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回音壁毕淑敏读后感
求爱的回音壁读后感300字
读《爱的回音壁》有感这篇文章是作者毕淑敏访问小朋友,让他们谈论对爱的认识,告诉我们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会懂得什么是幸福。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掩卷回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而如海浪翻腾,时而如绵延的山岭起伏。
爱,难道不是母亲的日夜操劳,不是父亲的挣钱养家?难道这些就该是父母应完成的使命?难道这些就是他们应尽的责任?我怔住了:一个不爱人,也不自爱的孩子,能很好的生存吗?理解、感受爱,对孩子成长不重要吗?什么是爱?我自认为爱也是互助。
互助,能使生活更美好,爱能让人类和-谐共处。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竭尽所能去帮助别人,如果人人都能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理解,那我们难道不能营造出一个美丽而又快乐的“天堂”。
互助成就天堂,自私变成地狱!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不,事实恰恰相反,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他们反而不知道什么是苦,因而也就不懂得爱人与自爱。
在贫困的情境下,家长在临睡前给孩子温柔的道一声“晚安”,能让孩子感受到莫大的亲情。
当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心肝宝贝,在家里伸手,饭来张口,将来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又会怎样呢?所以做父母的,不能培养这样的下一代。
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应该要明白生活中不能没有爱,要去珍惜父母的爱,要懂得表达自己的爱!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
毕淑敏《旷野与城市》的立意?
。
打的繁重劳动的儿童,它使手腕疼痛,肩酸,仿佛手无寸铁千煤球到五楼此,人们发明了跳动工具:直尺,鞋底,鸡毛掸子...... -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在这个世界上,我不得不承认,我只打了人。
不是偶然的,但往往是轻描淡写,但令人难忘的。
这个人就是你了。
-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我几乎没有犹豫,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痛苦而不是更遥远的和长期的。
因为,它是重要的不是身体累,但累的心...... - 毕淑敏,“我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4,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生活。
可见畏惧和害怕的无形总是像乌鸦盘旋。
- 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5。
幸福是一种心脏扑。
耳朵会听的音乐,它需要不断的培训。
- 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6。
幸福不同步的威望和财富的婚姻状况,这只是你的心的感觉。
- 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7。
现在,每分钟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痕迹的败类。
- 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我感到非常高兴。
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 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9。
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
我们的立场是很不起眼的,我们的身份可能是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并不重要。
别名重要的是伟大的,它是企业的灵魂生活的承诺。
- 毕淑敏,“我 10。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幸福,“孝”是无法重现。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过去,“孝”是链中的生活和生命的交界处,一旦坏了,从来没有连接。
BR \\\/> 11 - 毕淑敏“孝心无价的。
不幸的是,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界将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的承受一击的脆弱。
- 毕淑敏“孝心无价” 12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不知道如何。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弥补。
- 毕淑敏“孝心无价” 13希望这个世界的最后切,一个老人死的时候,他绝望的心在寂寞的旅途生活不敬。
- 毕淑敏“孝心无价” 14生物规律,当一种物质太厚,迅速慢瘫痪的感觉。
- 毕淑敏,爱的回音壁 15名儿童在他人的需要,并感受到了年轻的生命的意义。
成人的目光,并强调该值,来实现的热爱,并尝试给一个礼物,他们知道如何接受。
“爱是一个侧的广阔和顺畅 - 毕淑敏,”爱的回音壁回音壁,小爱反复回荡,反射到一个巨大的轰鸣声。
- 毕淑敏,“回音壁”爱与被爱爱铁杵成针娴熟,如散步,要反复练习会自豪地飞行。
- 毕淑敏,爱的回音壁“
速求 毕淑敏散文集《我很重要》背着药包上学堂读后感100字
《点击成长》这本书精选了毕淑敏与青少年朋友面对面的对话录,以及专为青少年朋友创作的优秀的散文、随笔、读书笔记。
全书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点击成长,苦其心志,探索心灵,爱的回音壁,梳理生命之序,以及读书随想。
每个部分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她深入浅出,通过自己经历过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想青少年朋友传递着生命的坚韧、宝贵和脆弱的理念,没有说教的枯燥和强硬,只有母亲般的善良和温和地倾述、解答和关怀,让我们如沐春风,从中感悟生命不易,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乐观,对苦难微笑。
她的文章能温暖人心,能给绝望中的人儿以希望和鼓励。
能治好心理上有病痛的人,抚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
这也是毕淑敏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的缘故。
