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一地鸡毛大学生读后感集锦60条-读后感

《一地鸡毛》读后感1

最近拜读了刘震云先生的《一地鸡毛》,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说是短篇小说,思想却很绵长,平凡的语言叙述着鸡毛琐事,大学毕业的小林和小李进了一家不错的单位,纯真的小林洒脱不羁,文静的小李眉清目秀,美好的爱恋眷属在单位的筒楼里,和别人同住,共用一个卫生间也没有可在意的。

然而随着小孩子的出生,拥挤、拮据的生活尾随而至,小林不在意气风发,小李不在温柔婉约,他们操心的是孩子的牛奶太贵,晚饭的白菜哪里买便宜,共用的卫生间不在整洁,孩子的哭声和音乐声交织出焦躁、烦扰的情绪,这些生活琐碎的鸡毛磨去了他们的骄傲,逼迫着他们坠入世俗。文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林半夜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的人群向前涌动,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怀揣着梦想的小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梦想变成了一堆鸡毛,真是让每一个人唏嘘不已。这其实就是面包和自由的选择题,假如你选择了面包,便就要在柔软的鸡毛中寻找借口。

文章的结尾很是耐热寻味,曾救过小林老师的过世,小林为此难过了一整天,但是他坐上班车后却想到的是家里的大白菜。

我们不能评价小林好与不好,但是他的生活却给我们作出提醒,提醒我们想要怎么度过自己的生活。我想这也是刘震云先生写这篇文章目的所在。生活有许多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选择。

《一地鸡毛》读后感2

在上班的公交车上把刘震云的《一地鸡毛》看完了,对于故事本身来讲放在今天算不上什么,无非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对生活在北京的小家庭的小市民生活,无非就是家长里短。

故事是由小林排队买的豆腐忘放冰箱展开了,一开始就说明这些都会是一些小如芝麻的事情,小林老婆调动工作,孩子上幼稚园入托,老家来人,小林帮以前的同事卖鸭子收钱,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中也穿插了些人情事故,如此而已,但生活无非就是由这些琐碎的事情组成。而小说中也暗指当时的收礼成风,以权谋私等不良社会风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想《一地鸡毛》可以看成是80年代初期成千上万个家庭不同生活的缩影。正应了莎士比亚那句经典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如今看他的小说《我叫刘跃进》虽然多了一些时尚的元素在里面,可是他的写作风格还是大抵如此,感觉几十年没有什么变化。而他现在的作品也经全然没有他有写《一地鸡毛》时的那种人文关怀,更多的对于低层人民的生活只停留在了表面。可能和现在刘震云身份的变迁也有关系吧,当年相信他写《一地鸡毛》的时候可能一如他小说的主人公一样,是刚刚从农村转为城市人的开始,所以写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一针见血。而现在的刘老师是知名作家,编剧。现在过的生活和所入社会地位已全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了。

读他的小说和读余华的小说感觉是不一样的。总之感觉《一地鸡毛》所要表现的东西更加直白些。所要表达的意图更为直白些。

《一地鸡毛》读后感3

太阳静悄悄的从东方升起,虽然是冬天,寒风呼呼的刮着,但阳光还是透露着丝丝的暖气。

不想早起的我在被窝里拿起了本名叫《一地鸡毛》的书读了起来。《一地鸡毛》中用简洁,平常的白话描绘出一幅幅家庭的场景。让我读后深有感触,起初小林那纯真的内心在经历了数年的社会风气的洗涤之后也变的圆滑,世俗了。而小林老婆从没有结婚之前的一个文静,不爱说话不爱打扮,眉目清秀的姑娘变成了一个爱唠叨,夜里偷水的家庭妇女,是什么让作为大学生的小林和小林老婆,从昔日的宏图大志变成了庸俗甚至卑琐的地地道道的小市民那?我想这就是那看似鸡毛蒜皮的社会现象的所起的作用吧。大学生面对这些世俗又能如何那?以他们这些年的变化,所反映的社会的黑暗,庸俗的社会风气,琐碎的,庸俗的社会风气压的大学生喘不过气来,很容易就会被世俗化。

