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录读后感800字汇总50条-读后感
“华美亦能使生命臻于完美——即使它落脚于云端,漫步于长空。”
这让我想起<<缥缈录>>中青阳部里那个孱弱的少主-——阿苏勒-吕归尘。驰骋天下的雄浑挥洒,金戈铁马,热线沙河,也许只是为了守护梦里几个缥缈的身影。他的出生伴随芒星的坠落,这是草原的厄星,生命的大忌。草原的孩子生长得比东陆的贵族少年还苍白羸弱,造化如此弄人,他如何担当起草原上青阳的大旗?
但,他举起刀为保卫儿时的玩伴对抗自己权倾沙场的叔父,他练刀练到血甍,他在地底的密牢里应对着超越生死的一切,他在雪夜杀狼救父;为了青阳部,他远赴东陆;他将自己的身子做弓将剑狠狠地射入敌人的心脏------最不可琢磨的.是天意,最孱弱的肩膀担起最沉重的责任,支撑一切的只是爱和希望,羸弱的身体好像风一吹就能飘向天际,但是,的依旧在天边执着地舞蹈。
因为害怕,所以才会更勇敢;因为担心失去,所以才会牢牢紧攥;因为不甘,所以才会拼命成长。
还是最喜欢那句话,“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雨血的交响。”云端上的舞蹈亦如此。
一生的拼搏、跳跃、追逐、奋斗,只因为一个梦,哪怕这个梦是如此缥缈,没有边际。“我以我血荐轩辕。”知道他人幸福,我便已经很幸福。
战斗亦是为了和平,嗜血也是为了光明。刀尖上有血,有泪,还有梦。
漂泊是为流浪,流浪也是为了生存。流浪也是一种舞蹈,灵魂的宣泄与寄托。
逐水而居的生命,是一种肆意与张扬。于天地之间,万物皆是我亲人,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生命就是为了书写张扬。
漫步云端是一种昂扬的生命姿态,是一种敢于攀登的架势,是一种遨游天际的人生狂舞!
宝剑出鞘,强弓离弦,用生命的舞蹈在天际奏出人生的最强音!肆意妄为一次又何妨!
《缥缈录》
我想再没有哪一部小说可以像《缥缈录》一样令我感到如此深重的悲哀,这一切从开始就注定会以悲剧收场,《缥缈录》读后感1000字。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总觉得字里行间弥漫着昨是今非的哀婉,即使是那些年少无知的嬉戏打闹也让我心下伤感。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了解到原来反衬可以用到如此的极致,此时的他们有多快乐,那来时的决裂就会有多痛苦。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是必然的,他们的心决定了他们的未来。心中燃着烈火却总是畏惧孤单的姬野注定会为了握住些什么步步登上权力的高峰,虽然这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是他一生不能承受的寒冷,也将会是他余生永远的梦魇。而天性善良却总是想保护那些他爱的人的吕归尘,注定会为了他的爱与守护的执念做到大君的位子上,何况他是吕氏帕苏尔家族的后裔,体内永远流淌着青铜之血。
即使这一切都不是他们想要的,可你若想留住或保护任何你所在意的人与物,你都只有变得更强,站在众人只可仰望的高处,孤独终老,看山河永寂,万物静默。
我并不喜欢阿苏勒,他总是哪个懦弱的孩子的样子,想守护什么却无能为力。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的善良,总显的那么突兀与可笑。可即使你轻蔑地笑过之后,却也不得不佩服与珍惜这份天真与执着。从某些程度上说,他和姬野其实是一类人,一样的执着,一样的顽固。
但我想,我还是喜欢姬野的。我喜欢他的勇武,虽则我知道,刚过则易折。可在他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坚忍神色还是让我不忍。他是个没人疼爱的孩子,从不会示弱,更不会渴求他人的同情与关照,他只愿示人以最坚强的一面,受再重的伤也要站着,任再重的拳脚打到身上也不求饶,即使是心伤如沸,面上也只是淡淡的。开始他还只是知道即使他说出那些伤痕也无人会关心,又何苦如此折辱自己?说到底,那时的他还只是个极重自尊的孩子,不愿被任何人看扁。可后来,当生命中终于出现了那些关心他的人时,他还是以沉默对待着伤痛,其实只是不愿让那些在乎他的人担心而已。但这样的一生,委实太过辛苦。谁能想到一生以强硬面目示人的燮羽烈王有着如此脆弱的内心呢?一旦被刺伤,便永生不愈。
