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马克沃特尼读后感精练66句-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

爸爸出差回来,送了我一本安迪·威尔所著的《火星救援》。它活泼的语言、精彩的情节,一下就吸引了我。

小说的主人公马克·沃特尼是一位植物学家、机械学家。他被NASA选中,与其他五人一起探索火星。但在第六天里,他们遭遇了风暴,马克不幸被通讯电线刮倒。队员们误以为他已经死亡,被迫返回了地球。万幸的是,马克没有牺牲,但他就这样被队员遗弃在了这颗荒芜人烟的红色星球上。

没有外援,缺少水和食物,还要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在火星上生存下来,真的比登天还难。但马克没有放弃,也没有埋怨队员,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生存自救战中。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秀的应变能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缺少食物,就因地制宜,把栖息仓改成了“土豆种植大棚”。水不够,就利用学过的知识,把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后来,他通过火星探测器与NASA交谈,到达了计划的发射点。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队友的接应下,登上了返回地球的飞船。

小说并不长,但处处写得扣人心弦。一个十分细小的失误,就会让他落个满盘皆输的下场,葬身火星。但他挺住了。他硬是用超群的计算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更为重要的是他始终没有坐以待毙,或者服药自杀,而是每天思索着,行动着,让自己活得更好。他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依我看,《火星救援》就是太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呀!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时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再充分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使用正确的方法,也一定会像马克一样,在无数次与命运的战斗中,获得无数次的胜利!

《火星救援》观后感1

吃完大草原烤肉,我们一群人去看了电影《火星救援》,这是一部科幻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精彩绝伦,从开始到结束,我们时而紧张,时而惊叹,看得超级过瘾!

《火星救援》讲述了主人公马克在沙尘暴中执行任务因为意外被队友误以为牺牲,扔在了孤独的火星上,他没有悲观,利用自己的知识,寻找活下去的办法,历经磨难,最后成功回到地球的故事。在影片中,当马克在掩埋的沙土中醒来,发现只剩自己一人,没有足够的供给,他乐观地面对,运用自己的智慧造水、造氧气、种土豆,堪称植物学霸和化学学霸,又将损坏的卫星修复,通过卫星与地球取得联系,简直是物理学霸,使用十六进制需要数学知识,要想活着,不但要有积极的心态,还要有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影片中当我看到队友们决定回到火星接马克,需要马克克服火星引力,拦截墨尔本号,他乘坐的回收舱因为推进器速度不够,需要减负,最后连舱顶都卸掉,只罩着一层毡布,好像乘坐敞蓬车一样进入太空中,看着四外漏风的回收舱,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影片中当队友得知马克还活着的时候,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义无反顾地返回火星,看到队长抓到马克的手又失去时,我的心悬了起来,看到马克经历磨难回到队友中间,我由衷地为他欢呼!

马克终于回到地球上,为学生讲课时,他说:遇到困难,你是想办法克服还是消极等待,决定着你的命运。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火星救援》观后感2

周末,老师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科幻电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看完之后久久回味。

电影《火星救援》讲的是人类实现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陆,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与其他五位宇航员兄弟遭遇巨型风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结束。他因为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只够一个月的供应。幸好他天性幽默乐观,而且还是个植物学家,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务的到来,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计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这颗星球上的时间,利用自制的肥料种植土豆,对手头的所有材料物尽其用。而在地球上,公众哀悼马克的悲剧死之后,一位眼尖的NASA技术员在监看时注意到火星表面有运动迹象,怀疑马克可能还活着,双方重新获得联系后,火星救援任务由此启动。

《火星救援》给我最强烈的震撼,一个人独自留在火星,不放弃,不绝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种死的他运用自己的各种科学知识和动手技能在火星上杀出一条活路,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坚持不懈,最后绝处逢生。他的国家耗上数以亿计的资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员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乃至生命,只为拯救一个被遗落在火星上的伙伴,展现了生命高于一切的高尚。中国航天局以太阳神推进器作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现,无私提供技术力量来与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动,把整部电影人权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让我丰富了科普知识:硬核的天体运动、空气运动、火星种植土豆的原理。由浅到深,很通俗的为大家海量呈现。它会燃起人类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励新一代宇航员的诞生。

大力推荐《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强烈、水晶般清晰的顶级画面、唯美恰到好处的音效,不得不说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让观众跟随沃特尼用大量科学公式和计算不断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悬念迭起。在火星严酷生存环境下,他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无畏精神,让我们学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处事的精髓,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难题,只要持之以恒,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火星救援》观后感3

《火星救援》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担纲执导,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韦格等主演。该片根据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由于一场沙尘暴,马克与他的团队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面临着飞船损毁,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