大学时代的理想也会随之抛到九霄云外。看来社会风气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这位“小李白”,一个有才,又勤快的还带有一点豪放洒脱的人最后还不是卖起了板鸭,从之前的很有诗意,每天写几首诗,到后来的操着大嗓门叫卖,已没有了当年的暖暖尔雅,现在的满嘴脏话与大学时代的“大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什么理想,抱负,早就没有了踪迹。以前的奋斗目标也已变了,变得更现实,更实际了。感慨之余我不禁害怕起来,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等到进入社会之后就会被染得面目全非,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难到也要被这些世俗变得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吗?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有将何去何从,难道真的要变成他们那样吗?难到也要淹没到这黑鸦鸦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吗?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不会甘心的。现在的我们在学校,畅谈我们的梦想,在为我们的明天而一步一步的奋斗,读者一页一页的诗词,学者一首首流行的歌曲,跳一支一支不太优美的舞蹈,绘画着我们走过的逝水流年。

回首过去在教室里用心的学习,读书,虽然艰苦,但很充实,回忆起来还是很美很甜。展望未来更是光阴似锦为梦想坚持不移,满怀大志,但读完这篇文章才懂得,原来现实是那么的不如人意。我们的梦想还能实现吗?我还是坚信,有理想的人会活得更好,我不愿重蹈覆辙,走前面大学生的路。就像现在热播的电影《老男孩》,让大多数的80后认识到,原来梦想是可以追求的。多少人停住了脚步,多少人注视着电视,多少人为他们流泪,为他们鼓掌。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了,也实现了梦想。是他们让我们这一代人看到了希望,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希望。

歌曲《老男孩》则唱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也告诉我们这些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不能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更不能随波逐流,相信我们这一代会经得起考验的。为社会注入新的生机,新的力量。来吧,为我们的梦想而加油,努力吧。

《一地鸡毛》读后感4

这是一部非常耐人寻味的小说,虽说讲的只是些许生活琐事,但我看到的,是生活与理想相遇的时候我们又能不能坚守自己的内心呢。

主人公小林在初出社会的时候还是一个颇为稚嫩的青年,每天上班不修边幅,也不懂得官场上、社会上的“道理”,但三年之后,他发现别人都升职、有房子、有钱的时候,他却还在原地踏步,本来他还有理想有追求的,但最终也不得不因为经济条件差而帮着曾经是一个诗人的同学卖白板鸭。

他从有理想有追求变得世俗而堕落;从不愿送礼到最后自己也享受着查水表老头送来的微波炉,在《一地鸡毛》中,完成“蜕变”的不仅是小林,还有小林的妻子,短短几年由温柔婉约的女大学生变成偷水的家庭主妇,生活的琐碎和重压,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已经将他们那时的梦想磨得粉碎,生活中无非剩下好单位、与保姆的冲突、买菜、给女儿找好学校等等。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

看到这,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有很多时候真的很难保证自己能不免俗地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候而不至于趴在那一地鸡毛上。年轻的我们仍会嫉恶如仇,看到一些黑暗的事,我们也会义愤填膺地想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些事,即使我们可能知道这些力量微不足道;看到一些人急于拙劣地展现自己的时候,我们会投向不屑的目光。可能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幼稚、天真,那同样地,他们在我们眼里也是投机取巧。我不敢说哪个高尚哪个卑鄙,因为我也不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变成那一片黑压压的蚂蚁中的一员。

如果做不到“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那我宁愿变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不愿那世俗的外衣那么快地就遮蔽了我那些看起来无谓的精神追求。

生活中的物质追求如同一个黑洞,精神上的匮乏使人陷入琐屑的洪流,宏图大志、事业理想在面包面前微不足道。

希望我们不会变成这样的人——整天在一地鸡毛里面挣扎、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的人。

“既艳羡物欲横流的生活,又抛不下精神世界的追求,最终也不过就这样地淹没在世俗中,也变成了那千篇一律的黑压压中的一员。”

