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里的士兵的读后感
爱的教育步兵连队读后感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爱的教育》,它让我感受到人类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中国的圣人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
这本薄薄的小书,文字虽然不算多,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是多么地深远。
它虽然会被一些不爱读书的人不屑一顾,但是,如果你认真去读,你就会觉得这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而是一个宝箱,只要用心去感受,你就能打开无穷的宝藏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万里寻母记》,小主人公马尔可为了寻找她杳无音讯的妈妈,来到了美洲。
可是让人感到惋惜的是,他的妈妈搬家了。
更让人觉得命运不公的是,马尔可找到哪,妈妈就不巧搬走了
可怜的马尔可在火车上来回奔波,走过了千万条大道,最终找到了妈妈,可是,这时的妈妈已经得了绝症病了。
就在妈妈生命垂危的时候,见到了马尔可,妈妈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
最后,医生对马尔可说:“救活你母亲的是你”。
在那个时候,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小的,但最后手术竟然奇迹般地成功了,如果不是这对母子之间强烈的爱,让这位母亲产生了对生的强烈渴望,我想她早已离开人世了。
“坚持不懈就是胜利
”13岁的马尔可独自一人去了6个城市,吃尽了苦头,最终找到了妈妈,并救了妈妈。
而我们这些孩子,别说是一个人走过六大城市了,有时连自己去趟公园、坐一次公交都不敢,这里虽然有一部分父母溺爱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缺少自立能力和敢闯敢试的精神。
马尔可的行为恐怕很多大人也难以做到。
是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爱,可以把烦恼化成青烟,烟消云散;可以把忧伤赶出心间,无影无踪;可以把快乐带给别人,溢满心田;可以把幸福变成暖暖的风,挥洒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向马尔可学习,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爱这个社会,不断创造奇迹;向马尔可学习,勇敢起来,自己走自己的路,取得新的成绩;向马尔可学习,有自信心,对任何事情不放弃。
求一篇爱的教育读后感
一、 读完以后,我觉得普雷科西很可怜。
因为他父亲天天都喝非常多的酒,而且喝得醉醺醺,没有任何理由就会打他。
他每天上学时脸上带着一块青一块紫的伤痕,同学们都说是他父亲打的,普雷科西为了不让父亲丢脸,就说,“这不是真的,不是我父亲打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父亲有时也会接普雷科西,他看见父亲来接自己,恐怕父亲打他,吓的浑身哆嗦,为了不让同学们发现以前都是父亲打的,就面带微笑向父亲跑来,故意笑着、高兴着和父亲说话。
从这篇文章里,我发现普雷科西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有爱心和宽容心的孩子。
我很钦佩他,我想,如果他现在还活着,而且我能见到他的话,我俩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
二、 今天我阅读了之,故事里铁匠的儿子普莱克斯是个特别懂事、勤奋、有礼貌、坚强乐观、维护家人的好孩子。
他父亲是个令人讨厌害怕的人,总是喝醉不工作让家里人经常挨饿、挨打、父亲还把他的书扔掉、烧毁;但在这种种困难面前普莱克斯还一直保持善良、勇敢的好品质,他还是一样的热爱父亲,同学们都很同情关爱他,总是默默的帮助他,普莱克斯很感激,在学校里更加积极认真学习。
看了故事后我为主人翁的不幸而难过,但因为同学的团结友好而感动欣喜;爱的力量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如果碰到有困难的朋友也得及时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人哦,在自己碰到不如意的事时也要想想还有这么多的人爱着我们,更应该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那样生活永远还是美好的。
普莱克斯是一个瘦小的,他爸爸喝醉后常常打他,火烧他的本子和练习册上,他心里不骂他爸爸不恨他爸爸,同学们问他,他却说是自己烧的,普莱克斯常常挨饿,因为他爸不让他吃,所以他吃同学给的。
但是他还在坚持学习。
他的宽容,喜欢并维护他爸爸,爸爸说他、吵他也不怨恨他爸爸。
还要学他的坚强,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学习。
爱的教育读后感50000字左右