或许此生唯一一个能真正刺伤姬野内心的人就是羽然——那个有着金色长发和玫瑰色眼睛的女孩——也是他命里的劫难。可故事的开始,是殊无伤感的:女孩为了让眼前生闷气的男孩不再如此干硬地沉默下去,终于说道:“好了好了,我就是你的。可以了吧?”男孩依旧沉默着,可女孩不知,此时他的心中有怎样的波澜掀起:“如果羽然会和我站在一起,那么漫天诸神也未必都只眷顾昌夜,我要这天下属于我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再也不要追随在别人的马后。我再也不要,追随在别人的马后!”谁人能想到,开启燮羽烈王奋武一生的',并非什么崇高的理想,而只是,一个小女孩情急之下的一句话。也无人能知,这句话中,有几分真情,又有几分戏谑。
或许是命运的纠缠,让这几个本应毫无交集的少年成为了至交好友。这段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多的肆意岁月也成了姬野一生的执念。多年以后,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王上面对伏拜的史官述说着昔日的南淮城,面上一派悠然神往之色:“南淮者,人间之胜境,无饥馑灾荒之属,里巷中常闻吠声,灯火彻夜,夏不闭户。惟少年顽皮,是为一害。每春来之际,辄有窃花者、弹雀者、钓鱼者……”纵使被史官愠怒地打断,听到了被他有意忽视的饥馑惨象;纵使被西门也静说出一直不愿面对的“南淮是不是那个南淮都无所谓,可是,那些和你一起偷花跳枝打枣子的人,都已经不在了”的真相。他还是,执着地亲笔写下了那段美好不似人间的《南淮城志》。不知为何,一向以铁骨著称的史官们竟终究未加改动,只字不提那深巷中饿死的灾民。许是连他们,也感念于羽烈王这难得的固执与任性,不愿再戳破他此生唯一念念不忘的幻梦。
即使书中的许多情节都已模糊不清,我也永难忘记姬野是如何英勇无畏地赶来劫阿苏勒的法场,读后感《《缥缈录》读后感1000字》。这天的他没有他的虎牙枪——几乎从未关心过他的父亲开始顾惜起他的性命,藏起了他的枪。可这是姬野啊,那个一旦认准什么就不会回头的姬野啊。既然那是他下定决心保护的朋友,即使是手握蹩脚的武器他也要救下他。于是他带着十二把普通的刀来劫法场了。他奋力地砍杀着。手中的刀片片碎裂,终于剩不下一把,此时的他没有什么念头,他仿佛陷入了杀戮的疯狂之中,可他没有青铜之血,他只是想救他的朋友,他不想他死!又或者,一起死在了这里,也好。
但他们终究是不一样的,阿苏勒总归是北陆的世子,体内流淌着高贵的帕苏尔家的血,何况这世上还有一个关心他胜过自己的苏玛。可姬野什么也没有,没有显赫的家世、变态的狂血、高贵的身份,无人关心,每一步都靠自己。他拥有的,只有虎牙,可今日,连这惟一的依仗都不在身边。
我不知道当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兵——“铁浮屠”席卷而来,带着阿苏勒远去时,姬野是怎样的心境。我只知在我的脑海里,他遥望着远处卷起滚滚浮尘的铁浮屠,背影是说不出的落寞。他终究,还是一个人。多么讽刺呵,即使你拼了命地想要守护,却也抵不过他人淡淡的一句旨意。或许这时的姬野开始渴求这种至上的权利,却只是,为了这几个他想保护的人而已。又或许,他只是强撑着站立在夕阳下,暗觉自己刚才的疯狂,荒唐而可笑。
当日后的阿苏勒拿着那块铁——那十二把刀的碎片伤心地追问时,他们就该知晓,过去的日子终究过去了,他们不再是一起玩闹的孩子、年轻的天驱战士、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们是东陆的皇帝和蛮族的大君。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不只是那一道难以逾越的天拓海峡。那些年滚烫的热血中终究会冷却。即使是他们,也免不得兵戎相见,血洒于前。从不曾想过,虎牙与影月也会有相撞的一日。曾经以为,那些同生共死的日子会成为一辈子不离不弃的承诺。可这一切的一切,只换来了休战的盟约和永不再见的承诺。余生里,当他们再回想起那些曾经时,只能默默地望着对方的方向,饮尽一杯酒罢。
我知道姬野终究还是退让了——当他看到那块铁的时候。面前的阿苏勒纵然已成了草原的君主,却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地以为一句承诺就是一辈子。那样可笑,却又那样,让人想哭。于是姬野放弃了那些雄图。即使他再不屑于阿苏勒的幼稚,也不能否认,他就是这么念旧的人。他嘲笑着阿苏勒仍为往事耿耿于怀的固执,可他自己,不也是吗?
