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姜子牙读后感600合集66条-读后感

画面制作精良。开场的2D动画十分惊艳,有一种缓缓流动的青铜卷轴画般的质感,大制作场景也肉眼可见的丰富,无论是皑皑白雪的北海,还是夕阳西下的归墟,亦或是阴气森森的幽都山视觉冲击感极强,还原了预告片当中这一部分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在画面风格上,姜子牙更显仙气,画面纯净优雅,整体是可以给到8分的。

姜子牙的剧情不得不说有些拉胯。非常中规中矩,甚至节奏有些莫名其妙。简单的可以总结为公路片+欢喜冤家+反派洗白记&伟光正黑化。这些套路在无数部影片中被来来去去反反复复地使用,早就成了常规操作,并无新意。这种故事虽然俗套,但如果讲得好,也颇为叫座,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正是如此。但姜子牙的剧情实在撑不起它想表达内涵。背景多靠狐妖交代,显得过于单薄存疑;对于人物心理刻画不足,无法产生共情;节奏把控糟糕,转折生硬离奇,让人云里雾里。九尾狐为什么吸了小九灵力还死缠着她?师尊为什么要故意骗姜子牙让他带小九去关押狐族的地方?师尊为什么要把狐族和人族的命运相连?这一切的问题都没有合理的解答。

在人物塑造这一方面姜子牙可以说是糟糕透顶。看完电影对姜子牙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圣父+偏执狂+双标,姜子牙自诩为世间再无不公,但姜子牙全片中就只接触了一个猎狐者,其余角色全是魑魅魍魉,世间苍生的形象过于单薄。其一,姜子牙也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的视角来思考,他知道世人真正想要什么吗?世人真的不想要天庭的庇护吗?姜子牙也是为人间选择了一个他认为的最好的安排,他的做法与师尊又有何异?其二,姜子牙真正想实现世间再无不公,但是他觉得就只有小九一个人很可怜?他的眼前之人是不是过于重要?他对于小九的执念也显得莫名奇妙,完全看不出来为什么要冒着生灵涂炭的风险救下小九。姜子牙当初放过九尾,就算你说不救一人,何以救苍生,但他那个行为明明就是救了一人,害了苍生。然后其他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士,他们的亲人就不可怜吗?这其实就是自我感动式的救赎。

再说小九,一个本来独闯天下的小姑娘,应该是颇有见识和胆识,可是当她遇见姜子牙,像是变成了另一个未长大的女孩,恋父之路让其更像是个依附于父权的工具人,无法让人产生共情,影片中也并未体现出她的成长,反而更像是一个彻彻底底顶着玛丽苏女主设定的玩偶。对于师尊,为了让情节走下去,师尊显得是一个大号的白痴,干不好任何事情,同时他发动战争的动机也立不住脚,影片的最后师尊还有师尊,那么狐妖说的统一三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从一开始,电影的逻辑就无法闭环。

姜子牙面临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一人和苍生之间的对立,但影片过于偏向一人,而忽视了苍生,导致在姜子牙中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存在。

其实本片的核心内涵非常好,他要还原的实际上是经典的电车难题,火车快要撞死前面的`一群人,这个时候你可以扳动拉杆,使火车变道,但另外一头是一个无辜孩子,这个时候你拉不拉?师尊拉了,但师尊可以用一切为了苍生这是最好的安排来进行自我感动,这也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这个问题的态度。如果导演想要和观众实现共情,那情感最大化的方式应该让观众从不认可姜子牙的做法到理解/认同转变。想要实现这一点,天平两端的筹码必须对等。

导演应该先让观众看到狐妖是怎么为祸人间,封神之战后百姓又是如何安居乐业,这样天平两端才有得玩。让观众看到人世间一幅幅鲜活的面孔,使观众产生为了天下牺牲一人也可以的念头。但是本片对众生的着墨太少,唯一出场的还是拼命为了拿赏钱的负面角色,让众生显得过于虚无缥缈。就算观众一开始就看出留着小九肯定会放出狐妖,最后也真的放出来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好像也没怎么样,就是一个客观上不太妙的事实而已。而且姜子牙好像从始至终都没和众生相处过,身边都是些神兽啊妖怪一类的人物,显得过于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反而是他和小九一直相处在一起,导致最后的决定好像是跟谁感情好就选谁,我甚至产生过姜子牙是在为一己私情跟天斗跟人斗的错觉。

但是到了最后,如果没有师祖,那么姜子牙的反抗依然没有意义,所谓苍生正义的实现靠的是姜子牙,姜子牙正义的实现靠的是更高力量的师祖,实际上削弱姜子牙的反抗精神,你所反抗的权威要靠一个更高的权威来惩罚不是更加可笑吗?打破宿命锁的意义又在何地?人间的命运最后也是靠神的意志来决定,这个社会还会再次进入周伐商,更有后继者再伐周的循环中。

