲又说。

的确,老师讲课的声音没有一个人听不清楚的,她讲课总是连续不停,一直站着,吸引着我们注意。

这次她来,说明她没有忘记过去教过的学生,连姓名都还记得。

每次月考过后,她都要到校长室去询查他们的成绩,有时还站在校门口,等着看他们的作文簿,看他们进步得怎样。

许多学生已经上了中学,穿着长裤,带着怀表,仍去看望她。

今天,老师是领了本班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览顺道来的。

几年来,每逢星期四她都要领着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把各种展品细心讲解给学生听。

现在老师已经衰老多了,可她仍然关心学校的一切,谈起来没个完。

两年前,我生过一场大病,她曾来看望,今天她还说要看看我那时睡过的小床。

那床现在已归我弟弟睡了。

她盯着床看了一会,终于没有说什么。

她坐了一会就告辞了,因为要去看望一个出麻疹的学生,一个马鞍匠的儿子。

她还挟着要批改的学生作业。

天黑前,某商店的女老板还要到她家里学习算术呢

“好,安利柯

”老师临走时对我说,“你到了能解答难题、做长文章的时候,还爱你以前的老师吧

”说完,吻吻我。

到了楼下还扬声说:“不要忘了我呵,安利柯

” 呵

慈爱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我长大以后,也还要到学校去拜望您。

无论什么时候,当我经过学校附近听到女老师讲课的声音,我都会想起您在两年中教我的情景。

那两年,您教会我懂得多少事情呵

那时您虽然有病,身体很弱,可是,您却无微不至地关心和教育我们。

我们执笔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您就很耐心地矫正我们;考试委员向我们提问的时候,您坐立不安,怕我们答错;当我们顺利通过考试以后,您感到由衷的高兴。

您总像慈母那样爱着我们,叫我怎能忘记您呵,我敬爱的老师

《读后感》:我的爱就是你——我亲爱的学生。

第一,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老师和家长的关系非常的融洽。

老师关心学生的家庭,家长也非常关心老师,以至老师的课堂教学,否则家长也不会知道老师讲课孩那么大声。

看来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应该是很多的。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也应该很默契。

同时也反映了老师被家长中的认可程度。

这是老师积极努力的结果,是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的。

第二,老师的外表很朴实,心灵是十分高尚的。

要想学生的心灵高尚首先老师的心灵是更更高尚的。

尤其是关心自己教过的学生,分班了不是自己的学生了,本来可以不去管的。

但是老师还在一如既往的关心着,很难能可贵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真正的做到了。

老师注意到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细心的给学生讲解每一件展品。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这是我们教育中比较匮乏的一个方面。

第三、学生很感激老师,老师的努力学生会看的见的。

我相信这一点老师们不必担心。

而且老师一份的努力可以得到百倍的回报。

老师做了自然会得到学生的尊敬,不要整天抱怨学生不懂事,学生没良心。

只有没良心的老师,没有没良心的学生。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

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摘录几段不同版本的序言 译林版《爱的教育》叶至善 他当时许下愿心,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教师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惭愧的眼泪,感动的眼泪—— 他认为这比给孩子们读更为重要。

夏先生给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

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小说原名《心》,夏先生觉得这个书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内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后决定用《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

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

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

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

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也可以用这样的书名: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学年之纪事。

——然而我说: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不能断定他就能写成恰如此书所印的一般。

他是本自己的能力,慢慢的笔记在校内校外之见闻及思想于一册而已。

年终他的父亲为之修改,仔细地未改变其思想,并尽可能保留儿子所说的这许多话。

四年后,儿子入了中学,重读此册,并凭自己记忆力所保存的新鲜人物又添了些材料。

这书以安利柯的舅父白契为主人公,所描写的是自然教育。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软教育,而这书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这书却含有多量的兴奋性。

爱读《爱的教育》的诸君,读了这书.可以得着一种的调剂。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

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

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 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