所以当听到那句“寂寞吗”的时候,他才会如此怅然地答道:“真是寂寞啊”。
他可以在嬴无毅的刀下昂首站立,不退分毫,却还是为了那块碎铁让步了。忘不掉吧。怎么能忘?!那沸腾的血,那咆哮的枪,那长吟的剑……那回不去的时光呵。
这是篇未竟的故事,却是部注定的悲剧。从他们拿起天驱指环的一刻起;又或者,从吕归尘喜欢上羽然的那刻起;甚或是,从他们相遇的那刻起,悲剧就已写就。人生若只如初见。却还不如,此生,我们从未相识。
人这一生,总会有些让你一辈子耿耿的遗憾,叫做求不得。明明那么努力地去追逐了,却还是抓不到她的一片衣袂。
他们此生,或许都只是想为了心爱的女孩唱上这么一首歌而已。陪她渐渐老去,缓缓而歌……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1
觉得现在的自己确实还是比以前要成熟一点了。我还记得以前看《武侠》《奇幻》类的作品都是深深着迷于那种文学风格,那种叙事手法。但是现在看《九州缥缈录》,却觉得作者江南的描写有那么一点小幼稚,或者说有点做作吧。我渐渐不太喜欢这种为了突出人物而刻意去描写周遭环境或者直白表现作者内心的写法。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看古龙小说的原因,觉得写得太刻意了。
怎么形容呢,我在看这套书的一些情节的时候,可以想象出作者设想的情景。看他描写的场面,可以想象出一幅画来。以前的我觉得看这幅画觉得非常感人,现在的我看这幅画觉得画的还是太稚嫩,细节上不完善,而且人物也不够饱满。哈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提高呢。
《九州缥缈录》主要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九州其实主要是“四陆”和四种人:蛮人——住在北陆的牧民,东陆人,羽人和河洛——会制造精巧物品的种族,书中的情节由两条线串联起来,一条是北陆世子吕归尘的成长之路;另一条是没落世族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人生。同时穿插了两个宗教团体辰月和天驱的斗争。
吕归尘是北陆大君的第五子,从小被送去另一个部落当人质。他身体不好,但继承了祖辈的青铜之血,并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祖辈传下的大辟之刀。虽然北陆的习惯是最小的.儿子继承王位,但因吕归尘身体不好、性格较软弱且长期在外做人质,很少人真正看重吕归尘。与此同时,大君的长子和三子明里暗里争夺继承权。后来北陆和东陆结盟后,吕归尘被送到东陆当人质。并在东陆认识了姬野,两人成为了朋友。
姬野是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又不喜欢他,因为父亲非常比较喜欢嫡出的幼子。直到姬野认识羽族公主羽然,他的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姬野在一场比武大赛中出人意料的胜出,成为下唐国息衍将军的弟子后来在太子府因吕归尘出手相救姬野,两人成为朋友。两人同时喜欢上羽然,但是两人都没有得到羽然。在此期间,吕归尘和姬野都学得了一身的本领,并成为了天驱中的一员(我觉得“铁甲依然在,依然在”这句誓言弱爆了)。我认为羽然是喜欢吕归尘多一点的。但是也许也有不同意见的人吧。最后羽然因为羽族有人叛乱,不得不离开东陆,回到宁州去保卫羽族生存的森林了。
北陆大君临死之际被迫传位给长子比莫干。吕归尘回到北陆时,他的大哥已经是北陆大君。而他小时候的红颜苏玛也成了他的大嫂。之后他的外公带着白狼团袭击北都城,因即位不久立足未稳,同时力量对比悬殊,比莫干领导的青陆大军惨败于白狼团。最后比莫干被其他人阴谋害死。吕归尘的三哥夺得君位,但也没有办法抵抗白狼团的进攻,同时因害死比莫干被吕归尘杀死。吕归尘终于成为了北陆的大君。他的外公破北都城之后,并未称君,在北都城呆了一年后离开了北都城。
基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辰月在背后推动的,因为辰月派相信神创造世人就是让世人打仗的。天驱派则作为对抗辰月的力量存在,但是他们保护到世人了吗,好像也没有。回想到这里,我觉得这套书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矛盾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就算是作者想好好渲染的殇阳关大战,冲突也不够白热化。