爱的教育》是一部令全世界亿万读者感动的伟大作品,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用多年的心血创作的结晶。
读完后给我的第一个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强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
这本书的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描写的都是平平凡凡的人物,但他却流露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让人感动不已。
例外每一月的故事中“伦巴第的哨兵”。
文中写了在1859年,法意联军为了拯救伦巴第,与奥地利发生战争。
一个十二岁左右的男孩正在削木棒,原来这个小男孩是孤儿,他留在这儿是想保卫祖国。
士官命令士兵注意前方的动静,可房子太低,什麽也看不到,土官看到前面有一棵大树,这个小男孩是这里眼力最好的,所以土官请小男孩看前方有什麽动静。
当土官问男孩要多少钱时,小男孩却摇摇头说:“不,我一分也不要,要知道,我是伦巴第的人
”看到这里,我想:“他是一个多么爱国的人啊
要是我,我便会漫天要价的。
”小男孩爬到树上,把远方的情景说给土官听,万万没想到,小男孩被敌人发现,一颗子弹从小男孩的心脏穿过,他猛松开手,像石头一样落在地上。
已经没有希望了,小男孩已经离开了人间。
这个小男孩真是伟大啊
他那种舍身为国的精神真让我肃然起敬,然而,男孩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知道,为了自己的祖国牺牲生命是值得的。
他的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忽略自己身边的爱,如儿子给爸爸倒茶、老师队学生的循循关怀,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等等,这些都被别人看做理所当然,所以才不去认真品味,如果你加以品味,我相信你会觉得世界是多美好的呀
有的时候,我们会遇上失败和挫折,就经常怨天尤人,觉得世界上自己最孤独,没有人爱他、关心他。
其实,只要我们静一静、想一想,就会觉得身边有很多人是非常关心和支持自己,你顿时会觉得自己最幸福的人。
教育之所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一起乘着“爱”的小船,去探索爱的人生吧
《士兵突击》的读后感 要1000字
《士兵突击》读后感 一部小说的胜算在于人物,一部展示军人的小说的胜算在于塑造好军人的形象。
这个“阿甘”似的士兵,在中国军队严酷的训练中百炼成钢,演绎了一则从乡村到军营的成长故事。
他的名字叫——许三多。
傻里傻气 可以说许三多的傻里傻气充斥着《士兵突击》中的每一个角落。
从史今到许百顺家的招兵开始,到许三多成为老A后的一次次演习,处处体现着他的“傻”。
在新兵连饭前拉歌时,许三多只张嘴不出声,标准的滥竽充数,因为他怕出错。
在被分配到空旷荒凉的三连五班时,许三多为了活得有意义,完成了曾经一个排都没有完成的事情——修路。
在许三多第一次面对浴血先锋钢七连时,为了不再让班长难看,为了先进班集体能回归他们班,他在单杠上大回环三百三十三个。
在成为老A后的一次拟真实战中,失去了和队友联系的情况下,许三多依然时刻对没有回音的对讲机报告着自己的行踪,且不忘说个“完毕”...... 也许不应该称以上的行为是傻里傻气。
那是对人生的执着,是对军人的忠诚,是人性中的真、善、美
感动 在《士兵突击》中,我们看见的是步枪、装甲车、直升机......可它还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感动。
在许百顺猛追许三多乘坐的那辆去当兵的列车的那一瞬,我哭了;因为他终于不再见许三多“龟儿子”,而是大喊:“儿子,好好活啊
”这是每一位父亲对儿子发自内心的爱。
当许三多送走自己的老班长老马时,他没有哭,而我却流泪了;因为他说:“史今班长不让我哭。
”面对人生最痛苦的离别,许三多仍把军营中的纪律放到第一位,恪守着作为一名军人的誓言
在技术考核的时候,许三多为了不拖累三班,把六百多页的教材背得滚瓜烂熟,和考官对答如流。
我想,这是他心中那份最淳朴的努力与拼搏
......许三多,一个从农村来的傻小子,不断上演着感动。
这里没有虚伪,没有做作,展现出的是一张质朴的脸与一颗赤热的心
不放弃,不抛弃
“不放弃,不抛弃”是《士兵突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在竞争成为老A的那个考验中,许三多背着已经完全跑不动的伍六一艰难地向终点挪动。
面对实力相当的对手,他仍不放弃伍六一。
这把“不放弃,不抛弃”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次次演习中,大家或说“不放弃,不抛弃”,或打手语鼓励着战友坚持到底。
这是何等的精神境界
在成才被踢出特种部队时,许三多向他打了个“不放弃,不抛弃”的手势。
这也许就是对朋友从心底的呼唤吧
...... 不放弃,不抛弃。
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这是一个军人的灵魂,一个热血澎湃的灵魂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