《点击成长》读它,你会懂得许多人生道理,会重新反省人生,会坚强面对一切。
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段20段
1 恪守心灵的绿色 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心灵沃土上。
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
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
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精神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
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2 断崖 石头很小,山群很大,生命繁忙。
时间在头顶上的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
朴素的断崖远离了灯火的辉煌,坚强的断崖支撑着深情的凝视。
我的呼吸在灯光的波纹里,遥遥地望着村庄边畔的断崖,断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
断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里。
我为它在我的思维里安排了一个位置,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
3 胡杨祭 走一路,寻索一路。
每有胡杨树,我必仔细浏览,驻足长久,如急于兑现一个久远的梦。
而更多平常的日子如同荒原本身一样朴实无华,如同岁月一样不露形色,只守着一份心的宁静与知足。
4 凝望一棵开花的树 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将我年少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明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
我在书本垒砌的阶梯上爬行,一棵棵开花的树站立成我精神的守望者。
当我把目光从城市的名利枷锁里收回,投入大自然的一棵自由开花的树,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我的目光有了阳光和绿色可以停留,有了自由呼吸的纯净空气,我脱离了低俗的生活,我的目光和灵魂渐渐变得宽广和清澈。
5 天真 天真是人性纯度的一种标志。
天真并不诉诸知识,大学或者中专都不必培养人的天真,或者说那里只戕灭天真。
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
天真有时是诗,有时是睿智,有时是幽默,有时也是洞见。
天真是“真”,由“天”而出,即余光中先生说的“破空而来,绝尘而去”。
它得乎天性,非关技巧。
6 青花瓷 有青花瓷在的日子,人是不想出门的。
我干脆关世界于门外,揽青花瓷于怀中。
天天坐在窗前 对它们讲薄脆的瓷话,永远都讲不够。
话到辞穷处,不见辞不见穷,却有一片幽蓝,冷冷在目在耳在衣在心。
它殷实的底气使我沉溺其间,并以此拒绝一个粘腻喧哗的世界。
我终于能安排自己活在青花瓷的时间里了。
至今都不知还有什么比青花瓷更——瓷实。
7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地永存
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
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
8 渴望苦难 马丽华 当寻求到了苦难的真实内涵,寻求到了非我莫属的精神美学,将回怎样呢
也许终于能够高踞于人类的一切苦难之上,去真正领受高原的慷慨馈赠,真正享有朗月繁星的高华,杲杲朝日的丰神,山川草野的壮丽。
到那时,帐篷也似皇宫,那领受者将如千年帝王。
9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
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
10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首)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尾)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 11 停止与开始 停止是宇宙间的节奏。
在宽泛的意义上,停止包含了拒绝、关闭等涵义,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潜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
隔了数百年的遥远距离的两个哲人都曾仰望天空,帕斯卡尔感叹: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
灵魂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于是试图解释的动机最终让位给了皈依,前后的性质完全不同。
康德读出了启示,由“头上的天空”联想到了“心中的道德律”,在他眼里,二者是同样的庄严整饬。
停止每每意味着变化,至少是变化的前夕。
停止的落脚点是在新与旧的结合处,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
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威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停下来也才能返归本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思考千百年来哲人的思考——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在歌德笔下,一生求索的浮士德博士最后喊道:“美呵,请为我停留
”对于今天的我们,一种加以改动的表述也许更为恰当:美呵,请让我为你停留
停止是为了重新上路。
在现状与超越之间,停止是一座桥梁的名字。
12 坐石看云 世间本来就存在许多乐境,只是现代人为世间所累而未能予以关注,也就失去了许多体验乐境的机会。
比如,忙里偷闲看云,以悠闲的心看悠闲的云,便是一种极妙的乐境。
13 人生寓言 周国平 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细节。
现代人已经没有耐心流连过程,没有能力品味细节。
他们活得匆忙而粗糙。
他们活得既无意义,也不幸福。
爱过程的人是智慧的,爱细节的人是幸福的。
14 伊犁秋天的札记 周涛 秋天,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15 消费=享受
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定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
当一个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幸运儿仍为生活空虚苦恼时,他听到的正是他灵魂的叹息。
