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大房子读后感总汇100条-读后感
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上了一节绘本阅读活动《小房子变大房子》。活动讲的是一个小老太太自己一个人住在小屋子里,可是她总是觉得自己的房子太小,为此她向聪明老爷爷求助,聪明老爷爷给她出主意,让她分别把屋外的母鸡、山羊、奶牛赶进房子,一次次的增加“人员”,这些动物给小屋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灾难”……讲完故事,我问孩子们:“小老太太的房子真的变大了吗?”有些懵懂的.孩子说是的,也有一些说没变,沙俊皓激动地站起身大声说:“房子没变,小老太太的心情变好了,就像房子变大了似的。”表达的清晰流畅,立刻有十几个支持者,纷纷点头,孩子们虽小,但故事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本活动通过电子白板课件形式展开,图画页面通过白板展示更加清晰,便于孩子们的阅读。通过白板上的聚光灯、遮盖等功能的运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最后环节设计的找不同,孩子们个个踊跃参与,火眼金睛找出了所有的不同。
其实这个故事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很多时候,改变的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我们的心境,反过来说,生活环境就在那里,你快不快乐,全在于自己的心境和看问题的角度,有的人家财万贯,却整天愁眉苦脸,有的人一贫如洗,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故事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比的效果,小老太太一直一个人生活,觉得房子小,当挤得不能再挤时,一下子将动物放出,由拥挤的状态里释放出来,小老太太觉得格外满足,就像我们平时面对的压力,正常状态下,我们也是会抱怨压力大,如果一直给我们的肩膀加压,给心灵加码,一直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当再次抖落这些压力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平时的压力根本不值得一提,平日的生活原来是那么幸福。
《小房子变大房子》这个故事里,房子并没有变,变得是人心,心有多大,房子就会有多大,胸怀宽广了,房子自然就大了!学会了满足,小房子也会住的像大房子那么惬意,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心境!
绘本读后感1
翻开书本,三个黑漆漆的黑影映入眼帘,随着芬妮被强盗抓住,我们的心都揪了起来…之后的故事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三个强盗居然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了可怜孩子们的养父,并且化身为三座高塔被人们永远的铭记!
合上书本,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带给强盗们如此大的转变?是可爱的小女孩芬妮?只是为了回答财宝是做什么用的这个问题?不是,是奉献的快乐改变了他们,当他们看到流浪孩子们的笑容,当他们被人们爱戴,当他们被人们铭记,强盗们的心在改变,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从此他们有了人生的目标,不再迷惘。
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奉献本身就是快乐的,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们不要做披着斗篷的强盗,那会迷失自己,我们要做那三座高塔,在奉献中快乐的生活!
绘本读后感2
今天第一节课,我们去五楼听绘本,绘本的名字叫:《苹果树》。
这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还有一棵苹果树。那个男孩好爱苹果树,非常爱。有时他在大树上拽着树枝荡秋千,有时摘苹果吃,有时爬到树干上玩耍。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长大了,因为每天要干其他的事情,好长时间都没有到过苹果树的身边,苹果树好孤独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来了,苹果树好开心啊。它说:来吧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住我的树枝荡秋千吧。小男孩说:不,我已经长大了,我不要玩耍和荡秋千了,我要买点东西,你能给我一点钱吗?苹果树说:抱歉,我没有钱,我只有苹果和树枝,你把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那个小男孩把苹果树上的苹果统统都拿去卖了。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小男孩一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最后小男孩又回来了,大树高兴地说不出话来了。这次小男孩想要一座房子,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下来造房子吧。小男孩又把树干和树枝砍下来扛走了。又过了一段日子,小男孩又来了。这时他已经很老了。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送给你了。那个男孩说:我很累,我想坐在你的树桩上休息一下。大树好快乐呀!它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奉献的同时也就享受了快乐。
