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巴和鳄鱼鸟的读后感精选90句-读后感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中居住着许多鳄鱼和一些鸟儿,小动物们。
一天,鳄鱼又捕食了一头鹿。因为以前吃的动物残渣全都塞在牙缝中,使鳄鱼的牙开始痛了,夜夜都睡不好觉。有一种鸟毛遂自荐,找上了鳄鱼,说:“鳄鱼先生,我们来做一笔交易,怎么样?”“什么交易?说吧!”“那就是:你的牙缝不是有许多残渣吗?我的嘴又尖又长,我可以飞到你嘴里去,帮你清洁,这样一来,你的牙又舒服,而我又可以填饱肚子,两全其美!”“嗯,这样挺好的。”鳄鱼显得有些兴奋了。“但我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绝不可以忘恩负义,必须张着嘴让我清洁完后飞出去,不能把我吃掉!”小鸟强调着。
工作开始了,鸟儿飞进鳄鱼的嘴里,开始为鳄鱼当起“清洁工”,同时又为自己填肚子。把嘴张了许久的鳄鱼,开口了:“鸟兄弟啊,我这样张着嘴还真辛苦!要不我把嘴合上,你在里边工作,完了你啄啄我上腭,我就把嘴张开,让你飞出来,行吗?”小鸟想了想,“可以,但你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鳄鱼把嘴合上了,鸟儿在里面‘哒,哒,哒’地工作着。不一会儿,完工了。鸟儿啄啄鳄鱼的上腭,果然,鳄鱼把嘴张开了。小鸟飞了出来:“鳄鱼先生,我们每天就在这时候开始工作吧。或你实在是忍不住了,你就张开嘴,我看见了会飞来的。”在这时。鳄鱼的牙齿觉得舒服多了。
慢慢地,他们之间的约定在鳄鱼和同种类的鸟儿中流传开了。森林中的每一条鳄鱼都找到了自己的'“清洁工”。几代下来,这似乎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只要有一条鳄鱼张开嘴,附近的这种鸟就会飞来为鳄鱼清洁。因此,鳄鱼给这种鸟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牙签鸟’。
是啊,人也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双方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提起鳄鱼,我脑子里会出现一张丑陋不堪的图片,灰黑色的身躯,笨拙而庞大,顶着一颗奇丑无比的头颅,整日地趴在水里,凶猛而可怕。
提起小鸟,我面前就会展现另一幅生动灵气的画面,灵巧的身子,五彩斑斓,挟着悦耳的鸣叫声,一掠而过,象箭一般的精灵自由展翅,飞来飞去。
鳄鱼与小鸟,好象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却又不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了一段视频,那是科学家们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处鳄鱼库做的观察,完整地记下了鳄鱼和小鸟间互相博弈,斗智斗勇的全过程。
鳄鱼在鼻子上放着几根枯树枝,来诱饵小鸟。小鸟也在观察,远远地注视着。鳄鱼一动不动,像死了一样。几小时过去了,终于,小鸟信以为真了,光临树枝上,想在上面做窝。此时的鳄鱼没有再给小鸟任何机会,以极快的速度蹿出水面,只一瞬间,就把来不及反应的小鸟吞入口中。
看完视频,不由得让人反思,鳄鱼虽然凶猛,但远不及小鸟灵活,何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究其原因,还是鳄鱼有超常的忍耐力。它能坚持,能够在水中坚持纹丝不动几小时,鳄鱼付出了坚持,所以得到了美食。
鳄鱼捕鸟启示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需要的极大的耐心。认准了的事,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只要坚持认真细心地去做,最终必将有美好的回报。鳄鱼捕鸟如此,我们生活、工作亦是如此,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见这样一幅图片:一只凶猛的鳄鱼头上站着一只小小的可怜的鸟,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千鸟!可它怎能有如此大胆——站在鳄鱼头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一定都知道鳄鱼,它是一种生性凶猛残暴的动物,而千鸟则是一种弱小无比的小鸟,它难道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站在鳄鱼头上,是不是不想活了?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电脑,准备上网看个究竟,可是在网上搜到的结果却是:这不可能!这下我有些灰心丧气了,连网上都没有答案,难道这幅图片是电脑合成的?
我还是不甘心,飞快地跑进卧室,从书架上抽出《十万个为什么(地球与环境)》在目录上寻找,突然一个题目出现在我的眼前:鳄鱼为什么不伤害千鸟?哈,找到了!我激动地翻到第十二页,原来是这样啊:
千鸟常常站在鳄鱼头上,却不会有危险,因为千鸟是鳄鱼的“义务保健员”,它把卡在鳄鱼牙缝里的肉渣一一啄食掉。如果发现鳄鱼口腔里有寄生虫,如水蛭等,千鸟还会钻到鳄鱼牙边,把水蛭啄食。千鸟如此尽职尽责地保护鳄鱼的身体健康,鳄鱼怎么会舍得伤害这位好医生呢?
原来如此呀!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明白了这种现象叫“共生与寄生”,在自然界有些动物虽不是同类,也没有血缘关系,却在生活中分工合作,形影不离。这其实是动物间为了生存而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如:虾虎鱼和一种虾达成了默契,视力不济的虾为虾虎鱼提供住所;寄居蟹则和海葵结成了同盟,寄居蟹找海藓作保镖,海葵触须上的刺针能赶走猎食的章鱼,寄居蟹回报给保镖的则是一些食物碎屑。在共生关系中,有时很难区分谁是剥削者,这种平衡是那样微妙,那样有趣。原来自然界里并非只有暴力血腥的场面,不同的动物也会互相帮助,和平共处。
自然界如此丰富多彩,如此浩瀚莫测,又有多少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努力学习,努力探索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69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