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扎克伯格女儿读后感汇编66条-读后感

今早上被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信刷屏了。必须承认,有时候为了显得与众不同,我通常喜欢跟热点唱唱反调。不过这次我是真的被触动了。确切的说不是被他一个人触动了,而是我最近接触到的人,看到的书,听到的分享,以及这样的文章,一起触动了。他们似乎约好了一块儿来告诉我:成为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而我现在做的事情正是我内心想做的、我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

在读书群里,我们现在在读的书是《全脑教养法》。这本书我在两年前就看完了,当时我明白了一件事:即使我对自己的过去有什么不满,现在能让我的女儿们成长的身心健康、人格更加健全的人,只有我也必须是我。并且,当我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她们会成为更有爱心更好的一代父母,这就成为了我对未来潜在的影响。这让我感觉我跟这个世界是有联结的。但是在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这种虚无缥缈的"联结感"让我激动。

上个月,我看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阿德勒心理学所强调的共同体感觉恰恰是扎克伯格这封信里所说到的("我们相信人生而价值平等,这也包括未来许多代的人们。我们的社会有义务在现在就做出投资,提升未来年代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们,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这一代。")。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其中的"共同体"扩展到了宇宙整体,还包括了过去与未来,甚至从生物到非生物。看完这本书,我意识到,正是那种看似飘渺的"联结感",让我对这个广义的共同体产生了归属感,我是有价值的。

昨晚我在整理正面管教协会线上分享内容时,听到一位讲师分享的.协会高级导师英洛的一句话,她说:我认为,我们在座的家长,孩子的看护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甚至比高高在上的政治家更重要,因为我们正是通过跟孩子在日常的每一点互动中,一点一点的重塑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这让我回想起了,自己辞职做妈妈的初衷。天下的父母心是何其相似。最初自己小小的私心只是希望能做两个孩子最好的妈妈,在她们最重要的时光陪伴她们,让她们也让我自己无憾。慢慢的,我变的更"贪心"了,我希望她们生活的环境更好,朋友更好,世界对她们更友好。然而我也明白,这个世界不会一夜之间变成我们的理想国,唯一能做的就是我们自己慢慢的改变,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一代人,而她们会让未来的世界越来越好。

今早我就看到了扎克伯格这封信,似乎呼应我昨晚的感悟一样,在开头他说:你的到来已经给予我们理由,去思考我们希望你生活的未来世界。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希望你生活在比我们更好的世界。You’ve already given us a reason to reflect on the world we hope you live in。 Like all parents, we want you to grow up in a world better than ours today。 有几个人敢说让世界变的更好是自己的梦想呢?至少我不敢说,直到我看到扎克伯格这封信。我突然想通了,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愿望没有高下之分啊。只有世界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们,和孩子的孩子们,才会生活的越来越幸福,这其实是每个父母共同的心愿。

当父母让扎克伯格夫妇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让他们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当父母也让我感到我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我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放弃已经轻车熟路的职业,加入到"让父母们帮助孩子更好成长"的队伍中来。你们的决定呢?

这两天被扎克伯格庆祝女儿出生、捐出450亿的消息刷屏了,而那封令人动容的家书,更值得细细品味:

亲爱的麦柯斯:

你妈妈和我还找不到词汇来描述你给我们带来的对未来的期望,扎克伯格写给女儿的信。你的新生活充满了潜能,我们愿你能健康快乐,以让你充分地去探索研究。你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理由去反思我们希望你生活的那个世界。

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想要你长大后的世界比我们今天更好。

新闻总是会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在好多方面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健康状况在改善、贫困人群在减少、大家的知识水平在增加,人们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技术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意味着你们这一代的生活会比我们现在有巨大的.变化。

我们会尽全力让这种变化发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更是因为我们有责任去爱护下一代所有的孩子。

我们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有同等的价值,这里面包括生活在未来和现在的所有人。我们的社会有义务去为所有即将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去投资,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和当下。

当下,人们主要死于五种情况——心脏病、癌症、中风、神经退行性和传染性疾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去解决问题。