雷德利·斯科特作为科幻电影导演的开山鼻祖,他的大名可以说是不胫而走,声名远播。从《异形》到《银翼杀手》再到《角斗士》都是观众熟知的佳作。严蓬曾评论说:"《火星救援》不是哪个导演都能拍的,而雷德利·斯科特拍这部影片确实很适合。"同时他认为:"斯科特几乎拍过所有类型、风格的影片,但唯独没有拍过喜剧。这部《火星救援》是一部特别纯粹的影片,除了生存,就是靠科学来解决问题,斯科特大师真的是把原著真的拍了一遍。"作为科幻片的《火星救援》这次也是独具匠心的将科幻和科学"运用一妙,存乎一心"了。《火星救援》将"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减到最小,将"科学"成分增到最大,通过纪实性的表现手法,用大量基于现实科技与科学理论的细节,展现了宇航员火星求存与营救的壮举,堪称创造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写实科幻片的全新类型。

《火星救援》的开场没有过多的铺垫和煽情,而是开门见山的将整个剧情摆在了观众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进行自救的过程。和《星际穿越》相比,虽然失去了野心,也没有上升到全人类利益的角度。但是正是因为这份"安分守己"才让《火星救援》的口碑大赞。《火星救援》里有着简单易懂的科学知识,自带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还有NASA内部的小争小吵。随着主人公一点点克服困难回到家园,观众得到了较为真实的体验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对于外太空生活的好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

科幻电影观后感篇1

当你身处困境时,你应该怎么做?电影《火星救援》给了我们精彩的答案。

《火星救援》说的是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的故事。他和5名宇航员在火星执行任务时遭遇巨型风暴,他受伤昏迷不省人事,同伴们误认为他已死,结束太空之旅回地球,沃特尼被留在火星。为了重返家园,沃特尼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奇迹般生还,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诉我们,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不能放弃。远离地球。没有同伴,日渐减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绝望,沮丧颓唐。但是,后来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坐以待毙。”幽默乐观的他发挥自己作为植物学专家的特长,利用自制肥料种土豆,善用一切资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来。

《火星救援》还告诉我们,不抛弃才能共渡难关。仅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无法离开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抛弃是他获救的重要原因。NASA没有抛弃他,他的同伴们没有抛弃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记着他。NASA和中国科学家携手努力,同伴们锲而不舍舍身救助……可以说,火星救援行动集中了全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努力。没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务难以完成。

不放弃、不抛弃,不仅是沃特尼的获救秘笈,也是我们应对人生挑战的一大法宝。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对个人来说,我们不能放弃,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希望;对大家而言,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济。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废墟中艰难求存的灾民,那些为救助灾民奋不顾身的救援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放弃、不抛弃,漫漫人生路,让我们共勉吧。

科幻电影观后感篇2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用来概括这部影片最好的一句,就是这句。

开头时主人公和他的队友一同在火星采集泥土样本,忽然一场毫无防备的风暴来临了,弄得队员们不知所措,只好立即回到飞船,中止这次任务,而在上飞船时却发现主人公不见了,那时狂风怒吼,沙魔飞舞,在这危险而又恶劣的环境下少校(控制队员们行动的指挥官)冒然决定出发去救主人公,就像我们的老师那样辜负有责任心。可回来时却毫无收获,都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而却没有想到的是,主人公在火星的某个角落存活了下去,当他醒来时,处理了自己伤口后,那时在地球已经宣布了他的死亡。我的心也一直提着,心想:在火星能活多久呢?他能活下来吗?队员们会发现他还活着吗?他们会去救他吗?

而我也继续带着疑问往下看了,我看到后面就越激动,而到最后队员们发现了他,并按照动力学家说的话去解救,而他还在火星上种了土豆,又生活了好几天,而且还跟总部发送信息取得联系,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啊!我对这个主人公佩服地五体投地。最后主人公被队友接了回去,在美国欢呼雀跃打成一片。

我在这部影片领悟了一个道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千万不要向困难低头,要勇往直前,打出一片天。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火星救援》中的人物,例如家人、老师就是像里面的少校一样,负有责任感,一点一滴把我们教导好,还有山区的留守儿童他们就像里面的主人公,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向困难低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希望将来能有更多人可以自己解决困难,不用别人帮助,自己努力,独立完成。