《一地鸡毛》读后感5

“啤酒虽然夺了过去,但小林脑袋已经发懵,这天夜里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人群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一觉醒来,已是天亮,小林摇头回忆梦境,梦境已是一片模糊。”

生活中的物质追求如同一个黑洞,精神上的匮乏使人陷入琐屑的洪流。人的头脑中无时无刻不是牵挂着“发馊的豆腐”、单位里的人事评调、每天的啤酒和烧鸡……宏图大志、事业理想在面包面前微不足道。

吃喝拉撒睡等关乎人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淹没了是选择面包还是选择自由这个问题。光是为了追求面包,人就掉了一身皮屑,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兼顾自由?对于这一队队祈雨的蚂蚁,坚持才是问题,坚持站稳脚跟,坚持跟着大部队前进,坚持不掉队才是问题。

看完小说,朋友甲说:“一个满怀理想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打滚了几年后竟只剩下一地鸡毛。生活琐事磨平了理想磨掉了精神的事情太可怕了。我希望以后可以搞些纯粹的研究工作,离琐屑远一点,这些琐屑让我害怕。”他正在准备考数学系的研究生。

朋友乙说:“其实,面对生活你有选择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过这样的琐碎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不过这样的生活。关键在于你自己。”

提到选择,我想到了主人翁小林思想转变前后的对比。这个对比并不是在《一地鸡毛》中出现的,而是在《一地鸡毛》的姐妹篇《单位》中。刚开始来到单位,小林学生气不轻,跟个孩子似的,对什么都不在乎。经常迟到早退,上班穿拖鞋,不主动打扫办公室卫生,说话不注意等等。到单位三年才知道该改掉自己的孩子脾气,而且,悔悟还不是自身的反省,是外界对他的强迫改造。别人入了党他没入,别人评了各种职务他还是个大头兵,别人都有房子了他一家三口还是和另外一家合居一套房子。当小林的目光开始关注别人与自己的物质上的种种差别时,他已经很自然地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了。我不知道是生活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本身有了问题,是生活太强硬还是人太软弱?

可是我以为,生活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选择。生存为什么竟会成为一种困境?现实与理想为什么竟会产生矛盾?在追求物质的同时难道就不能追求精神?物质与精神本身没有矛盾,产生矛盾的是人自己,人在物欲的不满足中迷失了自己,却又不能接受自己放弃精神追求的事实,于是就抱怨面包与自由有太大的矛盾,两者必须取其一,于是,大家都找到了只为面包而活的借口,于是大家都睡在鸡毛堆里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最近拜读了刘震云先生的《一地鸡毛》,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说是短篇小说,思想却很绵长,平凡的语言叙述着鸡毛琐事,大学毕业的小林和小李进了一家不错的单位,纯真的小林洒脱不羁,文静的小李眉清目秀,美好的'爱恋眷属在单位的筒楼里,和别人同住,共用一个卫生间也没有可在意的。

然而随着小孩子的出生,拥挤、拮据的生活尾随而至,小林不在意气风发,小李不在温柔婉约,他们操心的是孩子的牛奶太贵,晚饭的白菜哪里买便宜,共用的卫生间不在整洁,孩子的哭声和音乐声交织出焦躁、烦扰的情绪,这些生活琐碎的鸡毛磨去了他们的骄傲,逼迫着他们坠入世俗。文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林半夜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又梦见黑压压无边无际的人群向前涌动,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怀揣着梦想的小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梦想变成了一堆鸡毛,真是让每一个人唏嘘不已。这其实就是面包和自由的选择题,假如你选择了面包,便就要在柔软的鸡毛中寻找借口。

文章的结尾很是耐热寻味,曾救过小林老师的过世,小林为此难过了一整天,但是他坐上班车后却想到的是家里的大白菜。

我们不能评价小林好与不好,但是他的生活却给我们作出提醒,提醒我们想要怎么度过自己的生活。我想这也是刘震云先生写这篇文章目的所在。生活有许多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选择。

