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思想家的成长历程读后感聚集80条-读后感

放假时在图书馆借了本《思想力》今天看完了,这是一本指导现在穿透未来的大书,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学术专著。

无数实践证明,企业发展的背后,是思想的作用,更是思想力的作用。有思想的企业家就会审时度势,超越自我,在动态的思维中,寻找着阻力最小的路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思想力也是生产力。学者企业家陈玉松撰著的《思想力》,创建和完善了思想力的学说,使思想力成为了一门学科。

该书作为中国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珍奥集团董事长陈玉松近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思想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代表性成果,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很强实践指导意义的专著。该书共六章,包括战略发展篇、管理运营篇、市场营销篇、人才知本篇、文化理念篇、远景展望篇。初读该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这是一部企业缔造者亲自撰写的书。作者使用了富有激情的诗化语言,感性地表达着管理者的理性,在激情的表述中折射着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哲理。纵观全书,笔者感到作者的研究具有以下两大鲜明的特色;

首先,立论准确,观点新颖。作者从思想力与企业发展的本质联系立论,强调企业在其战略制定、管理运营、市场营销、人才运用、文化理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都必须运用思想力。作者强调企业发展中弥漫着思想力,思想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正确的思想力决定正确行为方式,产生正确的行为结果”(p99)。实践证明,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确实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前瞻性思维和极强的感悟能力。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思想力也是生产力,珍奥集团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强调一企业家要有思想力,必须十分关注创新。他强调“创则生”(p59),提出“品牌不仅仅是销售”(p79)、“用时间换空间”(p108)、“竞争对手是我们的老师”(p122)、“市场无极限”(p225)、“给人民最好的,人民才能给你最好的”(p293)等全新的观点,读了使人深受启迪,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其次,视野开阔,方法科学。作者不仅仅从思想与企业发展的本质联系出发,阐述思想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放眼21世纪整个社会发展,系统阐述了思想力与企业发展的若干具体问题。在战略发展篇中,作者强调企业家应该做“意气风发的领跑者”(p51),高度关注“自主知识产权”(p67)问题。企业管理运营篇中,作者分析了时间、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要求企业“立刻行动”(p93),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强调“得标准者得市场”(p156)、“投入就是播种”。在市场营销中,作者提出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应该推行“人性化服务”(p165),把员工和顾客当“上帝”,做到“文化经商”(p181),“层层开发,步步为营”(p192)的营销思想,强调企业家应该做到“大爱”(p215)。在人才知本篇中,作者十分强调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企业十分关注人才的选拔、使用和人才潜能的挖掘,提出“人才大本营”(p241)、“绿色人才通道”(p247)、人才与企业“同船渡”(p267)、“同乐”的思想。在文化理念篇中,作者提出了企业发展中的“大爱”文化,这种分析为我们研究思想力与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珍奥集团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社会影响,我认为同该集团董事长陈玉松的思想贡献是分不开的。我相信《思想力》不是一部当下的著作,它不但能够指导现在,更能够穿透未来。因为作者在研究工作中,坚持以实证分析为导向,以珍奥集团的成长发展为实例展开研究,这种实证研究的方法无疑大大增强了其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陈来先生在其新书《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的后记中说,这本书是他近十几年来关于古代儒家哲学思想史的部分

在《儒教研究的方法》一文中陈来先生分析了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他指出,至少有四种对“思想史”的不同理解。第一种是“观念史(history?of?ideas)”,相当于哲学史,注重对思想本身的研究、理解和分析。第二种是“思想史(history?of?thought)”,主要研究思想家的思想以及思想自身的发展史,这是中文世界通常的用法。第三种是“思想文化史(intellectual?history)”,比较注重思想观念在实际的社会、历史中的诸种文化表现。第四种是“社会文化史(new?cultural?history)”,强调思想与社会的'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关联。比如书院讲学与州县地方的关系、与地方宗族的关系等。

简单来讲,上述四种含义可以归为两种,前两者比较重视思想本身的研究,是一种哲学式研究思路,而对于后两者来讲,其重点在于社会文化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效果史”。因此我们可以将思想史的路径分为“思想的”与“历史的”两种。

陈来先生在此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如何,思想优先的研究原则,应当是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立场。其他的不注重思想本身的研究,则不必称作思想史研究,而应当按其主题分别视为对儒学的历史研究、文化研究、社会研究。”

只有明白了这个基本立场,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论文集之中隐藏的两种思想史路径的紧张关系。

“历史”的思想史路径不仅仅关注哲学家的个人生活史,更重要的是他们所生活的政治世界,从而寻找其哲学思想(文化史)与其所处的政治历史世界(政治史)的互动关系。这种路径是将经典文本(textcanon)的理解需要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这种历史的思想史路径并不是要将文本完全转化为语境,相反,它们强调的是,唯有通过这种语境才能达到对经典文本的真正理解。只有将哲学家的言论看成是针对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而发的实践行为才能把握经典的本来意思。