16 蓝印花布 它(旧蓝)条理清晰的纹脉里混合了山野的气脉和时光的表情,这种旧蓝,让人想起所有经历过的岁月,以及在岁月里积累着痛楚与快乐的吾土吾民。
17 书 梁实秋 人生如博弈,全副精神去应付,还未必能操胜算。
18 大地重现 那些树很像冬天——凝望北方遒劲、疏朗的高枝的时候,一条大河在深远地流,仿佛流在创世前清光寂寥的夜色里…… 经典的著作大多都发旧了,翻开来,就像撑船上溯到了远古。
一行行时短时长的句子,一页页时远时近的思绪,那么厚实、自信、激动人心。
它们常常使你走在源头,又走向天空,走回语言的诞生。
19 诗意 赵丽宏 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
只要生命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20 珍惜愤怒 毕淑敏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
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21 不惑之年 当我和挚友在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优美的旋律。
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
牛顿用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念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哥白尼已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
时间不可留,但总能换得做一件事,明白一个理。
……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日,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着。
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
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与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
22 孝心无价 毕淑敏 “孝”在甲骨文里的写法,是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在走。
“孝”字从右上到左下那长长的一撇,便是老人飘荡的胡须……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23 要做“一品百姓” 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到“一品百姓”的口号。
他毕生以此自勉勉人,“想老百姓,做老百姓,爱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耀人,彪炳历史,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一品诰命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一品百姓”,是百姓之佼佼者,平民之精英,居之不易,体现在一流的德行、一流的襟怀、一流的爱心上。
24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在非洲行医时,有天黄昏看到河马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25 静水流深 赵万里 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原;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啊…… 26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原本是一个气象学名词,说的是南美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最终将会在北美引起一场龙卷风。
一件微乎其微的细节,却可能造成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结果。
聪明的人,就应该从蝴蝶效应中及时看出日后的风暴。
(细节决定成败) 27 寂静的独语 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
28 何不去登山 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以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情性的屏障。
……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29 千年呢喃 什么时候,我们才记忆住这些环绕我们的生活飞翔,在我们的生活中筑巢安居的燕子们呢
放弃了一种贵族化的背景,而彻底依存于民间,这是燕子千年以前的选择,为此她们终于成为民间的儿女。
而她们每个季节从远方归来,都会成为无数家庭的典范;她们每个季节的离去,也都是无数家庭的依恋。
30 劝君唱唱《半半歌》 李密庵《半半歌》: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颠翻,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半半”是两个极端之间的均衡之势,是不左不右的适中境界,是极具深刻意蕴的哲学之度,是阴阳统一的博大宇宙。
生活中那些一生都马不停蹄、郑重前行的人固然可敬,但能适时驻足歇息并懂得欣赏周遭景色的人,不仅可敬,而且越发可爱。
尘世永远是惟一的天堂。
提倡心想“半半”,是要人少一份盲从,多一份醒悟;少一分攀比,多一分努力;少一分计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患得患失,多一分豁达坦然。
如此,便可以“退出牛角尖,抬头看天外”了。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道理也都不是非黑即白那样纯粹,它们大都落在两极之间的灰蒙地段。
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时天使的梦想。
” 31想像 卞毓方 你有一双翅膀吗
有的。
美丽的翅膀载着你升天入地,攀山越海,忽焉东瀛而西欧,忽焉太阳系而河外星系,俄顷又冉冉下落,混迹红尘,俯察自然,深入人心之窍,芥子之微。
这翅膀,就是想像。
想像,就是女娲手里的泥团,仓颉眼底的鸿爪,“倚天万里须长剑”的长剑,“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容。
32 语用:跑好人生的“龙套”(许多成功人士在成名之前都曾从事着极其普通的工作) 著名青年演员孙俪当年在《情深深雨蒙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伴舞;周星驰在成为一代“喜剧之王”之前,经历了近十年默默无闻的“跑龙套”生涯。
其实,像孙俪、周星驰这样的人是很多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
据我所知,刘德华、梁朝伟曾经在餐厅端盘子,满文军在夜总会唱过歌。
更让我们感慨不已的是,美国阅读面最广的报纸《今日美国》的总编艾伦曾拾过牛粪,放过马匹。