看完之后觉得太平淡了点。这套书的最后一本,更像是为了给这个故事一个结局而结局,我猜想,大概作者碰到了和《诛仙》作者一样的问题,就是开始写的太广,给出的线索太多,最后没有办法收拢到一起了吧。草草结尾,并没有给书中规划的吕归尘和姬野的大业指出一条明朗的道路。事实上,看到最后,我觉得很多故事发展都和前面预想的不一样。我能理解这种感觉,但是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写之前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的原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为写作的同时心境也在改变,所以最后的结局和开始的预想就不可能重叠。这也反映在书中一些逻辑的小问题上。我想,这大概是大部分网络写手不可避免的难题吧。
今天开始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发现金庸先生的小说也只剩这一本我没看过的了。很期待。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2
看小说总还是比其他书要快,大概是还是因为有情节吧。
看江南从《上海堡垒》开始,然后是《此间的少年》,很久之后无聊看了《龙族》。然而九州系列是一开始就听说但不太敢碰的,原因也很简单,名声在外的有生之年嘛,而我无论看文还是番,都更喜欢等完结。一个故事尘埃落定,总会免去很多挂念和想象。算是带我入坑的学长说,《捭阖录》出完他就看《缥缈录》,我觉得我的态度差不多。然而年初微博上看到“今年会有捭阖录”几个字,还是不得幸免跳坑了。
用了好几个星期天看完,直到阿苏勒万人出城,谢圭十人十骊冲下高地,息衍在天启城拔出古剑静都向辰月宣战,羽然振翅飞向寂静之座,翼天瞻如流星逆剑雨而下……感觉大概只能用“坑”来形容,这根本不能算结局,更像是放在故事开篇用来吸引读者的。就应了书最后那句“历史对于某些人已经结束,而对于另一些人,只是刚刚开始”。我觉得如果没有这句话,民众的愤怒值大概会更高的。不过对书算是喜欢了。
书里的世界很大,故事也很大,有时候会有“中二”的感觉,但其实人物们的征途很艰难,有失败有无奈,也就不排斥了。像是过了中二的年纪来看,也不会觉得傻,反倒感动于他们的拼杀。大人物小人物很多,当然说不上都喜欢,但多少也能理解他们,包括反派,这个印象也很好。戳人的小细节很多很多,其实最早看《上海堡垒》,就觉得细节的刻画和心理的表现最为抓心。情节上最精彩恢弘的算是殇阳关一战了吧,对立和冲突的开端,看得是真揪心且心痛啊。还有其他的战争场面也是,真的有浩荡的感觉。
人物最喜欢阿苏勒,从第一卷第一章开始,或许我也是个“懦弱”的人吧。记得看完第一卷《蛮荒》后(当然那时姬野和羽然还没有登场),偶然看到一句摘抄叫做“后来她才看清楚,在那半明半昧的光影里,他坐的是白骨成堆,守的是浩浩山河”,出自墨宝非宝的《十二年,故人戏》,当时就想到了阿苏勒,他从来不是一个为自己的人,就记着一句“我会保护你的”,少年面对了太多。他想得很少,牵挂的又很多。
虽然吧,他这种性格,一方面淡然得很,不关心那些功名啊天下啊,但另一方面又注定会去承担。姬野是为乱世而生的,吕归尘其实不太算,但乱世会让他更有光芒。他身上这样矛盾的点还蛮多的,内心柔软又坚韧。这个少年让人敬佩又心疼。说起心疼不得不提他和羽然告别那几段,从父亲去世,到指婚,到关押处刑的变故,他什么都不说,和羽然道别,买玉环,在衣服上写遗书,法场上死念退散。我就想说,我也知道羽然喜欢姬野啊,可是他也喜欢羽然啊。莫名其妙想起了苏茜。羽然一定是会喜欢姬野那种的,就像面瘫一定是会喜欢夏弥的,一登场就能看出来。可是……也没那么多可是了。
比较在意的还有息辕这个角色,聪明而不是很聪明的人物,其实更贴近普通人吧,他莽撞,他啰嗦,他不那么出众,他不是那种所有人一看都觉得“哇少年我觉得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他不能立即领悟叔叔的话……但他诚然又算是很优秀,无论作为将领还是朋友,真实得可爱。
当然啦,姬野羽然也是浓墨重彩写得很鲜明,只是没有那么戳我的点。素月墨羽也都是真英杰啊,离公也算枭雄,姓谢的好几个人都不错啊,一闪而过的项空月、西门和龙襄大概只能算彩蛋吧。
细节说起来就太多啦,苏舜卿还息衍一个背影,白毅送舟月离开,雷云伯烈短刀出鞘一尺而收回,青阳战士在大雪里拼杀……甚至是山碧空跋涉到朱提山的必死之心和帕苏尔家王子间的争斗,就算很想冲进去打人,更多也是无奈和唏嘘。要真说讨厌大概还是雷碧城的尸武士屠殇阳关那段了,是真的想打人了,我反正不接受,但对于真正有那种信仰的人来说,他们也挺悲剧的吧。纯反面角色也不是没有吧,不过就不提了。
噢,最后提一嘴电视剧,听闻要拍剧时非常担心,虽然那时还没看书。本想说等电视剧播出前看完书就行,没想到看得如此快。大概每一个原著粉听说喜欢的书要翻拍时都是忧喜参半的,我还是偏向期待吧,演员阵容至少算很强了,强大的配角团。不过估计还是当成新的故事看比较有利身心健康。对改编的一点期待是,或许能稍微填一下坑?毕竟电视剧留像书一样留坑,观众不买账亏得比较大吧。
总之,都入坑了除了等《捭阖录》还能说什么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88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