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后半生读后感合计100句-读后感
《酬郭给事》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唱和诗。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呢?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释】
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
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
阴阴:枝叶茂密的样子。
禁里:禁里:禁中,即皇宫中。
省:指唐门下省。
玉佩:官员身上佩带的玉石饰物。
趋:小步而行。
奉:“捧”的本字。
天书:皇帝的诏书。
拜琐闱:指毕恭毕敬地离开宫门。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
强:勉强。
从君:喻在朝做官。
无那:无奈。
卧病:生病卧床。
解朝农:喻不再做官。
【白话译文】
高高的宫门和楼阁冰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皇宫里钟声稀疏,官舍中办公的官吏已经很少,门下省里只听见乌鸣。
早晨步入金殿时玉佩摇晃,夜晚捧着皇帝的沼书拜别宫门。
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衰老,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
【创作背景】
这首酬和诗,是王维晚年酬赠与给事中郭某的。
【赏析】
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首联“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是写郭给事所在门下省的暮春晚景。门下省官署较大,其间门户重叠,楼宇高耸,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显得十分壮丽。时当暮春,院中的桃李已成绿荫,柳絮在轻轻地飞扬。郭给事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居官,想来是很可乐的。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突显出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意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颔联“禁里疏钟宫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是写郭给事在省中值晚班的悠闲自在。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留下一片清静给郭给事,他怡然自得地欣赏着鸟鸣。作为门下省的.副长官,他掌管着审核政令的重大职事,倘若有心于国事,如何能有此闲心欣赏鸟鸣?联系杜甫在门下省值班时“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省》)的情景,便可知道这位郭大人是位怎样的官吏了。此联的“官舍”、“省中”均指门下省,重复用词,也表现出作者的无话强说之状。
此两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衙内总是政务繁忙,人来人往,居然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正活画出郭给事为官的闲静。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
颈联“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是写郭给事官职的显要。早朝时摇弄出玉佩的美音去金殿朝见皇帝,傍晚时捧着皇帝的诏书回到门下省给官吏们宣读。[4] 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从小便在王维写的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接触唐诗,当时的我并不了解这份离愁的别绪,更谈不上引起什么共鸣,感慨之类的了。不过,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终是在依稀中记住了王维这个伟大的诗人名字。后来,又读到了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炙手可热的名诗。其中的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被我“琢磨”了半天,总算得出了一句结论:好一个伤感的游子!
田园上的赞美声
王维是热爱田园的,不然尽管官场黑暗,仕途曲折。可又有哪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会甘心到偏僻山野隐居度日?这里边虽说少了份世俗的纷争,多了份淡逸的清淡,可是又有哪一个才子肯甘心在旷野田园中埋没?是李白吗?是杜甫吗?是白居易吗?不,是王维!若是王维不热爱田园,王维便不会写出“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这样的由景生情,赞美田园的诗句了。后来,王维更是为唐朝的山水田园诗添下了锦绣盛丽、波澜壮阔的一笔。若是田园上少了这份赞美声,恐怕这个世界也会为之黯然吧。
致力于山水的诗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清秀脱俗的十个字,竟是鬼斧神工的'将自然景色融于诗中,成为了如诗如画的惊世不出的绝句。傲如苏轼这般的文人也只能被其文采所折服,给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样的盛誉。而另一句千古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更是将深山中宁静致远的空谧美感凸现而出。在王维的这句诗里,竟是连月光这样温柔的飘洒都能惊动山林的的鸟儿!可想而知当时是如何的一个静谧的夜啊,这有何尝不是王维的诗意所在呢?王维是寂寞的,一颗心早已厌倦了那世俗的官场和红尘。唯有将精力转移到山水中,方能获得短暂的欢愉。
单人的旅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了解过王维的人,恐怕没几个会是不知道这一千古的名句。仔细品咂,如诗如画!恍然间,仿佛便来到了黄土大漠之上,仿佛行走在了苍茫无际的沙漠之间,一望空际。四处黄沙密布,竟是这般的延伸万里将地平线和天边都衔接在了一起!行走间,偶尔看见无边的黄沙中突兀而出的那么一两户人家,冉冉升起的炊烟竟是笔直的升入云天!景色再转,滚滚的长河尽头,如镶金一般的又大又红火的落日徐徐而降,轮廓分明!这是如厮美景?著名如王国维先生一般也只能仰天感慨:“千古壮观!”
结语
无论是从诗意上还是从画意上,王维的诗都像是浑然天成一般,没有一点经过人工雕琢的痕迹。王维,是中华大地上浩瀚的唐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王维耀眼,因为王维懂得在黑暗的官场中隐忍;王维耀眼,因为王维努力让自己在滚滚的红尘中内敛;王维耀眼,因为王维的一腔爱国之情都寄托在了山水田园!为什么王维的诗里常含泪水?因为,王维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酬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这首酬和诗,是王维晚年酬赠与给事中郭某的。“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是说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是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这样,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诗的三、四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
五、六两句,直接写郭给事本人。早晨朝服盛装,恭恭敬敬地去上朝面君,傍晚捧着皇帝的诏令向下宣达。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怎样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74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