这些明星般灿烂的人物,他们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最紧要的是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不管那工作是多么普通,做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迎来成功之车。
让我们抛弃好高骛远的幻想,首先扎扎实实地跑好人生的“龙套”吧。
33补偿 卞毓方 当我们看到身躯肥短、相貌丑陋的苏格拉底在长街踽踽独行,天性热烈、风华绝代的但丁长期在异乡漂泊,文艺复兴的巨匠、《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终生与爱情无缘,哲学大师康德画地自囚,一辈子从没离开家乡一步,孤独而忧郁、沉默而绝望的卡夫卡自比为“一只渴望在石头之间藏身的寒鸦”……不必为之悲叹,不必,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失落,最终又都在另一方面得到了补偿。
此情此景,正如一句西谚说说:“上帝在这边关上了门,又在那边打开了一扇窗。
” 天才是对孤独的补偿,恒星的光芒往往要等若干万年后才能抵达地球。
《第九交响曲》是对失聪的补偿,贝多芬是在绝望中才拼命扼住命运的咽喉的。
推敲是对苦吟的补偿,贾岛仅凭两句小诗就流芳千古。
灵感是对残疾的补偿,我正在读的斯蒂芬·霍金的传记中,有一段是这样述说的:…… 34攀登我的南山 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望远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他们远离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语用题: 回首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一块回音壁,回荡着各种美妙的声音。
范文哲理性佳句或个性立意集锦 1 感动是一种养分 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失自己。
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
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
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和天性。
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2 让心灵去旅行 也许生活的忙碌让你淡忘曾经的那些缤纷梦;也许升学的压力让你眉头间那清纯的笑容都早已成为过去的永恒;也许人世的浮沉让你那颗原本壮志豪情的心渐行渐冷;也许这太多的也许正在消磨你人生的意志,吞噬你生命的激情。
这是的你不妨找个理由给自己找一片自由的晴空,让心灵去旅行。
3 生命的财富 空守着时间的人并不是富有的人。
如果我们不利用时间,来尽显生命的光华,那么,我们将一无所得。
我们的生命将变成苍凉的荒漠,即使时间因我们的懊悔而停止,而凝固,我们也难以撷到一丝年轻的记忆,生命的意义会被“苍老”一次轻易地取代。
……那么,请筹划好我们的时间吧
生命的财富就是时间。
时间的波纹终究会爬上每个人的额头,真希望我们每个人最后收获的都是珍珠,而不是沙砾。
我的大学梦 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梦想,唯有这样,我才不会停下我的脚步。
在向梦想园地进发的时候,我会加快我的步伐,去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这样的奔跑之中,我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像在履行一个诺言。
不是无心的邂逅,而是准时相约。
在鲁迅面前忏悔 该拥有一部先生的书,让我时时用警醒的目光看世事。
曾经,在我眼中,鲁迅就是一尊铜,干枯而古板,哪看得到什么血和肉
读不懂他的文字,更读不出他的铮铮铁骨。
…… 先生确实像一尊古铜塑像,沧桑而古朴,不折不弯,顶天立地,撑住了民族正义的大旗。
终于有了一套先生的书,我时时自查,时时自省。
处世让一步为高,蛮横进一步惹祸 忍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
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
…… 当然,谦和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并不是面对委屈、误解、甚至凌辱无动于衷。
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
忍让者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宽阔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成功来警醒世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体现的是一种人生的高度。
将军额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包容者定然是善良睿智而又胸怀大气之人。
无欲体现的是自律自省。
没有贪欲的牵绊,方能自由坦荡,活出自己的品格。
让善良超越真理 世间的许多事情,需要用法律和道德互补着调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但应有铮铮的法律“骨架”,还应有丰满的道德“血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推荐看原文构思) 令我怦然心动的,是他已经活了七百六十岁。
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
善 懒惰是无需什么借口的,正像外国人形容懒人常说的一句谚语,把好吃懒做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给时间一点儿时间。
人生三乐——愉快生活的人生智慧 人生确实是苦涩而疼痛的,然而正是这样的一重苦味,促使人生路上的人们不懈的寻觅快乐。
磨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杜甫)家境的贫困,朋友的亡故,终日漂泊的好僧后,让诗人真的感到漂泊无依的痛苦。
但是,诗人没有把个人的穷困潦倒化作诗歌中的呻吟,而是将之升华为替民众呼喊的悲悯情怀——现实是残酷的,但残酷的现实坚定了杜甫诗句的入木三分
一篇篇精神的野马,在诗章中飞奔、驰骋,飞腾出人们的景仰。
…… 给生命做道乘法 溶溶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采一束最青的;漫漫人生,我撷生命最重要的——思想。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的确,如果说生命是庄严的城堡,苍翠的大树,飞翔的海燕,那么,思想就是穹顶的梁柱,深扎的虬根,蹁跹的翅膀。
没有思想,生命的动力将当然无存;没有思想,生命的美丽将会杳然而去。
说累 古人造字,极有心计。
男耕田,女织丝,于是,便有了一个终生不能摆脱的处境:累。
在男耕女织尚难维持温饱的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此养家户口,的确累得够呛。