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

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

这本书里充满了爱。

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

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

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

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

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安利柯 —— 本书主人公。

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纪的意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的引导和教育,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

卡隆 ——— 安利柯的同学、好友。

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常常保护弱小的同学。

代洛西 ——— 品学兼优,担任级长。

他待人和气、活泼、可爱。

泼来可西 ——— 铁匠的儿子身体瘦弱,学习十分用功。

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

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

可莱谛 ——— 柴店主人的儿子,很小便为父母家务。

学习刻苦,就连干活时也在默记功课。

他性格活泼,很懂礼貌。

克洛西 ——— 卖菜人的儿子,略有残疾,父亲曾坐过监牢。

斯带地 ——— 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

勿兰谛 ——— 调皮鬼,喜欢嘲弄人,欺负弱小,捣乱,偷窃,有许多恶习。

他不爱学习,屡教不改后被学校斥退,还被送进感化院。

华梯尼 —— 出身富裕家庭,骄奢横溢,目中无人。

好嫉妒。

诺瑟斯 —— 富家子弟,十分傲慢,从不团结同学,还常常嘲讽人 爱的教育是一本感人的书籍,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

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

记载了小学生恩利科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

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

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本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系列中的一本,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片,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让读者尽领原著的风貌。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

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作者简介: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

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土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

本书译文因其优美生动的传神于2000年荣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图书目录 作者序言 十月 开学的第一天 我们的老师 不幸事件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我的同窗好友 宽宏大量的品德 我的二年级女老师 在阁楼上 学校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例话) 十一月 清扫烟筒的孩子 万灵节 我的朋友卡罗纳 烧炭工和绅士 我弟弟的女老师 我的母亲 我的同学科列帝 校长 士兵 纳利的保护人 班级第一名 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例话) 穷人 十二月 小商人 虚荣心 头场雪 小泥瓦匠 雪球 女老师 受伤者的家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例话) 意志 感恩 一月 代课老师 斯达尔迪的藏书室 铁匠的儿子 欢聚一堂 维托利奥·埃马努埃勒国王的葬礼 弗朗蒂被赶出校门 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例话) 爱国 嫉妒 弗朗蒂的母亲 希望 二月 隆重的颁奖仪式 决365kUaIlE.cn心 玩具火车 盛气凌人 工伤 囚犯 爸爸的看护人(每月例话) 工场 马戏团的孩子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盲童 生病的老师 马路文明 三月 夜校 打架 孩子们的家长 七十八号犯人 夭折的孩子 三月十四日前一天 发奖 吵架 我的姐姐 菲鲁其奥的血(每月例话) 重病中的小泥瓦匠 加沃尔伯爵 四月 春天 温伯尔托国王 幼儿园 体操课 我父亲的老师 大病初愈 爱工人朋友 卡罗纳的母亲 朱塞佩·玛志尼 公民英勇行为(每月例话) 五月 患佝偻病的孩子 牺牲 火灾 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每月例话) 夏天 诗 聋哑女 六月 加里波第 军队 意大利 三十二度 我的父亲 到乡下远足 夜校毕业生的授奖式 女教师之死 感谢 客船失事(每月故事) 七月 母亲的最后嘱咐 考试 口试 告别 还有12个故事告诉人们道理 续爱的教育故事概述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恩利科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恩利科怎样了呢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恩利科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

舅父巴辛以严格的要法语使恩利科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从舅父赠给恩利科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

《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

《续的爱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

恩利科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

他把恩利科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

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

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

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告诉我们的.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学习。

爱的教育故事概述: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安利柯怎样了呢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安利柯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

舅父巴辛以严格的要法语使安利柯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从舅父赠给安利柯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

《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

《续爱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

安利柯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

他把安利柯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

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

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

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它确实是一部好书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知道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爱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

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

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

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

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

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

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

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

我想,“爱是什么

”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阅读体会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