当我们想到你们这一代和你的孩子们的一代如果可以不再受到这些疾病的困扰,我们就觉得我们有义务去投资让这种假设在未来变成现实。你的妈妈和我都想尽我们自己的力量。

疾病的治疗需要时间。短期比如五年或十年可能都看不出任何差别,但是从长远来看,种子播下去就会生长,终有一天,你或者你的孩子们会看到一个没有疾病的世界,而我们却只能想象那一天的到来了,家长之友《扎克伯格写给女儿的信》。

有好多机会就是这像是这样。如果社会能够把精力关注到这些伟大的挑战上,那么我们将会给你们这一代人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我们希望你们这一代关注两个概念:推进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

挖掘人类潜能就是开发人类所能到达的极限去发现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推进平等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平等接近机会的权利,无论在什么样的国家、家庭和情况下出生。

我们的社会必须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正义或慈善,而是为了伟大的人类进步。

今天,你妈妈和我将用一生的时间去帮助解决这些挑战,以作出自己的小小贡献。我仍将担任Facebook的CEO,担任很久,但是这些问题太重要了,我们不能等到你更大了,或者我们更老了才去解决它们。我们希望早早地开始,在有生之年就看到成果。

当你在作为陈-扎克伯格家的下一代开始长大时,我们也开始了一个名为陈-扎克伯格的项目,与全世界的人一起努力,为下一代所有的孩子们,开发人类潜能并促进平等。在起步之初,我们将把重心放在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互联网连接,以及社区的发展上。

我们将捐出所持有的Facebook99%的股份——目前市值约450亿美元——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去促进这一使命的完成。我们知道,比起已经在这个领域投入的资源和人力相比,这只是很小的贡献,但是我们想尽我们所能,与其他人一起努力。

当我们为人父母,开启我们人生新篇章的时候,我们想要分享我们对所有让这个奇迹成为的可能的人们的感恩之情。

我们之所以做这项工作,是因为在我们身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全球社区。创建Facebook使我们为下一代改善世界拥有了资源,Facebook社区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发挥作用。

我们之所以能朝着这些机会进步,是因为我们站在专家的肩膀上——我们的导师、伴侣,以及许许多多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的了不起的人。

我们之所以能服务于这个社区和这一使命,是因为我们周围有相亲相爱的家人、互相支持的朋友、特别棒的同事。我们希望你的人生中也有这样深刻和鼓舞人心的关系。

麦柯斯,我们爱你,我们觉得为你和所有的孩子们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祝愿你的一生都充满了爱、希望、欢乐,就像你带给我们的那样。我们已等不及想要看到你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爱你的,

妈妈和爸爸

其实《乔布斯》拍得不错,导演很显然想要表达乔布斯的另类的一面,并且在开场20分钟内,以及中段部分都放得很开,但电影整体还是比较“正”,这是因为电影的题材所限。换句话说,就像一个服装设计师,打算设计一款标新立异的服装,但终究还是逃不过“量体裁衣”这道关卡。

电影没有照顾到多方面的环节。那本《乔布斯》一共560页,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打算将当代一位引领时代的偶像人物完全拍出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其实观众们对这个人物更想看到他的另一面,比如他的起初以各种借口拒绝承认自己的女儿,却将女儿的名字丽萨(Lisa)作为他旗下电脑的名字,还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那种但凡天才都有疯癫的一面的感觉。《乔布斯》并不是主旋律,并不是为某人立贞节牌坊,但对于如何表现一个人物“度”很难把握。单拍正面形象,会让人觉得过于流俗,而八卦形象一多,当事方也会不干的。要知道这部电影开拍的时候老爷子还健在呢。

所以本片在最初定位的选择上无疑是有理可循的,《乔布斯》不是《林肯传》,假如不熟悉美国政治和历史的观众会对《林肯传》不感冒。而《乔布斯》就是让所有人,包括熟悉他和不熟悉他的朋友,都受用的电影。本片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他的工作,他与自己的朋友和女儿,他与鲍勃·迪伦,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在片中有所涉及。不熟悉他的人通过这部电影能了解到乔帮主是如何从大学辍学到苹果CEO,而熟悉他的人则会对电影过于工整相对平淡,包括未能展现他如何慧眼相中皮克斯,如何创造大家非常关注的苹果手机。但要挑刺也挑不出大毛病。