绘本读后感3
首先很感谢喆妈和乐科为大家提供了这次试读机会。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的试读体验,感觉很美妙。
前天晚上临下班时,终于收到了传说中的乐科绘本《最美味的蛋糕》。
晚上回家,就迫不及待的与宝宝进行了分享,刚拿出来,盼盼看到封面第一眼说,妈妈,巧虎。
我说宝宝你看清楚,他是巧虎吗。他摇摇头说,大猫,呵呵,看出来是猫咪了。我说这是乐乐猫,乐乐猫这个词盼盼是第一次听说,所以跟着我重复了好几次。封面看起来很是亲切,既有熟悉的貌似巧虎的摸样,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内容上,乐科的产品比巧虎多了更多的互动,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更丰富。此外,绘本中,讲到的感恩的故事也非常的好。里面的小动物分别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拿出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乐乐猫进行分享。而乐乐猫则将这些东西,做成了一个大大的蛋糕送给了妈妈和爸爸。看到最后一页,妈妈陶醉的样子,爸爸的表情很是温馨。她教会了宝宝懂得感恩,懂得与别人分享好的东西。
《最美味的蛋糕》这本书,不仅让宝宝认识了动物,知道了他们的特长,还进行了互动。画面精美,感情细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绘本。
绘本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小黑鱼》绘本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红鱼被一条金枪鱼吃掉了,只剩下一条小黑鱼逃走了。小黑鱼孤独的游到大海深处,看到一群小红鱼。它们都怕被大鱼吃掉。小黑鱼教它们游到一起变成大海里最大的一条鱼,大鱼吓跑了。
我最喜欢小黑鱼的聪明,机智,勇敢。这绘本也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读完《小黑鱼》这个故事后,我觉得小黑鱼很勇敢,很聪明,我也要向他学习,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
绘本读后感5
我今天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小黑鱼》。
一开始很可怜因为很多他的家人都被那条大鱼吃掉了。他游到了海底他看到,水母像彩虹果冻、大龙虾走起路来像水下行走的机器、怪鱼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森林似的海草长在糖果般的礁石上、海鳗的尾巴有多长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海葵像粉红色的棕桐树,在分中起舞。
小黑鱼在礁石那块发现很多红色的小鱼,小黑鱼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躲在礁石这边小红鱼都回答说因为大鱼会把我们吃掉,然后小黑鱼就开始给小红鱼像办法小黑鱼想了想有办法了。小黑鱼据需领着小红鱼一直游。小黑鱼找到地方以后小黑鱼就给小红鱼一个一个说位只小红鱼们记住位置以后他们开始前进把大鱼都吓跑了。从此以后它们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绘本读后感6
小黑鱼真聪明,它们同心协力组成了一条非常大又很可爱的大鱼,把其它大鱼都吓跑了。小黑鱼看见了海葵象粉红色的棕榈树一样,在风中起舞。小黑鱼还看见了水母,我觉得水母很象果冻。更奇妙的是海鳗的尾巴有多长连它自己都不知道。
我要学习小黑鱼的聪明机智。
绘本读后感7
我们二年级现在举办阅读绘本的活动,今天我带回来三本绘本,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一口气我就把三本绘本都读完了。在这三本绘本中我最喜欢《小黑鱼》这本书。
在蔚蓝的大海中生活着一群小鱼,它们是一种红色的小鱼,但是其中有一条是黑色的,这条小黑鱼游得非常快,它们快乐的生活着。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只金枪鱼一下子吃掉了很多小红鱼,小黑鱼游得飞快才没有被吃掉,失去小伙伴的它孤独的在大海里漫游。它看到了很多的神奇的`海洋动物。有一天它遇到了另外一群小红鱼,它们也很担心被吃掉。机智的小黑鱼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它们编队组成一条大鱼的样子就没有其它鱼敢吃它们了。就这样神奇的事真的发生了,当金枪鱼看到它们真的就躲开了。它们成功了,小黑鱼就是编队鱼群中的黑眼睛。看到这里我乐的哈哈大笑,我喜欢这个绘本中的小黑鱼,他聪明勇敢还有好主意。
绘本读后感8
从前,有一群可爱的小鱼。他们在大海里开开心心的生活着。在一个可怕的日子里,来了一个又凶又丑的金枪鱼,金枪鱼一口吃掉了小黑鱼的同伴,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逃到了大海的深处,很害怕,很孤单。后来,他又交了一些新的朋友,渐渐的开心起来。有一天他碰到了一群小红鱼,躲在礁石后边,他想,这样不行,要想办法。他团结了大家的力量,让大伙聚集起来,形成一个谁也不怕的大鱼。
这两天,我和妈妈一起看《小黑鱼》。我很喜欢这条小黑鱼,因为它很会想办法。它竟然想到把小红鱼们组织起来变成超级大的鱼,把大海里面其他的大鱼都吓跑了,真是超级聪明!我最喜欢看最后一幅画面:小黑鱼来给红鱼们当眼睛。真是聪明又可爱!我也要像小黑鱼一样,遇到问题多多想办法!