《塔铺》读后感1

都说女人为了爱情而活,我总是不太明白。读过刘震云的《塔铺》之后,我才懂得这个道理。凭感性走入爱情,又凭理性放弃爱情的李爱莲就是为了真爱,甘愿牺牲自己的幸福。

男主人公和李爱莲都是文革之后恢复高考那一年的复习生,男主人公在生活上关心李爱莲,李爱莲在感激之余也爱上了男主人公。奈何造化弄人,在高考前夜,李爱莲的父亲因患重病无法医治。村上暴发户吕奇趁机要求李爱莲嫁给他。李爱莲为了不影响男主人公便写信告诉他,“哥,高考就要开始了。我们大半年的心血不能白费,就要看这两天考试的了。但为了照顾我爹,我不能回镇上考了。哥,亲爱的哥,我们虽不能坐在一个考场上,但我知道,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我想我能考上,我也衷心祝愿我亲爱的哥你也能考上。”结果可想而知,男主人公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却永远失去了他的爱情。

两人最后的离别无疑是全文的最高潮,“哥,上了大学,别忘了你是带着咱俩上大学的。”“以后不管干什么,不管到了天涯海角,是幸福,是受罚,都不要忘了,你是带着咱们两个。”读到这里,我们怎能不为之心碎。可以想像高考前夕的李爱莲面临抉择时何等心痛。为了爱人的前途,她选择了放弃高考,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当她提笔书写善意的谎言时,字字滴血,句句断肠,却又为了爱奔涌而出。当她知道她的爱人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又为之欢呼,为之雀跃。那才是真爱啊,只要自己心爱的人获得幸福,受点儿苦又算什么呢?所有的海誓山盟不都是如此吗?

反观男主人公,他的爱就要逊色多了。李爱莲的户口没有在新乡,怎么能在新乡考试呢?正因为他的生活里除了爱情还有许多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名利、朋友等。这些都迷惑了他的双眼。有了美好前程却失去了自己的挚爱,苦受煎熬的心又何言幸福呢?

牺牲了爱情的李爱莲的心是幸福的,肉体却是痛苦的。得了前程的男主人公穷极一生也无法找到真爱。但他们毕竟相恋过、相依过。这就够了,孤单时思量一下对方,苦涩的心也会划过一丝甜蜜呢!

《塔铺》读后感2

相信中文系的学生都知道作家刘震云,也大都读过他的小说《一地鸡毛》,这是他的代表作,而非成名作。他的.成名作是《塔铺》,写得也不错,读后感受颇深。如果你是位即将面临高考的中学生,如果你是位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如果你想了解刚刚恢复高考时的情况,我强烈推荐你去读一读它。

说实在的,《塔铺》在写作技巧上实不算高妙。小说以顺序的手法记述了“我”参加1978年高考的全过程,似乎显得平淡;在每个时间段前分别标上“冬天了”,“离高考剩两个月了”,“高考了”,“高考结束了”等话,又似乎显得幼稚。显然,小说不是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也不是以高深莫测的叙事技巧取胜,它唯一打动人心的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真实性。真实而感人,这就是它留给我的最深刻的体会。作者刘震云是在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的,他真正地为那场高考奋斗拼搏过,有着那一代人的辛酸经历,所以在小说中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给人以真实之感。但作者绝不是把经历原封不动照搬进作品中的,小说中的“我”,也不尽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否则就把文学创作简单化了,也轻估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中的人和事,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很有典型性和艺术魅力。比如说吃苦耐劳的李爱莲,不学无术的“耗子”,脆弱的“磨桌”,宽厚的王全,爱挖苦人的老师马中,他们的形象都被刻画得非常成功,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小说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刘震云把河南方言进行加工提炼,使它们很好地融进了自己的作品中,既明白晓畅,又生动形象,有时还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幽默,不过这种幽默是浸泡在辛酸之中的,很像果戈理的“含泪的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见天在一起,我们多了些相互了解。我给她讲当兵,在部队里如何喂猪;他给我讲小时候自己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吗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酒,喝醉酒就打人。妈妈怀孕,他还一脚把她从土坡上踢下去,打了几个滚。”这是对“我”和同桌李爱莲谈话的描述,谈话中透露了各自的生活经历:一个姑娘被生活所迫去爬树,一个小伙子不得不天天喂猪,而且他们说起来是那样毫不在意,读来让人发笑。但细想起来,也许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再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穷人家的孩子,大多老早就参加了烦琐的劳作,他们没有富家子弟娇贵,生活也没有富家子弟丰富多彩。对他们来说,学习不仅是逃避繁重劳动的最佳借口,几乎也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然而学习也并非易事,它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付出,何况又是在文革后刚刚恢复高考之时呢?