然而时代发展到了如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会感到很累,就不完全是工作上的劳累,更多的是心灵上感到“累”
做一朵干干净净的花 爱默生说,粗俗而微贱的东西,不论怎样装饰,只不过是些乱七八糟的垃圾,但高贵的人品却能赋予青春以辉煌,赋予老迈以威严。
……内政外交,国计民生,也许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干干净净,,无论在哪里开放,都不改那朵美丽与优雅。
面对考验,心如止水 面对人生考验,心如止水,抛弃高官厚禄,抛弃荣华富贵,最终战胜困难,战胜磨难,战胜自我,这样的人留给我们的是骨气,是智慧,是文化精髓。
傅雷,被称为新中国的一代翻译大师,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提前支付稿酬的唯一的翻译家,可是,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58岁的翻译巨匠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愤然而亡。
他经受不起这种摧残的打击,经受不住人生的考验,和夫人双双自杀,致使后人非常遗憾,不能享受到他翻译的《巴尔扎克全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大家的悲剧,更是我们国家的悲剧。
变·不变 日月变换,四季交替,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美丽;时光流逝,风云变幻,变的是人生,不变的是历史;命途多舛,得失无常,变的是性情,不变的是人格。
人的一生都有变和不变,思想、志向也便在变与不变中消逝或升华。
人生无常,变而又变。
“乌台”的旋风卷走了他的光明前程,黄州的暗流褪尽了他的风光荣华,他——苏轼,在人生的变化中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然而土可浊河而不能浊海,风可拔树而不能拔山。
他是海,海纳百川;他是山,屹立不倒。
……他不变的是淡然,是旷达,是从容。
生命因此绽放 群莺乱飞,遍地夏花开放。
夏天是最耀眼的时刻。
我相信,只要勇于承担,生命之花也会在你的生命中耀眼地开放。
做一棵有魔法的毛竹 毛竹在它一生的最初5年里,你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
但只要5年一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迅速生长,并在6个星期内长到190英尺的高度。
毛竹所赖的是它那长达几英里的根系。
早先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壮大自己的根系,它用了5年的时间积蓄了能量,武装了自己,最终创造了神话。
(台湾作家林清玄年轻时也曾怀才不遇,怀疑过自己的梦想与能力,甚至想放弃写作梦;但后来他得到“一棵有魔法的毛竹”的启示,静心投入生活与阅读写作,蓄势待发。
有了发达的根系,他终于成长为一棵大树,三十岁就遍揽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还每年出版五六本书,并本本畅销。
) 一片湖,若想湖水丰沛,非得有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才行;一棵树若想高大参天,只有长出绵长粗壮的根系。
在生活中,与其抱怨怀才不遇,不如埋头苦干,把自己的根基打好。
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 韬光养晦并非一味地躲避尘世,不理案牍,而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自我欣赏,不事张扬的自我谦虚,是一种明智的“待伯乐”的策略。
如同待放的昙花在静默中积蓄力量,潜心修养。
俱万事,待东风,只等夜深人静时幽然独放出光彩,是对生命高贵的诠释与张扬。
材料积累:备考三种用例形式(以“季札挂剑”为例,或称“季札挂剑冢树”) 略:春秋时延陵季子(季札)不因故人辞世而违背当初赠剑的诺言,挂剑冢树,留下重信守诺的佳话。
——简明例证中用,排例佐证时用。
详:春秋时期吴国季札贤德知礼,智能过人,性情恬淡,被作为古代轻权柄重节义的典范而垂名史籍。
他出使北方诸国时途经徐国,徐君设宴款待,席间见季札佩剑而心慕之,不好意思启齿相求,季札有心相赠,但因出使的需要而不能相赠,因此只好心中默许归途相赠。
然而当他出使归来徐君已死。
季札祭墓后扔挂剑于墓前松树上以不违先前诺言。
他重信守诺、挂剑冢树的精神被后人传为美谈,人们用“延陵季子兮不忘故,千金之剑兮挂丘墓”之句来盛赞其品德。
——重点段落例析中用。
什么叫爱?请专家回答
爱 (爱) ài (1) ㄞˋ (2)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
~慕。
~情。
~戴。
~抚。
~怜。
~恋。
~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
友~。
挚~。
仁~。
厚~。
热~。
(3) 喜好(h刼 ):~好(h刼 )。
~唱歌。
(4) 容易:铁~生锈。
(5)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
~惜。
(6)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7) 郑码:PVGX,U:7231,GBK:B0AE (8) 笔画数:10,部首:爫,笔顺编号:3443451354 爱 爱 ài 〈动〉 (1) (形声。
从心,旡(jì)声。
本义:亲爱;喜爱) (2)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惠,爱也。
——《尔雅》 爱施者,仁之端也。
——《说苑·说丛》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法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孝经》。
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
” 爱共叔段,欲立之。
——《左传·隐公元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 公夫人甚爱女。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 非疏骨肉爱过客。
——《韩非子·五蠹》。
(3) 又如: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4) 男女间有情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战国策·齐策》。
(5) 又如:爱色(喜欢女色) (6) 喜好 爱听古人节义事。
——清·袁枚《祭妹文》 晋陶渊明独爱菊。
——宋·周敦颐《爱莲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爱玩(爱好玩赏。
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 (8) 爱护 吴广素爱人。
——《史记·陈涉世家》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三国志·方伎传》。
(9) 又如: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 (10)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 (11) 爱惜,珍惜 爱莫助之。
