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胡冬林《蘑菇课》读后感合计66句-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阅读了一篇寓言,名叫《找蘑菇》。故事是这样的:小白兔去树林了采蘑菇,一天下来,它采了满满一篮了,数了一下,整整100朵。

小白兔高兴地回到家,它又数了一下蘑菇:"咦?怎么只有99朵了?"小白兔急了,它数了一晚上,还是少一朵。"奇怪,那一朵蘑菇哪里去了?"

第二天天刚亮,小白兔就顺着昨天走过的路找了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他找遍了树林,找遍草丛,找遍了每块石头缝,连蘑菇的影子已没有看到。小白兔着急地说"自己劳动所得的成果,丢了太可惜了!我一定要把它找回来!"

天快黑了,晚归的牛爷爷好心的劝小白兔:"孩子,别傻找了。如果你把今天找蘑菇的时间用来采蘑菇,那一朵蘑菇的损失不早就补回来了吗?"

小白兔这才惭愧的低下了头。

在这则童话里,小白兔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这一点是好的',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小白兔为了找一朵蘑菇而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思考:按小白兔前一天采蘑菇的速度,它可以采到100朵。所以小白兔的做法就得不偿失了。小白兔重演了小猴子为了一颗芝麻而丢了西瓜的错误。所以,我们做事情之前要经过仔细思考、衡量,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耽误了更重要的事情。

《“蘑菇”家园》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七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为大家分享了蘑菇家园的说课稿,欢迎大家来参考!

一、说设计意图:

我做课的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蘑菇家园》。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但介于幼儿年龄小,对蘑菇的了解不多,课前我通过猜谜语、看图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常见蘑菇的相关知识,幼儿对蘑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色。

此次活动我设计的是一次手工泥塑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和示例大胆想象,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老师们都知道,橡皮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手工材料之一,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大,幼儿喜欢捏捏、搓搓、拼拼扯扯,一块小小的橡皮泥,在孩子们手中就能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喜欢玩泥是孩子们童年的一种特殊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本次活动和我班幼儿实际和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目标:

让幼儿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大胆想象,表现蘑菇上的各色花纹。

初步感受泥工艺术的立体美。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课前收集并观看蘑菇的图片、

在大蛋糕盒的泡沫底座上铺满绿色的皱纹纸碎片,制作成“蘑菇家园”。

幼儿每人一罐彩色橡皮泥、3~5根二分之一长的牙签,范例若干,庆祝生日场景水粉画一幅、步骤图一幅。

四、说重点、难点

我们中班幼儿因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另外,部分幼儿在泥工活动中无从着手,常常嚷着要求老师与同伴帮忙;或者是无目的地玩泥,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就给予命名。

针对幼儿这些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如下。

一、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本次活动难点是:A. 大胆想象,表现蘑菇上的各种花纹。

B. 初步感受泥工艺术的立体美。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我主要运用了:故事激趣法、谈话法、游戏法、放手教学法、对应评价法(针对修正问题而评价)、随机评价法(用于解决难点问题)、欣赏评价法(激励引导)。

学法我主要运用了:观察法、交流法、讲述法、尝试法、操作体验法、游戏法。

说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的是:以一个给《蘑菇妈妈过生日》的情境故事环环相扣,一线贯穿来组织活动程序的。活动流程分为:课堂常规——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兴趣——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我来做一做——送蘑菇宝宝回家——活动延伸,共六个环节。

课堂前奏

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活动常规,集中注意力、营造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

(二)故事导入主题,主要是激发幼儿兴趣

(三)、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

通过观察,交流、讲述,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主动的去感知。

(四)我来做一做

让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初步积累泥塑经验。让幼儿体验自主动手操作的乐趣。

(五)、送蘑菇宝宝回家。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融合多学科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塑造蘑菇,丰富“蘑菇家园”,并鼓励幼儿塑造小白兔放置在“蘑菇家园”内,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泥塑的兴趣。

活动反思小结:

此次活动,我获得了如下收获:

一、科学合理的设计很重要:整个活动过程,我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泥塑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设置情境时,我又以以幼儿喜欢的《给蘑菇妈妈过生日》的情境故事贯穿始终,首尾呼应,静动交替,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减少了“教”的痕迹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最后,以给蘑菇妈妈庆祝生日为一个最高点结束整堂课,幼儿很开心,意犹未尽。

二、以全新的理念为导向是关键:传统的泥塑活动都以示范+临摹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我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示范+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启发引导幼儿观察示例--说一说感受—讲一讲制作打算、放手让幼儿尝试操作的方法,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个幼儿的蘑菇作品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初步积累了泥塑经验。

出乎意料的效果:少了示范的限制,大多数幼儿表现出了超常的操作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体验了自主动手操作的乐趣。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还还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我也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需要提高。

不足之处:

一、给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分享交流,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可提高造型的能力和水平,并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在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这一环节)

课堂张弛力不够。1)本来,在进入主题活动前我还准备了一个拍手小游戏和复习《蘑菇的一家》,但由于过于紧张,为了赶时间,临时把这一点省去了,上下来,我才觉得如果加上拍手小游戏,一开始的课堂气氛会显得更活跃;如果加上复习《蘑菇的一家》,回味蘑菇爸爸、蘑菇妈妈、蘑菇宝宝一家发生的趣事,勾起幼儿对蘑菇宝宝们的美好记忆,更有利于幼儿后来实际操作中创新思维的拓展。2)创作的最后原本打算用幼儿前几天涂画的蘑菇图片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增强创作力的,没想到听课的老师太多,贴在墙上的图片被挡住了。3)、让幼儿通过看看、说说自己的感知后,再讲讲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蘑菇,通过欣赏,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做出更多漂亮的蘑菇,在作品展示的时候,幼儿更是兴奋,它们也时不时的改动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制作出更漂亮的蘑菇。只是在表达某些问题时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下,才能够用语言将意思表达完整,在此过程中逐步丰富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教师自身语言生动完整、精当准确、感染力的练习。

我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同时也加强自身语言生动完整、精当准确、感染力等方面的练习。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白兔和灰兔一起去树林里采蘑菇,白兔不放弃每一朵蘑菇,而灰兔看一两朵蘑菇不屑一顾。太阳落山了,白兔采了满满一篮子蘑菇,而灰兔篮子里却空空的。

这个故事使我想了许许多多。我想到了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健儿们,雄赳赳,气昂昂的站在冠军台上,国歌奏起来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此时此刻,健儿们收获的.是独一无二,金光闪闪的金牌,羡煞了多少人呀!可是,凝结的是点点滴滴的血汗。他们从小开始训练,离开了父母、同学,天天在教练的严格训练下,洒下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又落下多少伤痕累累的病。他们不能松懈自己,松懈就等于放弃成功。  我想到了科学家们,像袁隆平,他用科学解决了十亿解决了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当菲律宾的人们因粮食短缺,举国上下陷入饥饿中,我们捐献大米表示我国对邻国的关心,我们不禁感叹袁隆平的伟大,他是骄傲的巨人。但是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一心扑在杂交水稻上,废寝忘想让自己成为强者吗?请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请珍惜每一天的宝贵时间,不要让时间和生命从你的指缝中偷偷溜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474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