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

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

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1908年3月11日在博尔迪凯拉病逝。

亚米契斯早期曾周游世界,写下不少游记,如《西班牙》、《荷兰》、《伦敦记事》、《摩洛哥》、《君土坦丁堡》、《美国游记》、《西西里的回忆》等。

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等。

他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91年加入社会党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

摘录几段不同版本的序言 译林版《爱的教育》叶至善 译林出版社又要出版《爱的教育》了,编辑同志也要我写几句话介绍这部小说。

他说:《爱的教育》是夏丏尊先生翻译的,由开明书店出版;我是夏先生的女婿,又在开明书店当过编辑,由我来介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经编辑同志这么一说,我真觉得非写几句不可了——因为六十多年前我当小学生的时候就读这部小说,把书中的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四十多年前我当了中学教师,又把这部小说看作教育孩子的指南:《爱的教育》跟我的关系的确够深的了,我有责任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它的新读者,因我以前写过一篇介绍文章,现在也没有多少新想法,就把那篇旧文章重新看了一遍,加了几句话,让编辑放在书前聊为序。

《爱的教育》是一九二三年介绍到我国来的,在《东方杂志》上连载。

《东方杂志》是成年人读的一种综合性月刊;后来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作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的一种。

夏丏尊先生在《译者序言》里说:他在一九二零年得到这部小说的日文译本,一边读一边流泪。

他说他把自己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跟小说里写的相比,惭愧得流下了眼泪;又说小说固然是虚构的,但是他觉得世间要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才好,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当时许下愿心,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教师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惭愧的眼泪,感动的眼泪—— 他认为这比给孩子们读更为重要。

夏先生把译文先交给《东方杂志》发表,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在《译者序言》里,夏先生把办学校比做挖池塘。

他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把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

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

夏先生给这部小说的评价很高,说作者写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

就是把学校、家庭、社会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小说原名《心》,夏先生觉得这个书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内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后决定用《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

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 当然,实际上体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想。

许多中学小学把《爱的教育》定为学生必读的课外书,许多教师认真地按照小说中写的来教育他们的学生。

就在我上学的那所小学里,这样做的教师就不少;有一位王志成先生还作了详细的记录,后来写了一本《爱的教育实施记》,一九三零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等到我当教师,已经是抗日战争后期了。

可是在内地的中学和小学里,体罚还很盛行。

打手心用竹鞭,老师一竹鞭下去,孩子们的手掌上就肿起一条杠来。

每逢开学,家长把孩子领到我跟前,指着孩子叮嘱我说:“他要是不学好,给我着实往死里打。

”我精神上痛苦极了,于是想起夏先生的挖池塘的比喻:我得往池塘里灌水——实施爱的教育啊

这股子傻劲现在想起来有点儿可笑,可是当时真抱着扭转局面的希望和雄心。

等到一解放,《爱的教育》就不再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受到了哪方面的压力或指斥呢

完全不是,停印这部小说是开明书店编辑部自己作出的决定。

我当时在开明书店编辑少儿读物,我是这样想的:如今解放了,咱们中国要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切都必须改变,为了美好的前途,教育更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东西都得立即抛弃——什么爱的教育

完全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立现在说起来我真是幼稚得可笑,很有点儿像“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小将”。

不过我想,怀着这样想法的人在当时不是个别的;《爱的教育》如果照常重印,在一个时期内可能会一本也卖不出去。

可是静下心来从另一方面想一想:学校办不好是不是就因为缺少了感情,缺少了爱

是不是以感情和爱为基础,就一定能把学校办好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夏先生的比喻并不确切。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讲感情,不讲爱,学校就一定办不好。

我所以敢这样肯定,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被迫作了大规模的试验,得到的结果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经过这许多年的政治学习,我相信感情是有阶级性的。

我觉得,封建社会里要求尊敬老师,资本主义社会里要求尊敬老师,咱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也要求尊敬老师,但是出发点各不相同。

咱们想到老师是替咱们整个社会培养有理想有能力的后一辈的,所以咱们应该比以往的任何时代更尊敬老师;决不能因为过去的社会都要求尊敬老师,咱们就得“对着干”,非把老师整得斯文扫地不可,而“四人帮”却正是这样子的。