绘本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绘本,名字叫做《小黑鱼》。大海里的鱼都是红色的,只有它是黑色的,但是它游的非常快,比所有的鱼都快,于是大家都把它叫做小黑鱼。
有一天,灾难降临了,大黑金枪鱼邮过来了,它把兄弟姐妹都吃掉了,只有小黑鱼一个孤孤单单的,它游来游去,终于找到了和它的兄弟姐妹一样的小红鱼躲在岩石后面。 小黑鱼问,你们为什么不出来,他们都回答,我们害怕金枪鱼。 小黑鱼说,总在这里躲着也不行,这里没有足够的食物。 它想了个好办法,它说我们排好队形,组成一条大鱼,把其他鱼都吓跑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
绘本读后感10
我今天读了《小黑鱼》的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群小鱼,红色的小鱼中只有一条是黑色的,叫做小黑鱼,它是个游泳健将比小红鱼游的快很多。
有一天,来了一条金枪鱼,它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去了,只有小黑鱼逃走了,它很害怕,在逃跑的路上碰见各种奇遇,小黑鱼就高兴了起来,后来,他碰见另外一群小红鱼,小黑鱼对它们说:“我们一起玩吧”。可是小红鱼说:“金枪鱼会吞掉我们的”,于是,小黑鱼想到了一个主意,让大家一起组合成海里最大的鱼的形状,小黑鱼来当眼睛,游啊,游啊,金枪鱼看到后,吓的屁滚尿流,夹着尾巴溜走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黑鱼是不是很聪明啊?我觉得小黑鱼非常乐于助人,它不仅帮助了别人也同时帮助了自己。 我以后也要像小黑鱼学习,助人为乐!
《小房子》
今天,我读了《小房子》。它主要写了在城外很远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房子,它的主人不愿把它卖掉,因为它可以看到乡村一年四季大自然的不同变化。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美丽的小房子旁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主人再也看不到大自然生机勃的景象,只有城市的喧哗,满路加夹着汽油味。这种生活她适应不了,她觉得好孤独,所以她的子孙又把她的小房子搬回了老地方,老奶奶又能回到了以前快乐的时光!
这让我感触很深,现在的我们不正像老奶奶一样吗?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对于大自然给我们的这种待遇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去珍惜呢,所以还是希望大人们,在你们空余的时间多带我们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
《小房子》读后感篇二
很久以前,有一座小房子修建在农村的山冈上。
刚开始,小房子每天都很开心地看着太阳日出日落。每到晚上,她就看着月亮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她经历过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看着孩子们长大离开去往城市。小房子对城市充满着好奇,她很想知道,住在城市里跟住在农村有什么不同。
一天,小房子惊讶的看见来了一群测量员,在小房子面前测量了一条路线,不久,就修成了一条公路,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汽车从城市那边开来又开去。加油站……路边店……住宅楼……公寓楼……学校……商店……修车铺遍布在这片土地上,堆在小房子的周围。小房子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城市的生活。她怀念那开满菊色的田野,还有在月光下跳舞的苹果树。不久,电轨车,高架列车,地下列车在小房子的旁边来来去去。两边都建起了高楼大厦,现在小房子只能在中午见一下太阳,到了夜晚根本见不到月亮星星,因为城市的灯光太亮了。小房子很孤独很难过。她的窗户被打破,百叶窗歪歪地挂着。