让我们用勇气来打败困难,让困难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的未来越好越美。

科幻电影观后感篇3

刚刚看完《复仇者联盟4》(以下简称复联4),心情说不出的激动,其实从去年复仇者联盟3结束开始我就期待着复联4上映的这一天,我相信很多的漫威迷都是如此期待的。

开始时漫威三巨头同框出现,一起对抗灭霸,已经令我热血沸腾。

当奇异博士带着复联3中消失的英雄们传送回归,看到奇异博士、法式军团、黑豹、瓦坎达军队、蜘蛛侠、绯红女巫、星爵,还有可爱的格鲁特等等那些面孔一起奋战的时候,我的眼泪无法抑制的夺眶而出。那些他们曾经并肩战斗的画面放佛就在昨天,一次又一次的一起携手拯救地球,偶尔的调皮搞笑,连同一起曾与我看这22部电影的朋友们好像就在我的身边,笑着说“漫威的电影就是牛”

《复仇者联盟4》真不愧是大制作,打斗场面震撼,特效一级棒。因为最终章,因此,走情怀路线是难免的,不得不说内心被触及到了。不管是开始他们在失去同伴后的混乱日子,为了那仅存的一点复活希望拼尽全力,还是到最后复活成功,全体归来的那种激情澎湃,都深入人心。

剧中有很多小的细节让人感动,为了不剧透,在此先不说,只想说,说好的要回归,要守着现在有一切,但为了使命为了应尽的责任选择了复出,不为打斗场面,不为特效,就为抓人心的细节。最终章,初代结束,英雄落幕。

整部电影展现了无与比伦的复杂剧本,无与比伦的史诗大战,无与比伦的英雄悲歌,结局太完美也太催泪了。观影中多次流下眼泪,多次想起身鼓掌。最终战的规模丝毫不亚于《指环王》,相比《复联3》更是提高了至少五倍。

十一年布局,22部电影,在《复联4》画上圆满的句号。关于最后的彩蛋,我想告诉大家,这是ENDGAME没有彩蛋,最后我想说I'mIron Man我爱你三千遍!

科幻电影观后感篇4

随着《复联4》的上映,《复仇者联盟》系列也终将告一段落。这一次,我们可能不得不见证他们的消失和陨落…

当我们走出影院的时候,也不会再兴致勃勃的讨论着,下一个故事的情节发展……

十一年二十二部影片的记忆,将汇集于一场战役;欢笑与泪水也终将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漫威印记。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首映是我最近几年最独一无二和无法取代的观影体验。我和全放映厅观众一起大笑、流泪、欢呼、鼓掌。

这也是我推荐越早去看越好的原因:去看的越早,铁杆粉越多,观影感受越好。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真诚、情感充沛且有自知之明到不像一部MCU电影。很亮点都不只是单纯的反转和冲突,而是建立在过去二十多部电影构建的角色之上。你会觉得惊异,却也会觉得合情合理——你看完会知道我在说什么。

这部电影的在视觉特效上也有很多让我完全忘记思考,脑海只被看到的一切支配的瞬间。看完后到现在依然觉得像一场梦。有一处画面我看到的时候立马热泪盈眶了。

角色之间的漫威式幽默也回到了第一部《复仇者联盟》的水平。而很多流行文化的梗也用的恰到好处。

我对一部电影的看法有时会在看完一个月后反思的时候发生改变,比如我在看完首映一个月后,对《美国队长:内战》热爱程度有所下调,也会发现《钢铁侠3》其实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

但我目前觉得,《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格局上大于所有此前的复联系列电影,而在4部复联电影中的优秀程度是比肩第一部《复仇者联盟》的(如果不是比第一部更好的话)。你也会很难相信,这部电影和《无限战争》竟然是同一个团队制作出来的。

谢谢这段旅程,到尽头我认定,一切都是值得的。

科幻电影观后感篇5

星期五,我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应该让它们继续去创造比我们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保护宇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但是,保护地球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能够做的,更是我们必须做的。科学家已经证实:白色垃圾是不能被大自然所分解的。所谓白色垃圾就是泡沫,塑料制品等。而这些白色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比如:在某个巷子里,几个人推着车子买盒饭,那些饭盒就是白色垃圾。再比如:在商场里买东西,或在菜市场买菜他们总会给你一个塑料袋,塑料袋也是白色垃圾。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既然有很多白色垃圾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保护措施呢?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的环保为什么还远没有一些比我们小得多的`国家做的好呢?真让我搞不懂。

在芬兰,商场买东西不会给你塑料袋,为了环保。在意大利,铝和塑料的再造可以节省能源90%;钢和纸的再加工可节省能源50%;玻璃的再生产可节省能源30%;回收利用1吨钢可节省水约25吨,可减少空气污染物90公斤;可减少水污染物45公斤。在日本,每天都有白色垃圾处理车,收集各大商场,零售店的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在车内处理,他们把橘子汁烧到200度,把白色垃圾弄成象铁一样的东西,再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了纤维,又把纤维经过纺织,织成一件衣服,拿到市场上去买,这样废品再利用了,并且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一点污染。这些方法,不是都很好吗?这些方法,极大的保护了环境,甚至,有的还可以赢利。