可是在《“一破千古之惑”——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一文中,陈来先生说道:“作为儒家经典学解释的大师,朱熹的皇极讨论,不会只是针对政治的发言,只是要消解当时某种政策的理论基础。……在经典的解释上,朱子对‘极’的解释最早为中年时代对《太极图说》的解释,在朱陆太极之辩中朱子承继和发展了其关于‘极’的理解,形成一套有关‘极’的理论,在讨论太极之义时亦论及皇极之义。”

由此可见,陈来先生更加重视的是隐含在经典文本之中的“哲学”的内涵。在陈来先生看来,历史的思想史路径会将经典的超越其时代的层面降低,哲学家之为经典,固然是由某个具体情势而发,但是其思考却是有超越其时代的可能的。无论是对天道的形上探寻,还是对最佳政制的理性设计,哲学家的思考都是超越其时代的。在陈来先生看来,这就是经典自身所拥有的永恒魅力所在。

“经典文本中任何一个观念,本身都具有其独立的经典解释意义,对朱子来讲,经典的义理解释本身毕竟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申发其政治思想的应用。”

在陈来先生看来,文化精英理想性观念是从经典中获得动力的。他们对政教制度的实际塑形以及对实际政事的主动参与,实际上就是在将自己所认可的通过自己的行动而具体体现在政治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从思想史角度而言,士大夫的思考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世俗利益与政治情境,他们往往会对整个现实有更为深刻和本质的理解。因此哲学经典文本自身便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世界。而这个思想世界就是我们从事现世思考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这是陈来先生这本论文集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礼物。他正确地揭示出一种“思想”的思想史。也就是说,我们从事的思想史工作是要历史性地回到思想世界之中,从而试图找寻到我们自身的思想处境的源初经验。毫不夸张地讲,我们只有从思想史中才能获得对自身的更为本真的理解。因为我们获得的对过去甚至将来的认识大部分是从那里得到的。经典文本透过思想史向我们传递着哲学家的思想世界。这个思想世界尽管没有直接创造历史,但是却塑造了历史,就像它没有创造生命,却给予生命意义一样。

清华大学国学院陈来教授新作《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于2023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为清华国学丛书之一种,共收录作者20篇论文,外附一篇综述文章。从时间上看,其中有的文章写作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作者学生时代的作品。可以说,此书是作者至今为止写作时间跨度最大的著作。

如后记所言,本书的书名取自其中所收录的评述前辈著作《朱熹的历史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篇名即是《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很少有人会如此突出强调一篇书评文章,而通读此书,即会发现原来这一做法标示了陈先生与他所评述的这部著作的一个共同关切,此关切便是理学研究乃至儒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尤其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此书的前10篇文章是关于先秦魏晋玄学,而后10篇文章则全部关涉宋明儒学。这后10篇中《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儒教研究的方法》《宋明儒学研究的'回顾》这三篇文章都主要是谈论儒学研究尤其是以宋明理学为例的方法论问题。之后的一破千古之惑一一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显系受《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关于皇极论的政治解读之启发而作。而《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一一重回哲学史淦释的一个例子》也并不例外地涉及对儒学的思想史研究和哲学史研究两种方法的反省。据此可见作者愈来愈强的方法论的自觉。

思想史研究是目前学术界非常热门的方法,但也是最难加以界定的方法,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学科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以思想史为历史上某个重要思想家个人的思想发展的历史,重在思想家个体;而有的则强调一般性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和演变,而非个别思想家。就后者而言,概括说来,这一自西祖东的研究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英语中的the history of idea(s),即观念的历史;一是intellectual history,即精神的历史或智识史,这个精神相当于黑格尔所说的的客观精神。前者不仅重视历史上重要的某些思想家,而且重视体现在制度习俗文化当中的那些观念,要对众多的小传统做抽象的研究,显然这种研究强调了观念与时间,思想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联。后者则显得更为抽象,并不重视思想观念与时代政治社会的相关性,而重在突出思想观念本身的独立性和超然性。其实即使是强调思想与时代之间关联的思想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取向,比如是为了还原思想历史的真实,还是为了以史为鉴而映照当下,这其中亦有相当差距。陈来先生在本书中所体现出的他对思想史研究的理解和运用,与他早在2003年出版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一脉相承,我们可以将其概略为两点:一是思想史研究要思想与社会政治的关联,但不能将思想和学术化约为政治,比如认为明代后期的心学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体现。

因此,就不能以社会史研究、政治史研究或地域研究取消对学术与思想系统本身的探求和辨明。这一点,他在书中多次谈到。二是思想史研究要注意思想与哲学理论的普遍性内涵,不能以特殊性、地域性代替和消解普遍性,思想有着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研究前人的思想和理论,才有着回应我们当下面对的现实挑战之价值。由此,在全球化的中西交通时代就不能缺少中西比较的视域,此书开首的两篇文章对于儒家教育理念和儒家伦理观的揭示便是如此。

如果说《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补充了以往对理学的哲学化研究范式的不足,是将研究的视野从思想世界回转到历史世界,那么我们还要注意研究思想世界本身的超越性及其对于当下生活世界的鉴照与意义。陈来先生在书中强调儒学并非仅仅是一种哲学,而更是一般性的思想。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庄子天下篇》中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感慨,经者,常道也,如何更好地研究儒学,或许在思想史研究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对经典世界的开掘和阐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885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