终于有一天,房子主人的后代认出了小房子,他们把小房子放到拖车上,离开了城市,来到乡下。他们看到一个小山冈,正好在一片绿野的中央……窗户和百叶窗修好了,人们给小房子涂上了漂亮的粉红色彩漆。再一次,小房子又可以看着太阳月亮和星星。
读完了这本书,我了解到,看起来很美的地方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能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证明这个地方是最适合自己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小房子》读后感
我有许多爱好,其中有一项就是看书。对书中的故事非常好奇。我看过有一本书,名字叫《小房子》,我很喜欢它。
我翻开它,里面的内容好惊奇呀。它讲的是一座小房子,一点一点的变化,从一开始建在乡村的草地中间,看起来像一个小孩子,他很开心,很快乐。后来这里修了一条公路,渐渐的,小房子的周围盖起了大高楼,当大高楼越来越多时,小房子感到很孤独、很难过。
小房子开始怀念曾经开满雏菊的田野和在月光下跳舞的苹果树。
后来小房子被运输车运送到很远的乡村,当小房子看到绿色青青,鸟儿唱歌的时候,小房子又开心的笑了。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小房子就像一个人的一生。
《小房子》读后感篇四
今年假期,陪孩子一起阅读了美国作家维吉尼亚·李·伯顿的绘本《小房子》,这篇童话主要讲一座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冈上看风景,
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的变化,她还看到了乡村的景物随着挖马路、开商店、盖高楼、通地铁
等一点一点的改变。结果,小雏菊和苹果树不见了,甚至因灯光太亮,月亮和星星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乌烟瘴气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好,小房子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小房子,把她又移到了乡下,让她又可以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了。
读完这本书,我让知道了乡村是如何演变为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到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导致都市急剧膨胀,吞噬了小房子、丘陵和丘陵上的雏菊和苹果树……。即便是结尾,尽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长着小雏菊和苹果树的丘陵上找到了归宿,但还是留下了一个悬念,又有谁能保证它永远不再被现代文明吞噬呢?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我们人类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小房子》读后感篇五
我爷爷也有一座永远不能卖的《小房子》。
它在桐溪山,我刚学会走路时,清明节那天我们一家人到了桐溪山,桐溪山好高,是爸爸抱着我上来的。
弯弯的桐溪里能看到小鱼和小虾,我喝了一口,甜甜的!爸爸说:“他比‘农夫山泉’好!”山坡上杨莓正在开花,橄榄树的叶子翠绿,柿子树的枝条伸展。
来到山上一座小房子的旁边,爸爸指着它对我说:“这是你爷爷的爷爷奶奶睡觉的地方,是他们养育了爷爷,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的爸爸!所以你每年都要来一次报答太爷爷的养育之恩!”
爷爷指着桐溪深情地对我们说:小时候他特别喜欢吃这里的豆腐干红里带香,这里杨梅特别的甜,这里橄榄两头尖,这里的柿子分外的红,这里的甘蔗松又松,这里的人特别热情!
今年的清明我又来到了《小房子》旁边,山下的塑料厂的烟囱,冒着黑烟。溪滩白色的垃圾遍地都是,杨梅树干上,长满了层层锈斑,树叶枯黄,更谈不上开花了,橄榄树、柿子树低垂着头,病了,溪水变得又黑又臭!没有鱼虾游泳!
我想太爷爷太姐姐睡在这里一定很不舒服!怎么办呢?书中的《小房子》可以再搬到一个乡下的小山岗上,而太爷爷的《小房子》搬到那里去呢?
