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老人和骡子读后感50字汇编70句-读后感

先前的村庄,几乎每家每户喂养一头大家畜。

不清楚那只黑褐色的老骡子是什么时候到我家里的,自打我记事起,它就是家里的一员了。而且,它好像一直就是那样一副老实憨厚的样子,一直就那样老。

和村里的那些器宇轩昂的骡子相比,它总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温和样,像一位和蔼敦厚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村里人都说,这骡子来到我们家,都是前世修行今世有福的。别家的骡子农忙干农活,农闲到很远的矿山上去驮矿石挣钱;我们家的骡子除了驮粪、驮麦子、驮洋芋、耕地拉犁之外,就连山头上的大堡子都没上去过。虽然老骡子是个慢性子,力量也小,但它耐力很好,能慢慢悠悠地把地里一年四季的农活干得漂漂亮亮,而且从不耍性子偷懒。爷爷是离休回家后才学着当起了庄稼汉,他精心照料老骡子的事在村里都是出了名的。他常说:“人畜一理,我们吃的粮食都要靠它呢。”爷爷是拿对待人的方式喂养骡子。

爷爷每天把铡好的麦草背到河边,在清亮的河水里淘洗,然后再用背篓背回家。披着湿漉漉的衣服,爷爷踩过院子外面的石板路,骡子便在圈里“唬唬”地大声唤着。爷爷也边走边应答着:“别急,给你的粮草来了。”淘洗过的干净的草倒进木槽,骡子并不抢着去吃,它站在一边静静地等着,看爷爷把一大木勺麦麸倒进槽里,还不等搅食棍拌匀,就先抢食几口麦麸。爷爷大声吆喝起来,一面快速地把草料拌匀,骡子便把头埋进那个长长的大木槽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每到半夜,骡子踱着蹄子,踩得地上咚咚响。爷爷便爬起身披上外衣,在昏黄的灯光下,推开堂屋的门,明晃晃的月亮把爷爷的影子拖在身后,骡子早就大声唤着。看看木槽,被舔得干干净净的,爷爷就再给槽里添一大捧干草。

天刚微微亮,爷爷就早早去圈里看骡子,再给它添上干草,再用大木勺端来黄灿灿的包谷喂骡子。看着骡子用舌头卷着草料,津津有味地嚼起来,他才回到堂屋的炕上,在那架擦得铮亮的铜火盆旺旺的炉火边,煮起罐罐茶。喝完茶,爷爷跳下炕,把骡子牵到院子外边的核桃树下晒太阳,拿着毛刷从骡子头顶、鬃毛、脖间一直刷到背上、肚子上。骡子安安静静地站着,不时抵着头在爷爷的衣服上摩挲。一会儿,它浑身就被清理得整整齐齐,那油亮的黑褐色的毛泛着光。爷爷抱起鞍子,用力架到骡子身上,套好笼头,绑好鞍子上的各个带子,骡子安静地站着,并不踢咬,它在等待承受主人更重的担子。它的使命就是把种子驮到山上,把农家肥驮到山上,再把粮食驮回来。麦子收割时,骡子一次能驮20捆麦子,它稳稳地站在麦茬地边,等背上的麦子捆好,绑结实,便小心翼翼地迈步走上窄窄的弯曲的.小路,不需要有人前面牵着,便乖乖儿地一路慢慢地下山,顺着树林子,径直走向自家的打麦场。回来,它认识自家的麦场和家门;上山,它知道哪块地是自家的。这么好使唤的骡子在村子里独一无二,家里人更加优待这头老骡子。

就这样,爷爷在前面走,骡子在后面跟,风里走,雨里走,阳光里走。把春天走成秋天,把种子变成粮食。

直到某一天,驮粪上山竟跪倒在半路,爷爷惊慌失措地卸下骡子身上的重物,双手抬起骡子的腿,冒着大汗才费力把骡子从地上拽起来。爷爷受了惊吓,好似大病一场,气喘得厉害,他长时间待在骡子圈里,给它喂草,给它喂药,给它加倍地喂金黄的包谷。骡子动动耳朵,摇摇尾巴,目光黯淡。

不久,一头黄褐色的小骡驹来到家里。老骡子再不需要干重活,爷爷还是一如往日精心照料饲养。每天牵它到河坝里的草地上吃青草,给它刷毛。

爷爷用对待老骡子同样的方式饲养着新骡子。又担心小骡驹年岁小,总不让它干太重的活,溺爱孩子似的疼着它。

老骡子老了,爷爷老了,新骡子的到来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些事实。它的头摇摇晃晃,干点活总是又蹦又跳,不安稳,爷爷总是被它折腾得气喘吁吁。驯服新骡子的事就慢慢由哥哥放学回家来承担。

