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培养儿童画画的爱好读后感聚集70句-读后感

当你不经意地去问及孩子你最喜欢做什么时,很多的孩子都会回答,最喜欢画画。看来,孩子对画画是情有独钟。也是的确,儿童画画是他们的需要,对于他们来讲画画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体验通过图画表现出来,那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创造。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37条后,我也更坚定地相信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就是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也是发展儿童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什么孩子对画画如此喜爱?经过观察、了解,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画画对于儿童来讲不作为一种作业,而是作为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他们在画画过程中体验到了绘画的快感。并能通过画画把自己的某种情绪或对某种事物的感受表现出来。同时画画也可以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因为画画是通过手、脑、眼的配合来表现出一定的视觉效果,从中习得一定的`经验,感受在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如何培养儿童对画画的爱好呢?我想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要他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勇敢去做、去追求、去创造。因此兴趣又是创造的萌芽,是创造力的培养。比如,在做“诗画苑”时,学生特别感兴趣,每次上课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追问“老师,我画座山行吗?老师我能在这里画只小兔子吗?”每次画画时学生都非常认真,他们往往会画出一些他们认为相关的画面。所以要培养儿童画图的爱好首先就是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画画环境,激发画画的兴趣。其次,培养他们画画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的画要以激励和表扬为主,以此激发他们画画的热情。

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不是一朝一日,而是需要在长期绘画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儿童画画水平,培养画画兴趣。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

想让城城从象形的甲骨文开始认字,所以家里购置了黑板和粉笔等,按照小家伙的身高挂在墙上,让他方便随时看到或者动手画。但是他画了一会儿后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欲望,并不想让认字或者画画这件事成为他的一个负担,所以也就随他。只是我会写几个大大的甲骨文在那里,寄希望于他的无意注意混个脸熟。

每当看到我在画的时候,他也会拿着粉笔过来乱画一通,然后口中念念有词:太阳公公,蚯蚓(因为最近下雨,校园的校道上经常能看到蚯蚓)......我是个艺术细胞极其缺乏的主,画什么什么不像,所以便不太敢指导他画画。但是又虚荣地希望城城能多少有点艺术修养,好光大我家的门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虽然作者的名字有些咳咳,但是却解了我当下的困惑。

一、谁都会绘画

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一岁的时候获得一岁的能力,两岁的时候获得两岁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的时候,绘画的能力也会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时候对成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欣喜地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孩子画完后,无论画的好坏(画的好坏不要用像与不像作为标准),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怎样为孩子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和氛围?买各种绘画材料,在家里贴满画?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找个同伴。玩伴或者朋友的存在,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绘画方面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和小伙伴在一起画画时,激发了这些孩子的表现欲,就会引起孩子对绘画的热情,同时满足了孩子和同伴一起游戏的社会性需求。当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把绘画的工具放在显眼的地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涂鸦,他们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只要给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孩子就一定会愿意去画画。

二、让孩子开心地画

孩子喜欢涂鸦的时候,大概是我们心中窃喜的时候。像我这种妈妈在这种时候就会调动自己仅有的美术知识,给宝宝示范画个圆圆的太阳,画一个月亮,几颗星星,画一棵大树。无怪乎城城对那块黑板好像越来越没兴趣,他那还没来得及燃起来的小火苗被我及时地扑灭了。

无视孩子的发展规律,教孩子画形象,指导孩子用色,对于孩子纯朴天真的表达方式不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许,这是让孩子讨厌画画最有效的方法。就算孩子愿意画画,画出来的也是用成人教出来的方式画的,非常程式化。而无法画出充满感觉和亲身体验的画。看到这里,松了一口气,终于,就算不会画画的妈妈也能让孩子尝试去画画了。

在孩子开心地涂鸦的时候,不要在他耳边喋喋不休地问:宝宝,你这画的是什么呀?让孩子有自己的静默时间,等到他画完或者是拉着你跟你说话的时候再跟他交流。在孩子画画的同时,家长也可以拿起笔自己随意地画,无法画成印象派,野兽派也行。

三、孩子就是画这样的画长大的

像其他所有的能力一样,儿童的绘画也自有它的发展规律,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儿童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看懂孩子的画或者倾听孩子的.画。让孩子除了说话和写作以外学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

一岁左右:一岁左右的孩子,不是有了要去绘画的意图、打算才画画的。这种绘画,不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手运动的结果。握着铅笔在纸上留下印迹让孩子明白了这种能产生变化的乐趣。孩子体会到了能使用自己的手和脚,能够在白纸上留下线的痕迹的成就感。

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多爬行,能够以肩做轴心,带动肩和手臂上下左右的运动。当手能够做这样灵活的动作时,孩子才能画出清晰有力的线条。

一岁半前: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在纸上留下半圆形的印迹。

一岁半以后:从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这是以往的往返运动进一步发展在开始发生的变化。