《小房子》读后感篇六
流动小书包终于流到我家了。放学回家后我去厨房里忙活了,闺女一个人在客厅,以前这时候都要求看会儿动画片。可是今天也顾不上了,洗完手换好衣服后迫不及待地去拿书,我还听到在外面问我“妈妈,这是什么书呀?”。我正忙着就说等我做完饭看一下,结果一会儿就大声告诉我,是《小房子》。我有点惊讶,因为在我印象里孩子是不认识”房“这个字的,然后我就问她“你是真的认识字呢还是看着图片猜得呢?”。女儿告诉我她本来是不认识“房”的,后来从另外一本书中认识了这个字。我们还没有开始读故事女儿已经给了我一个惊喜。
吃完晚饭,我们坐下来开始认真地读这本书。说实话以前我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尤其是读第一遍的时候往往只关注文字的部分,把画的部分都忽略了。而读这本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我在读着那些优美的文字时,也深深被画面所吸引,尤其是日夜的轮回,四季的变化,寂静而温馨的田园生活。对大山外边繁华世界的向往,我感觉小房子变成了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娓娓地给我们讲述着她的生活,我们的内心也是一片祥和。可是这一切都突然被打破了,就像画面中一下开出的那条路。后来现代的文明一点点蚕食了那片绿色,留给小房子的空间越来越小,连天空也变成了两座高楼之间的一线。车变得越来越高级,楼越盖越高,人越来越多。可是每个人都行色匆匆,谁理解小房子心中的寂寞。闺女一直瞪大眼睛安静的听着,透过她的眼神我可以看到她的心情也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然后我们又一起读了一遍,女儿自己也看了好几遍。我问她“你喜欢这本书吗?”“喜欢。”“那你最喜欢哪儿呢?”“我都很喜欢。”“那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呢?”这个孩子有点犹豫,后来说两个都喜欢。是的何必非得让孩子做出一个选择呢,就算是我们这代人现在再回去也只能是短时间居住,再让我们长期生活也已经不适应。何况他们出生在现代的城市里,即使偶尔回到农村在体会到田园风光的同时可能感受更多的是生活的不方便。他们喜欢这本书更多的是被故事和画面所吸引,尤其是前后色彩的强烈对比。
故事中小房子是幸运的,有一天她的.主人发现了她,又帮助她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适合她生活的家园。而现实生活中呢,我们的农村也已经被糟蹋地面目全非,不是我们梦想中的那个样子了。曾经清澈的小河变成了臭水沟,绿草地上堆满了垃圾,化工厂那高高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已经破坏了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而且我们正在遭受着惩罚,地震、海啸、山体滑坡再加上今年的雾霾。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给这群可爱的孩子留下一片碧水蓝天,留下可以呼吸的空气。作文
《小房子》读后感篇七
《小房子》是美国的维吉尼亚·李·伯顿写的一个优美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座小房子从乡村到城市再到乡村的生活经历。这座小房子原来坐落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冈上,周围长满了苹果树和白色的雏菊。它的主人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永远住在这座小房子里。小房子对城市充满好奇。随着乡村的发展,小房子被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包围起来。它的底下是轰隆隆的地铁,头顶是开来开去的高架列车。它变得越来越孤独和破旧。它一点都不喜欢城市了,非常怀念开满雏菊的山冈。后来,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它,请搬家公司把它运回了乡下。小房子重新找到了宁静和幸福。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故事,读起来像非常抒情的长诗。我喜欢乡村田园,因为那里空气清新,苹果树在月光下跳舞,孩子们可以在小溪里玩耍,在池塘里游泳、溜冰、玩雪橇等等。我不喜欢书中的城市,因为那里太多汽车,空气很污浊,房子里见不到阳光,每个人都很忙碌,一点都不好玩。希望深圳、广州和珠海千万不要变成这样哦。这三个城市都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很喜欢它们。
《小房子》读后感篇八
美国作家维吉尼亚·李·伯顿的绘本《小房子》主要讲一座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冈上看风景,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的变化,她还看到了乡村的景物随着挖马路、开商店、盖高楼、通地铁等一点一点的改变。结果,小雏菊和苹果树不见了,甚至因灯光太亮,月亮和星星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乌烟瘴气和行色匆匆的人们。还好,小房子主人的后代发现了小房子,把她又移到了乡下,让她又可以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乡村是如何演变为现代化城市的。
同时我也想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导致都市急剧膨胀,吞噬了小房子、丘陵和丘陵上的雏菊和苹果树……。即便是结尾,尽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长着小雏菊和苹果树的丘陵上找到了归宿,但还是留下了一个悬念,又有谁能保证它永远不再被现代文明吞噬呢?
我有一个好主意:就是让车辆都行驶在特制的玻璃管里。玻璃管里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经过特殊处理后变成象蒸汽那样的动力。这样生态才不会被破坏,人类才不会最终毁灭在自己所不断创造的文明里。
还有一个感想就是每样东西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一旦环境改变,就会象小房子在都市里一样不被重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2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