——《礼记·表记》。
注:“犹惜也。
”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苏轼《留侯论》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 不爱死,义也。
——柳宗元《驳复仇议》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2) 又如: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 (13) 舍不得;吝惜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 (14) 又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四十四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汉·贾谊《过秦论》。
(15) 又如:爱吝(爱惜,吝啬) (16) 贪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宋史·岳飞传》 (17) 友爱 兄爱弟敬。
——《左传·隐公三年》 (18) 怜悯、怜恤、同情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爱 爱 ài 〔名〕 (1) 惠;仁爱 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韩非子》。
(2) 又如:爱惠(仁慈恩惠) (3) 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 (4) 姓 姓氏: 爱姓起源于唐代,是西域回鹘(回纥)国相爱邪勿的后代。
唐朝时候,大唐的声威远播,许多地方人都纷纷归顺。
那时北方有回鹘国,首相叫爱邪勿,是根据当地发音译成汉语的。
回鹘国成为唐朝附庸国后,首相来到中原,唐王朝就根据他名字的译音,赐给他一个“爱”姓。
爱首相于是又改名爱弘顺。
他的子孙昌盛,也都以爱为姓,世代相传。
这就是爱姓的由来。
爱: [ ài ] [ 国标码:B0AE 部首:爫 笔画:10 笔顺:3443451354 ]
【第1句】: to love
【第2句】: affection
【第3句】: to be fond of
【第4句】: to like 其它相关解释:
【第1句】: 我深爱我的祖国。
I love my country with every fiber of my being.
【第2句】: 她爱市场上的生趣、喧哗与多姿多彩。
She loved the life, noise, and color of the market.
【第3句】: 爱和恨是两个极端。
Love and hate are extremes.
【第4句】: 他爱上那位美丽的姑娘是很自然的事。
It is natural that he should fall in love with such a beautiful girl.
【第5句】: 爱情不分贫富。
Love lives in cottages as well as in courts.
【第6句】: 他极为大家所爱戴。
He is held in affection.
【第7句】: 每个母亲都爱她的孩子。
Every mother has affection for her children. 爱的回音壁 作者: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
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
我好奇地问过。
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
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
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
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
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
这难道就是爱吗
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
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
从他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
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
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
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
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
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
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
一个成人界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
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觉被男友所爱
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
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
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
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
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
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
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
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
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
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
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
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
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
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
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68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