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张兴华我的教育人生读后感集合76条-读后感

《名师人生》这本书,刚拿到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随手翻了翻目录,就放在了一边。直到周末陪同女儿去上兴趣小组怕无聊,就把这本书带上了。

女儿在上课,我就翻开了这本书,第一篇是李吉林老师的《我,长大的儿童》,一位即将古稀之年的老人用一颗童心讲述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了下去,43位名师的成长故事与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着他们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品味着大师们朴实而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分享着大师们独特的教育智慧,仿佛如沐春风,心灵受到了洗礼。

粗略地走马观花读过一遍之后,我意犹未尽,又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这一次,我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的品味品读,我再一次为这些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而折服。

之所以他们能成为名师,他们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李吉林老师说过,“老师的工作是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没有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融合他们。”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也赢得了做为一个老师的快乐。张化万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说学生是人生最好的镜子,在作为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同时,他感谢学生,学员,课堂上让他出丑,他觉得这是学生在成就他,这是学生对他的爱,正是由于他这份对学生宽容的爱,成就他以后的.成功。林润生老师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11年,把他所有的热情和心血洒在了这个地方,当实验小学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毅然选择条件相对较差的母校,他的爱是那么平凡而又那么无私。

读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对现实的不满,对孩子学不会而埋怨让我感到惭愧。爱多么简单的字眼,要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什么时候我也能象他们一样,从教几十年从没对孩子发过火生过气,读了《名师人生》,我懂得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只有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唐江澎老师把学习当作生命存在的方式。为了订阅书刊、购买图书,财政状况常常危及衣食。程红兵老师更是永远保持“书生本色”,读大学时,家里给的零用钱几乎全部捐给了书店;工作后,逛书店仍然是他的嗜好,永远禁不住好书的诱惑,家里堆满了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尤屹峰老师把读书当作是给“贫血的大脑补血”,刚开始工作,他从自己每月31元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他给自己规定任务:把自己当作真正的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凡是要

为了读书,他常常把饭烧糊了,有时甚至将锅底烧漏了,为了读书,别人再休息的时候他在读书,每天只睡四、5个小时,为了读书,农忙时,累的都怕不起来,他躺在田头看书……于永正、贾志敏、洪宗礼……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没有哪一个不是酷爱读书的,为了多读书,他们三更灯火五更眠,他们废寝忘食无闲思。正因为不倦的学习,他们积累了巨大的人生财富,正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才如此得心应手。

每每读到这些特级教师好读书,乐以忘忧的故事,我为我开始慢待这本书而羞愧,订了那么多的书,我有几次是那样细细品读,书柜中的书有的甚至忘了名字。说实话,一些教育专着我看着就头疼,既然不能消化这些书,那么就读轻松有益的好书吧。读了《名师人生》,知道许多名师也是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成长起来的,我告诫自己要有计划的读,慢慢地来接受一些教育专着,毕竟那些那些书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营养品。

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还有着多重身份,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名师们不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上,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名师人生》中有那么多多才多艺的老师,张兴华老师除了教好数学,他热爱播音和歌唱,把他的特长带入到教学中,赢得学生更多的喜爱和爱戴。

华应龙老师不仅是教学的好手,也是打篮球的高手,他在篮球运动中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顺利的改变了问题学生,也给了他强健的体魄,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尤屹峰老师更是教了数学,语文,还教了小学所有的课程,他们的博学多才也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回想自己,刚从师范毕业,画画和唱歌是我的爱好和特长,可工作后,家里的画笔一支支生锈,颜料一盒盒干掉,不知多久没碰过了。一有活动,需要一展身手的时候,总是盼着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来帮忙,从孩子口中听到他们有多崇拜美术老师,有多喜欢音乐老师不免有些酸楚。孩子们喜欢的不是一个只会死教书的老师。

读了《名师人生》,我品味着人生真谛,丰富了教育智慧,坚定了教育理想和信念,获得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自己教书育人的步伐,做到勤学习,乐探索,不断用名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工作热情;用名师的智慧人生丰富我的教学艺术;用名师的执着奋斗装点我的成长历程。

邱学华老师用他的毕生精力与全部才思所培育出来的尝试教育,像燎原之火一样,点燃了基础教育领域内尝试教育的革命,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改革与发展,是我们所应深深尊敬与认真研学的宝贵思想资源,

邱老师16岁时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但因家庭经济原因而缀学。但他没有被命运折服,而是积极地面对人生,抛开自己的梦想,到常州郑陆桥的一所中心小学当教师。单单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他。很多人面对困难时只会自怨自艾,不肯面对现实,不懂得迎难而上,因而一蹶不振,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的。

我们应该象邱老师一样,能屈能伸、直面人生。虽是学历不高,但邱老师为人勤恳,想了很多方法教学生:模仿其他教师;听老教师讲课;有问题请教其他教师;到书店寻找各种有用的参考书……通过种种努力,邱老师工作不久就获得学生的欢迎,且教学效果显著,因而很快被提拔为教导主任。四年后,在他二十岁时,被提升为中心小学的校长。邱老师并不满足于这点成功,为了深入钻研教育,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邱老师决定考大学,以便学习更多的教育理论。通过努力备考,邱老师考进了华东师大教育系,走进了研究教育的大门,也走进了成为教育家的大门。