家人再三劝阻80岁的爷爷,不要再上山,但他还是偷偷一个人背个背篓,要去东山的麦田里看看有没有地鼠害庄稼,到南山上查看小麦有没有黄锈病,还要到那片荒坡上种几棵树苗。爷爷也照旧精心饲养着两头骡子。老骡子依旧一副温顺老实的样子,每天少干一点活;新骡子也慢慢稳当了许多,像个长大了的孩子,干活也有了耐力,能把农活干得又好又利索。

忽然有一天,有人托一个后山的亲戚来家里,要把老骡子买了去。

爷爷说:“老骡子干不了重活了,你买去也没用,我也不打算卖。”

那人说:“没事,你是心疼骡子呢,还能干几年呢!”

“我操心过的骡子,怕去了受罪呢。”

“没事,骡子就是个骡子,哪能让它老拴在槽上。骡子老了,总要有个归宿,你老人家怕是不忍心吧?”

“你要善待我的老骡子,好好地把它照顾终了!”

“您老人家就放心好了。”

又忽然有一天,爷爷给老骡子头上扎了一朵大红花,给它认认真真刷了毛,喂了包谷粒,给它饮了水。牵着缰绳,用手摩挲着骡子的脖颈、脊背,理顺鬃毛。捋了捋骡子的耳朵,说:“去了要听话。”老骡子把头抵在爷爷的怀里,用嘴唇咬住衣襟,粗声地喘气,又像是低低地啜泣,有颗泪珠在它一只眼角慢悠悠地滚落。

后山的人满脸堆着笑,从爷爷手中接过缰绳,跨步出了院子,被缰绳拖着的那头老骡子,耷拉着脑袋,脖子伸得老长,埋着头一点一点地慢慢挪动蹄子,跟着新主人走了。每走几步,老骡子回过头,把脸转向爷爷和骡子圈,无助地张望,一次次被缰绳拉回去……

爷爷的两行老泪让那双浑浊的眼睛更加黯淡无神……

这个寒假,我读了《伊索寓言》。其中,《骡子和强盗》这篇寓言让我深有感触。

《骡子和强盗》讲述了两头骡子分别驮着财宝和谷物去城里送货,驮着财宝的那头骡子十分骄傲,可后来强盗来了,刺伤了这头骡子,财宝也被洗劫一空。可驮着谷物的骡子却毫发无伤。这个故事说明:有时候拥有财富并不值得炫耀,我们反而要小心它会带来的灾难。

没错,财富带来的不仅仅是幸福,还有灾难。以前新闻中说道:一个小孩过年拿到了很多压岁钱,到超市去买东西,见到一群小孩在讨论压岁钱的多少,他走上前去,发现那几个小孩的压岁钱合起来都没自己的多,非常的得意。而那群小孩不服气,带头的那个小孩说:“我们合起来的压岁钱都没他的'多,打他!”于是,这个小孩遭到了一群小孩的殴打。这就是财富带来的灾难。

财富带来的灾难是无法想像的,可是,只要我们不去炫耀它,灾难就不会发生了。若财富必定会带来灾难,我们与其在灾难中享受财富,不如在平安中过好每一天。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炫耀财富,多努力打拼,财富就不会带给我们灾难了。

篇一:《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位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一个人。

彭德怀看见了战士们断粮了,便决定杀掉这六头牲口,可战士们说:"别的牲口可以杀,因为它为国家做过功,所以不能杀掉,大黑骡子。"可是彭德怀没听他们的,而是继续让副官长把那六头牲口杀掉充饥。可是副班长下不了手,彭德怀很生气的说:“你不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了”。副官长听见了以后只能服从命令,把那六头牲口杀掉。彭德怀推开了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从这里可以看出,彭德怀很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 。彭德怀真是一位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无限尊敬和爱戴的'一个伟人。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很多功劳,而大黑骡子最后一次立功却是让他牺牲了来充饥饥寒交迫的战士们,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大黑骡子。

篇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读后感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为艰苦的历程。

彭德怀的队伍断粮了,彭德怀下令杀6头牲口,老饲养员和警卫员对彭德怀说5头马可以杀,但大黑骡子不能杀,因为他为革命立过功。大家都在请求,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负责杀骡子’。很长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方副官长手提机枪,把6头牲口向远处牵了牵,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的摘下军帽。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彭德怀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虽然很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他的战士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513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