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看了自然灾难读后感精练80句-读后感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在班里看了一部有关遇到自然灾害时怎么保护自己的光盘。比如:发生地震时先不要恐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空旷处,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如果是楼房,不要跳楼,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躲避到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的空间,或承重墙旁(注意要避开外墙)。震后迅速离开,避免余震。

在雷雨季节里,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雷电。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的建筑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危险事故。

俗话说:水火无情,地震无情。只要我们把安全牢记在心。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假如一天,本是风和日丽,突然,天空暗了下来,一股火来得猛烈,来得残酷,来得愤怒!晴朗的天空被染成了红色。红光向我逼近,温度急剧升高,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大地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地球上的岩浆冒着热浪像潮水一般涌动着。江河湖海里的水也吞噬着整个城市,地球人知道,灾难来了,世界末日来了,逃跑,去寻找新的避难所,去寻找新的家园,这就是我观看到的第一感受。

地球上的磁场发生了变化,人和动物不知向哪逃窜,失去了方向感。有的被洪水冲走;有的小型哺乳动物被倒塌的建筑压死,有的断裂,公路也损坏了。最让感动的是在最紧急时刻一架直升飞机救了在楼顶守候的人。

这告诉我们大家要珍惜资源,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样资源都是有限的。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地球越来越美丽了。大家都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资源,多植树,把空气变的`非常新鲜;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

所有的人都应记住这句话:“要爱护一切,这样,美好的家园就会回来了。”没有自然的破坏和物质的掠夺!生命要为自然而生,永远是真、善、美。这就是我一直向往中的理想之国。

“今天,你为保护地球做贡献了吗?”

敬畏自然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们学习了严春友的议论性散文《敬畏自然》,文中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读后感触颇深。

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大片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其结果往往导致大自然的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征服自然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妄想。从历史看,宇宙已有200多亿年的历史,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人类从起源到现在仅是70——80万年的历史;从关系看,人类是大自然机体的一部分;从智慧看,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小水滴;从生产生活看,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矿物,留下无数的矿坑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可能会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承认人自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大自然的杰作。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只要我们抬头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该惊愕地发现它早已不是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制得浑浊不清,昔日辽阔美丽的生命绿洲——罗布泊由于人们的短视如今已变成令人恐怖荒漠,成了“死亡之地”,河水的污染使鱼类锐减,森林的砍伐使许多珍稀动濒临绝种,酸雨、泥石流、沙尘暴……大自然早就对人类实施了它的报复行为!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读后感篇二

我们不该敬畏自然么?大自然是抚育我们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周口店的山洞曾为我们的祖先遮风避雨,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曾为我们的祖先充饥解渴,祛病强身;埋藏在地下的石油、煤炭成为工业社会的动力和粮食。郁郁葱葱的树木转化为人类生活的原料和用品。亘古以来,一切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文明,无一不是将“敬畏自然”化作各种天条,并向自己的子孙传授,所以才有人类今天的血脉相传,资源不断。失去了这种敬畏之心,把自然作为一个仅仅予取予求的对象或是一个要征服的对象,那么必然会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源,必然会造成对自然系统的破坏和改变。于是,在世界范围内,相应出现了自然灾难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于是我们经常为下列的信息而震惊而担忧:印度洋的海啸,“卡特里娜”飓风,长江污染,黄河断流,昔日的绿洲成为沙尘暴主要策源地,地球亿万年才形成的石油,将在50年内消耗殆尽,疯牛病、禽流感、SARS病毒,等等。

我们不该敬畏自然么?大自然是人类的创新老师,是人类丰富的知识宝库,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已有无数的生物生活在大自然中,这些生物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与组织,从而保证了自身的生存与繁衍。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无时无刻不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关的创造。从鲁班仿照茅草锋利的齿,从而发明了木匠使用的锯,到仿照昆虫的翅膀制造出微型飞机;从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具有防风和防湿的面料;到从多种动物的不同器官上汲取灵感,推动着宝马汽车的设计朝着更安全、更舒适、更省油的`方向发展。从一滴水珠和一个蛋壳看到了其自由抛物线型面的张力与薄壁高强的性能,从一片树叶的叶脉发现了其交叉网状的支撑组织肌理,这些发现给予了人类建筑结构的创新设计许多有益的启发。师从鸟类的现代飞机的很多性能都远远超过鸟类,可在节约能源与灵巧性上却令人类相形见绌。动物能感知某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而人类自身却无法感知,如众所周知的唐山大地震,印度洋海啸等。就人类目前的科学知识来说,还没有达到可以理解所有的自然现象的程度。因此,地球上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将降低自然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每一种物种的丧失,都将使大自然更加贫瘠、更加危险、并遭受重创。

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将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的内在敬畏,进而正视人类不过是自然的一种普通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做人类相同的生命体系对待、建立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正如孔子在山水中见到仁者的宽厚和智者的灵动;进而人类在谋求生存与发展时,也要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使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855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