邱老师的尝试教学是在“学生能在常识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的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有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邱老师在书中不仅对尝试教学的重要意义、理论基础、特征和实质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对人们对尝试教学的顾虑予以解答。如顾虑之一:应用尝试教学法,中差生能适应吗?邱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最初实验尝试教学时,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顾虑,

总以为教师还没有教,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对优秀的学生不会有什么问题,中差生就难适应了。教学实践的结果,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出乎我们的意料,中差生更喜欢尝试教学,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邱老师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还有几种变式,以及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结合的整合模式。如目标尝试教学法、愉快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等等。我对目标尝试教学法比较感兴趣。目标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以起点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目标针对性的讲解,然后通过目标练习,目标检查,在及时反馈、矫正中达到终点目标。一上课学生就很清楚今天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一来,他们就直奔目标,学习活动就能紧扣目标进行,指向明确,提高效率。

其实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邱老师本身,他从尝试当小学教师、尝试当大学生、尝试当大学教师、尝试当中学教师、尝试当师范学校校长、尝试当教科所研究人员到尝试搞尝试教学实验研究。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就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邱老师在他的尝试人生的感悟中说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远大理想;执著追求,勤奋刻苦地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不怕逆境困难,受得住非议,经得起磨练。这些感悟使邱老师走向成功,希望我们也能从邱老师的身上获得感悟,激励自己朝更高的目标前进。

好教育好人生的

肖川从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生、教育的目标、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服务、教育对人的成全、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教育的意蕴等角度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从第一章开始,我就深深感觉到肖川对于教育的深度思考是如此地渗透,不是因为他生动的词藻,而是他将教育和生活相联系,全心全意地为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着想,用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切合实践的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需要教师作一个有心人,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准备,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是每个教师心底的愿望。通过教育,使我这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变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而我又通过教育,将我所了解的知识、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育,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更好地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我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我们在教育之路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的班级中,有较多学生是外来的学生,在家庭和教育中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和冷落的经历较多,他们自卑和不自信较多,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信,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成功的心态。就像肖川所说:“假使我们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假使我们过着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们在早年认识这一需要;假使我们很安详地生活着,那是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精神上的和谐是人生最重要的……”在肖川看来,良好的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只有如何去进行良好,合适的教育才能够美好、健康的生活,只有美好的度过每一天,才能有用一颗良好的教育心。好教育,好人生!

好教育好人生的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阅读了肖川先生所撰写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不同以往从书本的第一个案例开始看,每个案例都让我似曾相识,在这些案例中我找到了不少在平时工作中困扰着的一些问题答案。肖川先生在教育学术界成名甚早,他不仅专注教育理论建构还注重教育实践的积累,因此他所写的《好教育、好人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肖川先生几十年里的教育心得,让我这位从教初期的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当我捧起这本书阅读时,就感觉有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为我循循善诱,排忧解恼,指点迷津。

本书从教育的意蕴、好学校的标准、对教师的期待、我的教学主张、受过教育的人五个方面清楚、详细的解释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人生,肖川先生认为“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学习内容的探索性和兴趣性,教育过程应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好人生是宽阔而又有所坚守的,丰富而又清纯的,富有而又淡泊的,有情趣和有境界的。”这一定义让我对“好教育、好人生”又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成长的策略》是《好教育、好人生》中的一篇案例,文章中提到教师需要大量阅读,自觉反思,这是促进教师成长最为有效的策略,肖川先生认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能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是自己更具有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读到此处,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心中多有惭愧。回想自己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所读之书甚少,专业的书更少,在日常的每一次备课中,想为自己的课堂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元素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书橱上虽然也摆了很多书,虽然平日里自己也会经常从书店里购买一些书籍,但每次都做了行动的矮子。我们必须有专业化的追求,才能专业化地成长。如果在平时的每一次备课中,能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多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那相信备课会变成生活中的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人这样说过,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所以,我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否则自己桶里的水不单会干枯还会面对被一杯水超越的危险。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需要不断地阅读,在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精华。

二、教师要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

在阅读《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这篇文章时,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其实早在新课程改革时就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中提到“人是一个整体。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生成的。”这一点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尤为突出,因为音乐本来就是情感的艺术,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做到情感鲜明,激情澎湃,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内容上,而忘记情感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们这样的抱怨为什么这么优美的音乐学生却无动于衷呢?看了这篇文章,我找到了答案,肖川先生说“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容易导致疲劳。”对呀,在如今的音乐教育中教师过分的注重了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最好的“教学工具”——音乐,让原本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变成了一个学生思维的牢笼,我们常常说要以“学生为主”,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心中的责任感、自豪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备课中除了重视知识技能外,还因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也是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

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曾经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一定有限;相反,假如不曾遇到过一个好老师,那他的存在对于社会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一名教师的好坏将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启到如此重大的作用,我自认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我既然选择了这一神圣的职业,我将会为之奋斗、奋斗、再奋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693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