我只说尊敬老师这一个例子。

为了明辨是非,为了医治创伤,把《爱的教育》重新介绍给孩子们,介绍给父母们和老师们,在目前很有好处。

我想,父母和老师最好能给孩子们一些指点:说清楚小说中哪些部分是好的,咱们应该学;哪些部分还不足,咱们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哪些部分不大对,咱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

《爱的教育》是一部好小说,但是咱们不能还像夏先生在六十年前那样,把这部小说当作建设学校的蓝图。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译者序言 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

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

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

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

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

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

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因了这种种,早想把这书翻译。

多忙的结果,延至去年夏季,正想鼓兴开译,不幸我唯一的妹因难产亡了。

于是心灰意懒地就仍然延搁起来。

既而,心念一转,发了为纪念亡妹而译这书的决心,这才偷闲执笔,在《东方杂志》连载。

中途因忙和病,又中断了几次,等全稿告成,已在亡妹周忌后了。

这书原名《考莱》,在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

原书在一九零四年已三百版,各国大概都有译本,书名却不一致。

我所有的是日译本和英译本,英译本虽仍作《考莱》,下又标《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几字,日译本改称《爱的学校》(日译本曾见两种,一种名《真心》,忘其译者,我所有的是三浦修吾氏译,名《爱的学校》的)。

如用《考莱》原名,在我国不能表出内容,《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似不及《爱的学校》来得简单。

但因书中所叙述的不但是学校,连社会及家庭的情形都有,所以又以己意改名《爱的教育》。

这书原是描写情育的,原想用《感情教育》作书名,后来恐与法国佛罗贝尔的小说《感情教育》混同,就弃置了。

译文虽曾对照日英二种译本,勉求忠实,但以儿童读物而论,殊愧未能流利生动,很有须加以推敲的地方。

可是遗憾得很,在我现在实已无此功夫和能力。

此次重排为单行本时,除草草重读一过,把初刷误植处改正外,只好静待读者批评了。

《东方杂志》记者胡愈之君,关于本书的出版,曾给予不少的助力,邻人刘薰宇君,朱佩弦君,是本书最初的爱读者,每期稿成即来阅读,为尽校正之劳;封面及插画,是邻人丰子恺君的手笔。

都足使我不忘。

刊开明书店版《爱的教育》 1924年10月1日 序 特将此书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

也可以用这样的书名: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学年之纪事。

——然而我说: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不能断定他就能写成恰如此书所印的一般。

他是本自己的能力,慢慢的笔记在校内校外之见闻及思想于一册而已。

年终他的父亲为之修改,仔细地未改变其思想,并尽可能保留儿子所说的这许多话。

四年后,儿子入了中学,重读此册,并凭自己记忆力所保存的新鲜人物又添了些材料。

亲爱的孩子们,现在读这书吧,我希望你们能够满意,而且由此得益

(《续爱的教育》)译者序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译本出版以来,颇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乐阅。

读者之小,已常有人来信,叫我再多译些这一类的书。

朋友孙俍工先生亦是其中的一人,他远从东京寄了这日译本来,嘱我翻译。

于是我发心译了,先在《教育杂志》上逐期登载。

这就是登载完毕以后的单行本。

原著者的事略,我尚未计悉,据日译者三浦关造的序文中说,是意人利的有名诗人,且是亚米契斯的畏友,一九一零年死于著此书的桑·德连寨海岸。

这书以安利柯的舅父白契为主人公,所描写的是自然教育。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软教育,而这书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这书却含有多量的兴奋性。

爱读《爱的教育》的诸君,读了这书.可以得着一种的调剂。

学校教育本来不是教育的全体,古今中外,尽有幼时无力受完全的学校教育而身心能力都优越的人。

我希望国内整千万无福升学的少年们能从这本书获得一种慰藉,发出一种勇敢的自信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476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