而中国呢?目前国内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法,约占70%-80%;堆肥法,约占10%-20%;焚烧法极少,仅占1%。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晚,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城市借助国际援助建成一些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国内自行设计的卫生填埋场,大多因资金不足,设计、施工标准不高,加之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完善,设施简陋,缺少控制污染和监测手段,距无害化处理标准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力,填埋气体和渗沥液引排不畅,难以保证长期安全性,成为远期的污染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世界的环境。我希望在新世纪里,人们的观念能改一改。不要只顾眼前的发展,忘了长远的目标。不要让加拿大工厂排出的废气,飘到印度,造成印度下酸雨之类的事情在中国发生!

科幻电影观后感篇6

去看了《阿凡达》,场面很震撼,内心却有一丝小小的悲哀,为卡梅隆,为人类,也为自己。

不用多说,3D创造出的潘多拉星球的奇幻景象,美不胜收,无与伦比,任何一个看见这些美丽景象的人都会深深的喜爱上这个魔幻的星球。相信卡梅隆这十二年的心血没有白花,所谓视觉的一场饕餮盛宴也不过如此了。

可是纵观整个故事情节,再看卡梅隆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怀疑这阿凡达的故事不过是卡梅隆个人的一次虚拟人生罢了。

故事从一个因战争失去行走能力的海军陆战队员杰克的一次阴差阳错的外星任务开始,在人类殖民外星获取资源的背景下,杰克替代了因意外死亡的博士哥哥,参与了一个由人类意志控制克隆外星人从而打入外星人内部的潜伏任务,从而去研究外星人和外星生物。这个任务隶属于一个科学团队,而与之平行的另一个团队是驻扎在这个星球的以获取攫取超导资源为目的的军队。

与任何卧底的无间道电影情节一样,卧底者一定会迷失自我,一定会发现自己本我面目下的那个真我,而到了最后也一定会激发出那个心底最深处的超我。杰克在卧底外星纳为人的过程中,被这个热爱生命,倡导生态平衡的异族所感动,在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纳为武士的过程中,他从中得到自己生命的另一次升华,重新认识了这个自然。他在视频

正义与利益总是站在两个不同的面上,抉择其实就是或顺从或背叛,杰克选择了后者,他在超我爆发的瞬间,降服了魅影,成为了纳为人的领袖——魅影武士,他以一个克隆人的身份获得了与人类侵略者战争的统领权,这个战争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保卫家园。

这场战争在外星人就快全军覆灭的时候,隐藏在这个星球上的统管万物的爱玛之神终于出现了,它召集了数以万计的外星猛兽,在关键时刻拯救了纳为人和这个星球,自私的人类以失败者的身份被赶出了潘多拉星球,正义再一次战胜了邪恶。虽然是个英雄抱得美人归的美好结局,但以暴制暴终究成为了关于这部电影我心底的遗憾,看着无数勇猛的冷兵器外星武士在人类的炮火下如蝼蚁般丧生,看着人类邪恶的指挥官那灭绝自然的指令下达的瞬间,我不禁再次对于人类生存的方式和途径产生了怀疑。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文化与物质的双重进步?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类对于吃喝玩乐等享乐追求标准不断提升,人类不断向大自然获取资源,美其名曰征服这个世界。在潘多拉星球,弱肉强食的法则差点就再次被证明,如果不是最后那诡异的神灵召唤,正义的弱民终将覆灭在地球人强大经济利益追求之下。

故事说到这里,也就解释了开篇我的悲哀,在阿凡达故事的背景下,那些珍爱生命保卫家园的正义的外星人是怎么样都战胜不了邪恶的暴政和资源掠夺者,到最后,也只有祈祷神灵保佑,才能夺取这岌岌可危的胜利。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正义总是那么的弱小,如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那些正确的、先进的世界观总是无法战胜那些扭曲的灵魂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体系。

个人猜想:卡梅隆在十二年的偏门(成为了一名气象学专家)探索里,或许已经改变了自己当初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对自然的了解里,增加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知道了人性的片面与孱弱,遂拍了此片,用最高科技的三维手段制造了一个全新的美丽的自然体系,来向这个现实的大自然致敬,用人类的失败来换取自己内心对于地球深刻的爱。

最后一个片段,杰克抛弃人类肉体,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纳为人的时刻,就像凤凰涅槃般,在新的意识形态和躯壳里,卡梅隆在自己虚拟的外星人生里得到了重生。

愿我等皆获重生,阿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3097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