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读后感1000字汇合96条-读后感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求途中与你相见”之前一直以为诗中提到的“转山转水转佛塔”指的只是跋山涉水而已,直到看了《转山》,才明白这个“转”字的来之不易。在藏语中,“转山”本意是一种祈福的仪式,即朝圣者绕着大山不间断地行走,以肉体的磨炼还得心灵的平静。而把这个意义推而广之,则一切的旅行都可以说是转山。
影片很简单,只有一条线索: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张书豪,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八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途中他一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他认为,就算是失败,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是如何就范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众人的帮助下,他最终到达了内心深处最纯洁的地方——拉萨。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片中有一句台词引人深思“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说,当年我们去就好了……”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心中有着无数的梦想,却被众多俗事束缚着,以为自己还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却不知其实在一天天地虚耗光阴,无形之中离自己的梦想已渐行渐远,直到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还好,张书豪给了我们一个榜样,影片开始时他是一个懦弱寡言的普通男孩,外表的清秀文弱让人不敢相信他的内心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随着他的渐行渐远,他的目光逐渐变得坚毅果敢,虽然他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高原上的孤魂野鬼,但他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片中有两次在他筋疲力尽时遇到了汽车,旁人愿意搭他一程,但他拒绝了,只是淡淡的微笑:谢谢,我可以。眉宇间的刚毅,让他充分展示了一个阳光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转变。他的努力和坚决,终于让他完成了这项在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作为回报,他见到了“入藏第一眼看到就能给人一年好运”的梅里雪山,来到了“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片中的景色雄伟壮丽,在金字塔状的雪峰间,环绕着如梦似幻的白云,和天空纯净到几乎没有杂质的蓝色互相辉映, “雪山冰激凌”美得摄人心魄,这是人们梦中的天堂,让我们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顺便提一下,据说影片的原著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那么我相信,与影片中所见到的相比,真实的骑行西藏之旅也许更加艰辛,即便是拍摄此片的剧组,同样也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的用心,加上片中那些业余演员们眼神中流露出的纯真和干净,确实令人折服,难怪导演以业余身份拿到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评委的颁奖理由是:这部影片真的传递到我们内心中。
走出影院,面对满天星光,朋友感叹说:如果以影片中这种精神来面对生活,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呢?是的,这是一部属于青春和梦想的电影,希望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去征服生活带给我们的磨难,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坚定不移的在寒风和冰雪之中, 与我们心中的高原女神:喜玛拉雅,来一次最热烈的拥抱。
篇一、《转山》
我突击看了《转山》。感触一般。电影的意义或许仅仅是供人消遣和放松心情,但其中传递一种信念,一种关于爱,关于生命的信仰。
片中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骑车去拉萨的夙愿,遇到了“川哥”,遇到了家中失去顶梁柱的藏族家庭,途中遇狼,看见思念家人的留守儿童与妇女打电话给最亲爱的人。颇有点被感动。爱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因为爱,我们坚持着。
小男孩小心翼翼的为他戴上帽子,恋恋不舍的问了声,哥哥什么时候回来时,他殊不知结果是未知的。此时,林书豪或许有对孩子的不舍,或许也在心里问了一句同样的话,但他的结果是否定的。一场场离别的场景,如电影浮现在眼前。生命的离别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当“川哥”口中说着未来的美好憧憬时,跌下了山崖,摔成重伤。最后终于见到了神圣的“冰激凌“山峰,这是一种信念,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也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打算的多好,未来是不可测的,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篇二、《转山》观后感范文
过年前就知道有一部关于骑行者的
剧情简单,画面唯美,骑行的
好时光总是过得太快,过年在乡宁的一幕幕还是那么温馨,以至于觉得太过留恋。新的一年里,龙马精神!
