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它是一种修养读后感汇总80条-读后感

人类之所以高贵,乃在于有修养,我们看看下面的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

从图书馆借来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慢慢品读,心中感概颇多。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再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普世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公民道德素养的培育有着不约而同的思想契合。

由此看来,百年前与现今的大环境何其相似,至少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上来看,不得不感叹蔡先生的水平之高!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2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从一定上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思想文化史,一部中国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国人的道德修养史,古圣先贤关于修养的著作,关于修养的名言,论语、老子、庄子,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等,哪一部不是修养的典籍?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即修养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修养不是盲目的闭门思过,不是胡乱的冥思苦想,修养需要理论指导,修养需要实践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日有幸读到蔡元培先生的名著《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该书被誉为“一部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蔡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狮子样的体力”。“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强调“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二是“猴子样的敏捷”。欧美文化后来居上,西方学生行动态度总是敏捷异常,活泼得很,让吾人瞠乎其后。现在我们的青年,如要想对于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则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剧、诗歌、历史、地理、建筑、雕刻、装饰等内容。三为《散论》,主要收录了12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演说、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非常有影响的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曾两度游学欧洲,对中国社会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杜威指出:“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重温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从阅读先生的这一著作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自觉加强修养,推己及人,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可以说是万物之源。而节俭也很重要。对任何事物都得节俭,这样才能够富裕起来。劳动与节俭,结合在一起,用劳动获取了东西而又节俭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劳动,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举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商贾,母亲是一位明星,家里非常富裕,从小就有人侍候着她,她什么事都有人替她做,弄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了,父母要她学学家务,她也懒得不做。终于有一天,她父亲为了一笔生意,赔上了一大笔钱,供不起她了,她必须自己工作挣钱,但是由于她很懒惰,没有单位要她。她只能给别人抄抄信之类的。工资很少,只能勉强糊口。一个人,不劳动,就落到了这种地步。

在实际生活中呢?现在孩子都是独苗,父母倍加呵护,从来都是娇生惯养。到了学校里,每天早上的值日生都做不好,真难想象将来怎么办?但是,也有些同学很热爱劳动,家里人不惯他,他就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到学校里做值日也是又快又好。像我们班的吴晓达,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很勤快:一旦值日生缺了,他总是替他们干好;老师有事让他干,他也总能照办。看来,那些娇生惯养的人应该多向这些人看齐才对。

节俭,对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你走上富裕的大道,如果不注意节俭,它也会使你倾家荡产。举个例子:有个农民,家里很穷,只有一间破屋子和几亩薄田。后来,在村上掀起一股致富热潮。这位农民也搭了一个蔬菜棚,没过几年就有了好收成。他的钱也多了起来:盖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还在银行存了款。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村上有很多人都参与了赌博,他也参与了进去,一赌便上瘾,又勾上了一大帮狐朋狗友,从此挥金如土,成天赌博,不务农业。一年后,农田便荒废了,他又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这个例子,足以反映刚刚那句话是对的.。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有很多零花钱,而且很会花。花完了要,要到了花。他们根本不掂掂这些钱的份量。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呀!平时又要买这买那,从头到脚都要名牌,生日还要大操大办,宴请同学……根本不体谅父母。而且有了这些还不满足,还提荒唐要求,乱花家里的钱,给父母造成负担。当然,也有注意节俭的好孩子,像我们班的杨静,她每个月有100元,得自己交午餐费、订报费之类的,剩下的钱就成了她的零花钱,她总能很合理地把它们安排好。而且有了这些钱,她就不会再向父母要钱了。

劳动、节俭,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让我们热爱劳动,注意节俭,做一个道德修养高的小学生。

朱老前辈,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们当代青年却还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

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情操、素质紧密联系,可以说,人活着容易,但如何活的有修养却需要磨练和思考一番。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养"就是"提高","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对修养的一种解读,是对高尚品质与处世哲学的一种认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原来系统跑得再快再好,兼容性再强,用的是Windows XP,看完此书后update成Windows 8,说的是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是一种思想认识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不懂,没有深入思考和现在明白了,再是原先已经思想过了,现在通过朱老的讲解,理解得更深入了。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662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