关于主演阿什顿·库彻,开场远景那一幕真是惟妙惟肖,而关于阿什顿对帮主的演绎做到中规中矩,问题是他太帅了。

假如拍《比尔盖茨传》的话,估计也是这德行。

电影《乔布斯》观后感800字

不是所有的传记片都非常精彩,也不是所有的传记片都能打动观众,至少《乔布斯》是如此的令人感觉到毫无生机和活力,平铺直叙的手法,角色稀奇古怪的个性依然难以弥补观影的失望。其实关于名人的故事大家了解也不少,特别是娱乐圈以外人士的传记就更是令人难以趋之如骛,《林肯》还原历史可能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那段历史中真实的林肯有被解读的渴望。而《乔布斯》却难以让人看后有被感染的冲动。

其实关于名人传记的影片一般都很少被待见,但感觉讲述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似乎还比《乔布斯》精彩很多,虽然都是讲述IT行业成功人士的故事,但编剧的撰写决定影片的风格和所表达的内容能否吸引观众。《社交网络》有冲突也有高潮,而《乔布斯》似乎太过于保守和力求真实。庸常的百多分钟,让人昏昏欲睡。

其实乔布斯应该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但影片在表现其邋遢和忘我的境界外,对其个人的隐私生活却表现甚少,而且其对待朋友以及对待怀孕女友的态度让人非常的难以接受,虽然怪才都有超越平凡人的一面,但其冷酷无情的个性让人难以向这个高大的人物致敬。

感觉演员阿什顿.库彻演绎的乔布斯非常不靠谱,由于影片剪辑的原因,乔布斯情绪的变化让人非常的莫名其妙,有时候暴

而且影片表现乔布斯身边的合伙人或工作人员,没有谁让人印象深刻,有的是一种冰冷的同事关系,缺乏一定的温情和值得人留恋的印象。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职场冷冰冰的按部就班或对事不对人的商业操守。看来这个乔布斯真难让人喜好,他邋遢的形象以及后来冷酷对待朋友或同事的行为都让人难以接受。

传记片并不是纪录片,没有必要如此循规蹈矩的去表现人物的艰难创业史,如此的表现只能让观众对乔布斯心生厌倦,而且也看不出乔布斯有什么商业能力,更看不出其个人的魅力。感觉这样的传记片票房奇差的结果是毫不含糊的。

我们看《社交网络》了解到扎克伯格作为IT精英的献身精神,也看到其和同事之间的那些矛盾和冲突,影片主线突出,角色塑造给力,而不象《乔布斯》表现出职场的竞争残酷,有的只是那种血淋淋残酷的竞争关系。故事表现手段平庸,编剧不努力,自然演员表演的可信度也值得怀疑,所以说《乔布斯》这部影片并没有由于苹果之父的光彩而照亮影片的票房前程。

或许乔布斯本身就是个异常乏味的人,所以影片也没有更多值得为其歌功颂德的地方。虽然苹果影响甚重,但影片所呈现的乔布斯形象让人非常的反感。看来他就只是一个混迹IT行业自以为是的怪人。想到内地影片《中国合伙人》也并没有枯燥乏味的去表现成东青的成就史,而是集中在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分别表现成功企业家对朋友同事的情感,而并没有象《乔布斯》一样,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新颖和独到。

电影《乔布斯》观后感1500字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仙去快两年了,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随着Ipone5S/5C发布会引发了全球果粉的不满,乔布斯之后,苹果一再没落,于是人们倍加怀念当年的乔帮主。而电影《乔布斯》正好在这个时候上映,影片将乔布斯在IPOD之前的经历讲述了一遍,偶像明星艾什顿?库彻饰演的乔布斯神形兼备,剧作稍嫌平庸,但仍能较好还原出乔布斯这个天才的真貌和人格,不失为2个小时内了解乔布斯的一个好素材。

乔布斯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象征,这个改变了世界的科技天才,和某种意义上的精神领袖,因为乔布斯设计理念的哲学和美学已经深深影响了一批人,这种影响小到审美品位大到创意理念和生活哲学,这种偶像的影响是深远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757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