动画电影一直属于电影市场的小众类型,因为在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小孩子才会看动画电影。暑假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动画电影的神话,不仅仅是达到了50亿票房,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逐渐改变了对动画电影的观念。动画电影一样可以传递正能量,是适合大众的电影,而非只属于小部分人群。

此番电影亮相海报由顶级设计师赵力绘制,姜子牙与巨型九尾妖狐两相对峙,充满着大战在即的紧张氛围,大片气质呼之欲出。据悉,影片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而战的史诗传奇。

作为国内首部将姜子牙搬上大银幕的'动画电影,影片《姜子牙》对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姜子牙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众神之长姜子牙去神化。不同于封神故事中高高在上的姜子牙,影片中的姜子牙被贬下凡,在初心与天命之间进行艰难抉择。

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酒尚余温,入口不识乾坤。弟子姜子牙,愿追随昆仑,成为一个守护苍生的神。曾经的姜尚一身素衣,面向昆仑,目光坚定。而得到越多,孤独就越多。初出茅庐的少年一战封神,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所谓的众神之长,也不过是被当权者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系线傀儡。看尽三界,一生追随;此去经年,再无归途。

幽都山遍开黑花,如一团团迷雾掩埋那些藏在时光深处的真相。当拼了命回到幽都山的小九,发现自己曾被作为筹码远嫁他乡,如同被阿父夺走的残破玩偶一样可以随意丢弃;当世人发现自己所羡的天梯并非通往神殿,求得的神佑其实是灾难的导火索。从我相信,到我不相信;从我认命,到我不认命。当信仰崩塌,数十年的光阴又该何去何从。

人们往往很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昆仑抛弃,北海厌恶。被一脚踢出三界之外的姜子牙却在叩问天道的同时重新看清了自己的初心。一人如露水,苍生如江海,并无分别。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他放弃成登上天梯重归众神之长,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去救下每一个眼前人。

当迷雾拨开,真相重现于世。姜子牙又一次成为天之骄子,世人口中的盖世英雄。而人总是贪心的,或许有一天,人们又会开始怨恨姜子牙毁了天梯,断了他们的修仙封神之路。

谁又知道呢。

此去经年,愿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神临天下,皆为苍生。

用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

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纵,不可不救。

若天道不公,我便走自己的道。

师尊的大善是为了苍生,他选择以一人之命灭狐妖全族以换天下太平,只是这苍生中少了一人,这已经是最好的安排。而姜子牙的至善也是为了苍生,只不过他的苍生中包括了这一人,既然要救苍生,那这一人他也要救。若是为了苍生,没有人会在乎这一人的性命,只有她自己在乎,可是她的想法重要吗?不重要。而姜子牙看到了这一人的重要性,但是这样的善是神仙所不需要的,所以师尊让他斩善。大善和至善哪个更好?哪个才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没法有答案,就像是电车问题一样。所以这部电影是用中国神话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新的电车问题善的问题。能够引发众人的思考自然是好的,但如果没能让观影后的人发现这个问题的话,那电影的诠释方式还待改善。

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封神榜》,觉得很好看,《封神演义》

这个故事是从商朝末期讲起的。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就是纣王殷寿,他非常的残暴,一天他去纪念女娲娘娘,在墙上做了一首歪诗惹恼了女娲,女娲要铲除纣王,灭掉商朝,便召集众神和许多妖魔鬼怪,其中一个是千年狐狸精,在纣王要娶苏护的女儿苏妲己为妃时,这个狐狸精利用这次机会,吞食了她的魂魄,附在了她的身上,以便迷惑纣王。妲己进宫之后,纣王更加不关心国家大事,相信小人,残害忠良,杀害了很多忠于国家的大臣。更可气的是,纣王还想出了多种残暴的刑具,使得人民生活在困苦和恐惧之中,很多大臣不愿再为他做事,投奔了西伯候姬昌,一起来反对纣王,纣王成了孤家寡人,很快,商朝就灭亡了,建立了周朝,帮着姬昌、姬发建立周朝的姜子牙、黄飞虎等都被封了神,所以这个故事就叫封神演义。

我很喜欢看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成语都出自于这个故事,比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画地为牢”等,“助纣为虐”则是讲像闻太师这样的坏人帮助纣王残害姬昌这样的忠臣,读后感《《封神演义》读后感作文》。还有我很熟悉的传说人物,有哪吒、二郎神杨戬、托塔天王李靖,这些人物我在《西游记》中也看到过。更重要的是,我看了这个故事感到很神奇,因为里面有神,像哪吒能上天,也能下地;也有妖,像狐狸精能妖惑众人。无论是神还是妖,干的'都是些千奇百怪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神与妖斗智斗勇的情节,神那种充满智慧、从不鲁莽、勇敢斗争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593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