小说的结局是,除了“我”之外,其他四人全被大学拒之门外。“耗子”是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一门心思谈恋爱,他缺乏学习动力,失败是预料之中的;王全虽然用功,但他脑筋本记忆力差,再加上长期失眠的折磨,家里老婆孩子的牵挂,结果没有坚持到高考就退了学;“磨桌”是最可怜的,他毛病多不受同学喜欢,性格又脆弱,结果晕倒在了考场上;李爱莲也许不能称为失败者,她为给爹治病,不得不在高考那天出嫁,可以说,她完全是被贫穷的家庭葬送了学业。然而他们大都和“我”一样为高考流过泪抛过汗,甚至比自己付出的还要多,为高考他们经受了太多精神上的折磨,为高考他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我”看在眼里,时时地感到辛酸。是的,辛酸!《塔铺》中直接提到辛酸二字的有两次,相似的形容词“难受”也出现两次,另外便用“哭”来代替。文中共有四次写到自己的哭或想哭: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蝉吃;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只血脚,第四次是在得知李爱莲出嫁的消息。在那样的年代,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要想上大学,真正如过独木桥般艰难。作者在结尾时说:“后来,我近了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个农家子弟。”作者与其说不敢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倒不如说自己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挣扎着从穷人堆里爬出来的。还有家人的期待,李爱莲的嘱咐,一个穷人即便走出了贫穷,身上也总是沉甸甸的。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不难找出与《塔铺》相似者,比如说路遥的《人生》。两部小说都很有真实性,也都很能打动人心。小说中的主人公“我”都以作者本人为原型,都是奋斗着的形象。他们有着出众的才华和崇高的理想,不甘心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努力冲出农民的狭小圈子。在奋斗的过程中,虽然伴随着血泪的挥洒,但他们都不是独行者,总有个美丽善良的姑娘送来甜美的爱情和温柔的抚慰。有姑娘相伴,在艰难的行步,再痛苦的熬煎也会能加几处美丽的风景,若干年后甚至还会化为美好的回忆。《塔铺》中的李爱莲虽然算不上漂亮,但在交往中与“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文中有几处对她的描写是以朝霞晚霞为背景的,这说明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很美好。他们彼此没有说过一个“爱”字,没有递过一封情书,但在苦难的日子里互帮互助,相濡以沫,真正是心心相印。由于环境所限,他们的爱情显得有点苍白,但彼此却爱得刻骨铭心,难分难舍。所以在“我”高考后,得知李爱莲根本没有参加高考,而是在高考那天嫁了人时,其反应是相当可怕的。

读了《塔铺》,我才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时代。我们再也不必为高考忍受那么多来自物质和精神的折磨,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竞争远远小于那个时代的学生。当我们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当我们埋怨学校的设备不够先进的时候,当我们觉得父母在学习上不够关心自己的时候,想想《塔铺》中的学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吧。相比之下,自己受的那些小伤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读了《塔铺》,你同时也会发现有时人的精神会很脆弱,像那个常闹失眠后来退学的王全,还有那个平时脑仁疼最后晕倒在考场上的“磨桌”,他们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靠的多是一颗聪慧而坚强的心。人之一生,也许高考只有一次,但高考式的考验却有很多,我们应该把自己锻炼得足够强大,无论面临怎样的挫折,永不倒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62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