近两岁以前笨拙的圆圈开始变成较标准流畅的圆形,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孩子以手腕为轴心做运动,就能画出比较小的连续圆圈。从这个时期开始,到孩子三岁,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涂鸦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多玩沙子和水,直到玩得满足为止。绘画用具不要给孩子很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他喜欢的颜色就好。除了水性的粗的马克笔之外,还要给他想蜡笔、铅笔等其他绘画工具,让他去尝试。

大概两岁二到四个月:开始画单独的一根线条。从城城画的蚯蚓来看,他现在已经可以画单独的一根根线条了。单独的圆圈暂时还不行。

两岁半前:圆圈开始封口。这个阶段的孩子手的功能的成熟过程是从肩到手肘,从手肘到手腕,最后到指尖。这个时候画画的行为,不仅需要手的功能,还要加上眼睛的功能。能够目测线条的走向,这正是在培养孩子判断未来采取行动的能力。

两岁半后:手的功能配合上眼的功能后,孩子开始能够预测、判断所画的线条走向。孩子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这种“我想、我要”做什么的意识和要求,即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强烈地表现了出来。Terrible two,叛逆期到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必要地出手、多嘴进行干预的话,就前功尽弃了。

孩子两岁以后到四岁左右,开始对自己画的东西以自己对事物的印象加以解释说明。但是,从两岁左右开始的最早的解释和说明,在以后的时间里会发生变化,一会是面包,一会儿丸子。这绝不是孩子在撒谎。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同时,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细心地去留意大自然中的变化。

三岁: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地去画画。从一开始,孩子就已经决定了要画什么,他是有目的地动手画画的。画画前孩子就已经给画赋予了意义,尽管这时还不能画具体的形象,他会把圆圈当成要画的东西。

三岁半后:到了这个时期,孩子特别喜欢玩情境模仿游戏,凭借想想来扮演各种角色玩情境模仿游戏。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自由地划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的、竖的线条,画画时他们是事先想好要画什么然后再动手画。在此之前,孩子只用单独的词语表示一个一个的圆圈的意思,而现在孩子把这些联系起来,逐渐演变成了故事情节。孩子给这些毫无意义的随便画出的线条,圆圈赋予意义,手按照这种意义来画,最终,这些线条和圆圈变成了能够表达,象征孩子感受的东西。

三到四岁:用极具表征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事物的线条,是三到四岁儿童绘画的显着特征。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绘画也被称为“表征主义时代”。这个时期的画正处于向具有人类独特表现手法的绘画转化的时期。千万不要教孩子画程式化的画像,而是认真听听孩子充满亲身感受的画作的内容。

因为城城还正处于两岁左右,所以更关注的是他这个阶段的相关内容。看完之后,突然理解了作者说所有的人都能绘画的意义:绘画的本质是一种特别自我的表达方式。鉴于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与其按照自己的想法蛮干,很多时候还不如不干,最起码能给将来留下一些可能性。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是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的经典著作,作者在幼教领域积累了五十余年的丰富实践

今天跟大家分享《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套书我自己的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本书一共有三章,分别是:“讲给妈妈们的绘画入门讲座”,“孩子就是画这样的画长大的”以及“关于绘画的问与答”。“孩子的画如何看,怎么教”这本书也有三章,分别是:孩子的成长及绘画的作用,“孩子的身心发展及其绘画的鉴赏方法”,“亲眼见证孩子的绘画发展过程”。我今天不详述各章的要点,仅仅谈谈这本书对我这个画画小白有什么帮助。

1,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就如同哭是婴儿的表达方式一样。当孩子不能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他的'情绪时,可以让孩子画画,用画笔讲述他们的感受和发现。

2,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因为孩子用画画来表达情绪,所以家长需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听画方式,2-3的孩子可以问“画的是什么”,要听孩子对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意思。4岁以后,要问“他们在做什么”,要听孩子画里的故事。

3,不要教孩子画形象。因为无论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绘画需要“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以及“社会能力”。如果家长教了孩子画具体的形象(如小狗是这样画的,向日葵是这样画的),反而会让孩子阻碍这五种能力的发展。

4,不要过分解读孩子的绘画。家长不需要因为孩子画了某种图案,使用了某种颜色就对号入座,认为孩子心理有什么问题,这些都是不客观的。孩子想画什么,想用什么颜色,都可以自己做主,家长不需要干涉,只需要听孩子画的内容。

5,孩子为什么不想画?如果孩子每天过着千篇一律,缺乏内心感动的生活,孩子自然也不知道画什么,即使画了什么,也是内容贫乏的东西。家长希望孩子画出活生生的,充满感动的,倾注真心的画,就要保证孩子有那样的生活和体验,让孩子多体验快乐。

6,家长用语言引导孩子的绘画活动。如果你的孩子画不出画,家长可以把不在眼前的事物用丰富的语言去描述,让孩子用画笔让其再现。

上述6点是我看完这两本书后,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在恬恬的绘画中严格遵循的。去年看完这本书后,我很庆幸,庆幸还好看了这本书,庆幸还好我不会画画,庆幸还好我从来没有教恬恬画过具体的形象。也是受这本书的影响,我给恬恬买了白版笔记本,让恬恬每天以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500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