篇三、《转山》观后感范文
今天我去看了一场电影叫《转山》,不是特意去看这部电影的,是临时决定的,转山观后感。因为它正好卡在这个时间点上,所以我就选择了这部电影。这正如人生一样,有时不是特意的,只是在合适的时间碰到了,于是就恋爱了、结婚了、生子了、过一辈子了。或许一开始是没有感觉,但到结尾了,总会有所感。
下面就是吾之感: 电影的情节是讲一个人骑着单车从丽江去拉萨的,期间会经过很多海拔高低不一的'地方,整个行程是20多天,路上有野兽、有高原反应、有不同气候、总之是困难重重。 分享好文 在一开始的时候,有朋友劝他不要去,让他放弃。主人公也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决定go 。 行程的第一站是他遇到了骗子,被骗了钱。幸好遇到一个好人,一起骑车结伴同行,在一段下坡路上,与他同伴的人摔到马路外面,变成了瘫痪。 他一个人痛苦、或许也有放弃的念头吧,看他疲惫、忧伤的继续前行。他一个人不懂藏语、缺乏户外行车的经验,有高原反应、吃、睡都很艰苦,天气恶劣,路远险陡等等困难,他最终还是骑车到了西藏的最高处。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首先是佩服他在一开始时的勇气,然后是在行程中战胜困难的那份意志,他那永不言弃的、乐观的态度。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如果有了他这份勇气,有他那份意志,有他那些个态度,我们遇到的困难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时间不早了,我就简写一下了,呵呵,让我们也let's go吧!
我不曾看过《转山》这本书,但看了同名改编电影。
一小时二十九分,干净的画面,简单的情节,没有过多的修饰。
这是一个关于梦及继承梦之后勇敢把梦化作现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台湾年轻人在青春岁月里所经历的最悲壮、最华丽的人生篇章之一。
故事的开头场景在彼岸的台湾,城市的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在台北的某个角落里,一个亡者告别仪式正在悄悄举行。张书豪,一个大四学生他的哥哥因病去世,其内心对此始终无法释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困惑。“大四结束那年,我哥去世了,一切来得很突然,对死亡,对失去亲人,我从来没有概念,那之后的日子很难受,很难受。我想逃离,但又不不知道该去哪。”直到在告别仪式上,“我”发现了哥哥的骑行日志。
那是他计划了很久却因死亡而最终没有实现的梦想,此时,“我”也明白该往何处逃离。“我”独自一人坐上了飞往大陆的飞机,决心替哥哥完成他违禁的心愿:骑着单车从云南丽江出发,沿滇藏线骑行至拉萨。这是一段艰险的路程,成功从此路线骑行至拉萨仅仅只有个位数。
对大陆人生地不熟的“我”,只能借着地图,独自一人摸索着走下去,四周是一片未知的黑暗。在丽江,被人轻易地骗去了三千五百元。在海拔2300米的曲孜卡,十月的黑夜里“我”险些坠入悬崖,好不容易遇到的.骑友云南人李晓川也因此重伤,中途退出了骑行之旅。在孤单的骑行路上,“我”遭遇了藏獒的围攻险些丧命,在海拔5000多米的乌然,因为食物中毒而昏迷了两天两夜。一路走下去,疲倦不堪,九死一生。最后,“我”成功地骑到了终点。
从一座低海拔的山骑行至高海拔的山,然后,一瞬之间又要从高海拔的山骑往低海拔的山,直上直下,“我”经历了常人无法体验到的痛苦,接受了山川最残酷的考验。“我”也曾沮丧地把单车摔在地上,在路旁大发脾气,可是“我”还是上路了。一路的风景,使人觉得仿佛步入了神灵的世界,巍峨的雪山,无比湛蓝的天空,路上白色鹅毛似的积雪,拉萨庄严而又神圣的布达拉宫,还有佛光普照下的山间小镇,都给画面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在电影的末尾,已经返回台湾的“我”收到了李晓川的来信。他写道:“我又活过来啦,身上还留着七个钢钉,走路一拐一拐的,但我还是上路了。大夫警告我,必须再休息六个月。但我满脑子都是路上的味道,那味道一日比一日强烈,我实在等不了了。他笑我找死,我说不对,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出去……”
是的,因为梦想,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出去。
物质的追求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就浮现在世界的表面上。对于生活与精神的追求,则复杂许多,因为它源自内心的深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01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